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奠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教育规模从小到大,办学层次从低到高,专业覆盖面从少到多,社会参与由寡到众,办学能力由弱变强,社会贡献由微到著。

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折而辉煌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职业教育处于“小职教”阶段。改革开放以来,进入“大职教”阶段。新时代,进入“强职教”阶段。

职业教育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立足于技能提升教育质量,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放办学的体制机制,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手脑并用的育人模式。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建设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教体系。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作为赋能职业教育的关键基础和战略支撑。依靠智库科学决策,依赖教研提升教育质量。坚持互学互鉴与共建共享。

新时代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深刻认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科学含义,明确分阶段发展目标,加快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拓展职业院校功能,充分发挥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先行作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走过了从初创走向成熟的历史征程,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人才保障。

职业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鲜明

新中国成立后,以工业化为主要标志的社会主义建设,对各级各类人才提出了紧迫需求,为职业教育开辟了广阔天地。

70年来,职业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

教育规模从小到大。学校从最初几千所发展到上万所;学生总数从最初百万人规模发展到世界第一;普职比从普通教育一枝独大到大体相当。2018年高中教育阶段招生普职比为59∶41,高等教育阶段招生普职比为53∶47。

办学层次从低到高。从初期中等专业教育、技工教育、农业中学相结合的中等职业教育制度,到改革开放后普通高中转型的职业高中、上世纪90年代的高职、新世纪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时代的职教本科,教育重心逐步上移,形成中高职衔接的梯形教育结构。

专业覆盖面从少到多。建立与新兴产业、职业结构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相匹配的动态增补机制,适应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催生的职业需要,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版)分18大类、专业数367个。2010年增85个专业,覆盖近80%新职业;2019年增46个专业。《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版)设19个专业大类、99个专业类、共769个专业。2016年增补13个专业,2017年增补6个专业,2018年增补3个专业,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人才需要。

社会参与由寡到众。职业教育由“两条腿走路”到政府办,再发展到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公办和民办职业院校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形成学校、企业和社会三元大职教体系。

办学能力由弱变强。由百人弱校发展到千人大校、万人大校。2018年,中职校均1525人,高职(专科)校均6837人,职教本科校均14806人。通过示范骨干学校建设及“双高”计划,涌现出一批国家级名校;推动“鲁班工坊”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赢得国际声誉。

社会贡献由微到著。职业教育为人的成长筑基,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为产业链提升和经济升级赋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增劳动力的70%,年技术培训上亿人次;为脱贫攻坚助力,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70年来,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折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总体上看,职业教育发展理念从“小职教”走向“大职教”,体系结构从“分层”走向“分类”,发展方式从“管理”走向“治理”,校企合作方式从“传统学徒制”走向“现代学徒制”。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职业教育处于“小职教”阶段。表现在由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为主管理,多部门参与,规模小、层次低、变动大。

1951年,教育部举办第一次全国中等技术教育会议,确定了职业教育发展方针和任务,主要学习苏联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设置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是在劳动部门举办的失业工人转业训练班的基础上,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后备技术工人开始逐步成型和发展的。解放初全国技工学校只有3所,1954年建立了由苏联援助的北京实验技工学校。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几经变化,解放初期至1963年,由劳动部门综合管理技工学校。1964年至1977年,国务院将技工学校的综合管理工作划归教育部。1954年高等教育部规定中专由中央各部门集中管理。在1958年两种主要教育和劳动制度并行推动下,第一所半工半读学校在天津国棉一厂诞生,江苏首创半农半读的农业中学。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进入“大职教”阶段。国家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积极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规模急速扩大。1978年至2018年,中职学校数从4700所增长到21.02万所,在校生数从127万多人增长到1555万人;高职(专科)学校数从98所增长到1418所,在校生数从近38万人增长到近1134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占据高中教育“半壁江山”。国务院1980年批转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1985年至1997年高中教育普职比保持在1∶1。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普职比大体相当,2005年决定扩大中职招生规模100万人。中专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共同发展。教育部门统管中专学校和职业高中,1978年国务院恢复劳动部门综合管理技工学校的职能。2018年,普通中专3322所,在校生699.42万人;成人中专1097所,在校生113.13万人;职业高中3431所,在校生401.08万人;技工学校2379所,在校生341.64万人。

职教集团化社会化。先后建立1400多个职教集团,成立56个行指委、5个教指委。

推动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原国家教委推广河北经验,着力办好县级职教中心,实施绿色证书制度。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

拓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领域。1993年,原国家教委在苏州召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讲习班,中德签署了第一个国家级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协定,陆续开展与澳、英、日等国的合作。

