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行业深度分析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2.26江苏

职业教育:是指为了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综合素质而实施的教育活动,在多项因素的共同推动下,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职业教育由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两部分组成。

职业学校教育:是根据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录取学生,按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学生完成学业后,由学校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学历职业教育分为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教育。

职业培训:是指培训、进修后,由培训部门颁发相应结业证书。职业培训可分为就业前培训、学徒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

课程研发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科设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对就业岗位所需的能力和素质分析进行相应的课程研发。

课程设置以实操,实务为重点:根据《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规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以实务,实操为主。以金融类为例,职业教育设保险实务、信用管理、财富管理、证券实务等实务实操专业。而普通本专科教育的金融类专业则以保险学、投资学、金融学等更具有学科特性的专业为主。

职业教育基本可分为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职业教育。产业升级背景下新兴职业教育机会不断涌现。

学历类职业教育:主要分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高等职业教育由专科、本科教育层次的职业高等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

非学历职业教育:主要分为职业考试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企业管理培训;职业考试培训包括人才招录和资格认证,职业技能培训包括IT、金融财会、语言培训等,而企业管理培训主要包括企业管培和企业内训。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传统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提升,各行业的商业模式和行业格局都在不断迭代,一些新职业和新兴职业教育方式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比如职前教育主要为大学生人群提供职前指导;职业技能教育通过帮助用户提升专业技能,满足其在能力提升、职业转型等方面的诉求等。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职业教育在政策的推动下驶入快车道,中央及各地政府积极履行发展职业教育主体的责任,大力推行职业教育发展。在政策利好的环境下,一方面职业教育企业积极优化教学内容及形式,另一方面终身学习的理念持续普及,2020年疫情对线下职业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降低,2021年后职业教育有望持续蓬勃发展,非学历教育市场规模增速也将恢复,到2023年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将超6400亿。

据人社部统计,2020年底我国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口总数的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28%。人社部印发的《“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十四五期间要实现技能人才数量的提升。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技术密集型领域的人才需求不断加大;而如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等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增速放缓,劳动力供给过剩,行业从业者面临着失业的压力,急需提升职业技能。劳动力市场就业和招工的两难问题并存,职业教育面临着庞大的市场需求。

(1)学历职教地位显著提升

战略地位上:从2019年的“职教20条”到最新的《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职业教育地位显著提升。实施细则上:国家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建设高质量的职教体系。资本支持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出台进一步促进了资本对职教的支持。

(2)非学历职教走向规范化和市场化

政策推动下,非学历职业教育走向市场化和规范化。短期内有助于解决就业压力,长期来看对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学历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都是现代职业教育非常重要的参与者。针对学历职业教育,国务院提出“以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高职专科为主体、职业本科为牵引,建设一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衔接培养,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等,有望促进民办中职、民办高教的发展。针对职教培训,提出“面向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广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确立了技术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的重要地位。

我国在义务教育后实行“普职分流”,即部分初中毕业生进入普通高中,另外一部分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根据教育部21年的数据来看,初中阶段毕业生1587万人,其中57%进入普通高中,41%进入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后的重要升学方向,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口,国家十分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提出“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采取合并、合作、托管、集团办学等措施,建设一批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

中等职业教育撤并优化,学校数量不断收缩。北京、河南等多省都曾提出优化中等职业学校,调整中等职业学校数量,采取撤销、合并、划转等形式,整合一批“弱、小、散”学校,推动教育资源向优质学校集中。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数量从08年呈现减少的趋势,其中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也从09年开始逐步缩减,截至21年末,全国共有7294所中等职业学校,其中民办1978所。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回升,民办增速更快。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的撤并优化,招生数在08~18年呈下滑趋势,并从19年开始回升,其中民办招生更早开始回升,且增速更快。近年来,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在学校数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招生数快速增长,体现民办中职吸引力逐步提升。

