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问诊是互联网医疗行业第一流量入口,今年5月份在港交所上市的平安好医生所提供的核心服务即为在线问诊。
因此本报告所选取的竞品为以在线问诊为核心功能的APP。结合2018年11月艾瑞指数健康医疗-医疗分类APP排名、2018年12月22日易观千帆指数医疗-问诊分类APP排名以及APP的核心功能,最终选取平安好医生和春雨医生作为竞品进行分析。
三、体验环境
体验机型:iPhoneSE
体验系统:iOS11.4.1
竞品1:平安好医生(v6.0.0)
竞品2:春雨医生(v8.5.22)
四、市场综述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人民群众。
伴随着国家医改进程的推动,移动医疗市场营运而生。而得益于知识付费理念的普及和医药电商政策放开,移动医疗产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整个市场从2013年的19.8亿元猛增至2017年的230.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4.8%。
根据易观(2018)的预测,市场整体增长率有所放缓,但将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2020年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
易观的数据显示,2017年医疗健康领域投资事件数量再次下滑,B轮以上的投资亊件均呈现稳步上涨态势,并购及战略投资占比显著增加。资本加持成熟企业,马太效应更为凸显。易观分析认为,不具备先发优势的早期项目,已经无法吸引投资者的注意。突破现有的服务模式,加大技术创新形成壁垒是中小企业破局的关键。
综合以上分析,未来几年移动医疗市场整体规模仍然会保持快速增长,但整个市场马太效应更为凸显,头部企业已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但中小企业仍存在一定的机会。头部企业在未来几年应该会加速占领市场,谋求上市融资,站稳脚跟。而对于市场中的其他企业,发掘新的服务机会以及加大技术投资力度创造壁垒是较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的途径。
五、竞品分析5.1公司层面分析
平安集团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在平安集团2018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平安集团整个医疗生态的布局思路主要抓住两个入口,第一是病人的入口,代表就是平安好医生。由此可见,平安好医生的定位为线上流量的入口,通过家庭医生服务提高用户的黏性,利用消费型医疗服务、健康商城、保险产品等扩大营收,是平安集团在医疗科技领域最重要的布局。
目前,平安好医生仍处于“建立流量”阶段,处于亏损状态。招股书显示,2015-2017年平安好医生的净利润分别为-3.24亿元、-7.58亿元和-10.02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过20亿元。公司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预计2018年将继续产生“大额亏损净额”,未来也许也会继续出现亏损以及负经营现金流。今年8月份,平安好医生收购万家医疗,试图将用户从万家医疗的线下门诊场景导入线上。
另外,平安好医生正式进入B端市场,在2018年5月和平安养老保险联合宣布,推出“保险+互联网医疗”的新商业模式,为企业提供“员工体检”+“在线医务室”+“团体健康360”的全流程医疗保障服务产品。作者猜测,在未来3-5年,平安好医生仍将处于烧钱换增长的状态,但鉴于线上流量入口的重要地位,平安集团仍将给予足够的支持。
春雨医生原名春雨掌上医生,由原网易新闻客户端负责人张锐在2011年7月创立。随后的三年间公司陆续获得三轮融资,金额分别为300万美元、800万美元和5000万美元,投资者蓝驰创投、贝塔斯曼亚洲基金、中金公司等知名投资机构,其中在2014年的5000万美元C轮融资刷新了国内移动健康领域单笔融资的记录。
