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空间(LearningCyberspace)作为面向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虚拟空间,运行于一定的学习支撑服务平台上。考虑网络学习空间中教与学的过程,教学传通模型的简洁框架展示了教与学过程发生有意义联系的所有事物及相互关系,为网络学习空间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分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诠释视角。参照教学传通模型,网络学习空间中教与学的过程涉及要素包括:角色空间,即人的要素,全纳一切在技术支撑下促进知识生成、增进情感交流、发挥协作能力的参与者,包括自我、学伴、教师、家长等不同角色。内容资源空间,即内容要素,是交互活动开展所必需的学习资源;网络学习空间中包括各类公开的外部资源,可通过搜索引擎、访问数据库、共享角色空间中其他角色开放的资源等途径获取。媒体工具空间,即工具要素,是各种可用来帮助学习者学习的工具集合。过程信息空间,包括用户在网络空间中一切活动和活动结果的记录。
“人人通”是个性化学习服务层,通的是实名制的网络教与学环境。”通”强调建设的同时更强调应用的开展,
①”通“的层次
②“达”的层次
“达”表示了一种到来、达到的结果。“人人通”“达”的层次即要求在要素间建立通路的基础上,发挥各要素的效用。对学习者而言,知识被认为是网络学习中人、技术资源要素外的又一核心要素,学习者在协调机制作用下的内外学习网络中,基于信息沟通、资源融通及服务贯通,在活动中发挥获取资源及人际交互的效用,发展关系网络、实现知识建构,达成个性发展及集体智慧发展的过程。
在“人人通”实践方面,湖南省教育厅引进基于Web2.0和云计算服务的“世界大学城”网络服务平台,基于实名制为全省职业教育搭建网络学习平台:职教新干线。该平台以用户空间为基础,开设机构空间(面向管理机构和各职业院校)和个人空间(面向教师和学生)。目前共有70家高等职业院校和104家中等职业院校参与职教新干线建设。基于平台中个人资料的存储及展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交流互动,教学视频直播、作业布置等教学支持功能目前已在教学质量管理、课程教学中开展实践探索;
世界大学城云技术支撑服务体系,以平台空间为构成要素,平台空间彼此地位平等、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开放互动、绿色安全,具有强大的发布、管理、互动和拓展创新功能,是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教育技术手段。
①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云平台和云空间为构成元素。个人空间从属于机构!机构平台下所有个人空间操作的踪迹和信息资源都会在机构平台上汇聚或显示!机构可以方便地向所属所有个人空间发布消息或通知。
②平台空间彼此之间地位是平等的,开放的,全方位互动的。平台空间的容量均不受限制。
③”资源共建共享“、内容丰富全面。
④空间是绿色空间,严格把控空间举动,拒绝黄赌毒,并且严格保护个人信息泄漏。
缺点:视频不能播放;内容众多,组织混乱,眼花缭乱……;学习内容不成系统;
2012年12月开通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践了基于学习空间的个性化资源推送,强调以教师的教学空间应用带动学生、家长和学校空间的应用。
①个人空间与学校空间,家长空间,老师空间,好友空间,机构平台相通
③课程表管理应用
目前,网上人大共开设了涵盖4个层次的13个本、专科专业,累计开发网络课程300余门,在全国100余个城市设立了教学服务中心,在读学生6万2千余人,累计注册学生20万余人,累计10万余人从网上人大毕业,其中有近1万3千多人获得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学士学位。
网上人大倡导“面向在职人员,面向自主学习,倡导资源共享”的教育理念,构建了包括课程学习资源、学科学习资源、课外学习资源、职业发展学习资源、虚拟校园文化资源等在内的“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兼顾课程学习和职业发展的网络教育资源体系,推动学习者在资源引领下的自主学习。
网上人大秉持“教育以服务为中心、服务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以学习为中心”的育人理念,率先在国内实行了完全适合在职成人网络学习特点的“选课制”、“学分制”、“弹性学习期限制”和“预约考试制”等教学管理模式;并依托强大的由专业教师、教学设计、媒体制作和技术开发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等组成的学习支持服务队伍,在专业课程学习指导、学习管理服务、信息咨询服务、技术支持、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确保远程学习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祝智庭等人从空间结构、接入环境、支持服务、用户能力四个维度建构“人人通”建设一般框架;聚焦空间结构维度,从学习者视角明确“人人通”建设重点:以PLS为要件实践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个性化学习;并构建PLS功能模式、阐明PLS对学习者学习的促进作用。注明:个人学习空间(PersonalLearningSpace,PLS)
