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颜值经济时代,医美意识崛起、消费者年轻化、轻医美项目快速普及和互联网平台的崛起等诸多因素叠加,正推动医美从小众消费转向大众消费,中国医美行业在高需求下保持高景气度。
而在医美市场中,轻医美正逐渐成为主力军。轻医美因其微创、安全、费用相对较低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这一市场在过去几年里保持较高增速增长。轻医美作为化妆品消费需求的延伸,兼具了医美和多元化求美消费需求。
一方面是轻医美市场的不断增长,一方面是多家功效护肤品牌前赴后继地进军医美赛道,今年尤其能看到许多新锐品牌瞄准医美术后这一细分领域推出,生美与医美的融合发展会是一大趋势吗?
1、.轻医美与功效护肤品,相辅相成为何相互割裂
中国医美赛道以轻医美作为主导力量,整体呈现快速扩容的态势。据美业颜究院《2024院线机构美容仪器白皮书——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抓住机遇》报告指出,25岁以上为医美消费人群主力军,73%为女性群体,男性医美群体比例较往年有所提升:
而随着轻医美项目的消费潜力释放,预计会取代部分高端护肤品的市场份额,其有望从一个小众市场逐渐渗透到日常的皮肤管理和护肤场景中,成为消费者求美的首选方案。
这一趋势也促使众多医美企业和化妆品企业开始破壁联合,共同探索医美与功效护肤产品结合的可行性。“医学美容生活化”与“生活美容医学化”更成为美容行业从业者追求的目标。
医美企业需要链接化妆品企业,以扩大其影响范围,触及更广泛的化妆品消费群体,同时降低其服务的门槛;而化妆品企业也需要借势医美的技术背书,拔高其品牌市场定位,并推出更具肌肤针对性的功效产品。
目前国内领先的化妆品企业也纷纷融入这一趋势,市场上标榜“医美级”、“皮肤级”的产品较为常见,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如品牌如玉泽、薇诺娜,与皮肤科教授强强联手,与知名医院合作共创,将品牌调性与敏感肌修护牢牢相连。
薇诺娜舒缓保湿青刺果特护精华油
第二类品牌如润百颜、夸迪、米蓓尔、珂谧KeyC,背靠华熙生物、福瑞达等强大的医药、生物医疗背景,将医美原料或技术渗透至功效性护肤这股浪潮中,一跃而上成为国货中无法被忽略的选手。
润百颜白纱布系列
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致安舒缓修护精华冻膜
火热的医美赛道成了无数功能性护肤品的摇篮,这些品牌在技术上的优势与医美消费者的需求高度契合,不过,它们的市场定位却并不具备完全打通医美与居家美容的跨界链路,更多是局限于术后维养、产品功效和医美有部分重叠、或者利用医用原料对日化美妆市场进行降维打击等维度,换句话说,“轻医美”和“功效护肤”在国内美容市场上,还是相对独立的两个阵营,并未能真正跑通与整合。
在这一方面,国内的发展步伐还是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美国、韩国、日本等美容市场非常成熟,它们已经将专业医美治疗和居家肌肤护理进行科学有效的结合,形成一套相辅相成变美方案,这在业内被称为“整全护肤”,强调的是整体和全面的皮肤护理。
此概念最初由美国外科医生学院院士Dr.IsaacStarker提出。他认为,非手术性的面部年轻化治疗,例如肉毒素、皮肤填充剂、光电治疗等,与功效性护肤品的结合使用,不仅能增强效果,还能促进修复并维持疗效,从而提供一个全面的面部年轻化解决方案。
而随着国内医美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医美衍生的功能性护肤品市场蛋糕也会越做越大,未来美妆市场的增长契机,很有可能隐藏在这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当中。
艾瑞数据显示,有53.2%的美妆消费者注重产品的成分和功效,但在市场上同质化的产品功效宣称中,消费者的需求并未得到真正满足。
功能性护肤品是相对普通护肤品而言,随着消费者对护肤知识和自身皮肤状况的了解日渐深化,护肤消费日趋成熟,消费者从基础护肤品升级为功能属性更强的专业护肤品,再到见效更快的医美,需求不断升级且不可逆,开始呈现细分化发展趋势。
1)大公司布局医学美容赛道
资生堂中国首席研发官荒木秀文在去年年底的150周年庆典上介绍道,未来几年内,资生堂集团将持续投资,在中国孵化包括医美和口服美容在内的本土创新,并携手各方加速开源创新。
随着资生堂旗下产业基金的不断布局,资生堂中国未来的业务边界已经出现了从“美容护肤品领域”向“医美”“大健康”领域拓展的无限可能,这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市场的分量。
国外大集团已经在布局这一赛道,国内的头部企业也没落下。从2018年至今,就有纽西之谜、上海家化、拉芳家化、逸仙电商、鲁商发展、若羽臣、贝泰妮等数家美妆个护公司切入医美赛道。
可以看到,除了投资医美上下游、线下渠道拓展轻医美业务之外,推出医学美容品牌也是国内企业的动作之一。