虽然不及平安好医生有“好爸爸”撑腰,但可以看出背后的资本对于春雨医生的业务模式和前景十分看好,积极推动春雨医生在2011-2016年间的快速发展。在2015年,春雨医生线上问诊业务实际收入达1.3亿元,盈利3000万元,公司已筹划在2016年进行Pre-IPO轮融资并上市。而且在2016年10月5日,创始人张锐先生突发心肌梗塞去世,春雨医生IPO脚步停止,至今无重启的消息(企业在A股IPO需要满足“最近3年内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
作为移动医疗行业的开拓者,春雨医生首先推出了在线问诊服务,之后陆续推出空中医院、电子健康档案等服务,发展成为互联网诊疗平台。根据定位,春雨医生的业务可以梳理入口、服务、价值三端:入口包括健康教育、医院合作、流量运营;服务即在线问诊、在线门诊和家庭医生;价值包含保险、药品、大数据、金融服务和企业服务等。但从目前的APP功能来看,价值端的业务已经边缘化。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含着“金汤匙”出色的平安好医生作为医疗科技领域的重要流量入口,被平安集团寄予厚望,在未来将会继续获得大量资本的支持帮助其进一步占领市场。而春雨医生背后也有众多资本的加持,正在努力尝试将线上用户和数据的积累转移到线下服务,连接更广阔的市场。
从定位和发展方向上看,通过收购万家医疗,平安好医生流量入口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在B端市场的发力也将助力未来营收的快速增长。但鉴于平安集团的其他布局,如管理式医疗服务平台的平安医保科技、第三方影像机构平安好医,未来大概率上平安好医生将被始终定位为流量入口,专注于互联网医疗与医药电商。而春雨医生正在尝试积极连接线下的各个环节,通过线上流量的引导,将服务覆盖至如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第三方医疗监测机构、医院信息化系统、医药电商平台和医保支付平台等,业务前景更有想象空间,但合作的壁垒较高,业务发展速度有待提高。
5.2产品层面分析
5.2.1产品定位
平安好医生将其定位为用户随身的“移动医生”,强调以医生资源为核心,提供实时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不难看出,平安好医生试图占领整个医疗环节的前端和末端,用咨询服务作为流量入口,以健康管理服务提升客户黏性,提高消费频率。
春雨医生最初定位为“医院前端的服务体系”,强调其在问诊、挂号方面的优势,主要面向C端用户。随着“拥抱医疗”战略的落地,春雨医生的定位更新为“移动医疗服务平台”。春雨医生不仅简单的帮助用户自诊、问诊,更强调自身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做到赋能第三方应用和线下医院,为用户提供更多服务。
总的来说,平安好医生试图塑造“健康管家”的形象,重点强调健康管理,而春雨医生更强调平台的概念,用户通过APP这个入口来获得第三方的服务,重点强调医疗服务。
5.2.2用户画像
从性别上看,平安好医生的用户多为女性(55.05%),而春雨医生男女用户的比例差距不明显(48.98%VS51.02%)。其中可能的原因是女性用户有更强的健康管理意识,因此更偏好于使用平安好医生。而春雨医生主要用来自诊+问诊,男女用户没有明确的偏好。
从使用区域上看,广东和山东均为用户最多的省份。此外,对于平安好医生,位于辽宁、河北、河南三个省份的用户均超过6%,而对于春雨医生,河北、江苏和浙江三个省份的用户均超过5%。总的来说,两款产品的用户大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医疗资源丰富,两款产品的适用性更强。
根据以上分析,作者试图描绘两个产品典型的用户画像。
平安好医生:
用户B张太太:45岁,居住在青岛,是一家公司的文员,平时工作较为清闲,负责管理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张太太将平安好医生作为家庭医疗的助手,每当家人有病痛就使用家庭医生功能进行咨询,并通过商城购买所需的药品或者预约挂号附近的医院。张太太每年还会在平台上为家人和自己购买体检、洗牙等服务。平时张太太还会在APP上学习一些保健知识,并在商城买一些保健品。
春雨医生:
5.2.3产品迭代分析
平安好医生APP于2014年末上线,在当时其他产品都与医生合作的情况下,平安好医生以自建医生团队为切入点,保证服务的快速响应和有效性,顺利打开市场。