中职升学路径拓展。虽然各省有一些差异,综合来看,目前中职毕业生主要升学途径包括参加普通高考、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对口招生考试、中高职衔接五年制贯通培养来进入高等教育阶段本科、专科学校。随着“职业高考”的推行和完善,以及“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目标的提出,中职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的机会增加,渠道更加通畅,将带来中职入学吸引力的提升,以及对中职学生文化课程要求的提高。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升带动生额及招生数增长。“十三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5年的40%提升至20年的54.4%,实现了从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的跨越。“十四五”规划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202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203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平均18岁开始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即23~35年高等教育的入学基数对应05~17年出生,这期间出生人数每年均在1500万以上,且稳中有增。因此,我们认为,生额和招生人数在中长期维度有望稳步提升。

专升本扩招效果显著。20年,教育部扩大普通学校专升本招生规模,效果显著,20/21年专科起点本科招生人数同增95%/19%,22年全国专升本比例达到20%,下一步将力争让更多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教育。我们认为,高职(专科)有望受益于升学通道的畅通,职业本科有望受益于生额的增加。

非学历职业教育可以分为职业技术培训、招录类考试培训和资格考试类培训。其中职业技术培训的市场规模最高,21年超过1500亿元,资格考试培训市场规模近400亿元,招录类考试培训规模超过300亿元。目前主要涉足非学历职业教育的公司,如中国东方教育、传智教育聚焦职业技术培训,粉笔比较侧重职业考试培训,中公教育以招录类考试为核心,辐射资格考试和职业技术培训。由于各公司在非学历职业教育中侧重的版块和赛道不同,市场集中度较低,CR3小于10%。

从国家政策对于现代职业教育的规划来看,职业技术培训和资格考试培训更符合导向。职业技术培训和资格考试培训在各个鼓励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中有诸多提及,对于职业技术培训,“面向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广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支持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在岗继续教育制度”;针对资格考试培训,“健全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

当前我国正学习借鉴国际认可度颇高的德国职业教育制度(又称“德国模式”),设计打造更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介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前,让我们先了解“德国模式”:

德国“职普分流”体系成熟且灵活。德国“职普分流”起点在初中阶段,职业教育在初中阶段设立职业预科和实科中学,高中阶段开设全日制职业学校和双元制职业学校,高等教育阶段则有应用技术类大学和高级职业学校。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毕业后可有三次机会灵活选择就读职业学校或普通院校。“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模式。企业与学校“双元”联合培养、共同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的制度,且教学主体是企业,学徒每周大约3—4天在企业实践学习技能,1—2天在职业学校学习。学徒在企业实践期间便可以拿到部分薪酬,毕业后有近8成概率直接被企业留用。“双元制”学校在德国保持供需两旺的态势,该模式是现代学徒制的国际典范。

德国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高,有近80%的人接受的是职业教育。根据《每日镜报》调研,在德国综合类大学毕业生在薪酬待遇、失业率等方面指标与应用技术类大学毕业生相当,在对应用操作要求更高的行业,应用技术类大学毕业生更有优势。

德国职业教育取得巨大成功,源源不断为社会输送技能人才,打造了强大的产业、国家竞争力。职业教育在德国经过150多年的发展与沉淀,培养了一批批技术技能型人才,知名本土品牌大众、宝马、巴斯夫等均参与“双元制”学校建设,一代代培养拥有理论实践技能的学徒,在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领域拥有储备丰富的人才库。职业教育奠定了德国工业腾飞的基础,打造了强大而持久的产业、国家竞争力。

