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对网络言论自由的影响与限制.docx

23/25社交媒体对网络言论自由的影响与限制第一部分社交媒体作为言论平台的崛起与传统媒体比较2第二部分社交媒体对网络言论自由的推动作用4第三部分谣言、虚假信息和社交媒体的关系6第四部分网络喷子与言论自由的界限9第五部分政府监管与网络言论自由的平衡11第六部分社交媒体的算法对信息过滤和审查的影响13第七部分互联网封锁与言论自由的挑战15第八部分数据隐私与社交媒体对言论的影响17第九部分社交媒体的激进化和极端主义言论20第十部分未来趋势:区块链技术对网络言论自由的可能影响23

第一部分社交媒体作为言论平台的崛起与传统媒体比较社交媒体作为言论平台的崛起与传统媒体比较

社交媒体的崛起已经在过去几年里彻底改变了信息传播和言论自由的格局。与传统媒体相比,社交媒体提供了更广泛、更开放的言论平台,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限制。本章将探讨社交媒体作为言论平台的崛起,并将其与传统媒体进行比较,以深入了解其影响和限制。

1.社交媒体的崛起

社交媒体的崛起可以追溯到21世纪初。它们包括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等平台,通过互联网连接了全球的用户。以下是社交媒体崛起的关键特点:

即时性:社交媒体允许即时发布信息,使新闻和事件能够迅速传播,实时互动也变得可能。

全球性:社交媒体打破了地域限制,用户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互动,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

2.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的比较

2.1言论自由

传统媒体通常受到编辑、出版商和政府的严格控制。新闻报道经过编辑和审查,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合法性。这种控制可以保护公众免受虚假信息和不当言论的侵害,但也可能限制言论自由。

社交媒体则提供了更广泛的言论自由。用户可以自由表达观点,无需经过审查。这种自由有助于民主和多样化的言论,但也容易导致虚假信息、仇恨言论和违法内容的传播。

2.2信息传播速度

社交媒体以即时的方式传播信息,使新闻和事件能够立即传遍全球。然而,这也可能导致虚假信息的迅速传播,因为内容不经审查就被发布。

2.3信息可信度

传统媒体通常受到一定的信誉约束,因为它们需要维护读者和观众的信任。然而,它们也可能受到政治或商业压力的影响。

2.4隐私和数据安全

3.社交媒体的影响与限制

社交媒体的崛起带来了言论自由的新机遇和挑战。其影响和限制如下:

机会:社交媒体为普通人提供了全球性的发声机会,推动了社会运动和民主参与。

挑战:虚假信息、仇恨言论和隐私侵犯等问题在社交媒体上广泛存在,需要应对。

4.结论

社交媒体作为言论平台的崛起已经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与传统媒体相比,社交媒体提供了更广泛的言论自由和即时性,但也带来了信息可信度、隐私和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新挑战。为了维护社交媒体的积极作用,我们需要制定合适的法规和道德准则,以确保信息传播的质量和安全。第二部分社交媒体对网络言论自由的推动作用社交媒体对网络言论自由的推动作用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当今信息时代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网络言论自由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社交媒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广泛的交流平台,促进了信息传播和互动,同时也激发了个人和社会的言论自由。本章将深入探讨社交媒体在推动网络言论自由方面的作用,包括信息传播、言论多样性、社会活动和政治参与等方面。

信息传播的扩大

社交媒体为个人和机构提供了一个广泛传播信息的平台,使信息传播不再受到传统媒体的限制。通过社交媒体,个人可以发布各种类型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这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多样化和直观化。此外,社交媒体的实时性也有助于迅速传播新闻和事件,使公众能够更快地获得信息。这种信息的迅速传播有助于揭露不正当行为,推动社会改革,并提高政府和其他机构的透明度。

言论多样性的增加

社交媒体为不同群体和个人提供了一个表达意见和观点的平台,从而增加了言论多样性。在传统媒体时代,言论受到编辑和审查的限制,而社交媒体允许个人自由地表达各种观点,无论是政治观点、文化观点还是社会观点。这种多样性有助于推动社会对于不同观点的接受和讨论,促进了社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社会活动的组织与推动

