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政策三十年回顾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波澜起伏,通过快速发展,初步建立起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回顾三十年来职业教育政策的变迁,对于深入认识中国要不要发展职业教育、中国需要发展一个什么样的职业教育、中国应该怎样发展职业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一、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历史回顾

(一)恢复阶段(1978-1984年)

文革期间,我国整个职业教育体系被破坏,其中,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倾向尤为明显。到1976年,中等职业学校主要由中专和技校构成,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含中师)共计3710所,在校生91万多人,占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比重由1965年的52.6%降至6.1%,高中阶段普职比为15.4∶1.因此,本阶段国家职业教育政策重点是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建立职业教育体系。

1.确立了调整中等教育结构的目标并初见成效。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应该考虑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专、技校的比例。由此,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被提到政策制订的日程上来。1980年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以下简称《改革报告》)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中职教育的倾斜政策。到1985年,高中阶段的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农业职业高中的在校生分别比1980年增长了26.4%、9.1%和4.8倍,总人数达到415.6万人。高中阶段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人数占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35.9%,比1980年提高了17.2个百分点。

2.形成了多部门、多行业共办职业教育的途径与格局。《改革报告》提出,要将一部分普通高中改办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农业中学。这项政策的一个明显效果在于,在促使中专、技校数量增长的同时,促成了一种新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由普通中学改办而成的职业高中。1983年教育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国家计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途径,并提出对教育部门主办的职业教育每年追加一次补助。至此,我国形成了行业企业、劳动等部委、教育部门共同举办中等职业学校的格局。

3.疏通办学主体渠道,允许社会力量办学。值得注意的是,《改革报告》还强调“,集体和个人也可以办”各种职业(技术)学校,并在以后的政策中得以延续。这一突破对往后的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一阶段职业教育的恢复发展奠定了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基础,这个基础也成为我们今天职业教育取得成就的基础。但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把发展职业教育的任务主要赋予正规学校;对发展职业教育必需的外部制度的建构考虑不足;行业参与机制缺失;办学多头并缺乏统一协调;国家能力标准、统一职业资格制度与学历职业教育之间的匹配不完善;在薄弱高中基础上改建的职业高中低标准办学;等等。

(二)发展阶段(1985-1996年)

本阶段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颁布至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实施,职业教育发展呈现出政府推动、外部驱动、规模发展迅速等特点。

此外,中职生继续教育通道宣告开通。1991年国家教委在《关于推荐应届职业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的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推荐报考的职业高中毕业生与普通高中会考合格的考生具有同样的资格和权利,录取时应同样对待。”这一政策打通了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鸿沟,意义重大。

3.职业教育办学引入市场机制。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目标确定。1993年出台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继续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首次提出今后职业学校要走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产教结合的路子。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即“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职业教育举办者主体由原来的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辅的政策取向转变为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办学来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逐步在职业教育的招生和就业、教学设施、专业设置和课程等方面逐渐减少政府的计划控制和支持。显然,全国开始了引入市场力量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探索。

4.职业教育立法。1996年实施的《职业教育法》是职业教育政策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它确定了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规定了政府、社会、企业、学校以及个人在职业教育中的义务和权利,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的方法途径,规定了职业学校的设置标准和进入条件等。虽然该法基本属于“宣言性”立法,但它基于新时期职业教育的经验,特别规定了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责任。

(三)滑坡阶段(1997-2001年)

本阶段是职业教育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引入市场驱动机制的转型期,职业教育矛盾重重,中等职业教育出现困顿与危机。

自1997年起,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招生的比例不断下降,招生数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下降,被认可度降低,中等职业教育处于一片悲观和迷茫氛围之中。

1.生源减少。进入“九五”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职业教育原有的计划培养模式的基础逐渐丧失。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转制及关停并转,使得中职毕业生就业岗位大幅减少。中职毕业生就业困难所释放出的信息,开始对初中毕业生对职校的选择产生抑制效应。

2.自身改革滞后。职业教育计划培养的社会经济基础变了,培养模式却没有相应地转变。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就业关联性不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不强,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3.国家支持力度下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家财政投入的减少,中专和技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享受的很多优惠政策被逐步取消,这些优惠政策包括学校招生靠国家计划、学生上学既转户口又拿人民助学金、学生毕业国家包分配工作等。这样,1995年开始实施的中专学校毕业生逐步实现缴费上学、自主择业的政策效力显现,使占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总数1/3以上的中专学校失去了对初中毕业生低收费、包分配的巨大吸引力。