以德国为鉴,我国将职业教育定位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经济与服务民生相结合、教育与产业相结合、多元办学格局与现代治理相结合,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以职业学校(学历类职业教育)为主,职业培训为辅。在我国打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学校是我国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最主要载体,包括中等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和技能认证。次要载体是职业培训系统,包括技术技能类培训、考试类培训等,学生不取得文凭但可以学习技术技能,满足工作、考证、技能提升等需求,属于终身学习范畴。我国职业教育(学历培训)受众面广、市场规模大,面向超过5000万适龄在校生和上亿不分年龄阶段的劳动人口,2022年整体市场规模超过1万亿。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前中期,有三大痛点没有解决:一是职业教育地位低于普通教育。在升学阶段,通常是学习较差、分数不够的学生在中考、高考后进入职业教育学校;进入社会,职业院校毕业生起点、薪酬待遇甚至社会地位普遍不如普通大学毕业生,大学扩招后即使本专科生比例接近,“重普轻职”的社会观念仍然存在。二是职业教育学历低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最高学历是专科,而专科文凭较本科层次低一档。三是职普之间学生流通渠道较少。一般只有中考、高考后按照成绩选择普通或职业教育学校,以及专升本考试等,且以上考试内容以文化素养为主,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类考试缺位。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和制度完善,得益于近几年的职教改革。从2019年开始,国家不断加大政策供给、创新制度设计,实现对职业教育的破局与改革。一、提升职教地位。从“职教二十条”等一系列职教政策到今年出台的《职业教育法》,均开篇明确职业教育地位:“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二、消除学历歧视。政策从后端向前改革,首先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社会地位,用人单位不得学历歧视。通过政策引导构建多重发展路径,畅通技术工人的成长通道,让年轻人看到,当工人也照样可以通过技能提升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生活。保障好出路才能吸引学生和家长在前端放心选择职业教育;三、职业教育横纵打通。2021年国办、中办在《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每年除普通高考外,开设“职教高考”(文化素养职业技能考试),给中等职业教育院校、高中学生更多职业方向的升学路径。此外,近几年国家一直推动高职扩招、专升本扩招,进一步横纵打通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流通渠道。

我国将职业教育作为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近几年职业教育在规模和质量上同步提升。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2021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7294所(不含技工学校),当年招生489万人,在校生1312万人(同比26万人),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在校生总数的35.1%、33.5%;共有高等职业学校1518所(含32所职业本科学校),当年招生552.6万人,在校生1590.1万人(同比130.6万人),招生人数和在校生总数分别占全国高等教育阶段招生总数、在校生总数的55.6%、45.9%。

职业教育改革后,学历与技能提升并重,高职院校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解决“有技能没学历的痛点”,国家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设立职业本科(计划吸纳一大批高职高专院校升格办学)、扩张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最高学历由专科升至本科,未来还将设置职业研究生。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增长,高等职业教育越发重要,中等职业教育角色越来越偏向于过渡,或者定位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入口。中职院校毕业生选择继续升学、提高学历与技能的比重提升,直接就业的比重降低。因此,高职院校将吸纳更多生源,发展空间广阔。

发展职业教育需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一方面,民办职业教育相较公办有三大优势:更贴近市场,产业资源丰富,与企业合办、协议培养等合作形式多样,对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反应敏锐;办学更灵活,管理决策机制高效,可以快速投入资源配置师资、开设专业课程;市场化激励,管理层、教师薪酬与招生、学生技能评定、毕业生就业等关键指标挂钩,激励其提升办学质量、吸引学生报名、吸引企业合作,形成正向循环。

另一方面,国家教育经费开支侧重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所需资金须由社会资本补位。根据教育部数据,过去5年,高职高专教育经费仅占全国总教育经费的5%左右,而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经费占比提升至60%。202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含高职院校)生均教育经费分别较上年增长0.95%、减少3.7%,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在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倾斜有限的情况下,想要发展好职业教育,就需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模式,我国职业教育也大力推行校企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机制,职业教育融合产业资源、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模式,发展方向更清晰,道路更宽广。近几年,重要职教文件均把加强产教融合、加深校企合作以及推行现代学徒制(或中国特色学徒制)作为主要发展模式。具体表述如“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等。根据教育部数据,截至2021年,全国已组建约1500个职教集团,吸引3万多家企业参与,覆盖近70%的职业学校。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49万个,年均增长8.6%。

职业教育重技能实操,普通教育重理论思维,分属不同教育类型、同等重要。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人才开发的目标、培养重点和学习内容等各方面具有差异性,共同服务于整个教育体系,确保因材施教和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平等参与职业教育的大方向明确。国家在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和民促法中均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单独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且对非营利性民办的扶持措施更大。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的办学将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职教20条”多项举措计划实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在校企合作、学历间、学历与非学历间的需求整合三方面对政策落地的方向给出指引,其中几项重点政策如下:

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到2022年,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

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累积和转化。

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新国情决定职教地位,职教20条在学历和培训两方面并重。传统产业由劳动密集型逐渐向技术密集型的结构调整、新工业化发展对生产技术型与技能型人员的需求和“扶贫攻坚”的定位三方面决定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学历教育方面,“职教20条”多次提出以“三教”改革为核心,即“谁来教”(教师)、“教什么”(教材)和“怎样教”(教学方法)。职业培训方面,其要求学校要积极联合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不断拓宽职业培训领域,积极开拓多种培训形式和服务,面向各类人群开展培训,提升培训针对性,探索“互联网培训”模式。

职教本科享有与普教平等的升学、就业、职业发展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第四十四条特别强调,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2019年“职教20条”发布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并将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本科院校以及普通本科院校应用技术类型专业培养的人才都作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此外,根据中公教育统计的2021年国家公务员岗位学历要求,多数要求本科及以上且学历越高,可选的岗位越多。过去中职的升学途径较多,而高职则存在“学历天花板”,现在新兴的职教本科可去除该障碍。

应用型本科实现现有本科内部转型,各地逐步进入试点阶段。2015年三部委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后续各地区都进行了积极试点,并给予在招生、财政等方面的积极政策。以山东为例,2019年、2020年,将本科计划增量8500人全部用于支持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通过专升本,春季高考等形式扩大招生路径。

职业培训的发展举措主要包括:学分银行、1X证书。

学分银行衔接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处于以各地政府主导推进的初级阶段。学分银行借鉴银行的管理理念,将学分当作可以存储、兑换、信贷的工具,主要功能包括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通过允许部分职业培训证书可转换为学历教育学分,学习者可在高校继续学习,获得学历证书,打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壁垒。参培者可弥补原来文凭上的劣势,且工学交替、灵活性大。目前学分银行已经在上海、浙江、北京等多地推广,有利于社会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现以开放大学为承办主体,未来存在引入多种社会力量参与的可能性。

综上,可以看到职业教育法的逐步落地,将为整个行业奠定规范化发展的基础,职业本科的加速建设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催化剂,上市民办职教依托自身品牌、渠道和教学能力优势,打破原有职教偏见,估值整体有望在民促法后进一步得到提升。

职业教育主体集中在产业链中游,赛道众多、竞争激烈。

产业链上游由配套服务商、平台服务商、师资服务商和内容服务商构成。中游由学历和非学历的职业教育服务商构成,主要提供教育和培训服务。下游则为职业教育需求方,其中现阶段学历职业教育主要面向15-22岁的C端学生,非学历职业培训的受众则更为广泛,基本覆盖了中考毕业以后所有年龄阶层的学生,此外职业技能培训和企业培训公司还向B端企业提供服务。从产业链来看,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培训集中在中游,且细分赛道众多,各赛道集中度低,竞争较为激烈。

民办中职招生规模较大,具有重要地位。中职方面,自2013年起,民办中职的招生规模和占中职总招生数的比例均有提升,从73.2万(10.8%)增长至90.0万人(15.0%)。高职方面,2013年起民办招生数和占比分别稳定在80万人和23%上下,2019年受扩招政策影响,招生数创新高,达到108.8万人,占高职总招生数的22.5%。

短期内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受二胎政策影响,预计中职招生峰值将在2029年出现。预计2021年中职招生621.6万人,且维持上升趋势直至2029年达到峰值844.4万人,8年CAGR3.9%。其后招生规模开始下降,至2034年达754.2万人,主要因为二胎红利消退、出生人口降低。高教方面,预计2021年高职和本科分别招生526.5和436.3万人,至2025年分别增长至534.3和445.1万人,4年CAGR分别为0.4%和0.5%。2030年高职和本科招生数分别达到657.3和456.4万人,2025-2030年的5年CAGR为4.2%和0.5%,增长动力主要来自职教升学路径打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持续提升。