社交媒体为社会活动的组织和推动提供了强大的工具。通过社交媒体,社会运动和慈善活动可以更容易地组织和协调,吸引更多参与者。例如,社交媒体在阿拉伯之春和黑人的命也重要等社会运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活动通过社交媒体传播信息、动员支持者,从而推动社会变革和改善。

政治参与的增加

社交媒体还可以增加公民的政治参与度。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政治候选人互动,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并参与政治讨论。此外,社交媒体也可以用于选民教育,提供有关政治问题和候选人的信息。这种政治参与的增加有助于强化民主体制,使政府更加负责和透明。

数据支持

此外,社交媒体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监测言论自由的情况。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上的言论内容和互动来评估言论自由的状况,从而更好地了解社会中的言论环境。

结论

总的来说,社交媒体在推动网络言论自由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增加了言论多样性,促进了社会活动和政治参与。然而,社交媒体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信息虚假、仇恨言论和隐私问题。因此,社交媒体平台和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维护网络言论自由的同时确保社交媒体的负责用途。

摘要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然而,其开放性和自由度也为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机会。本章探讨了谣言、虚假信息与社交媒体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了社交媒体如何影响信息的可信度和网络言论自由。通过对现有研究和数据的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应对谣言和虚假信息传播的建议,以平衡言论自由和信息质量。

引言

1.谣言和虚假信息的定义

2.社交媒体的特点与谣言传播

2.1信息传播速度

2.2社交媒体的算法与过滤泡泡

3.社交媒体的影响因素

3.1匿名性

社交媒体提供了相对匿名的环境,这使得虚假信息传播者不易被追溯和追责。匿名性也鼓励一些人散布恶意虚假信息,因为他们不必承担后果。

3.2社交媒体用户行为

4.社交媒体平台的应对措施

4.1事实检查和信息标记

一些社交媒体平台已经采取了措施,合作与事实核查机构,标记或删除虚假信息。这可以减缓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但仍然需要解决如何平衡言论自由与信息监管之间的关系。

4.2算法调整

社交媒体平台可以调整其算法,以减少过滤泡泡效应,并提供更多多样性的信息。这有助于提高用户对多种观点的暴露度,减少对虚假信息的易信性。

5.社交媒体与网络言论自由的平衡

维护网络言论自由是一项重要任务,但与此同时,社交媒体平台也有责任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在这个问题上,平衡是关键。社交媒体平台应采取措施来限制虚假信息,同时确保这些措施不会导致言论自由的过度限制。

社交媒体与谣言、虚假信息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社交媒体的特点和用户行为模式对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维护网络言论自由,社交媒体平台需要采取措施来限制虚假信息的传播,同时保持透明度和平衡。这需要政府、社交媒体平台和用户共同努力,以确保网络言论自由与信息质量的共存。第四部分网络喷子与言论自由的界限网络喷子与言论自由的界限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平台的普及使得言论自由面临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然而,网络喷子(也称为网络暴力言论者)的存在却给予了言论自由设下了一定的界限。网络喷子是指那些在网络上恶意攻击、侮辱、诽谤他人的用户。这种现象不仅仅威胁着个体的声誉和尊严,也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成了威胁。因此,在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必须对网络喷子的行为加以限制。

1.网络喷子的定义和特征

网络喷子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匿名性:在网络上,用户可以使用虚假身份进行攻击,隐匿真实身份。

攻击性言辞:喷子使用侮辱、威胁、歧视等攻击性言辞,伤害受害者的感情和尊严。

传播性:网络上的信息传播迅速,攻击性言辞可以迅速扩散,影响范围广泛。

2.言论自由的理念与界限

言论自由是一项基本权利,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侵犯他人的权益。言论自由的界限包括但不限于:

公共利益:言论自由并不包括损害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内容。

个人权利:言论自由并不包括侮辱、恐吓、歧视他人的内容,保护个人的名誉和隐私权。

社会和谐:言论自由并不包括煽动仇恨、挑起民族、宗教或种族冲突的内容,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3.网络喷子行为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社会影响:网络喷子行为影响网络氛围,加剧社会紧张气氛,损害社会和谐与团结。

