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出口带宽550M,建有142个多媒体教室,学生用机1725台,教师用机565台,满足智慧校园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引进“YN智慧校园”在线信息管理平台,应用于教务管理、教学与学习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及管理信息系统;
……
近年来,武安市职教中心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为抓手,以服务师生发展为导向,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构建特色数字化校园环境,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今年5月26日,该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
让“数字”走进
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完善的基础设施能保障数字教育资源延伸到每一个学生,让数字教育人人可及,实现数字教育的包容性发展。
近年来,该校陆续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大力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升学校网络出口带宽,达到550M,实现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建成了数字校园管理平台、智能出卷评测系统、课件管理平台等系统;数字资源总量6.95T,其中自建资源包括优质课课堂实录496G,优质课件、教案265G、试题7万多道、数字图书2647.8G;引进“YN智慧校园”在线信息管理平台,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依托平台大数据分析,覆盖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每一个角落,改变教学管理方式。
教师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管理、学籍信息管理、教学计划管理、课表应用管理、自动排课调课、学生成绩管理、教学教案管理、试题考试管理等内容,教务管理系统一应俱全。
教学与学习系统则可以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实现全面的信息自动化。主要包括课堂多媒体应用、教师录课听课、远程线上教学、课件制作等。
文件管理、会议管理、档案管理、账务管理、人事管理等繁琐而枯燥的日常工作,也因有了办公自动化及管理信息系统而变得简单快捷。
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
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今年2月,教育部研究制定《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提出要“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这对教师的专业数字化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近年来,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过程中,该校教师专业数字化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2019年,邯郸市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优质课教学比赛中,该校7人荣获一等奖,7人获二等奖。
2020年,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该校6个项目入围,数量位居邯郸市第一;河北省教师技能大赛企业云财一体化项目中,该校教师团队荣获团体三等奖。
2021年,河北省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该校4个参赛团队15名教师全部获奖,获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两项。
2022年7月,教师李向梅代表该校参加武安市能力提升工程2.0微能力点微课评比活动荣获一等奖;同年10月,武静、李向梅两名教师的微课荣获邯郸市能力提升工程2.0优秀成果二等奖;在2022年河北省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中,李蕾、马琳分别荣获一等奖;张明超、安增所分别荣获二等奖;在河北省2022年度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中,程俊蔚、杨志峰、王超、李俊娟等12名教师荣获一等奖;安增所、白晓晗、张明超荣获三等奖。
2022年,在全国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河北省赛区比赛中,从学前到高中武安市共有9个项目获奖,其中该校占7个,武安市唯一的一等奖也是该校教师张艳丽、郭爱平、王超为武安赢得的。
擦亮武安职教品牌
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就业质量的好坏。
数字化教学成为常态之后,如何让生动有趣的课堂与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研乃至教学管理过程实现数字联接。
该校利用信息化管理,坚持一手抓对口升学,一手抓就业创业,为社会各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技能型人才,擦亮了武安职教品牌。特别是对口升学本科上线成绩,取得了邯郸市25连冠、河北省23连冠的好成绩。能力本位项目化六环节教学模式荣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邯郸市第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受到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西安理工大学高等技术学院等19所省内外中高职院校的借鉴和推广。
近几年,该校利用信息化建设优势,在学科融合与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20年,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大赛,该校学生团队荣获团体二等奖;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税务技能大赛,学生团队荣获团体二等奖。
2021年,邯郸市技能大赛,该校共派出64个代表队,参加22个项目比赛,共计190名学生参赛。本次比赛共有125人获奖,一等奖43人,二等奖40人,三等奖42人,优秀辅导教师53人。
2023年职教高考,在全省考生较去年增加6000余人的情况下,该校1836名学生参考,本科上线935人,比上年833人净增102人,本科上线人数占全省本科计划的20.8%,再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