4.高校扩招。同期高校扩招带来了普通高中热。鄙薄职教“、抑职扬普”观念升温,普高在校生数1997年较1996年猛增14%,中职生源数则相应锐减。

5.政策信息不确定。此时,宏观政策层面对是否继续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关键问题释放出不确定的信息。例如,教育部领导在1998年10月的一次座谈会上讲到:“到下世纪初,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从以数量发展为主转移到以巩固提高为主。”翌年《决定》又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先是说“以巩固提高为主”,后又提出“大力发展高职”,措辞用语的变化,使得中等职业学校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另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大招生的开始,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受到更多重视,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却没有被明显突出和强调,相反,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在政策的支持下,纷纷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

6.世界银行意见的干扰。1998年世界银行在《中国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中建议中国修改既有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占高中阶段60%的政策,降低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在未来20年里,把中学阶段的纯职业学校数量按照地方的条件进行缩减,逐渐以2年制中学后职业教育机构来取而代之。

基于上述多种因素,从1997-200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从520.77万人减至397.63万人,中职与普高的招生比从62.15∶37.85降至41.58∶58.42.为给“普高热”降温,1999年8月,教育部下发文件《关于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处理好普通高中的发展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系……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但它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四)重振阶段(2002-2008年)

本阶段在于重新认识职业教育,确立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不动摇,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

2.重振阶段的三个思路。总起来看,2002年以后职业教育的主要发展思路包括三方面:

一是增加职业教育的入学机会,扩大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在2005、2006、2007连续三年中职每年扩招100万名学生。目前,中职、高职的在校生数分别占高中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数的一半,即“两个一半”的规模。

二是发展有质量的职业教育。一方面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确保职教质量所需的硬件条件,实施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另一方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不仅要确保更多的人有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而且还要确保提供达标的、有质量的职业教育服务。

三是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中来自贫困家庭的比例远远高于高等教育贫困学生所占的比例,急需得到资助。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首次决定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建立贫困学生助学制度,成为政策亮点。2006年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的若干意见》随后予以落实,要建立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制度、学费减免制度、助学贷款或延期支付学费制度。

这样,经过1997-2002年的滑坡和此后的政策重构,职业教育走上了理念明确、支持系统逐渐成型的发展道路。

二、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取向演变

总的来看,30年的历程表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深受职业教育政策的影响。

(一)职教发展的动力转换

(二)不断寻找和探索合理的办学机制

因此,1997-2002年职业教育的滑坡,促成2002年《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出台。该项政策继续强调要依靠企业、行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强化了政府举办职业教育的责任,力求在政府干预与市场介入之间寻求适度的平衡。这一基调一直延续至今,取得的成效得到公认。

(三)不断提升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

三、职业教育政策实施中存在的失效问题

政府反复申明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宣示的性质较浓,存在价值冲突、政策目标与手段不一致、政策工具不充足等问题,政策的部分失效现象频频出现,影响了政策实施的质量。

(一)职业教育政策的价值冲突

由于教育政策的制订都必然面对公平与效率、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等诸多矛盾,决策主体在政策制订过程也就存在着元价值、显价值和隐价值之间的冲突。

发展职业教育无疑符合政府所遵循的最高价值观,属于元价值追求;显价值一般会体现元价值,如政府对职业教育表现出的非常重视态度;但隐价值则可能与元价值和显价值相悖,以潜在的、不易察觉的形式体现决策主体内心深处对在短期内达到政绩、经济利益和资金效率的最大化的追求。于是,职业教育受到两方面力量的挤压:一方面,职业教育是一项高成本、周期长的教育类型,且其教育对象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政府会倾向于其隐价值而不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另一方面,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升学率基本已经成为影响公众对政府满意度的重要指标和教育成败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职业教育显然与决策主体的隐价值相悖,其元价值、显价值在隐价值的冲击下则发生扭曲,暴露职业教育决策主体三重价值的冲突。2002-2008年,我国职教虽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2001-2006年的数据显示,对中职教育的财政拨款占全国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仍从8%下降到5.5%.因此,整个社会对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性并没有形成共识,外部制度环境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依然很大。