心理健康:受害者可能因网络喷子的攻击受到心理创伤,影响心理健康。

4.技术手段与法律法规的结合应对网络喷子

技术手段:社交媒体平台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识别和屏蔽攻击性言论,提高言论环境的质量。

法律法规:制定更为严格的网络言论法规,规范网络行为,确保言论自由的同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5.结语

在网络喷子与言论自由的较量中,确保言论自由的同时,加强对网络喷子行为的限制势在必行。通过技术手段和法律法规的结合,可以有效平衡言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关系,为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奠定基础。第五部分政府监管与网络言论自由的平衡政府监管与网络言论自由的平衡

1.言论自由的重要性

言论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石。它不仅有助于促进信息传递和知识共享,还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多样性。在数字时代,网络言论自由使得人们能够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

2.政府监管的必要性

然而,社交媒体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不良信息、虚假信息、仇恨言论等在网络上泛滥,威胁到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政府监管的必要性在于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限制传播虚假信息、淫秽色情内容以及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以确保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

3.平衡言论自由与监管的挑战

在平衡言论自由与监管之间存在一定的挑战。一方面,政府过度干预网络言论可能引发公众对言论自由受限的担忧,损害公众的信任感。另一方面,放任网络空间的不良信息传播也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政府需要制定合理、明确的法律法规,确保对网络空间的监管既有力度,又不至于侵犯公民的言论自由。

4.政府监管的有效手段

政府监管网络言论可以采取多种手段。首先,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明确网络言论的边界,规范公民在网络空间的行为。其次,加强技术监管,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过滤有害信息,提高网络空间的安全性。再者,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的网络素养,培养理性、负责任的网络用语。最重要的是,政府需要加强与社交媒体平台的合作,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

在社交媒体对网络言论自由的影响与限制的讨论中,政府监管与网络言论自由的平衡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言论自由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意识到网络空间的特殊性,采取适当的监管措施,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只有在政府、社交媒体平台和公众共同努力下,才能够实现网络言论自由与社会稳定的良性互动,推动数字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第六部分社交媒体的算法对信息过滤和审查的影响社交媒体算法对信息过滤和审查的影响

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在信息传播领域引起了深远的变革。这种媒体平台基于复杂的算法系统,用于过滤和审查用户生成的内容。社交媒体的算法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它们也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包括信息过滤、审查和对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制。本章将深入探讨社交媒体算法对信息过滤和审查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对网络言论自由产生的潜在影响。

1.社交媒体算法的工作原理

2.信息过滤的效果与问题

2.1算法偏向性

社交媒体算法的个性化特征可能导致信息过滤的偏向性。这可能使用户陷入信息“过滤气泡”,只看到与其观点相符的内容,而忽略了多元的信息。这种趋势可能加剧社会分歧,限制了信息的多样性和广泛传播。

2.2不透明的过滤标准

社交媒体公司通常保护其算法的商业机密,这使得过滤标准变得不透明。缺乏透明度可能导致用户对信息过滤的过程产生疑虑,同时也难以监督和审查算法是否涉及潜在的偏见或政治干预。

3.社交媒体算法与审查

3.1自动化审查

一些社交媒体平台采用自动化审查系统,以识别和删除违规内容,如仇恨言论、暴力内容等。这种自动化审查在维护平台秩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容易误判合理表达,对言论自由产生负面影响。

3.2政治审查的隐患

社交媒体公司可能受到政府监管的压力,进行政治审查。这可能导致对特定政治观点的禁止,损害公共辩论的健康,从而限制了言论自由的实现。

4.算法的改进与挑战

社交媒体平台应该努力改进算法,以确保过滤和审查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增加用户对过滤标准的可控性,引入多元化的视角,是实现更公正算法的途径之一。然而,这也需要平衡用户隐私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社交媒体算法对信息过滤和审查的影响在网络言论自由的话题上具有复杂性和深远性。理解算法的工作原理、审查机制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有助于找到平衡言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良好状态。通过技术创新和监管手段,社交媒体平台有望在信息过滤和审查方面找到更为可持续和公正的解决方案。第七部分互联网封锁与言论自由的挑战互联网封锁与言论自由的挑战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变革,其中之一是言论自由的变革。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封锁成为一种政府用来限制言论自由的手段,这带来了一系列严重挑战。本章将探讨互联网封锁对言论自由的影响,并提供专业、数据充分、清晰、学术化的观点。

