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案例指导制度的几个问题理论

案例是由法院的生效裁判累积而成的司法资源,对于完善立法、发展理论和指导司法具有重要价值。我国法院历来重视通过案例总结审判经验,指导审判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法律法规的日益增多,案件纠纷层出不穷,各级法院、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编选的案例不断涌现,这些案例对于促进立法和指导司法,宣传法治精神和丰富教学科研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案例的编选和发布也出现了鱼龙混杂、权威性不高、效力不明等问题,急需建立统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

2010年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下称《规定》),对指导性案例的编选条件、编选程序、指导价值和参照适用等作了原则规定。截止到201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并公开发布了4批16个指导性案例。另外,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对《规定》出台之前《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登的案例逐一进行甄别,凡符合指导性案例条件的,提请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将按照指导性案例重新发布。

案例指导制度建立以来,社会各界总体上是肯定和支持的,但也存在发布数量不多、为人所知甚少、社会影响不大等问题。笔者拟从实践的角度谈几点认识。

关于指导性案例与其他案例的区别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是解释法律的一种方式,也是法律适用的一种方式,还是指导全国法院工作的重要方式。因而,根据《规定》的要求而发布的指导性案例,不仅不同于以往任何单位和部门发布的案例,也与最高人民法院以往发布或刊发的各类案例不同。

一是名称不同。指导性案例是规范用语,只有符合《规定》要求并按照《规定》程序发布的案例才能称之为指导性案例。

三是指导效力不同。指导性案例所确定的裁判要点,是从指导性案例中抽象出来并指导类似案件审判的裁判规则,全国法院在审判类似案件时都应当参照,同时可以作为裁判文书的说理依据加以引用。而其他案例均没有这样的效力,也不得在裁判文书中加以引用。

关于法官审判案件时如何参照指导性案例

如何参照好指导性案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准确把握指导性案例中“裁判要点”所归纳的裁判规则,不得超越裁判要点的指导范围借题发挥。这是我国案例指导制度与英美法系国家实行的判例制度的重大区别。在实行判例制度的国家,一个裁判文书一经公布就可能成为判例,而且整个裁判文书都是判例,判例中的裁判规则不是法院确定的,而是法官、律师、当事人或专家学者,从判例中研究、分析、发挥出来的。所以,判例的裁判规则或者指导要点,不是法院限定的,而是社会发掘的。我国指导性案例的裁判要点即指导要点,则是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确定的,任何法院或个人都不得超越或者突破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裁判要点。这主要是出于保持解释和适用法律的统一性与权威性的需要。

二要切实把握准“类似案件”。指导性案例只有在审理类似案件时才可以参照。“类似案件”不仅指案情类似,更重要的是指争议焦点类似。例如,根据刑法第347条的规定,运输毒品与贩卖毒品的定罪量刑适用相同的数量标准,但这两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差别很大,行为人获取非法利益的差别也极大。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对运输毒品定罪量刑的标准特别是判处死刑的标准,要高于贩卖毒品罪的标准。当发布的指导性案例涉及的是运输毒品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时,审理贩卖毒品案件时就不得参照运输毒品罪的标准定罪量刑。

三要参照指导性案例确定的裁判规则或者价值精神。所谓参照,不是参照指导性案例的裁判结果,而是参照其精神实质。参照也不同于引用,只要类似案件的裁判符合指导性案例的裁判要点和价值精神,不必非在裁判文书中引用某个指导性案例不可。但是,如果当事人或者律师在诉讼活动中明确要求法院参照某个指导性案例,那么,法官在裁判文书的说理中就必须回应是否应当参照这个指导性案例,并且要说明参照或者不参照的理由。

关于案例指导制度面临的挑战问题

案例指导制度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看,这项工作开展得尚不理想,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

一是指导性案例与司法解释的关系问题。指导性案例不是司法解释,这是大家一致的看法。但是,指导性案例中的裁判规则毕竟是对法律的一种解释,所以,对于哪些问题由司法解释解决,哪些问题由指导性案例解决,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限。笔者认为,指导性案例对法律的解释可以多突破一点,体现司法能动和探索的精神,国外的判例也是这样做的。

三是指导性案例的指导作用如何理解。下级法院最关心的是指导性案例能否作为裁判依据,以及应当参照但法官没有参照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引起撤销原判甚至改判等。笔者认为,由于指导性案例是适用法律最恰当的案例,违背指导性案例裁判要点的裁判,必然违背指导性案例所适用的法律,因此,有可能导致撤销原判甚至改判。

四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多一点好还是少一点好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多数人认为数量偏少,笔者也持同样看法。我认为,由于指导性案例的针对性较强,且发布程序相对简单,因此最高人民法院每年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其数量至少不应低于司法解释的数量。

THE END
1.权威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二十七件民事类司法解释的决定》已于2020年12月2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https://www.court.gov.cn/fabu/xiangqing/282621.html
2.最高法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2017)摘要(一)专利民事案件审判 1.当事人在与涉案专利享有共同优先权的其他专利的授权确权程序中所作意见陈述的参考作用 在再审申请人戴森技术有限公司与被申请人苏州索发电机有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2017)最高法民申1461号】中,最高人民法院指出,在确定权利要求用语含义时,同一专利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在与涉案专利享有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8/04/id/3278877.shtml
3.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第十五条审判人员进入法庭以及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宣告判决、裁定、决定时,全体人员应当起立。 第十六条人民法院开庭审判案件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 审判人员在庭审活动中应当平等对待诉讼各方。 第十七条全体人员在庭审活动中应当服从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指挥,尊重司法礼仪,遵守法庭纪律,不得实施下列行为: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017000
4.打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当事人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人民检察院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抗诉。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在上诉期限内当事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就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http://app.reformdata.org/print.php?contentid=7560
5.会计视野法规库: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民商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之五(试行)》已于2007年3月12日经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3次(总第185次)会议通过,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现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民商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之五(试行)》及其说明一并印发给你们,望组织有关审判人员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在执行中注意总结https://law.esnai.com/mview/60037
6.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会会议纪要(2017年最新版)四川该种情形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一条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的规定,不属于人民法院应予处理的案件范围,应驳回起诉。 (四)涉待遇、经济补偿方面 http://www.baotoulawyer.com/info/1660.jspx
7.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发布部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文号:京高法发[1997]389号各区、县人民法院:根据我市基层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适用简易程序较多的实际情况,为了规范简易程序的适用,提高审判案件的质量,我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适用简易程序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发布https://www.lawtime.cn/info/minshi/fagui/2010122715059.html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二十七件民事类司法解释的决定》已于2020年12月2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https://bdc.luzhou.cn/fgzc/flfg/sfjs/content_12389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审理的123个答复汇编袁裕来律师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盐业行政处罚法律适用问题的请示的答复 12.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权利人在民事诉讼中对行政行为提出异议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是否应当扣除的答复 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溯及力适用问题的电话答复 1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因征地批复行为起诉省级人民政府不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类案件是否https://yuanyulai.blog.caixin.com/archives/250671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853次会议讨论通过) 为依法惩治诈骗犯罪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 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以下简 称《决定》)的有关规定,现就审理诈骗案件的几个具体问题解释如下: 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757.html
11.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全国法院审理涉外商事海事案件座谈会备忘录该份《会议纪要》共包括三个部分:“涉外商事部分”、“海事部分”及“仲裁司法审查部分”。尽管该《会议纪要》并非法律或司法解释,但因其系最高院与各级人民法院基于往年司法判例及审判经验总结而成,对今后案件的审理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海通律师事务所特简要介绍《会议纪要》中“海事部分https://www.haitonglawyer.com/news/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