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小柴有朋友还吐槽,要不是还能收个验证码,真想把短信功能关闭了之。
小柴深感共鸣,如今的手机短信,真是不想打开了,看一眼心情能糟糕一两天。
看到朋友的吐槽,小柴打开自己半年没主动打开过的「短信」巧了一眼,好家伙,几百条未读信息,那叫一个眼花缭乱,放贷的、卖货的、炒股的、注册公司的、小孩培训班,一眼望不到头。
这些小柴从没注册过的平台,几乎每天都得给小柴发一两条消息,提示我申请成功了一笔网贷。
小柴好奇,小柴穷这件事,是谁走漏了风声,让天下皆知的?
还有,骚扰短信这种各种法律法规条条框框的明明白白的违法行为,这些网贷机构为何还能这么明目张胆的轰炸?
俗话说,中国牛逼的互联网公司都在放贷,更牛逼的是,这么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是谁给开的后门,又是谁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明明,这些短信都有品牌的名字,已经背后发短信的公司,随便一查都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把放贷公司和短信公司叫在一起一核准,怎么拿到的用户信息,分分钟整的明明白白,可为何没人管管?
这一系列疑问,最近有个较真的网友用实际行动给大伙儿做了解答。小柴看完,那叫一个大快人心!
话题信息显示,江苏有为网友,连续2天收到某贷款平台的商业性短信,然后自己去查了下,很快就查到了发短信的公司。
这位网友认为,该公司未经同意擅自向其实名认证的手机号发送商业类短信息,侵犯了他的信息保护权益,便较真了一把,提起诉讼,要求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00元。
此消息一出,吃瓜群众们坐不住了。「妈耶那我数数我收到的短信能发家致富了」
「有没办法集体起诉啊,一人来500」
但是话又回来了,这条热搜直观看上去有点大快人心,但事实上,并不能对垃圾短信的泛滥起到有效的抑制。
一来,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起诉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就算起诉一条,要收集证据等等,整个流程下来可能最少半年,甚至还要一年多,可能还需要跑法院好几趟。
二来,手机里虽然每天会收到大量类似的短信,但全部起诉没有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如果挨个起诉,那以后的日子不是在找证据,就是在去法院的路上,或者开庭的现场,谁耗得起呢?
形同虚设、套路满满的退订选项,让不少人不胜其烦,也有较真的用户,因为无法退订就一纸诉状将发短信的告上了法庭,最终,商家赔偿这位用户1500元。
另外,也是去年,有案例显示,电商平台「双十一大促」期间,有用户收到某电商平台发送的促销短信,回复了退订信息,但神奇的是,不仅没有退订成功,还产生了短信费0.1元,无奈,又去退订,结果还是没退订成功,又被收了短信费。
这用户显然被惹恼热闹了,拿起了法律武器,将该公司诉至法院,请求判令甲公司向其赔礼道歉;赔偿其退订短信费0.2元及精神损失费1元。
法院最终支持了这位用户的诉请。
甚至还有未成年网友表示自己向哈啰营销人员表明自己未成年身份后,客服竟然还让他问问家里人需要贷款不。
产品页面显示,哈啰借钱优选为人品借款、盈小钱、易鑫车来财、融易借钱、花鸭借钱等20家借款平台引流,而这些借款平台又将用户推荐给更多的第三方机构。
但不管是任何一种情况,都应该让这些违法者付出惨痛的代价,或许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