1.背景

2.互联网封锁的形式

互联网封锁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应用程序封锁:政府可以封锁特定的应用程序,如即时通讯应用或社交媒体平台的移动应用,从而限制用户的访问。

网络审查:政府可以通过监视网络流量、拦截特定关键词或内容来审查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以便识别并删除敏感信息。

流量控制:政府可以限制互联网连接的速度,从而降低用户访问特定网站或服务的效率,这对言论自由产生了负面影响。

3.互联网封锁的影响

3.1言论自由受限

互联网封锁直接损害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这种封锁使人们无法自由表达他们的观点,访问信息,或与他人交流。这对民主社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因为言论自由是民主制度的基石之一。

3.2信息孤立

3.3制约创新和经济增长

互联网封锁对创新和经济增长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限制了信息的自由流通和知识的共享,会抑制新兴产业的发展,并减缓经济增长的速度。

4.数据支持

根据全球网络自由报告(FreedomontheNet)的数据,自2012年以来,全球范围内互联网封锁的发生率逐渐上升。这表明了这一挑战的严重性。

5.国际法和标准

6.对策和建议

为了应对互联网封锁对言论自由的挑战,以下是一些建议:

国际合作: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合作,制定共同标准和原则,以防止互联网封锁的滥用。

技术工具:开发技术工具,帮助用户绕过封锁,以确保信息的自由流通。

教育和意识提高:提高公众的数字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以更好地理解互联网封锁的影响。

7.结论

互联网封锁对言论自由构成了严重挑战,威胁了民主制度、信息自由和经济增长。国际社会应该共同努力,采取措施来制止这一趋势,并保护言论自由的权利。只有通过合作和创新,我们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潜力,使其成为一个自由、开放和包容的平台。第八部分数据隐私与社交媒体对言论的影响数据隐私与社交媒体对言论的影响

社交媒体与数据收集

言论自由与社交媒体的关系

1.自我审查与恐惧

2.算法过滤与信息茧房

社交媒体平台使用算法来推荐内容和消息,这些算法会根据用户的兴趣和行为自动筛选信息。虽然这有助于用户获取个性化的内容,但也可能使用户陷入信息茧房,只看到与其观点一致的信息。这种过滤效应可能导致信息的偏见和言论的极化,而不同意见的声音可能被忽略或被压制。

3.言论监管与审查

一些社交媒体公司会对用户的言论进行监管和审查,以确保其平台上的内容符合其政策和法律法规。然而,这种监管行为容易引发言论自由的争议。一方面,它可以减少虚假信息、仇恨言论和暴力内容的传播,维护社交媒体的质量和安全性。但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导致言论审查的问题,涉及平台公司对于何种言论可以存在的争议。

数据隐私保护与言论自由的平衡

为了平衡数据隐私保护和言论自由之间的关系,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1.透明度和知情权

2.数据保护法规

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制定严格的数据保护法规,规定社交媒体公司如何处理用户数据,以及用户的权利和隐私权。这些法规应该明确界定数据收集和使用的范围,以及对违规行为的处罚。

3.透明的算法

社交媒体公司应该提高算法的透明度,使用户了解信息过滤和推荐是如何运作的。这可以减少信息茧房效应,使用户能够接触到多样化的信息。

4.言论审查的审慎性

社交媒体公司在言论审查方面应该保持审慎性,确保只有涉及违法、有害或危险的内容才会受到限制。应该建立独立的机构或机制,监督言论审查的过程,以避免滥用权力。

数据隐私和社交媒体对言论自由有着复杂的影响。社交媒体平台的数据收集和使用行为可以引发隐私问题,但也会影响用户的自由表达。为了维护言论自由,需要平衡隐私保护和信息自由的权衡。通过透明度、法规和审慎性,可以在保护个人数据的同时,确保社交媒体仍然是言论自由的平台。第九部分社交媒体的激进化和极端主义言论社交媒体的激进化与极端主义言论

