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琛老师:增加课程互动,提高学生兴趣
线上教学的一个难点是对学生听课状态的把握。由于无法通过当面的眼神、语言交流获取及时反馈,当学生出现走神、犯困等状态时,教师难以做出灵活的应对。因此,可尝试对原有的线下教学方案进行适度调整,以适应线上教学的特点。
在对国外风险的概念和理论进行介绍的过程中,与学生针对重点词汇、语法、含义进行讨论(在课件中特别标注),如在讲解likelihood和severity的时候,通过讨论交通事故中的轻微刮擦和严重撞击进行区分;在讲解positive和negative的时候,通过举例古代火山崇拜、西班牙奔牛节等习俗进行理解。通过提问和互动,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保持较好的听课状态。
第二,增加案例分析,提高课程吸引力。案例分析往往比理论讲授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也更加易于理解。因此,在线上授课中,可在理论讲授中穿插加入案例分析,或将原计划中的案例分析进行前移,保障课堂吸引力。理论部分可留为作业让学生进行课下自学。
第三,增加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坐在宿舍面对电脑屏幕,学生难免会出现精力分散、心情低落等状态。因此,在课程中增加讨论环节,让学生们进行线上互动,既能引导学生保持头脑运转和精力集中,又能满足隔离在不同宿舍的学生的同辈社交需求。
线上教学对于大部分老师而言都是新鲜事物,对于年轻老师而言更是一次挑战。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对教学方案进行灵活且有针对性的动态调整中,老师们收获的或许不仅仅是更好的课程效果,也有对教学方式、学生心理的更深刻的了解。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也能够把握到学生在隔离期间的心理状态,从而协助研究生院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王雪老师:一名“青椒”的线上教学初体验
作为2021年秋季入职的新任老师,本学期是我第一次承担研究生课程,课程名称为《公共安全与风险治理研究》,授课对象为2021级政治学和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的8名研究生。自上课以来,我慢慢体会到研究生教学与本科生教学存在着明显差异,所以在平常会经常与学生沟通他们对课程的要求,并积极回应同学们的学习诉求。上周,由于疫情防控原因,教学工作转至线上,也让我有了一次难得的线上教学经历和体验。
课中讲授:专业与思政并举,理论与实践并重
第一,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注重导学思政融合。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群体在思想上更为成熟,对现实问题和现象也已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特思考和认知,在这个阶段教师对其专业志趣、价值体系、理想信念的引导和培养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近期世界局势变幻,疫情骤然加剧,无疑会对研究生的思想产生一些影响,因此,在本次线上教学过程中尤为注重思政内容的融入。在讲授“风险管理的目标”时,从“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角度来阐释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价值原则,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外抗疫政策的差异;借助“已知风险和未知风险的不同应对”的专业知识来论证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升学生对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的支持和拥护;从“矛盾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出发分析疫情危机状态向社会安全状态转化的必然性,引导学生从积极正向角度认识本次疫情的发生与政府的疫情防控实践,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疫情防控的客观复杂性,以坚定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课间/课后交流:多一倍关心,给十分关怀
陈霞老师、王宇环老师:《西方政治思想专题》线上授课实践与体会
一、授课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西方政治思想专题
(二)授课平台:BB+腾讯
(三)授课对象:2021级政治学研究生+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生
二、授课过程实践与体会:强化过程性管理
充分利用BB平台的多元化功能,强化授课的过程性管理。
(一)课前:建立较为全面的课程内容模块
(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公告、教师信息、课程大纲。
(2)课程单元知识:学习任务单、课程教案、延伸阅读。
(3)课程学习资源:优质慕课资源链接、电子资料。
(2)设置课代表1名,辅助进行考勤工作。
(三)课后:提供较为多元的交流讨论渠道
(1)以单元知识为主题,建立BB平台专题讨论板
(2)以知识单位为模块,提供学习任务单
(4)针对知识难点通过直播集中答疑
三、授课理念实践与体会:探索多元互动式教学
(一)线上授课师生之间的启发式互动
《西方政治思想专题》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学习西方传统思想家思想;二是学习当代西方主要政治思潮。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对于研一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而线上直播授课增加了学习吸收知识的难度。在线上授课时任课教师如何充分利用恰当的问题进行启发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
《西方政治思想专题》的线上授课主要采用“启发式互动”。在课程直播的过程中设置具有研究性和思考性的专业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并参与讨论,从而实现从“启发式”向“研讨式”的转变。
(二)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西方政治思想专题》课程通过BB平台提供充分多元的学习资料,并设置学习任务单,帮助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延伸学生学习空间,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三)任课老师之间的研讨式互动
