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职业教育改革综合试点工作研讨暨骨干集训大会现场。何书远摄
我军军事职业教育向纵深推进
以营以上军官为重点对象,启动军事职业教育改革综合试点;2019年,全面推开军事职业教育;在2020年底前,基本建成覆盖全军职业岗位的教育资源体系
■中国国防报记者李沫特约记者吴旭通讯员宋开国
开展军事职业教育是改善官兵知识结构、提高岗位能力、促进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作用越来越凸显。信息时代高新技术迭代发展、战争形态加速演变和武器装备发展加快更新都对军人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官兵个人而言,靠院校学习、部队实践远远不够,还需要日积月累的有力补充和自我教育。如何认识军事职业教育?军事职业教育有何特点?官兵如何通过军事职业教育服务平台开展有计划的自主学习?
加强顶层设计,落实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军事职业教育作为战略部署被写进党和军队的重要文件。
我军的军事职业教育源远流长。红军时期有工农夜校,长征途中成立“干部团”,后来又全面开展识字扫盲运动。改革开放后,还曾广泛开展了军地两用人才培养,这些对官兵成长成才、部队建设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从世界范围内看,军事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军事变革的大势所趋,外军早已把军事职业教育作为职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贯彻服役生涯进行系统设计。
2017年8月,中央军委印发《军事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我军军事职业教育改革正式启动。
在军委训练管理部牵头下,军委机关通力协作,提出了我军军事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法。
一是按照“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原则,健全统筹管理、教学管理、学习管理相结合的军事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二紧紧围绕军队战斗力建设需求,以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坚持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学历继续教育相结合、以非学历继续教育为主,分领域、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在岗继续教育,构建完善军队人员终身教育体系。三是积极运用“网络+教育”的理念方法,建立“需求牵引、平台统一、资源共享、立足岗位、自主学习”的军事职业教育运行模式。四是建立学籍管理制度、学分银行制度等,形成科学规范、系统配套、运行高效的制度机制。
火箭军某部野外驻训期间开展在线学习。宋开国摄
综合试点先行,紧锣密鼓分头推进
统建共用服务平台,共建共享教育资源,有组织有计划自主学习……目标清单一旦列出,从军委机关到战区、军种,撸起袖子加油干。
东部战区结合互联网进军营,完善充实了多个网上图书馆,建成了满足100人学习考试的在线学习室,探索独立驻防分队的在线学习室建设。
空军是全军较早全面推行军事职业教育的军种。这次空军在机关率先展开改革试点,各部门积极推送战术战法、飞行安全和航空医学等学习资源,梳理出电子教材、微课,研究制定了机关军事职业教育网络学习使用管理办法。
驻地在江南的火箭军某旅,一个全新的开放共享式在线学习平台慕课(MOOC)在该旅政工网亮相以来,备受官兵欢迎。从未体验过的学分制量化管理、碎片式视频教学、互动式在线问答、自主式讨论交流、跟进式考核验收,让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的官兵来了兴趣。平台包含公共基础知识、岗位核心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3个模块,信息化知识、专业岗位技能、联合作战指挥等200余门课程可供官兵自由选修,目前已有2000多名官兵注册学习。慕课学习成绩还作为入校培训准入、干部职务调整评任、士兵考学提干和士官选取及立功受奖的参考条件,与单位全面建设考评挂钩,人人有课程、个个争学分成为军营新风尚。
陆军、海军、战略支援部队、武警部队也结合自身特点,分别在集团军、水面舰艇、基地和总队等层面展开试点工作,紧锣密鼓分头推进。
记者从军委训练管理部了解到,我军军事职业教育改革部署展开后,将以营以上军官为重点对象,启动军事职业教育改革综合试点。2019年,全面推开军事职业教育,力争在2020年底前,我军军事职业教育基本健全顺畅高效的军事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完善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军事职业教育培训格局,基本构建全员全时的学习环境,基本建成覆盖全军职业岗位的教育资源体系,基本形成有组织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良好局面。
制图:张锐
平台初见成效,全员全时教育任重道远
今年初,为适应国防和军队改革要求,有力支撑军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落地见效,军委训练管理部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着眼构建网络化、数字化、终身化的军事职业教育体系,着力打造军地在线教育联盟,组织国防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启动军事职业教育互联网服务平台联合开发。11月15日,军事职业教育互联网服务平台测试运行。
随着试点工作的推广,“网络+教育”的理念正深入人心。据了解,下一步,军事职业教育将逐步实现多样化教育、个性化学习、智能化服务、精细化管理。一是通过统建共用军事职业教育服务平台,构建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提供一站式教学服务。二是通过共建共享在线课程,汇聚海量教育资源,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要。三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自主学习,实现个人学习与岗位需求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