1.激进化言论的兴起

社交媒体平台为个体提供了广泛表达观点的空间,但这也导致了激进化言论的兴起。用户在匿名或半匿名状态下更容易表达激进观点,这加剧了社交媒体上的言论极端化。

1.1匿名性与激进观点

1.2群体效应与言论激进化

社交媒体的群体效应加剧了言论的激进化。用户更容易在受到同一群体认同的情境下表达激进观点,形成信息茧房,使得不同观点之间的交流减少,而激进化言论在同一群体内得到强化。

2.极端主义言论的传播机制

极端主义言论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机制复杂多样,其影响远不止于平台内部,也渗透到社会层面。

2.1算法推荐与言论封闭

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算法推荐系统向用户呈现内容,然而,这一机制往往会加强用户对已有观点的认同,形成信息封闭。极端主义言论在这种封闭的信息环境中得以迅速传播,引发同质化言论氛围。

2.2社交媒体与现实社会的互动

极端主义言论不仅仅停留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它还通过用户在现实社会中的行为与互动得到进一步强化。社交媒体在这一过程中充当了极端主义观点传播的媒介,对社会稳定产生了潜在威胁。

3.社交媒体言论自由的双刃剑

社交媒体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既为言论自由提供了新的空间,又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3.1言论多样性与自由表达

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为言论自由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渠道,使得不同声音得以被听到。然而,与此同时,激进化和极端主义言论的存在使得一些声音在信息海洋中变得微弱,形成言论自由的不均衡状态。

3.2平台责任与内容审查

社交媒体平台在言论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在维护言论自由的同时对激进主义言论进行有效管理成为平台亟待解决的问题。内容审查制度的建设将在平衡两者之间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语

社交媒体的激进化和极端主义言论现象不仅对网络言论自由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社会稳定构成了一定威胁。在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和社会共同努力下,我们有望找到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实现言论自由与社会稳定的平衡。第十部分未来趋势:区块链技术对网络言论自由的可能影响在当前数字时代,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播和言论表达的主要平台之一。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和使用的普及,网络言论自由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虚假信息、仇恨言论、隐私侵犯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区块链技术被认为可能对网络言论自由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未来趋势:区块链技术对网络言论自由的可能影响。

区块链技术概述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最初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而诞生。它的核心特点包括去中

