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最早对它进行定义的是胡铁生。随着他对微课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他最新提出的微课定义是: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j课程资源。
二、微课与传统课堂的对话
微课与传统课堂共同服务着广大学习者,它与传统课堂的对话从下面几个方面展开:
三、微课与传统课堂的关系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线下教学是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古代教育兴起之时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单一的线下教学方式不能满足需要,弊端凸显。加上2020年初的疫情突袭,全国停工停学,线下教学成了奢望。在此背景下线上教学加速推出,克服了特殊时期聚集的困难,当迫于无奈变为养成习惯,愈多师生和教育培训机构发觉线上教学的优点。下半年疫情得到控制,线下教学得以恢复,但老师和学生们发现以往的教学方式有必要作出改变,可以尝试线上和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各采所长。
线下教学方式的不足
线上教学方式的优点
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实践证明,教学方式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进,线上教学或者线下教学单一的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而只有把二者相结合,各取所长,才是未来教学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薛微.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管理心理学课程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104-107.
[2]姜小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25-126.
[3]明娟.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特征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排球发球技术是指:在排球比赛鸣笛后,发球队员站在端线发球区域内抛球,用一只手将排球从网上和两标志杆构成的空间内击入对方场区的技术动作。在排球裁判规则上的定义为:单手清晰地将球击出。
1.2排球发球技术发展的历史
1.3排球发球技术的作用
首先,发球是排球运动中的一项基本技术,排球基本技术有传球、垫球、扣球、发球、拦网和站位等六项基本技术,发球技术是其中一项最根本的技术。其次,发球是排球进攻手段之一,在排球比赛中,发球是唯一一项不受对方干扰和阻挡的环节,是本方进攻重要的手段,一般发球的速度会超过普通扣球的速度,可以形成强大的进攻能力,一些优秀的运动员其发球速度时速超过100公里。再次,发球的战术作用,发球本身也是进攻的开始,有威力的发球,可以起到先发制人、争取主动的作用。最后,发球的心理作用,攻击性极强的发球不仅能直接获得得分,而且能在心理上给对方带来严重的打击,影响对方的士气。
2排球发球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2.1排球发球教学的难点
首先,在进行排球发球的教学中要解决好抛球稳的问题,应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身高和挥臂速度条件以及习惯打法,使每次发球时抛到固定点。其次,要解决好击球的手型的问题,指导学生根据发球类型变换好击球手型。最后,解决好击球用力不连贯的问题,一些学生上肢力量弱容易出现击球不连贯,击球力量不足的缺点。
2.2排球发球教学的重点
首先,重点强调发球时击球的手型,将不同发球类型的手型传授给学生,通过大量练习使之强化。其次,强调发球时挥臂动作要沿着固定的轨迹挥动,不能忽左忽右。最后,击球用力基本是沿着水平方向,每次要击准球的后中下部,力量要通过球体的重心,这样球体不旋转,而飘晃地向前飞行。
3排球发球技术教学的方法
根据多年来的排球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几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3.1发网兜球
3.2发定位球
1.1模块化教学应用步骤
1.2模块化教学的意义
模块化教学包含的内容不但有知识教学还有较多的实践教学,也有很多交叉学科的知识综合教育,其不在于只培养学生一方面的技能,它是为了学生形成某一方面的知识体系或思想,专业技能的培训也不仅只靠一种教学模块就可以完成的,完整的素质结构图是很多教学模块共同促进的结果,为了适应市场残酷的竞争,必须培养有较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我国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大学教育,对于应用型的人才一直都是供不应求,用人单位和家长都满意的教育是教学的发展方向,多层次多种类的细化专业是我国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能完成的,根据社会需求进行的模块化教学是最接近此目标的方式,学生“专业个性化”的程度则取决于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模块选择的自由度,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保证了市场人才的供给。
2传感器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建立
2.1传感器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的组织
2.2传感器的教学模块划分
3结束语
2.对小学生音乐课堂进行质量评价的意义
对音乐课堂的质量评价在一定的程度上会激励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教学,也是教师提高自己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过程。(1)能够促进音乐课堂的改革。音乐课堂上,对音乐教师要进行合理的评估,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不断地琢磨,进行创新性教学。音乐体现了人文精神,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分清重点与难点,以便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能够理清思路,进行创新。(2)对音乐课堂进行评价可以促进音乐教师之间的交流。有效地评价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状况和优缺点,让每一位音乐教师都能知道自己上课的优点与缺点,以便在以后的音乐课堂中找到音乐教学的科学方法。音乐课堂的评价也是音乐教师及时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一条关键途径。教师之间要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交流,找出音乐课堂有效的教学方法。(3)音乐课堂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音乐教师专业方面的发展。提高音乐教学水平,是每一个小学音乐教师的任务。对教学课堂进行有效的质量评价,有利于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一、定义———学习目标
二、实现———教学方法
实现就是指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和方法,是教学模式改革中最重要的环节。《国际商务英语笔译》作为英语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开设在第6学期,每周一次课。在有限的课时内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完成足够的翻译实践训练,是成果导向教学模式的难点所在。针对这一难点,在教学方法上做出以下四种改革。
(一)线上慕课完成理论知识的讲授
(二)任务型教学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三)同伴学习鼓励学生表达,锻炼判断力和鉴赏力