长期而言,学校学额供给超过学生需求,教学质量差的院校将被淘汰,职业学历教育向优质发展,化“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在这里引用21年1月发表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经济社会影响及公共政策应对》的研究,未来的出生人口规模将呈逐年下降趋势。在2030年、2035年、2040年以及2050年,中国新出生人口将下降到1016万、995万、1013万以及873万。中国低生育水平所导致的受教育人口规模变动逐渐传递到中职学历教育的受教育规模,假设可实现“职普比大体相同”,则中职报名人数将在长期下降至500万人以下,本可容纳600万人招生规模的中职院校将出现“产能过剩”,生源将向优质院校聚集。高职招生数则降至约400万人,同样面对“质量为上”的办学转型。

学历升学为主赛道,职业培训空间具有分散性。学历教育所获得的文凭为刚性需求,是人群求学和能力提升的主要渠道,实现一次就业。职业教育主要满足学历获取后的就业切换和现在职位的技能提升,因此需求的品类更多样,需求也更加分散。因此从空间可测性的角度来看,职业培训空间缺乏明确的行业锚定。

综上所述,学历职教在赛道空间更为清晰,中短期增长可测性高,确定性高,长期来看公办和民办形成优胜劣汰,优质民办学校竞争力强。由于二次赛道为需求的进一步切分,需求分散,参培率难以把握,赛道细分多且难以聚焦,空间可测性低,品牌性多元化机构有望依托“性价比”在各条赛道上挖掘市场份额。

我国技能劳动者达到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技能人才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1.5倍以上。发改委表示:“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占比不断提高,但与庞大的劳动力比还是偏低,现在还不到30%,与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差距仍较大。未来高质量劳动力短缺问题可能会更加尖锐。”另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职普比例的失衡,也导致大学本科就业率走低。短期内,中国家庭的教育观念仍更青睐学术类普通教育,但长期而言,在就业市场供需关系的驱动下,偏重专业技术的职业教育必将日益受到重视。在健康的职普分流环境下,人才供需失衡才能够得到长远改善。

随着行业及岗位的分化与企业管理的不断发展,企业培训已经逐渐从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工具,演变为一个企业以满足学习者需求为重心的人力资产增值方式,通过不断重构和联动企业培训的多方主体,企业培训借助当下更容易被用户接受的媒体形式、学习节奏、交互方式不断推进迭代,在未来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职业教育生态中包含种类丰富且形态多元的参与主体,同时覆盖多个不同行业及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在传统的“点对点”产业生态中,主体之间信息传递效率低,且易造成信息不对称等弊端。随着职业教育平台型产业生态的完善,各主体之间多层信息壁垒将被打破,生态内的信息将实现快速交换流通,极大提升全行业范围内信息与资源的分配效率,并为未来人才数字化建设奠定基础。贯穿如此庞大且动态变化的生态需要数字化平台具备强大的兼容性、稳定性、易用性且可实现持续的营收,因此以SaaS为基础的“行业培训就业服务平台”有望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数字化平台商业模式。

参考研报:

1.东方证券-职业教育行业深度报告:产业初心行稳致远,嫁接时代新使命

2.招商银行-教育行业研究之职业教育:乘时代东风享政策红利,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迎来春天

3.国联证券-职业教育行业深度:职教大有可为,优质龙头可期

4.艾瑞咨询-全球职业教育行业发展报告

5.多鲸资本-2022中国职业教育行业报告

6.信达证券-教育行业职业教育系列报告(一):从产业升级角度看我国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性和路径

