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教育部举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启动仪式。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仪式并宣布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
启动仪式上,怀进鹏指出,教育系统要以「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为总要求,坚定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图源: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主页
四大平台之下又设立诸多细分类目,内容丰富,清晰易懂。排在首项的是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据平台简介,现有平台是教育部在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基础上,改版升级上线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广大中小学校、师生、家长提供专业化、精品化、体系化资源服务。
平台资源包括专题教育资源、课程教学资源、课后服务资源、教师研修资源、家庭教育资源、教改实践经验等,其中课程教学资源目前已上线了部分教材版本的资源,其它教材版本的资源将陆续遴选上线;其它类型的资源也将不断丰富。
图源: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主页
第二项是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该平台由专家资源库、在线精品课、视频公开课三大部分组成,资源易触达,涵盖面广,专业性强。智慧教学平台为职业教育提质增效,持续优质的数字教学资源将为我国源源不断地培养具有综合技能的数字型人才,并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升级。
图源: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主页
图源: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主页
图源: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主页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上线,是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怀进鹏强调,要以平台开通为契机,紧紧抓住数字教育发展战略机遇,以高水平的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
一要建立教育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把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打造成提供公共服务的国家平台,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教师教书育人的平台,学校办学治校与合作交流的平台,教育提质增效和改革发展的平台,实现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和教育现代化的平台。
二要坚持优先服务师生和社会急需,支撑抗疫大局。为抗疫一线师生打造一所永远在线的网上课堂,加强抗疫知识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保障。
三要坚持自立自强,强化效果导向、服务至上,引领教育变革。运用平台深化「双减」、赋能职教、创新高校教育改革、深化评价改革,突出效果导向,推进应用服务支持。
四要坚持守正创新,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共建共享。汇聚众力、广集众智,为各方协同发展、共建共享数字社会创造契机。
五要坚持高水平开放合作,打造国家品牌。加强国际交流,探索数字治理方式,努力成为智慧教育的国际引领者,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行业进入后教育时代,智慧教育得益于政策鼓励发展势头良好。过去几年,针对教育信息化的配套政策法规接连颁布,尤其是在2018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
该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直到2021年,教育新基建开始起步。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教育新基建的重点方向,即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新型基础设施。教育信息化开始走向应用生态的培育,信息技术手段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更加深入。
教育信息化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却也有不少痛点亟待破解。
正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所概括,目前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包括「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不强,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水平不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本具备但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尚显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够,高端研究和实践人才依然短缺。」
其一,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不强。「双减」之后,「五育」并举的培养模式如何进行评价,目前尚无可借鉴的经验做法。面对学生在校内更加多元立体的数据,怎样科学地建立数据标准和数据分析模型,同时兼顾数据安全和数据隐私保障,也成为教育信息化新的挑战。
其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水平不高。在「三通两平台」「数字校园」等政策下,学校虽然配置了不少信息化产品,但实际的应用情况却并不理想,技术与教育的适配度和融合度还不高。软、硬件产品面临着数据接口匹配度低,系统应用不流畅、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此外,使用要求和规范过于复杂,本应提供便利的工具,反倒成为学校和教师的负担。
未来,随着公立校信息化对优质资源、服务体验和效率等诉求的提升,校内校外的协同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包括共研知识框架和教学内容。而通过学校及时反馈,产品迭代升级加快,软、硬件设施的可用性和易用性将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