1949年,师从于名中医方振亚先生,从师三年,系统学习了中医学、中药学和脉学。
1958年,毕业于安徽省中医进修学校师资班。
1963年,毕业于河南省平乐正骨学院。
工作经历
1955年秋,考入舒城县医院中医科,任中医师。
从安徽省中医进修学校毕业后留校工作。
1959年,调至安徽中医学院(现安徽中医药大学)任《内经》、《金要略》教师。
1963年,任《中医外科学》、《中医伤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等教师、讲师、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同时,任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大外科副主任、骨伤科主任。
研究成果
科研成果已通过鉴定5项,获安徽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2等奖1项、3等奖1项、其他论文奖多项,其中:
“消瘀接骨散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安微省高教科技进步三等奖。
创立了以“行气、散结、清热解毒”为中心的中药内服为主,外敷等非手术治疗手段为辅的方法,来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急性阑尾炎、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胆道蛔虫症等。
提出“脊髓型颈椎病”按中医“痉”证治疗,首创“养血蠲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此外,还创制了“颈椎活血胶囊”“消瘀接骨散”“骨疽拔毒散”“接骨续筋口服液”等九个经典制剂,其中:
“颈舒颗粒”,经卫生部批准为三类新药。
获奖情况
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7年,被评定为“安微省名中医”。
首批“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
此外,还曾获“安徽省国医名师”、“全国骨伤名医”等称号。
荣誉称号
学术兼职
曾任: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骨伤科学会委员
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中医正骨》《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
出版著作
主编和参编《丁锷骨科临证精华》、《中医骨病学》、《中国骨伤科·内伤病学》、《中国骨伤科百家方技精华》、《中医实习手册》、《中医多选题》等。
主要论文
1.周正新,孙志涛,丁锷.骨蚀宁胶囊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凝血机制的影响[J].中医正骨,2013,25(03):31-34.
2.丁锷.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治疗之我见[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09):764-765.
3.王正,丁锷.腰突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3,(11):35.
4.周正新,李保泉,曹日隆,丁锷.活血健骨汤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观察及其对血脂、血液粘度的影响[J].中医正骨,2002,(07):13-14+64.
5.李景光,丁锷.活血片促进骨折愈合的初步研究[J].安徽医学,2001,(01):51-52.
6.江树连,丁锷,李保泉,曹日隆.消瘀接骨散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伤,2000,(12):16-17.
8.丁锷.利湿消肿汤治疗膝关节积液30例报告[J].中医正骨,1990,(04):21-22.
9.宋一同,丁锷,方苣芷,赵维章,陶有略,石翠英,汤雅全,殴良树,刘安平,方休会,刘德友.中西医结合治疗合并瘘管的脊椎结核(附8例临床报告)[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6(01):32-33.
10.李保泉,丁锷,曹日隆.手法整复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一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4(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