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赛组别:小学低年级组(1-3年级)、小学高年级组(4-6
年级)。
2.参赛人数:2人/队伍。
3.指导教师:1人(可空缺)。
4.每人限参加1个赛项、1支队伍。
组别确定: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委、教育厅、教育
局)认定的选手所属学段为准。
二、竞赛主题
太空探索。
三、竞赛流程
进行报名,报名成功的选手具备参赛资格。
2.选拔赛:依据全国组委会规定的方式,组织参赛选手在规定
3.全国决赛:入围选手现场确定一、二、三等奖。
四、竞赛环境
(一)编程系统:能够完成竞赛的编程软件。
(二)编程电脑:参赛选手自带竞赛用笔记本电脑或iPad,并
保证比赛时笔记本电脑或iPad电量充足(可自备移动充电设备)。
-1-
(三)禁带设备:U盘、手机、对讲机等。
(四)竞赛场地
示意图
1.场地尺寸为长100cm×宽70cm(±10%),由165个尺寸均为6cm
的方格组成。
2.场地包含探索、能源、矿石三个任务区及三个起点区。
五、竞赛器材
1.每支队伍2台机器人。
2.每台机器人改装后尺寸不超过长10cm×宽10cm×高10cm,
以最长点为准,改装材料不限(如小颗粒积木、低结构材料等)。
3.现场编程开始前,机器人控制器内不得有任何程序。
-2-
六、竞赛任务
(一)任务概述
首先,穿越者号机器人由探索区的指定起点出发,自主完成路
线上的规定任务(小学低年级组3个,小学高年级组5个)后,抵达
着陆点静止并播报语音、激活启动探索者号机器人;然后,探索者
号机器人即时启动并自主完成能源区和矿石区的规定任务;最后,
穿越者号机器人将着陆点的1个矿石模型运送至探索区指定起点,矿
石模型垂直投影完全在起点区内。
(二)任务分解
1.顺时旋转
穿越号机器人自主识别“旋转”标识后,原地完成360°顺时针
旋转视为成功,示意图如下:
2.逆时针旋转
穿越号机器人自主识别“旋转”标识后,原地完成360°逆时
针旋转视为成功,示意图如下:
3.45°转向
穿越号机器人自主识别“角度”标识后,原地完成45°的转向
视为成功,示意图如下:
-3-
4.60°转向
穿越号机器人自主识别“角度”标识后,原地完成60°的转向
5.报警
穿越号机器人自主识别“报警”标识后,在前行路线中连续三
个方格内通过蜂鸣器各发声一次视为成功,示意图如下:
6.调头
穿越号机器人自主识别“调头”标识后,原地旋转180°,使车
尾变为车头并行驶一个方格视为成功,示意图如下:
7.抵达着陆点
穿越号机器人自主识别“着陆点”标识后,静止完成“抵达着
陆点”语音播放、激活启动探索号机器人视为成功,示意图如下:
-4-
8.开启星球能源
探索号机器人自主到达能源区后,推动转盘中的绿色指针,使其
旋转且绿色指针垂直投影完全在黄色区域内视为成功,示意图如
下:
初始状态图完成状态图
9.矿样采集
探索者号机器人自主到达矿石区后,将1个指定的矿石模型运送
至探索区着陆点,且矿石模型垂直投影完全在着陆点标识的方格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