THE END
1.坚决向网络暴力说“不”首先,法治是互联网治理的基本方式,运用法治手段加强网络暴力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暴力的界定标准和惩处措施,让网络暴力者在法律面前无处遁形。执法部门则要加大执法力度,对于实施网络暴力的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绝不姑息迁就。同时,网络平台也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对平台内容的http://www.tznews.cn/article/content.html?key=675f7ed170dc6268248b4568
2.打击整治网络谣言网络谣言不传播打击谣言在行动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微博、国外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网络谣言主要涉及内容有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领域、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政治人物 、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 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网络谣言的编造和传播,不仅违反了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22636
3.网上造谣传谣触及哪些红线该类谣言较为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校园安全、自然灾害等,行为人可能借助AI工具生成相关谣言并在多个账号投放,其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关注度高,且极易引发群众恐慌情绪。如网民齐某为博取关注,下载了往年外地发生水灾的视频,编造嫁接出“暴雨导致水灾”谣言在网络平台发布,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被公安机关予以行政处罚。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98406.shtml
4.微信群骂战再敲警钟: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但事实上,网络空间同样是法治社会的一部分,网络行为同样受到法律的约束,任何人在此领域的言行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逾越界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对网络言论自由做出了具体规范,强调了网络空间的秩序与文明。在微信群、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一旦涉及侮辱、诽谤他人,http://zb.wenming.cn/pinglun/202412/t20241213_8763880.html
5.《“不实传言”的闹剧》——公安网安依法查处炮制网络谣言纪实2024年8月,在某短视频平台的一条普法宣传视频下,有网友评论,“不是谁推下去的吧,好像是得了艾滋病”“真的!两个娃!大的孩子好着呢!小的也携带病毒”的不实言论。公安网安部门找到账号所有者赵某开战进一步调查。 此时,又有一条信息称:“嘉峪关前两天给老婆从楼上扔下来了。”该不实评论一经发布,迅速引发大https://wxb.xzdw.gov.cn/wlaq/zljg/202412/t20241214_534326.html
6.网络新四害纵容极端言论,就是在“养蛊”极端化政治性网络暴力同时,因为其敏感性,对极端言论的处理方式,绝对不是单纯依靠政策或平台就可以完成的。可以换句话说,“网络新四害”都是社会问题,但极端言论更具有政治性。 极端言论的例子 如果要从概念上来定义极端言论,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言论表达中,表现出强烈的偏见、仇恨、敌意或过激立场,通常具有煽动性、对立性和暴力倾向。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45SMKK051481US.html
7.谣言止于智者传播止于你我—新京报数字时代 信息的传播速度超乎想象 但这也为谣言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某网民利用人工智能软件 生成了一段耸人听闻的文字 并将其编辑后发布在网上 该消息发出后 迅速在网上传播 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公安机关依法将造谣者 抓捕归案 而另一处 在网络的隐秘角落 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73434380719828.html
8.你会下地狱的网友纷纷表示这句话太过严厉,有人认为应该以宽容和最新消息显示,某社交平台上因一位用户的言论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网友纷纷表示“你会下地狱”的说法过于严厉。这一事件不仅引起了对网络言论自由的关注,也让人们思考如何在表达观点时保持宽容与理解。 网络暴力与言论自由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暴力现象愈演愈烈。根据《网络暴力研究》中的相关数据,约有70%的网民曾遭http://boost.whmall.vip/whdgl/34161.html
9.拼多多回应辞退发帖员工:员工网上发布极端言论;抖音回应袁隆平1.拼多多回应辞退发帖员工:员工网上发布极端言论 违反员工手册 1月11日上午消息,针对员工王某(花名太虚)在网络平台发布的视频讯息,自称“《因为看到同事被抬上救护车我被拼多多开除了》”一事,拼多多人力资源部发布的情况说明表示,王某被公司解约,并非因为其在匿名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580331493&efid=CkNfGd0qf0kJlxdKEMYKfw
