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令人好奇的是,涉嫌进行合同诈骗的国宁睿能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宁睿能)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其国企背景是真是假,除了创意信息是否还有其他上市公司与其合作?其业务开展情况如何?旗下项目最新进展如何?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方采访调查发现,国宁睿能自2022年1月成立以来,公司业务开展活跃,先是以举办论坛的契机与国企在内的数十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再是向3家上市公司采购设备,同时至少有3个项目在全国多地进行备案。其业务“如火如荼”开展的另一面,该公司拖欠多家上市公司供应商货款,历史股东中出现了不少曾被打假的“国企”,如今其股东已被中国华能“打假”,在国资委官方平台也查无此企,2022年年报中登记的通讯地址办公室已被物业清空。
合同诈骗案是如何发生的?
那么,与创意信息最终签署合同的交易方为何又变成了川综能?国宁睿能的对接成为关键之处,也为此后创意信息所称的合同诈骗埋下了伏笔。
此后,川综能在2022年12月29日上午支付了首笔货款3898.83万元,创意信息则在当天下午向供应商支付了剩余的最终验收款,完成了与供应商3.29亿元的合同。“公司已向川综能交付56套协同一体机,并收到川综能出具的《到货验收单》。”创意信息方面在提供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最新回复中称。
但川综能在此后至今再无支付任何款项。一直到去年11月23日,创意信息在催款过程中发现了蹊跷之处:川综能存档的《物资采购合同》与公司存档的《物资采购合同》存在重大差异。
随后,创意信息对国宁睿能及其股东提起民事诉讼和财产保全,并就发现的与川综能的重大合同差异向公安机关进行刑事报案。目前,诉讼已被法院受理,案件已被立为合同诈骗案,处于立案侦查阶段。
逾3亿货款未能收回,创意信息不得不对此计提坏账。根据公司披露的业绩预告,由于特定项目之应收帐款全额计提坏账,公司去年利润预计减少约3.25亿元,这导致公司去年归母净亏损预计在3.5亿元—4.5亿元。而2022年,公司的归母净亏损为3897.86万元。
国宁睿能较为活跃,国内多地投资项目
根据另一家上市公司披露对国宁睿能的介绍,该公司定位于数据中心、5G基站、充换电站、绿电及储能供应、绿电交易、双碳认证及交易服务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全国布局建设双碳绿色能源中心,聚焦绿电存储及供应、绿电绿证交易、碳排放认证及交易服务业务,致力成为国内领先的双碳绿色能源企业。
在公开报道中,国宁睿能是一家活跃的企业。在与创意信息签订合同前,国宁睿能已签下一笔近15亿元大单,还与数家企业进行签约,其中不乏国企和上市公司。
在与创意信息签订合同后,国宁睿能与上市公司及地方政府、国资企业的合作与接洽还在继续。2022年12月27日,兴源环境披露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新至绿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与国宁睿能签订了《物资采购合同》,采购的产品是储能设备,合同金额为2.83亿元。
另外从公开信息来看,国宁睿能在云南、北京、福建均有项目。根据福建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披露,国宁睿能双碳绿色能源中心项目在2022年8月5日完成备案,主管部门为福州鼓楼发改局,项目单位为国宁睿能(福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据福州日报报道,去年5月25日,鼓楼区举办2023年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其中就包括国宁睿能双碳绿色能源中心项目,“国宁睿能双碳绿色能源中心项目总投资约68亿元,拟建设集中式调度中心4个站点,协同工作站200座”。
经北京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查询,去年8月,国宁睿能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怀柔雁栖供电所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完成立项备案。同期,国宁睿能云南子公司的双碳绿色数字能源中心(分布式边缘算力站)项目也完成备案。
曾与另两家上市公司合作:一家已解除合作
合作签约,项目备案,政府接洽......从公开报道来看,国宁睿能的双碳绿色能源业务似乎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另一面,多家上市公司的公告则揭露了其存在项目进展延期、拖欠货款的情况。
2022年12月30日,ST实达披露称,截至目前,双方实际发生采购订单金额为4.57亿元。根据合同条款,上述采购订单生效后,国宁睿能应在当年12月28日前支付款项9125万元。但截至目前,ST实达仅收到600万元。
同期,兴源环境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称,因客户单位国宁睿能的主体设备落地计划延后两个月,其向公司支付的价款顺延。
面对国宁睿能持续拖欠货款,ST实达选择解除合作。根据ST实达在去年6月26日披露的年报问询回复,双方已解除合作。
对于解除合作的原因,今年2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ST实达董秘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期有一些合作,后续一些付款没有及时到位,就终止了。”
而创意信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另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发现,创意信息或使用这笔应收款质押向银行贷款。
根据创意信息去年半年报,2022年12月30日,即创意信息与川综能签订《物资采购合同》后一个多月,创意信息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彭州分行签订《流动资金借款合同》,借款1.9亿元。质押物为对川综能的应收款3.25亿元。这一数字与川综能未支付的货款金额对应。
如今该笔应收款计提坏账,这对此前的银行贷款是否会有影响?对此,创意信息方面书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无影响,公司已向银行归还此笔贷款。
当年签约时股东有国资背景?