7.国联证券-教育行业:职业教育系列政策点评,守得云开见月明,黄金时代已来临

THE END
1.教育部:新增40个!2025年开始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日前完成了2024年度《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增补工作,共增设40个新专业,其中,中职专业3个、高职专科专业20个、职业本科专业17个,增设数量是自2021年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发布以来最多的一次。 在支撑国家战略需求方面,增设电子信息材料应用技术、航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Q0ODkzNQ==&mid=2651519760&idx=5&sn=bc217d6a0421345b69dbadeb3566784c&chksm=85901b6976300ed013f5a6f6c8e5ebe7f392036e35ec447a7bd36c47355872b4483071e0d955&scene=27
2.国家职业教育20条解读法律知识国家职业教育20条解读 -法律知识 2023-03-09 知识与热点类问题 法律分析: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具有非常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可以说,《职教20条》的关键词是转型,即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要从普通教育转向类型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1700776796510056348.html
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重磅出炉西安千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最大利好是首次以国务院文件形式,明确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而不再强调高职教育的大专层次属性,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得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为同等重要地位、真正并列的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http://www.xjtusoft.com/m/view.php?aid=221
4.《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具体指标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https://www.yxfsz.com/view/1674282423590948865
5.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 教育部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 教职成〔2021〕3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 2021 年 4 月 12 日至 13 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习近平https://www.xaswx.com/xinxigongkai/231.html
6.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pdf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pdf,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 20 条)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 条) 一、引导和支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1.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并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 2.落实财政支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3.加强学校与企业合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220/8066124122006036.shtm
7.职教二十条(极简版)政策文件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广泛开展职业培训。 (八)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从2019年开始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 https://www.peixianedu.cn/content/show/1715.html
8.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解读2 国务院职教20条开宗明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 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加快现代职业 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87198010.html
9.职教20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建设机械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下属的分支机构,成立于1992年。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民政部正式批准并重新登记注册。该机构的会员单位是由国内外从事生产、经营建设机械的企业和建设机械研究等具有法人资格并在建机行业中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经http://www.zgjjzyjy.org/newss.asp?id=2695
10.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 20 条).pdf 附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 20 条).pdf】已下载40次 end 上一篇: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学生学业预警办法(试行) 下一篇: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在校生学籍电子注册信息勘误工作流程版权所有: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地址:中国·满洲里 华埠大街1号邮编:021400 邮箱:mhttps://www.mzlxy.cn/info/1212/9284.htm
11.中国职业教育政策解读2017年至2018年职业教育核心政策出台梳理 2019年2月,教育部发布“职教20条”, 为职教新政逐步出台拉开序幕,通知中将职业教育提高到“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地位,由此可见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之决心。 2019年部分职业教育新政出台梳理 https://36kr.com/p/1724995928065.html
12.职业教育改革,怎么改?有哪些利好?一图带你读懂职教二十条!“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明确了今后5年的工作重点推出了一批有基础、可操作的重大项目,旨在解决长期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最大限度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 https://m.sohu.com/a/315496673_700412
13.2019岁末,复盘职业教育改革“大棋”职教20条 事件:2018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2019年1月,李克强总理正式签发“职教20条”。4月4日,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孙春兰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 http://www.jyb.cn/rmtzgjyb/201912/t20191230_285143.html
14.NEW职教桥首发100+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 衡量一个专业群水平高低,首先要看其是否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并动态调整、实时优化,实现与产业发展协调互动。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职教 20 条)提出: https://www.zhijiaoqiao.com/news/20210611150537501
15.“职教20条”释放了什么信号最近一段时间,“职教20条”成为职教人最常说起的“关键词”与“流行语”。日前,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下称“职教20条”),把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细化为若干具体行动,提出了7个方面20项政策举措。 “职教20条”具体举措有哪些?新时代职业教育路线图长啥样?19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KieNB
16.职业教育法(2022年4月20日修订)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简称职业教育法,是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宪法制定。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通过,2022年4月20日修订,最新修订版全文如下。 https://www.0797cx.cn/page37?article_id=110670
17.国家为发展职业教育都颁发了哪些政策?政策趋势:政策颁布时间线及详细内容:#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本方案于2019年2月由教育部出台。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7999810/answer/3306469753
18.《电工电子技术“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主编丁卫民电工电子技术 “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本书贯彻“职教20条”指导精神编写;配有习题及解答、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试卷及答案;扫描书中二维码可观看视频及动画;配有独立工作页方便学生实训 作者:主编丁卫民姚锦卫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05月http://product.dangdang.com/29241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