《西方政治思想专题》由两位任课老师合作完成,两位老师如何互动整合教学资源,从而发挥合力作用在此项课程中也非常重要。
《西方政治思想专题》课程该环节“以教师交流合作为主,进行研讨式互动”。具体的实践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任课老师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案例遴选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研讨和合作,形成相对统一的《西方政治思想专题》知识传授模块和教学设计。二是任课老师就教学方法进行研讨,凝练共性的优秀教学方法,提升《西方政治思想专题》课程整体教学水平。
陈霞,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项,指导学生获省级挑战杯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连续两年获得省级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获中国海洋大学2021年度课程教学优秀奖。
张一老师:信息、信任、信心——积极开展导学思政的心得体会
平凡的导学关系与不平凡的战役时刻需要同频共振,作为硕士研究生阶段最基础的社会关系,需要找寻云端相会的优势与坚持全方位育人的二者相融,在小小的线上组会中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
一是信息:学术科研的精准交流
“到哪个山头唱哪支歌”,学业指导不能放松,既是工作本业又是居家工作规范。能否引导学生突破居“寝”与线上学习的挑战,这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线上交流期间,学习方式与空间的单一,正好可着重树立“板凳冷作”的学术价值观。恰逢研二学生准备“开题报告”,通过研三学生“经验说”、研二学生“准备写”、研一学生“认真听”的传承关联,重温与精深了“科研选题与写作”的核心内容,也为研一同学的学习计划给予了启发,并趁热打铁将学系老师推荐的15本经典著作电子版推送给学生,充实了居“寝”期间的精神食粮。
二是信任:日常生活的快乐互动
“一日为师,终身为哥”,家庭式的情感交流,是降低焦虑的重要基础。用“同理心”与学生交流生活之琐事,学生才会敞开心扉。线上交流期间,研三学生喜获奖学金,由衷开心表达祝福之余,与研一、研二进行了“如何才能获得奖学金与获得奖学金的意义是什么”的探讨,进而引深了对“为人与为学”“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等事关学业与生活中几对关系把握的思考。通过与研三学生的云端相聚,也让在读学生更直观了解了学习心路、毕业选择等他们很关心的问题。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在老师心目中学生永远是孩子,如何让学生能多走出象牙塔,进而认识社会增进经验,自然也成为育人的重要使命。毫无疑问,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伟大时代,老师更要激励学生将个人所好与祖国发展大势同向同行。在组会过程中,一方面正能量解读,解读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一方面激发思索,要感知风景这边独好的抗疫“战果”与获得的从来未有之幸福感,当你们拥有了更多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承载着伟大的时代使命时,你们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吗?
张一,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副主任(分管系本科教学工作),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五四青年奖”获得者,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青岛市公共管理学会理事等。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面上项目1项;指导各级挑战杯项目分别斩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山东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等;多次荣获省、市、校级“三下乡”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中国海洋大学报》以“让教学更接地气”为题在第2106期中予以宣传报道。
吴宾老师:深入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将《决议》精神融入学生培养与学术研究之中
为了讲好中国治理故事,凝练中国公共政策特色,引导研究生爱党爱国,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吴宾教授,作为学院“时代先声”理论宣讲团的执行主任,不仅在2021年下半年赴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道以及学院中心学习组宣讲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而且将十九届六中全会融入到指导研究生培养之中,充分体现了导学思政育人功能。
二、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到学术论文写作中。在深入学习《决议》基础上,吴宾教授与研究生邢其真共同撰写《政策学习研究的中国底色及热点演进:基于行动者的视角》学术论文。该文基于行动者视角,呈现了中国共产党、政府及社会群体开展政策学习的动力、运作机制和效果的全貌,描摹政策学习研究的中国图景,展现了政策学习的中国底色。该文已在研究生组会上反复讨论5次,同学们不仅提升了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更增强了中国公共政策理论体系的理解,尤其是加深了中国共产党对公共政策的深刻影响及其产生的制度优越性的理解。
三、将公共政策研究、中共党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究中国公共政策的历史文化传统。吴宾教授与研究生张丽霞合作撰写《古代政策试点何以推广?——以清代“摊丁入亩”为中心的考察》学术论文。该文以清代“摊丁入亩”政策为案例,探寻古代政策试点如何推广。论文延伸了政策试点研究的理论版图,展现了中国特色政策试点的历史传统。该文已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中国历史上的政策与治理》学术论坛,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
图:2022年3月16日研究生组会。线上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讨论《政策学习研究的中国底色及热点演进》等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