新时代,职业教育进入“强职教”阶段。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宏伟目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届时总体实现现代化,教育发展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在整合现有项目的基础上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加强基础能力建设。2019年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2019年安排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237亿元,同比增长26.6%,着力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

职业教育积累了宝贵发展经验

职业教育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党领导的现代化建设,得益于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产业快速发展,在于不懈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并上升为规律性认识。

职业教育既是国计也是民生,70年来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解放初,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提出实行两种劳动制度和教育制度,倡导半工半读和勤工俭学。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扩大职业学校比例,力争让职业技术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对职业教育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积极支持。

职业教育是社会共建的跨界教育,70年来立足于技能提升教育质量,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放办学的体制机制,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手脑并用的育人模式,实行书证融通的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需要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施育中训、训中育,教师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同教同育”,学生与企业员工“同学同训”。从上世纪90年代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到如今“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合格的职业教育毕业生应当是职业素养好、文化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职业教育是标准化服务产业,70年来将标准化建设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提升教育质量,形成中国品牌。

职业教育更依赖“名师出高徒”,70年来建设了理实兼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教育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求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构建产教融合型师资培养新体系,推动校企流动、培养培训结合、学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等模式,形成教师创新团队。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70年来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的体系架构实现了从中职到研究生专业教育的全线贯通;兼顾横向“立交桥”,促进普职融通发展,提供多样化选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发展重心适度提升,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加强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规范的反应最为灵敏,7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作为赋能职业教育的关键基础和战略支撑。

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规划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融合的路径,实现教学理念重塑、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和模式重建,促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加快学校系统性变革,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

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更复杂,70年来依靠智库科学决策,依赖教研提升质量。

基于目标开展研究,形成政策法规、发展规划、专业标准、课件教材、教学模式、测评技术,引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基于问题开展研究,摸清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准确了解教情学情、精准监测学业质量、提高就业质量,做到对症下药;基于实证和数据开展研究,促进决策科学化、实践理性化。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最具国际流通性,70年来坚持互学互鉴与共建共享。

“双元制”职业教育方式是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借鉴1950年创办世界技能大赛的经验,我国自2012年起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发挥以赛促教、促学的作用。我国职教从“走出去”到“引进来”,再到“走出去”合作办学,显示了开放发展的竞争力。

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适应经济转型升级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党的十九大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描绘了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把职业教育列入宏观经济政策,提出高职扩招100万人、培训1500万人的重大任务,迎来职业教育的黄金发展期。

要深刻认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科学含义。《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宗明义厘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明确提出它们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开辟技能人才和学术人才培养并重的新格局。

要明确分阶段发展目标。适应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贯通中高职和应用型本科培养体系,增加职业院校吸引力,实现高职扩招100万人目标并保持可持续增长。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优秀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推动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10年后,适应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普职教育融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保障所有劳动者在不同发展阶段都有机会获得技能学习。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中国职业教育世界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培养大量富有工匠精神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

要拓展职业院校功能。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融入社区生活,服务对象从适龄青少年扩展到劳动人口,提高技术含量,培养培训一体化,计入个人学习账号,载入终身使用的学分银行,促进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

要充分发挥职教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先行作用。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和企业资源优势,凝练符合国际规范的教育标准,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和高质量劳动者,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和沿线国家民心相通。