在小组任务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小组商议评价翻译成果的优缺点。这是基于同伴学习的目的而设置的。同伴学习在课程概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的思维、高水平的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效果明显。翻译类课程与语法、词汇类课程不同,对于语料的翻译,未必有客观上唯一准确的答案,更多需要不断思考和琢磨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而在一份译文上反复钻研修改,这一点最适合同伴学习的形式完成。同辈的身份,使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时更加勇敢和自如,小组成员间头脑风暴更容易激发新的翻译灵感,灵活运用所学翻译方法的同时,产出更完善的译文。而商务语料的翻译,更多注重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稍不留神就会遗落下个别信息。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同伴学习来查缺补漏,互相帮助。同辈间的交流,可以激发学生更主动和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思想碰撞中实现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提升。
(四)双师型教师进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
翻译,如功能派翻译理论所述,是一种由翻译发起人、译者、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等参与的交际行为。教师作为翻译发起人、译文读者和翻译评判者,是翻译这项交际行为中的重要参与者。因此,若想改善翻译,可适当改变参与人的身份和背景,加入新鲜血液来激发更好的效果。因此,可聘请双师型教师或商务英语翻译专家为学生上特定实践性较强的章节的课程,如商务信函翻译或商务信用证翻译等,以丰富的实践经历为课堂提供新的角度,提升学生对于该翻译语料的认知。尤其强调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双师型教师可以通过自己丰富的经验,将不为课本所记录的翻译技巧、交际过程中值得注意的细枝末节等传授给交际经验欠缺的学生,以此增强课程的应用价值。
三、评估———教学评价
翻译的评价方式取决于对文本的认知。朱利安·豪斯指出,在翻译评估时,功能主义者会看中读者反应和目的语文化规范,而描述性翻译者会利用独立语言单位所包含的语境或者话语分析的方法。商务英语翻译,鉴于其功能性和描述性共存的本质,在评价时需要将以上两个方面全部涵盖。因此,基于产出导向的思考,结合以上两个评价标准,将课程的评价进行以下两方面的改革。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的主体,从以往的教师一种,转变为三种:教师、学生和双师型教师或专家。教师根据线上线下表现给出分数,学生根据小组任务和商讨进行互评,双师型教师或专家根据学生表现给出分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样,在翻译评价过程中,就包含了种类多样的读者类型,根据其不同的反应是评价更为客观。
(二)评价内容多样化
传统国际商务英语笔译课程,评价的内容多为平时测验、出勤、课堂表现和期末测试的结合,看似项目很多其实内核性质单一,对学生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在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中,为了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评估环节被拆解成若干过程性评价,如线上学习时长、线上测验、小组任务、翻译实训、课堂展示、双师型教师评价等,这样可以激励基础较差的同学通过努力获得分数,以此促进学生认真完成日常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保证学习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结语基于OBE理论的《国际商务英语笔译》混合式教学模式,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强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运用,提升课程的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利于学习通等智慧化教学手段,充分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自主练习和自主评价。教学活动设计强调同伴学习的重要性,将学生之间对于翻译译文的理解与评价提升到一个相对较重要的位置,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最新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20.
[2]顾佩华,胡文龙,林鹏.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3]RichardM.Felder,RebeccaBrent.DesigningandTeachingCoursestoSatisfytheABETEngineeringCriteria[J].JournalofEngineeringEducation,2003,92(1):7-25.
[4]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30(4):15-20.
[5]MazurEric.同伴教学法———大学物理教学指南[M].朱敏,陈险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01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共计1267项,其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专项103项。辽宁何氏医学院主持的《现代企业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跨校修读学分的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在项目负责人市场营销教研室孙茹云老师的主持下,本学期已经进入到第二轮教学。
一、授课对象
第一轮教学的授课对象是市场营销专业大二的学生。考虑到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的很多章节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都是已经学习过的课程,比如,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库存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为避免理论知识的重复讲解,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产生学习逆反心理,本轮教学我们更换了授课对象,选择了对企业管理相对陌生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二、教学方式
(一)项目导向型
(二)任务驱动型
在生产管理线上理论知识完成之后,带领学生参观蒙牛企业沈阳分公司的工厂。通过实地参观,让学生真正了解线上章节的具体理论知识点。在参观之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在参观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通过现场提问,了解企业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回来之后,结合我们所学理论知识,为企业提供更加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以论文形式进行上交。
(三)角色扮演教学法
《人力资源管理》这一章,线上理论知识主要围绕企业人才选育用留四大部分展开进行讲解。线下,使用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模拟,主要对面试这个环节进行实际操作。学生两两一组,一个扮演面试官,一个扮演面试者,让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的感受所学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对于这种方法,学生非常乐于参与,一个方面让学生非常生动的感受了所学理论知识点,而另一个方面使学生更加真切的了解社会情境,富于感情,使学生真正热爱人力资源工作,有意向投入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当中。
(四)案例分析法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这堂思政课,以青年人的话语方式和时尚现代的呈现手段,把线上线下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是一场思想交锋的精神大餐。听后深受感染、深受启发”。这是4月20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聆听了清华大学学院副教授冯务中老师的一堂以“‘质疑改革开放’思潮之辨析”为主题的思政课之后的点评。这样一堂“配方”新颖,“工艺”精湛,“包装”时尚有特色的思政课能给我们的思政课,尤其是高职思政课带来哪些启示呢?