10.腾讯将推微信读书版「Kindle」,600元起;Keep估值20亿美元,暂不上1月 11 日,针对员工王某(花名太虚)在网络平台发布不实视频讯息,自称「《因为看到同事被抬上救护车我被拼多多开除了》」一事,拼多多人力资源部发布的情况说明表示,王某被公司解约,并非因为其在匿名社区发布了「救护车照片」,而是公司事后调查发现王某多次在这一匿名社区发布带有显著恶意的「极端言论」,违反了员工手册中https://www.geekpark.net/news/272517
11.这些极端言论,早就该治治了!近日,多个互联网平台贴出公告,对发布宣扬群体仇恨、挑动民族情绪的极端言论用户进行处置,网友纷纷点赞叫好。 起因是苏州胡友平女士因见义勇为不幸离世。她的义举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善良和勇敢,在感动无数中外网友的同时,却有人在网上发布一些极端和错误的言论。 https://www.gdtv.cn/article/851df2de5c4f956c6dc7ef88ba95f6c7
12.德国《网络执行法》解读:重拳治网的“监管风暴”《网络执行法》的出台是国际互联网审查运动的一部分,体现了各国政府放弃网络中立,强化网络监管的大趋势,在控制网络平台恐怖极端言论和违法内容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但其本身也存在一些争议和不足,需要我们密切追踪实施效果,力求在应对我国社交媒体平台监管难题时,能从中吸取成功经验,避免失败教训,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 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3584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整体性治理研究和互联网“微时代”对传统价值观的解构,网民在现实生活中遭受的生存压力和健康风险加大,而相关的保障措施没有跟进,使得各种非理性情绪滋长,引发民众转向言论自由度大、人身威胁风险较小的网络空间表达利益诉求,并且在网络空间“群体极化”等效应的影响下,网民的言论并非都是客观理性的,而有可能呈现情绪化、极端化等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415/10456288.shtml
14.为什么网络言论趋于极端化毕加探索|为什么网络言论趋于极端化 来自: 西西里 2020-12-14 20:09:59 已编辑 最近几次事件中,都呈现出微博,豆瓣,知乎,b站几个平台舆论一边倒的情况,一些中立客观的言论被贴上“洗白”“理中客”的标签,反而一些极端甚至有些反智的言论反而上了最赞。 在这种情况下,是否会导致中立者的声音丧失话语权?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04653085/
15.德广联:聊天平台Telegram沦为极端言论大杂烩各种仇恨暴力言论泛滥德国广播联盟报道,“例如,有许多右翼极端分子利用大流行作为搭便车者来获得支持者或赢得某些原本可能对这些团体不感兴趣的人——通过早期攻击政府措施。" 12月,警方搜查了Telegram聊天群“德累斯顿离线网络”几名成员的房屋和公寓。他们在那里谈论了针对萨克森州总理迈克尔·克雷奇默的谋杀计划,有时还会线下会面。不仅熟悉https://news.hexun.com/2022-02-08/205259310.html
16.辽宁丹东通报17起网络编造散布谣言和发表不当言论案件3、5月1日,凤城市公安局网安大队在工作中发现:赵某在网络媒体平台上散布“凤城市蓝旗镇蓝旗村新冠肺炎感染人员17例”不实言论,引起群众恐慌,扰乱公共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赵某行政处罚。 4、5月13日,凤城市公安局网安大队在工作中发现:一网民发布凤城市解除静态管理、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通告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8FPXq92cDl
17.全世界都讨厌极端情绪,可社交平台保持中立这件事并不容易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原文来源于《纽约客》,由全媒派编译。 所有网络社区都倡导公平、开放和共享的价值观并希望保持绝对中立,但阴谋论、色情、暴力、仇恨言论等擦边内容总站在流量高峰。若算法一味顺应人性,只会加重平台上的极端情绪,而如果平台出手干涉内容,边界在https://www.tmtpost.com/4122391.html
18.拼多多回应员工匿名发布言论被识别:系多人检索对比获知1月11日,拼多多官方发布回应称,发布了“救护车照片”的拼多多员工王某被公司解约,原因不是他匿名在脉脉上发布上述照片,而是公司事后调查发现王某多次在这一匿名社区发布带有显著恶意的“极端言论”,违反了员工手册中双方约定的行为规范。并附带了几张图片,显示王某在脉脉发布“救护车照片”的ID信息,和该ID在2020年10月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3729&newsId=3560648
19.默克尔为何为特朗普“鸣不平”?欧洲官员称美政府应加强互联网立法法案规定,科技企业需对用户在其平台上发布的内容负责,有义务第一时间删除不合规内容。覆盖超过4500万用户的网络平台应在新的监管机制下运作,欧盟有权对其进行处罚。 布雷顿称,《数字服务法》经过精心设计,考虑了广告透明、极端言论等因素,可以创立一个新的网络平台准则。通过制定标准和澄清规则,它有可能成为服务于后代https://n.eastday.com/mnews/1610416699023537
20.如何评价各大互联网平台共同宣布将打击网络极端民族主义言论民族主义(nationalism),实际应该翻译为“国家主义”nation国民跟天然的族裔ethnic是不同的概念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0370823/answer/3547248517
21.就热点事件发布不当言论被封号?该!截至目前,站方依据《微博社区公约》等相关规定,对@aka98k、@黑脸太妹、@怎风、@用户7766440052等265个发布极端言论的违规账号视情况予以禁言15天直至永久禁言处置。 后续,站方将继续加大对相关违规内容的排查处置力度,同时呼吁广大用户,以理性的态度友善发言,与站方携手维护健康清朗的网络空间。用户如发现相关违规内容,http://wap.wendu.cn/article/id/52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