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1、2024年第十七届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名称: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英文名称:DesignandImplementaionofSpotsActivies赛项组别:高职组二、竞赛目的本赛项目旨在展示高职体育类教学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精神,检验体育类学生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组织管理、体育竞赛组织与裁判、全民健身、锻炼指导、体育训练指导、运动康复指导、体育运营管理及营销等岗位的工作过程中对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能力;检验
2、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技能的规范性、熟练性;检验学生现场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全面客观反映国家对高职体育类教学课程设计规范程度,引导高职院校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促进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基于体育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赛事策划、技能运用的实施。通过展现选手在体育活动中高水准的技术技能,提高社会对体育指导者的认同感、亲和感,有效推动高职职业教育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实际需求对接,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服务社会需求,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三、竞赛内容(一)赛项考查知识范围1.赛项对应典型工作任务及考核技能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技术技能全民健身
6、球、羽毛球、网球)基本理论及教学指导原理2.武术(太极、八段锦、五禽戏)基本理论及教学指导原理3.操课类(健美操、健身瑜伽、体操)基本理论及教学指导原理4.流行项目(徒步、攀岩、飞盘)基本理论及教学指导原理5.体育教学指导规律、原则、安全防护等工作能力1.三大球三小球各项目针对客户的教学指导能力2.武术项目针对客户的教学指导能力3.操课类项目针对客户的教学指导能力4.流行项目针对客户的教学指导能力5.能进行正误动作对比讲解与示范6.能对技术动作的关键点进行分解和重点示范7.能根据运动目标及运动计划调整具体练习内容、负荷8.能对阶段性练习效果进行评价合计100(二)竞赛项目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项目
9、敏、速度、耐力、柔韧等基本体能素质。该项目要求选手(团队)按规定路线及顺序连续完成:跳绳双摇、绕障碍杆蛇形跑接力、三人四足搬运能量包、翻运轮胎4项体能项目。基础体能测试限时5分钟,超时则视为未完成比赛。具体内容如下:(1)跳绳双摇场地器材:在平整的场地上,画一个边长为1.5米的正方形为跳绳区,并准备跳绳3根(每人一根)。动作步骤:裁判发令比赛开始后,第1名队员进入跳绳区拿起跳绳开始比赛;起跳后,跳绳在脚下通过两次后,脚着地为一次双摇;每名参赛选手完成双摇40次,为完成该项比赛。犯规:起跳后,跳绳通过一次或者没有通过,不计数;跳出跳绳区为犯规,犯规时跳绳次数不予计算。(2)绕障碍杆蛇形跑接力场地
10、器械:在平整的场地上,画两条宽度1.5米的平行线,在平行线上各放置3个高度1.8米左右的障碍杆,6个障碍杆的间隔3米(标识好起点和折返点),总长度为15米。动作步骤:当上一个项目最后一名选手完成比赛,该选手快速移动到第一个障碍杠并启动加速跑向第二个障碍杆,并从外侧绕过障碍杆;参赛选手依次从外侧绕过沿途每个障碍杆,最后绕过折返点障碍杆,按原路跑回起点,完成一次15米2障碍杆蛇形跑;到起点后与下一名选手击掌后重复上述动作,每人完成1个来回的蛇形折返跑。犯规:从内侧绕过障碍杆,该选手需重新从该杆外侧绕过;碰倒障碍杆,需将障碍杆扶正,再继续比赛;下一名选手必须在起点线后与前一名选手击掌后才能出发,否则
11、该选手需要重新回到起点线后再出发。(3)三人四足搬运能量包场地器械:在平整的场地上,画两条宽度3米的平行线,长度为15米,标识好起点和折返点,在折返点的正中间放标志桶一个。每组准备10KG能量包2个。动作步骤:在起点线后,3名参赛选手并排,第一名队员将一条腿与相邻的队员一条腿进行捆绑(捆在踝关节以上膝关节以下),依次进行,形成三人四足,将两个能量包固定在相邻的两个选手之间,每人一只手固定能量包,并将能量包固定在胸前;准备好后开始搬运至折返点标志桶后绕行回来,至起点端结束比赛。犯规:要求四足交替落地行走,不准跳跃,出现跳跃需回到起点重新开始;在自己的比赛道内进行,不能干扰其他队伍,如有违反取消比
12、赛资格;当参赛队出现摔倒、沙袋掉落、绑带松开等情况,需在出现该情况的第一地点形成标准动作后重新开始比赛。(4)翻运轮胎场地器材:起始端设置起始端标志线,折返端设置折返端标志线,距离15米,在起始端放置轮胎1个,轮胎重量:100千克。动作步骤:参赛选手全部完成上一项比赛后,一名选手在起始端开始翻运轮胎,至折返端,再将轮胎翻运回起始端;参赛队伍需完成4次轮胎翻运,将轮胎由起始端翻运至折返端,计为1次,再由折返端翻运至起始端,也计为1次;从起始端至折返端或者由折返端至起始端的过程中,只有1人在翻运轮胎;竞赛中可以1人翻运往返多次,也可以交替换人翻运,但换人只可以在起始端和折返端外进行;轮胎的外侧边缘