借助网络平台,高科技的优势,该课程很好地将学生自主观看网络平台的慕课视频、教师课堂讲授、师生小班讨论和学生课下作业四个环节有效的结合,将线上和线下的优势同时发挥,为高校思政课进行“混合式教学”提供了精彩的范例,具有极强的示范性和引导性。那么什么是“混合式教学”思政课又该如何更好的实施“混合式教学”呢?
一、什么是“混合式教学”
二、思政课该如何更好的应用“混合式教学”
如何才能让思政课真正使学生终生受益是所有高校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清华大学冯务中老师的课程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即在智能信息化的时代,更好的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从根本上改变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做到“优势互补、教学联动,信息互通,形式多样”。
1、优势互补
“混合式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结合,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是一种优势互补,必须反对并纠正两种错误。即(1)在互联网时代,固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2)对网络表现出极度推崇甚至膜拜,全盘否定传统和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时效性。要知道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现代的网络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我们需要努力探究的就是如何更好的将两种模式进行有效的结合,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做到优势互补,为实效服务。
2、教学联动
3、信息互通
借助高科技,以网络平台为载体,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与沟通,最终实现信息互通,知己知彼,有效沟通。这应该是混合式教学的一个亮点和优势。混合式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和优质的在线课程,MOOC作为一种全新的在线课程形式,以其完备的教学环节与结构设计、独特的资源呈现与功能设计、即时的学习反馈和生生互评系统、教育数据的捕捉和采集优势为混合式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将MOOC应用于混合式教学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助推教育公平。
冯务中老师的课程就是建立在MOOC基础之上,借助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无缝对接。再通过小班的面对面的交流与讨论将知识与能力升华。激烈的思想交锋,热烈活跃的讨论,打破了以往思政课教学由教师单一讲授、照本宣科的传统课堂场面,人人参与、人人发言成为一种新常态。学生的思政学习,实现了从被动听讲到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华丽转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感和认同度得到极大提升。而这一切完全得益于信息的互通。
4、形式多样
教无定法,“混合式教学”绝对不存在一成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各个学校,各个专业,各个地区,本科高职,千差万别。比如:清华大学“基于慕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国人民大学“一体两翼”模式;北京师范大学“以问题为导向的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上海市教委组织推出《中国系列》品牌课程。不仅牢牢抓住思政课堂这个主渠道,还积极探索在通识课程渗入理想信念与价值观教育,实现同向同行。复旦已连续六年举办“复旦大学中国市长论坛”,先后邀请50位市委书记、市长走进校园向学生介绍各地改革开放进程,把最前沿的实践、最鲜活的案例、最接地气的故事带入课堂,加深学生对国情和改革开放的认识。我们需要做的是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具体而有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改革无止境,育人无小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务艰巨,道路漫长。作为思政课教师的我们必须坚守阵地,改革创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1]王雯姝.“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挑战与创新[R].“2017年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课混合式教学研讨会”报告.2017-6-10.
教学的准备是有效英语课堂教学的前提,没有教学的准备就没有有效课堂教学,一般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1.备教材。备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的首要条件,包括选材、分级和呈现。挑选教材表示不能有什么就教什么,而要找出教材中哪些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分级是指将所选择的教材安排深浅顺序,使教材既为整体又能步步为营,一步一步但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滚雪球似地不断增大。呈现即找什么程序、方式将教材提出,并能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且又乐于学习。
2.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材施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备学生是为组织课堂练习和取舍教材做心理、生理准备,其具体内容如下:分析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汉语水平以及总的认识水平和情感水平;分析了解学生总的学习负担和当天的任务;分析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全过程;分析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分析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总而言之,只有对学生真正了解,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
3.备方法。备方法不仅要备教师教的方法还要备学生学的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采用哪些练习使学生模仿、理解、运用所学英语材料;通过哪些步骤把一节课的各种活动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怎样把教材语言变为活动,把静态变为动态,把枯涩变为有趣;应用什么教学媒体能省时省事并能提高兴趣,如何运用;怎样发现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就,并及时予以奖励。备方法能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实现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教学的实施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未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学习,也称作互助学习,共同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它不同于竞争型或者个体化型的学习,团体成员有共同目标。只有当所有成员都实现学习目标时,个体自身才能达到目标。因此合作型学习要求各个成员之间必须相互协作,积极帮助,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各个组员之间不会恶意竞争,不会不想猜疑,不会互相对抗,在现代社会这种互相合作共同进步的学习形式对于学生的学业进步和人格完善是有积极意义的。Roseth等(2008:223-246)认为合作型学习比独立学习使学生"更倾向于取得成功;将更倾向于建立更积极的生生关系;将以更高层次的成绩和更积极的伙伴关系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