(二)职业教育政策目标与手段的不一致

(三)职业教育政策工具不充足

单位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17号电教大楼14-15层邮编:350003

THE END
1.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奠基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教育规模从小到大,办学层次从低到高,专业覆盖面从少到多,社会参与由寡到众,办学能力由弱变强,社会贡献由微到著。 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折而辉煌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职业教育处于“小职教”阶段。改革开放以来,进入“大职教”阶段。新时代,进入“强职教http://www.jyb.cn/rmtzgjyb/201911/t20191107_272802.html
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英文全称为THE CHINESE SOCIETY FO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缩写为CSTVE)成立于1990年12月,是由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相关工作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https://www.chinazy.org/
3.中国职教(精选十篇)在这个万物勃发的春天,来自云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厅、大连市教育局以及4家职业学校的代表与鲁昕副部长面对面,交流自己心目中的职教中国梦以及办学追求,“中国梦”在这一刻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成为某种精神追求的折射、迸发和办学者的深刻追求和自省。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nu7lczd.html
4.中国职业教育(01756)股票股价,实时行情,新闻,财报数据新浪财经新浪财经-港股频道为您提供中国职业教育(01756)股票股价,实时行情,新闻,财报,研究报告,财务指标分析等与中国职业教育(01756)股票相关的信息与服务.https://stock.finance.sina.com.cn/hkstock/quotes/01756.html
5.中国职业教育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培训模式,世界劳动工组织倡导的就业培训模块(MES),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小企业创业技能课程”和国际上广泛兴起的商业贸易模拟公司等,都成为了中国职教改革借鉴和学习的样板。目前,已有机械、化工、电力、建筑、农业、铁路、石油、卫生、商业和轻工等待业,https://www.edu.cn/zhong_guo_jiao_yu/jiao_yu_zi_xun/gai_kuang/200603/t20060323_12664.shtml
6.九州职教网九州职教网致力于以教育行政部门、职业教育行业协会、职业院校为服务对象,重点研究职业教育基础理论、政策文件、重点热点问题,基于先进的人工智能、AI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区域职业教育质量及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进行多维度诊断分析评估和排名,提供科学可行的、有针对性的解https://www.jzves.com/
7.中国职业教育教学信息网非常抱歉,服务器升级优化中…… 亲爱的用户们: 为提高您的使用体验,服务器正在升级优化中,给您造成不便,请谅解!http://www.zyjyjx.cn/
8.职教中国(豆瓣)职教中国 职教中国(2021)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首播:2021-01-02(中国大陆) 单集片长:40分钟 豆瓣评分 暂无评分 在看看过 评价: 写短评 写影评 分享到 推荐 职教中国的分集短评· ··· 该剧目前还未确定具体集数,如果你知道,欢迎补充 职教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5573917/
9.中国职业教育9月28日13:00,中国教育电视台四频道《职教中国》节目播出第1 全文 6万次播放 42:02 6 10 202 CCTV1开讲啦 9-6 12:56 来自 微博视频号 【#职校中的小清华考多少分能上# 】在升级成为本科之前,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就在众多学子中享有“专科小清华”的美誉。这个名号缘何而来?声誉背后,中国的职业教育人https://m.weibo.cn/search?containerid=100103type%3D1%26q%3D%E4%B8%AD%E5%9B%BD%E8%81%8C%E4%B8%9A%E6%95%99%E8%82%B2
10.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指导网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行业动态 名校介绍 培训通知 人才报告 教学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职教频道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http://www.tvet.net.cn/home/index
11.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职业教育专题座谈会在常州召开未来,职业教育应在加快建设现代职教体系、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上继续发力,助力中国职教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 开幕式上,崔景贵代表江苏理工学院致辞,完利梅分享了常州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胡恒锁介绍了江苏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主要工作。http://www.jstve.org/2024/0929/c6992a150944/page.htm
12.中国职业教育正向世界贡献一份美好的国家范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目标,在职业教育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构建中国职教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 从重庆市城市建设高级技工学校赶来的潘中望老师观摩了这几天的赛项,他要把自己的感受带回学校:“https://www.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657136
13.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报填报系统提升职业院校国际化水平,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助力中国职教走出去,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 56 所“双高”校国际化建设经验分析,提出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坚持以标准为引领,促进教学资源国际化建设; 打造中国职教国际品牌,扩大国际影响力等途径提高高职学校国际影响力http://edu.zwdn.com/
14.第四届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论坛暨降教育点亮人生研讨会在京举行北京交通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北京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颜吾佴,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杨志成,北方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田红芳,青岛大学正校级干部、原山东工商学院党委书记白光昭,北京服装学院党委副书记倪赛力,常熟理工学院副校长王任,河北工程大学校长倪志宇,中国职教学会质量保障与评价专家指导委员会、执行主任李志宏会上https://www.eol.cn/news/hot/hangye/202312/t20231218_2549510.shtml
15.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农村与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关于召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现代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专.. 关于召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的通..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关于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 关于缴纳2020年会费的通知 工作动态 学会简介 会员链接 2021-07-21中国职教学会现代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委.. http://www.avedu.org/
16.中国教育网职教频道特区 职教服务专区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客户与职教频道商务合作需求递交处] 职教交易 『服务区(需求请在此提交)』 『合作区』 职教与职教频道商务合作 需求递交处 职教频道代销业务服务处(您如有代理项目,欢迎您递交) 职教频道对外合作项目 征求合作 职教频道招聘 寻求各地代理专区外语http://www.chinaedunet.com/zyjy/
17.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期刊宣传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介绍并交流全国各地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办学经验、发展现状、开展科研教育与探索,对从事职教研究、教学及就业者有指导的作用。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地区: 北京 https://cqvip.com/journal/47202/2226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