13、超过或压到起始端标志线或者折返端标志线即视为完成一次。犯规:换人交接点在起始端或者折返端线内,并需将轮胎的外侧边缘翻运超过或压到起始端线或者折返端线后进行交接;拖运或搬运等非翻运动作视为犯规,需返回此次翻运的起始端(折返端)重新开始本次翻运;翻运过程中,轮胎不得直立滚动,如直立滚动,则需返回此次翻运的起始端(折返端)重新开始本次翻运;在起始端和折返端之间,参赛队员无力完成或者由于受伤中断,其他队员需协助将轮胎运至起始端或者折返端线外继续竞赛,本次翻运不计次。全部4项比赛完成后,参赛选手触碰终点计时器,视为该参赛队基础体能测试项结束。项目B:基础体能测试场地建议图2.体育活动设计项目C:体育活动
19、(甲组)赛场1项目D:技能展示与指导参赛选手(乙组)赛场214:00-18:30项目C:体育活动策划与宣传参赛选手(甲组)赛场1项目D:技能展示与指导参赛选手(乙组)赛场2竞赛日第四天8:30-9:30闭幕式全体人员报告厅9:30-返程全体人员备注:1.如有变动以赛事指南为准。2.具体分项比赛地点待报名确定后正式公布。(二)比赛流程图(三)竞赛思路1.所有参赛选手均需完成项目A(职业素养测评),并取平均分计入总成绩。2.团队共同完成项目B(基础体能测试),根据计时排名和得分标准,得出最终得分计入总成绩。3.基础技能测试后将所有代表队抽签分成两个小组参加后续比赛。4.参赛队在组长的主持下集体完成
20、项目C(体育活动策划与宣传)的设计与讲解。5.参赛队集体完成项目D(技能展示与指导)比赛内容,由任一人担任教练,另外两人担任模特,完成技能教学展示。6.参赛队最终得分:20%项目A+20%项目B+30%项目C+30%项目D。(四)比赛场次安排竞赛采用分组方式进行,竞赛顺序由三次抽签结果决定,比赛顺序通过选手现场抽签确定,抽签规则如下:1.第一次抽签在开幕式结束后,以学校名称拼音字母为序(抽签顺序排列,字母相同的,以电脑排列顺序为准),由参赛对领队抽取检录顺序号;2.第二次抽签在选手进入检录区后,按检录顺序号进行第一次加密抽签,抽取二次加密抽签顺序号;。3.第三次抽签,在第二次加密时,参赛选手按
22、10道多选题),每名选手进入赛场后统一进行测试。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理论基础及其应用,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健康体适能、体育训练学、体育运动项目技术、体育活动策划、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特殊人群的体育指导等方面。样题:单项选择题:肌肉的长度在接近中间范围时,可以产生最大力量的原因是()。A.肌肉的弹性可以让其在中间长度收缩时,增加主动力量B.肌肉的长度在中间范围时,形成的肌动蛋白-肌凝蛋白横桥最少C.肌肉组织的被动成分让其变得松弛D.可以形成最大量的肌动蛋白-肌凝蛋白横桥此题正确答案为D项目B:基础体能测试该项目要求选手按规定路线及顺序依次完成跳绳双摇、绕障碍杆蛇形跑接力、三
23、人四足搬运能量包、翻运轮胎等4个体能项目。主要考察选手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灵敏性、速度、爆发力、平衡性、协调性等多方面的体能素质。具体测试方法见第三部分“竞赛内容”。项目C:体育活动策划与宣传该项目要求选手依据体育活动设计、组织、实施等理论和原则,分析体育活动参与者身心特征,结合被指导对象体育活动目标,设计科学、合理、完整的活动方案。主要考察选手应用体育活动设计理论和活动开展原则进行体育活动设计的能力。由裁判长在赛前抽签确定题目,参赛团队赛前在备赛室看题(准备30分钟,讲解8分钟),其他选手在侯赛室等待。命题方向如下:将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理论应用于工作场景,依据体育活动人群的体育
24、活动需求,充分考虑体育活动人群的原有体育基础与身心特征,设计体育活动方案。策划方案应当包括活动目标、参与对象、活动流程、商业推广、运动器材的运用、活动规则与评价反馈、宣传推广以及安全预案等内容。综合考察创新维度、团队维度、商业维度及其实践性与持续性等。样题:区街道文化站为了促进广大妇女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准备在“三八”节开展一次健身瑜伽活动。请依据实际情景,设计一个体育活动策划与宣传方案,并进行讲解。项目D:技能展示与指导该项目要求选手熟悉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身瑜伽、健身操、徒步、武术(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项目。了解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人群运动锻炼的特点。根据第
30、项执委会指定,可设置媒体区、休息区、服务保障区、咨询区、申诉区等区域。观摩室配备相应的电脑和投影设备。具体设备清单见表:序号赛项内容比赛场地场地要求1体育活动职业素养测评教室3间满足全部选手同时测试的要求。室内照明、控温良好。2职业体能测试室内场馆1个室内场馆地面要求铺设运动地胶,场地不能打滑,比赛场地不小于18米14米;体能赛区可用围挡隔离;裁判席为桌椅,铺桌布(1米6米)。3体育活动策划与宣传侯赛室(教室或实训室)1-2个能容纳150人的教室。能够与外界完全隔绝,杜绝一切信息传播,室外配备所有选手物品存放功能,室内环境较好,准备茶点、水果等。备赛室(教室)3-4个相对空旷的教室,中间可用隔