作为一家成立至今仅有两年多的企业,国宁睿能如何快速吸引到多个上市公司,以及地方政府、国资背景公司合作,又为何拖欠上市公司货款,还涉入了一场合同诈骗案,这背后的真相变得扑朔迷离。
工商资料显示,国宁睿能成立于2022年1月7日,注册资本10亿元,实缴资本3亿元,其在云南、广州、福建、四川、上海等地均设立了子公司。
3月1日,创意信息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2022年,公司计划跟进该项目时就对国宁睿能进行了全面的背调。公司了解到国宁睿能正在推进“国网分布式IDC项目”,该项目与公司主营业务方向较为匹配。公司随即对国宁睿能的注册资本、实缴资本和股权结构等信息进行了查询。此时,国宁睿能是一家全国资背景的科技公司。
据企查查等第三方工商查询平台,2022年11月,国宁睿能的股东分别为北京中网智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网智源,持股30%)、吉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祥新能源,持股40%)、北京国信中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信中数,持股30%)。
也就是说,从当时的工商信息看,在与创意信息签订合同时,国宁睿能的两大股东都有国网综能背景,而国网综能是创意信息此次交易中重要中间方川综能的第一大股东。不过,从目前的工商登记资料来看,中网智源已于去年5月19日注销,国网综能已退出吉祥新能源第一大股东的股东行列。
为进一步了解川综能在这一笔交易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与国宁睿能的关系,2月下旬,记者曾联系到川综能宣传部,其拒绝了采访。
创意信息方面则回复记者称,公司从公开信息查询的结果显示,川综能与国宁睿能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
历史股东频繁被央企“打假”
进一步梳理国宁睿能的历史股东来看,其最初由一家名为伟美江山(北京)国际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的民企全资持股,此后才有疑似国资背景的股东陆续进入。值得注意的是,其2023年以来的历史股东中出现了不少假冒国企。
去年3月27日,国宁睿能的股东变更为赛俚斯城市建设发展(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俚斯城市)。6月26日,国宁睿能的股东变更为天津国宁睿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国宁睿能),其100%股东为中国投资海外内投有限公司。
而赛俚斯城市、中国投资海外内投有限公司2家公司均已被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打假,位列仿冒企业。目前赛俚斯城市已注销,天津国宁睿能是创意信息所起诉的另一被告。另外,国宁睿能目前的监事吴政锐与赛俚斯城市监事吴政锐同名。
从企查查披露的工商信息变更来看,去年3月,自国信中数减少持股比例至30%后,一直到2024年1月,国宁睿能或是被民企控制,或是被假冒央企赛俚斯城市、天津国宁睿能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国宁睿能全资子公司去年8月所备案的一个项目属性显示是国有控股项目。
该项目办理部门为昆明高新区经济发展部。2月27日,记者以企业合作身份联系到昆明高新区项目备案部门,工作人员称,关于项目属性情况是企业自行勾选的,企业需要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目前国资身份已被中国华能“打假”
截至目前,天津国宁睿能已退出国宁睿能的股东行列,其唯一股东变更为华创绿色能源控股(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创绿色能源)。据企查查,后者在今年1月3日入股。
从工商资料来看,华创绿色能源由绿色煤电有限公司持股100%,后者为央企中国华能集团下属公司,但国宁睿能的央企身份并不“保真”。
华创绿色能源的股东在去年8月28日变更为绿色煤电有限公司,此后华创绿色能源旗下开始新增对外投资公司,也包括国宁睿能。另外还有国宁睿能(贵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宁睿能贵州)、中康盛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康盛鼎)等公司。
而国宁睿能贵州、中康盛鼎的历史股东中则存在假冒国企或冒名登记的情况。例如国宁睿能贵州成立于2022年8月,创始股东为国宁睿能,至今已5次变更股东,其中3家股东或是自身被央企打假,或是其穿透后的股东被央企打假。
值得注意的是,华创绿色能源已在2月末被中国华能集团“打假”。2月25日,中国华能集团在官网发布严正申明:中国华能及所属企业与以下96家企业及其下设各级子公司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中国华能所属企业无关。这96家企业中就包括华创绿色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