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的确如此。据了解,双流区在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建设方面主动创新作为,以“121”城市功能体系和“432”街镇组团发展为统领,聚焦“两场一体”和“两业融合”,正加快客运提质、货运提能、产业提档,做优做强国际航空枢纽门户核心功能,加快建设“两核一带”环港经济区,力争到2027年航空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双流航空维修正逐步形成全国第三极产业地标。
客运提质
打响精品商务航线枢纽品牌
阳春三月,双流的天空一片湛蓝,游客从四面八方来到位于成都南四环外牧华路的网红打卡地双流“空港花田”,尽情享受着难得的周末时光:“快过来,老公!我要站在花田中间和飞机一起拍个照。”“这里确实好耍,在爱情跑道上和飞机一起奔跑,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鲜花的芬芳……”
不靠海、不沿边,走向世界靠蓝天。双流,就是这样一座因机场而兴的城市,已累计开通航线376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131条,是中西部唯一覆盖世界五大洲的机场。2021年6月,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成都进入“两场一体”时代。2022年,成都完成航空旅客吞吐量3109.2万人次、排名全国城市第一,其中,双流机场客运吞吐量达1781.7万人次、排名全国第六。
成都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深化“两场一体”协同高效运营,建设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加快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双流迅速行动,创新提出“121”城市功能体系和“432”组团发展战略,其中,“1”就是坚持“客货”并举、提质提速,加快产业提档,做优做强国际航空门户枢纽这个核心功能,推动实现从“城市的机场”向“机场的城市”蜕变。
事实上,双流区已经在航空客运提质上大胆探索,并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比如,出台“航空高质量发展政策2.0版”、发布双流至“北上广深乌拉”精品商务快线网络等,凡是双流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拉萨、乌鲁木齐等航线旅客,均可享受一次最高300元的免退票费改签服务,商务快线旅客还可享受双流机场的专属值机柜台、专属安检通道、专属免费行李寄存等优质配套服务。
面向未来,双流将聚焦“快线化、精品化”,加快打响精品商务航线枢纽品牌。通过“政府+机场+OTA企业+航司”联动等模式,加速布局“北上广深乌拉”商务快线,推动2023年双流商务快线占比提升到40%、AB类航线占比65%以上;加快打造世界一流公务机FBO基地,推动金鹿、华龙等航空公司投放运力,公务机年起降架次居中西部第一。
货运提能
打造“泛欧泛亚”航空货运枢纽
2022年5月13日,“成都—马德里—圣保罗”国际货运航线正式通航,结束了西南地区无南美洲直达货运航线的历史;9月5日,一架B747F全货机从双流机场飞往美国纽约,双流又新增一条全货运航线;12月8日,顺丰航空一架全货机在成都和印度首都德里之间半天打了个来回,这已是顺丰航空在双流布局的第5条国际全货机航线……
纵观世界各大国际航空门户枢纽,货运是其中最为重要、最有市场竞争力的功能之一。国际机场理事会(ACI)近期公布的全球前20大国际货运机场排名显示,香港国际机场重回全球第一大货运机场,在排名前10的货运机场中,中国占据3席,分别是香港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台北国际机场。在这方面,双流机场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据悉,2022年,双流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1亿元,在全国百强区中排名提升至第29位。双流机场“集疏运”能力快速提升,新开通纽约、孟买等5条国际全货机航线;引进宏远航空货运转运中心、DHL国际快件转运中心等4大航空货运平台项目;创新“安检前置”模式提升国际快件通关效率50%以上,获评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案例。全年实现货邮53万吨、全国排名第7位,其中国际货邮22.1万吨、逆势增长53.7%。
据介绍,双流区将重点聚焦全球供应链节点城市和成渝主导产业需求,加速构建国际货运航线网络;高水平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西南国际航空快件转运中心;充分发挥“航空+铁路”国际物流双通道优势,高水平运营空铁国际联运港,打造链接全球的“空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
产业提档
打造“两核一带”环港经济区
产业,是国际航空门户枢纽的关键要素,也是双流区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中国航空经济之都的引擎支撑。目前,“建圈强链”已成为成都制造强市、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在今年成都市两会上,“聚焦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再次写入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双流对此已有深度思考和谋划。
双流区明确将紧扣“一年树形象、两年聚规模、三年立标杆”目标,打造“航空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两业融合示范区。即以空客为“链主”构建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产业链;依托中国商飞“链主”做强国产大飞机产业链;推动顺丰航空“链主”布局航空物流全产业链;用好民航审定中心功能平台,培育打造航空研发制造产业链。
2022年8月,在双流国际空港经济区内,一个占地面积4.98平方公里,东至机场第二跑道,西至环港路、长兴路,南至牧华路一段,北至大件路、机场第一跑道的环港经济区悄然划定。按照规划,作为全市24个重点片区之一,这里未来将打造成为像法国图卢兹航空航天谷那样,每平方公里创造产值超过50亿元的“产研居一体”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示范区。
“我们将紧扣‘两核一带’进行功能布局,举全区之力加快建设环港经济区,力争到2027年实现产业增加值200亿元。”蒲钊胜介绍,“两核”分别是:国际空港经济区围绕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中国商飞大飞机示范产业园等5大产业园布局,做强“研—造—修—卖—拆”全产业链航空制造维修增长极,提速打造百亿级航空先进制造业驱动核;国际空港商务区聚焦总部经济、特色会展、跨境贸易等高端业态,提速打造航空现代服务业驱动核。“一带”是在环港生态带依托机场管控区2000亩生态用地,提速打造生态价值转化示范带。
“十四五”期间,双流机场将号召全员向“绿”而行,在提质改造中,从供给、需求和消费三端发力,降低建筑用能消耗和提高系统能效“双轮驱动”,加快绿色转型、“双碳”赋能,与双流区环港经济区深度融合,助力成都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建设,同心共进打造公园城市示范区中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