1.?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包括角色空间、资源空间、工具空间、过程信息空间、协调机制,指向网络学习空间教与学过程涉及的要素。空间是“人人通”建设的窗口,是实现信息化环境下从事教与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技术支撑。空间建设要求各要素在协调机制作用满足“通”的建设要求,即数据汇通、信息沟通、资源融通、服务贯通。
2.?接入环境
接入环境是获取网络空间服务的前提条件,基于网络空间开展不同的教学应用对接入环境有不同的要求。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从校内定点上网、校园随处上网、校外联通上网三个方面考虑包括接入网络、接入载体等接入环境的建设。当前“校校通”重点是从根本上解决校园宽带接入,可见“三通”建设之间的关联,不应割裂开来考虑。
3.?支持服务
4.?用户能力
各类用户是“人人通”建设的核心,也是服务对象。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实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取决于用户对新的数字学习环境的驾驭能力。“人人通”建设突出用户能力建设问题,如用户的信息沟通能力、资源利用能力、知识建构能力、自评反思能力、协作互动能力等。不论教师还是学生,要成为成功的自组织学习者,需要具备善于沟通、善于反思、善于协作、善于入群、善用工具、善于发挥的7大要件。
将PLS作为“人人通”要件,构建如图所示PLS功能模型。该功能模型纵向贯彻“通”与“达”,以过程记录(记录学习过程/工作流程的信息以支持大数据应用)、资源利用(人、内容、工具三大核心要素的相互作用)为支撑条件,促成知识建构,最终实现个性发展和集体智慧发展两维目标;反思、协作及交互是支持知识建构与智慧发展活动的关键,为突出PLS的反思结构及对反思学习、协作学习的支撑,整个学习过程贯穿自评反思和协作互动两条主线。
以上对于个人学习空间的探讨均是宏观的,难于理解的,有指导意义却缺乏具体的建设指导。因此我们想就个人学习空间具体功能以及框架建设提出我们小组的想法。
再次,桌面日历是学习计划的安排,点击即可以出现个人学习计划。
因此,我们从学习者的视角,描绘了我们想象中的个人学习空间,它依托于个人学习系统,将系统的知识分模块置于系统之中,并设置专门的测试题,讨论题检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个人学习空间中还集合有自己喜欢的个性化资源,工具,应用。应用中应包括有类似于qq空间一样网页形式的个人学习空间展示终端,用户可以上传图片视频,学习心得,也可以就当前的学习问题进行质疑,与好友讨论,形成头脑风暴。
个人学习空间应包含以下几大功能:
①屏幕共享功能
②个人学习过程记录功能
③网页版的个人学习空间能依据个人学习记录,形成个人学习诊断。比如依据个人发表说说的状态判断个人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等
④网页版的个人学习空间能与老师,家长,机构,学校相通,类似于世界大学城。
⑤虚拟助手功能,可以是电脑帮助也可以是远程服务人员,能解答学习者个性化问题(可收费)
⑥与学分银行挂钩,系统学完课程的同学,并且评价合格的可授予同等的学历证书,就业有保障。
⑧在线交流功能,及时提问,及时讨论。
1.祝智庭,管珏琪.“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2-7.
3.张再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助推新课改实现革命性突破与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57-59.
4.张再富.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问题解答与延伸解读(上)[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3下):61-63.
5.张再富.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问题解答与延伸解读(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8):66-69.
普通类100.0分
学习元知识社区(LearningCellKnowledgeCommunity)由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开发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