32、桌椅,铺桌布(1米10米);设置裁判员休息室、工作人员会议室以及运动员休息室各一间。参赛选手自备才艺展示道具、参赛服装和音乐等。(二)器械清单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赛项需提供的器械、设施、设备见清单表:序号名称数量技术规格或参数1地胶1套18m*12m,16m*10m厚度5-6mm2跳绳150条(根据人数)正规厂家出品3障碍杆12根高1.8米,有一定韧性,用塑料或适当材料制成4秒表12块正规厂家出品,可精确到0.01秒5绑带10根有一定弹性的胶带,正规厂家出品6能量包6个10KG/个,皮质表面,里面是钢砂,正规厂家出品7轮胎3个橡胶材质,100公斤,正规厂家出品8篮球6个正规品牌篮球9足球6个正规
34、)。(三)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2022年12月22日国家体育总局第2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四)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教育部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五)职业教育专业简介之体育类(2022年修订)(教育部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六)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之体育类(2019年)(教育部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七)高职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予学科门类对应表之教育与体育大类(教育部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八)20030562-T-451体育场馆公共安全要求2005。(九)20032360-T-451人工材料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1部分:
35、田径场地2005。(十)20032364-T-451天然材料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2部分:综合体育场馆木地板场地2005。(十一)20051817-Q-451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1部分:总则2007。(十二)20051820-Q-451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17部分:跆拳道、柔道、摔跤、武术、拳击、击剑场所2007。(十三)20051822-Q-451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19部分:拓展场所2007。(十四)20067207-Q-451体育活动组织服务规范通用要求2007-2008。十、技术平台无合作企业和第三方技术平台。十一、成绩评定(一)成绩评定原则本着“公平、
40、效益计2-3分有明确的社会效益价值主题和实效计4-5分缺项计0分经济效益5有分析该活动经济价值计1-2分能结合周边情况开发赞助等计2-3分能够获得赞助并能带动周边经济发展计4-5分缺项计0分综合维度30%创新维度8表现业余,包括“未体现”计0分有尝试创新,能够融入方案计1-3分有创意思维,并在讲解中体现计4-5分在活动创意,理念新颖,有一定价值计6-8分团队维度5有纹身、染头发、服装怪异、不文明等计0分合理服装,形象、气质佳计1-3分统一的服装,形象、气质好,表达清晰计4-5分5没有团队配合和分工计0分;有基本的配合,参与度不高计计1-2分有较好的团队配合,表现充分计2-3分团队配合默契,主次
41、搭配合理计4-5分商业维度6没有设计商业方面计0分有与商家达成赞助等计1-2分能够争取政府公益补贴或与企业赞助等计3-4分能带动周边经济发展计5-6分实践性与持续性6一次性活动,有实施难度或没有持续性计0分可季节性推广,对区域运动氛围影响有限计1-2分通过活动的实施,能够带动区域运动氛围计3-4分可操作性强,能实现持续开展,有现实意义,能对健康价值起引导作用计5-6分备注:1.如出现重大安全问题,整体零分2.与题签规定项目和人群要求不一致,整体零分3.其他(由评委自主填写)(4)技能展示与指导:裁判根据评分标准,对参赛队进行评分(由5个裁判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得分),总分1
42、00分。最后得分为该得分乘以30%。项目D:技能展示与指导评分标准内容分值评分细则安全性动作规范10未做动作展示或展示动作存在安全隐患计0分低于行业标准计5分及以下达到行业标准计6-8分高于行业标准计9-10分教学编排10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均出现逻辑混乱或进退阶不合理计0分2个部分出现逻辑混乱或进退阶不合理计5分及以下1个部分出现逻辑混乱或进退阶不合理计6-8分3个部分均逻辑清晰且进退阶合理计9-10分有效性课程完整性10三大环节(准备、基本、结束)有残缺计0分三大环节完整,有两个环节动作安排有缺失计5分及以下三大环节完整,有一个环节动作安排有缺失计6-8分三大环节完整且每个环节动作
43、安排完整计9-10分教学流程10教学流程不合理计0分一项不合理计5分及以下各项基本合理计6-8分各项均合理计9-10分课程针对性10未说教学目的或课程设计与教学目的不匹配计0分课程设计与教学目的部分匹配计5分及以下课程设计与教学目的基本匹配计6-8分课程设计与教学目的完全匹配计9-10分教学组织15现场组织无序或存在安全隐患计0分;没有安全隐患,出现一处无序状态计8分及以下没有安全隐患,现场组织基本有序计9-12分没有安全隐患,现场组织井然有序计13-15教学方法10未演示技术动作或指导后模特依然存在安全隐患计0分教练技术动作演示不完整或不易理解计5分及以下教练技术动作演示基本完整、较易懂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