而在v2.0.0版本,平安好医生上线了家庭医生的服务,尝试进一步将用户绑定在平台。同时上线健康体检、基因检测等消费型医疗服务,可以看出其打造医疗购物平台的决心。在之后的迭代中,除了不断增加服务类型外,平安好医生还增加了很多带有娱乐性质的功能,如步步夺金、健康直播等功能,一方面可以吸引新用户注册(推荐好友注册成功可以领现金),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频率(每天计步次数可以换礼品)。
一方面推出家庭医生的服务模式,拴住用户的基本需求,避免用户的流失;另一方面单独建立健康频道,试图打造一个健康管理社区,增加用户的使用频率和时长。
总的来说,平安好医生尝试打造的“移动医生”不仅仅在用户生病的时候为你排除病痛,而且每天都会陪伴在用户左右,为用户健康保驾护航。
春雨医生在2011年末上线,开始提供线上问诊服务,并在次年v2.6.0推出自诊功能,至今仍然是产品的一大亮点。
总结来看,与平安好医生不同,春雨医生虽然也增加了科普栏目,但仍定位为一款医疗服务工具,不断提升线上服务的类型,优化服务流程,并尝试与线下医院进行合作,为患者就医全程提供服务。
5.2.4产品功能结构分析
5.2.4.1主要结构分析
此外自营医生团队还可以提供在线开药服务,外部合作医院则可以挂号。为了区别两种模式,在互联网医院首页大部分入口所提供的都是自营团队的服务,而“找医生”页面所连接的是外部合作的医生。
(左图为健康中心首页,右图为互联网医院首页)
购药功能包括闪电购药和网上药店,闪电购药目前覆盖全国64个城市,用户下单后1小时内即可收到,主要与线下药店进行合作。网上药店由平安好医生自营药店和第三方药店组成,用户下单后1-5天可以收到药品。
然而APP的整体结构较为混乱,部分功能的布局也值得商榷。举个例子,自营医生团队作为平安好医生的核心资产,理应占据首页的所有位置实行推广。但在首页的显眼位置却有“名医图文”的入口,很可能引导用户去购买外部合作医生的服务,导致自营团队业务的流失。在“选科室问医生”页面也出现了相同的问题。
第二个存在的问题是健康中心首页的定位。目前,健康中心首页大部分的内容是健康商城和健康头条的重复,而健康圈、健康计划等功能极易被忽略,而这些功能本应该成为增加客户黏性的重要内容。总之,目前的布局很难让用户明白首页的定位和存在的意义。
春雨医生APP产品产品整体架构上比较清晰,导航采用经典的底部Tabbar形式,分为春雨、科普、我的咨询、个人中心四个板块。
我的咨询板块可以查看问诊过程的记录、咨询过的医生以及历史服务记录。
春雨医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是网络医院入口的布置以及介绍。网络医院指的是与春雨医生在线下有合作的医院,用户可以使用在线问诊、开药、挂号等服务。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网络医院理应与快速提问和找医生功能并列,并重点介绍其功能,引导用户使用。目前并没有重点推广的原因可能是仅有一家合作医院上线,相信合作医院数量上升后会将其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总的来说,春雨医生APP的结构清晰,功能入口布局合理,而平安好医生APP两个频道的结构看似合理,但存在诸多问题,如某些功能入口过量的重复设置、页面内容臃肿复杂、健康频道首页定位不清晰等等,仍有大量的改进空间。
5.2.4.2核心功能对比分析
作为移动医疗类APP,核心的功能为问诊、在线购药、搜索,次要功能为健康资讯,下面分别进行分析。
问诊——快速问诊
两款APP快速问诊的流程相似,选择功能后都需要先描述病情和病人的基本情况,完成后用户可以选择免费或付费医生进行咨询。进入对话页面后医生会就进行追问详细了解病情,咨询结束后可以对医生进行评价和付费感谢。
平安好医生的免费咨询功能由自营医生团队负责,优缺点如下:
优点:
(图2中,选择选项后对话框会出现选项内容,避免误选)
缺点:
(图2中,点击左上角返回按钮直接返回“直接问医生”页面而不是“选择医生”页面)
春雨医生快速提问服务由外部合作医生提供,优缺点如下:
作者在体验过程中,就同一病症在两款APP进行了咨询,春雨医生给出的答案是感冒导致咽炎加重,而平安好医生则表示有重症风险,需要进一步检查,没有给出具体的诊断结果。作者非医学专业出身,无法评价哪个结论更加准确,但对图文咨询的准确性持怀疑态度。
问诊——找医生