THE END
1.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24年全国职业教育科(教)研工作会议召开(视频) 2024-11-17 [职教论坛杂志社]2024年全国职业教育科(教)研工作会议召开 2024-11-17 [现代职业教育网]职教动态|在济南举办的这个会议为何能吸引教育部领导出席 2024-11-17 [中国教育报]2024年全国职业教育科(教)研工作会议召开 2024-11-17 [光明日报]https://www.cvae.com.cn/
2.中国职业教育9月28日13:00,中国教育电视台四频道《职教中国》节目播出第1 全文 6万次播放 42:02 6 10 202 CCTV1开讲啦 9-6 12:56 来自 微博视频号 【#职校中的小清华考多少分能上# 】在升级成为本科之前,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就在众多学子中享有“专科小清华”的美誉。这个名号缘何而来?声誉背后,中国的职业教育人https://m.weibo.cn/search?containerid=100103type%3D1%26q%3D%E4%B8%AD%E5%9B%BD%E8%81%8C%E4%B8%9A%E6%95%99%E8%82%B2
3.职教中国职业教育如何走出国门,为国际职教发展贡献“中国方案”?职业教育国际化是我国职教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自2015年起,受教育部委托,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作为有色金属行业首个试点企业,协同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职业院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走出去”新模式,为服务海外企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国家软实力提供了有力支撑。那么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建设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118452
4.“一带一路”十年:职业教育的回顾与前瞻“一带一路”职教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职业学校产教联盟、中国—东盟交通职业教育联盟、中泰职业教育联盟、中老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澜沧江—湄公河职业教育联盟、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浙江—西澳职业教育联盟等一批各具区域特征的国际化联盟,为我国职业学校拓展与世界职业教育同行的https://www.yidaiyilu.gov.cn/p/0DLS8VNK.html
5.中国教育报:以职业教育之为贡献教育强国之力本网讯【通讯员 党萱】9月5日,《中国教育报》第5版职教周刊,刊发我校原党委书记孟庆国教授,原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院长曹晔教授的署名文章《以职业教育之为 贡献教育强国之力》。 全文如下: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https://news.tute.edu.cn/info/1006/11218.htm
6.中国职业教育协会官方网站·[职教动态]湖北两会:破解“入园难”, ·[职教动态]技师学院统计资料 ·[职教动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 代表处建设 ·[省级代表处]中國職業教育協會聲明 ·[省级代表处]中國職業教育協會鄭州代表處 ·[省级代表处]中国职业教育协会湖南分会 http://www.cnoea.org/
7.中国教育在线职教要闻、1+X证书、全媒体实训、教学资源、实习实训、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思政育人、学校党建、技能大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活动策划、媒体宣传https://zhijiao.eol.cn/
8.中国教育网『 外语职业教育信息』 『 各地外语职业教育机构』 『 北京外语职业教育』 『 外语培训』 『 计算机培训』 『 厨师培训』 『 汽车维修培训』『 武术培训』 『 在线投稿 』 职业教育信息 更多 职教频道特区 职教服务专区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客户与职教频道商务合作需求递交处] 职教交易 『服务区(需http://www.chinaedunet.com/zyjy/
9.中职网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网全国中职网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信息网简称中职网,中国中职网,全国中职网,中职网官网。中职网是一家具有影响力的第三方民间组织,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学校学生信息综合服务的唯一公共平台。也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交流中心指导运营平台。http://www.eda.org.cn/
10.职教视野:2023中国职业教育质量怎么样“2022年职业教育最大的不平凡,就是职教的地位更加凸显,纵向贯通体系已经打通。”《质量年报》项目负责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宗诚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职教“走出去” 成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新名片” http://www.xinhuanet.com/edu/20240129/edb2698cce0f4fe2931588e11a331767/c.html
11.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指导网关于召开2022年度全国旅游大类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的通知供销行指委召开《简介》和《标准》修(制)订工作视频培训会关于组织落实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教师人才报告 教学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职教频道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http://www.tvet.net.cn/home/index
12.中国古代职业教育的主要教育形式——艺徒制(转)[1]吴玉琦.中国职业教育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2]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一至六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杜,1989. [3]国家教委职教司组织编写.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简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张剑光.略论唐朝职业教育的发展[J].职教通讯,1994,(5). https://kyc.wnzy.net/info/1053/2376.htm
13.九州职教网九州职教网致力于以教育行政部门、职业教育行业协会、职业院校为服务对象,重点研究职业教育基础理论、政策文件、重点热点问题,基于先进的人工智能、AI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区域职业教育质量及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进行多维度诊断分析评估和排名,提供科学可行的、有针对性的解https://www.jzves.com/
14.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传承与探索:CEFA芳华杯2024中国古典舞课程竞赛圆满完成! 两会文艺热门话题:美育、文化艺术数字化、专业建设、非遗保护…… 会员登录 会员申请 证书查询 动态资讯 Dynamic Information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 近3年来,热议中的职教改革到底在讨论什么?近年来,关系千万家庭和孩子的多项教育政策陆续出台,为新时期教育https://www.cefaweb.com/
15.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国共产党指引职业教育发展的百年探索近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也是党领导职业教育发展不断取得成就的一百年。正值教育战线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http://njvtc.cn/info/1175/14732.htm
16.中职网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网全国中职网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信息网简称,中职网,中职官网,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网,中职网官网,中职网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学校学生信息综合服务的唯一公共平台。也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交流中心指导运营平台。http://zx.sx.cn/
17.2023年中国职业教育“高光时刻”高光时刻10:“职教出海”步伐稳健,取得新突破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开幕式。在本届论坛大会上,我国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品牌“鲁班工坊”被多次提及,各界将其视为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方面的重要成果。目前,全国28个省份的200多所高等职业学校在国(境)外开展办学项目400http://www.jyb.cn/rmtzgjsb/202401/t20240109_2111142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