平安好医生APP将问诊分为两个入口,首页的“找科室看病”为自营医生团队提供的服务,而“找医生”页面则是外部合作医生提供的服务,流程大致相同。为推广名医问诊服务,在首页设置了“名医图文”的入口,在“找医生”页面顶部也设置了入口,默认列表页也是认证的名医。功能优缺点如下:
春雨医生问诊功能也分为两个入口,“找医生”和“网络医院”,前者可以找到所有与平台签约的外部合作医生,而后者展示的合作医院的医生列表。“网络医院”中用户在医生详情页可以直接预约挂号。功能优缺点如下:
在线购药
(图1,根据定位显示三个商家,用户可以价格对比)
春雨医生在线购药功能与平安好医生的网上药店相似,但春雨医生只提供平台,所有药品由益丰大药房出售。购买流程也与平安好医生相似,不同点有两处,第一药品只能加入购物车后统一结算,无法直接购买;第二没有待支付订单页面,提交订单后不支付则返回到上一页。功能的优缺点如下:
(中间有大量空白却要下拉才能看到支付按钮)
搜索
搜索功能可以让用户直接查询疾病/药品/症状/医生/检查等信息,不需要寻找功能入口,方便快捷。平安好医生出“我的”模块外,在其他模块顶部都布置了搜索框。
(顶部药品适用症状缺失)
健康资讯
平安好医生APP将健康资讯(APP中名称为“健康头条”)布置在健康中心,共有27个子版块,滑动屏幕即可切换。除了常见的图文形式外,还有视频和直播可以观看。用户可以根据喜好增加和删除子版块。该功能的优缺点如下:
5.2.4.3特色功能分析
平安好医生——健康商城
平安好医生——步步夺金
春雨医生——自诊
该功能的优点如下:
六、总结
对比分析后发现,两款产品所提供的核心服务均为在线问诊,但整体发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平安好医生目前的发展的重心在于消费型医疗产品和健康商城,未来与保险公司合作面向B端客户提供服务也是规模扩张的关键点,而春雨医生在尝试与更多的医院达成合作,利用互联网基因赋能线上医院,优化诊疗流程,提高运营效率,用户通过APP就能享受从预约挂号到诊后管理的全方位服务。两个产品各有特点,下面分别进行总结,并提出优化建议。
6.1平安好医生
虽然众多媒体都将平安好医生称为“医疗界阿里”,但作者认为“医疗界京东”的定位更为准确。公司成立之初便重金招募了自营医生团队,在品牌打响后引入外部合作医生,网上药店和健康商城也有大批的第三方卖家进驻。
平安好医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自营医生团队所提供的服务,一方面可以保证24小时在线,另一方面AI技术的引入让医生可以同时服务多名用户,在响应速度上也优于外部合作医生。如果在未来平安好医生介入线下服务市场,开设门诊、医院或者养老社区等,与自营医生团队的线上服务相结合,提供远程视频问诊服务,相信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6.2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起步于2011年,是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先行者。在过往的发展历程中,春雨医生也尝试过电商、线下诊所等业务,但目前已经转移战略方向,将业务重心放在线下问诊以及与线下医院的合作上。
自诊功能是春雨医生独创的特色服务,至今仍然是APP核心功能之一。建议在后续版本中,对于部分病症可以增加图片实例。另外,在图片识别技术成熟后,APP还应该鼓励用户上传图片,后台通过识别分析来辅助判断病症,提高自诊结果的准确性。
2018年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虽然目前移动医疗市场格局逐渐成型,但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行业未必不会出现新的黑马。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医保结算的接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放大,医疗机构、保险公司、药企、互联网巨头等力量也会想着分一份蛋糕,到时整个市场才会迎来真正的厮杀与博弈。但无论行业格局如何变化,都将给用户带来更便捷、高效的医疗体验。
本文由@Scott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