皮肤病治疗或光电美容项目等,均需要搭配使用功效型护肤品才能获得更佳效果。因此,化妆品企业也重视将经临床实证的功效性护肤品与专业医美项目相整合。
2)医美跨界
随着医美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一些医药企业也纷纷转型或新拓医美业务。据统计,目前已有30多家大型药企通过各种途径跨界医美赛道,比如华东医药,特一药业、云南白药、复星医药、江苏吴中、兴科蓉医药、四环医药、康哲药业等。
举例来说,云南白药于2021年宣布直接持有云臻公司100%的股权,大力进军医美领域,并将云臻公司作为云南白药皮肤综合解决方案医学中心的设置单位,以开设门诊部切入医美中游,积极推进医美产业链的生态布局。
吴中医药总裁助理/吴中美学副总经理项臻表示:“由于新规的推出,医美行业的不合规产品被淘汰,出现的市场缺口对我们这类医药企业是一个机会,我们在临床研究和药械注册上的经验相比医美上游企业来说比较丰富。研发和产业化对药企是优势,营销是劣势,医美产品具备更多消费属性,和药完全不同。所以,公司先从引进海外品牌做起,引入‘童颜针’,搭建起自身的品牌营销能力,下一步再通过自研搭建有技术壁垒的管线矩阵。”
此外,也有其他领域的头部企业也看到了医美的“大蛋糕”。如被称为“高端女装第一股”的时尚女装巨头朗姿股份近年来在医疗美容领域动作不断,在2023年频频出资加码医美业务。多年来的持续并购,让医美也逐渐成为这家服装上市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过去3年,朗姿医美板块整体营收约为8亿、11亿元、14亿元。从2023年第一季度数据来看,医美已正式跃升成其营收第一大业务。
相对来说,具备医药背景和技术优势的品牌发展起来会更有利。欧佩莱创始人Ophelia也认同这一点:“对于新品牌来说,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是最难也是最贵的,不少没有背景的新品牌就死在了烧钱获得消费者信任这条路上。医药企业的背书与渠道很强,可以看到夸迪润百颜一定会提及华熙,可复美可丽金一定会提及巨子,这样降低了消费者的信任成本。而渠道也是,械字号的产品不能上达人直播,更多的是靠线下医院/药房/医美机构的铺货来反哺线上。但线下渠道是非常重的,人力成本很高,有医药销售渠道的医药企业这块是有天生优势的,而且优势很大。”
因此,不少品牌瞄准轻医美术后护理这一方向推出产品。
比如之前,贝泰妮推出了轻医美术后护理品牌AOXMED瑷科缦,其定位为医美术后修护和增效,宣称要将“功效护肤产品与专业美容项目相整合”。
背靠仅三生物,玻麦妍HA&EGT的品牌愿景是成为美垂KOL首选的轻医美品牌。在化妆品原料方面,仅三生物目前专注麦角硫因细分赛道,致力于成为麦角硫因B端原料的龙头企业,“先原料后品牌”的战略路线也确立了玻麦妍品牌的核心差异。
此前聚美丽后浪特辑所报道过的安肌士诞生于诺奖团队本特塞缪森生命科学研究院,是贝瑞森生物医药集团孵化的新一代院线级功效护肤品牌。品牌从专业医用敷料出发,拥有多项贻贝粘蛋白提取和应用专利,主要针对医美术后,以及敏感肌、受损肌肤的修护。
以贻贝粘蛋白为核心,安肌士目前已推出了贻贝面膜、贻贝安瓶精华、贻贝修护精华霜、贻贝精华水等贻贝粘蛋白护肤线,同时还有面向皮肤科、烧伤科、妇科、新生儿科、肛肠科的医疗器械敷料等产品,且旗下产品均经过多家公立医院/大学/机构临床研究实证。
上文所提到的护肤品牌缦海也是切入特殊美容项目后护理这一赛道,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专业、更安全的轻医美术后及脆敏肌护理方案。
根据品牌资料,缦海所采用的独家成分Refibrofix是中科大纳米生物学实验室研究将透皮多肽技术与纤连蛋白结合成的原料,相对普通纤连蛋白,Refibrofix具有出色的真皮渗透能力,能真正作用于大分子活性成分难以抵达的真皮层。
缦海品牌还设置了专注轻医美项目研究的品牌研究机构“缦海医美术后皮肤损伤研究中心”,基于皮肤分层受损特征,缦海的研发团队提出针对性的4D立体修护体系。采用专利技术EpiKutis中国人表皮模型进行技术验证和成分筛选,针对不同类型轻医美项目造成的皮肤损伤实现精准分类、高效修护。
缦海现在主推的产品是“舒”系列的“光子修护面霜”,此外品牌还推出了专注敏肌清洁的“澈”系列,致力于解决消费者在特殊皮肤状态下的清洁痛点。据介绍,品牌未来还将推出具备进阶修护功效的产品系列,主要采用专利仿生胶原技术,通过模拟人体中胶原比例,促进胶原的渗透和有效吸收,加快皮肤修护。
上文所提到的另一个最近上线的护肤品牌OPELLA欧佩莱,同样也是聚焦医美后赛道,其核心技术“MC-EPS超导电泳胶原渗透系统”,宣称能够不依赖仪器,实现大分子胶原蛋白的透皮吸收(可以让50000道尔顿的大分子结构穿透角质层的细胞间隙)。据悉,OPELLA欧佩莱在这项技术的开发过程中,与奇华顿以及重组胶原蛋白巨头创健医疗进行了深入的合作。
电泳技术的原理是:仪器让有效成分携带电荷,与人体皮肤自身的电荷相吸引,从而让活性物可以深入皮肤。这和目前国内已知的脂质体/超分子/小分子等渗透技术等被动渗透技术完全不同,是一种主动渗透技术,原则上效率会更高。
OPELLA欧佩莱的首发产品胶原弹精华,结构是双仓次抛安瓶,主要成分是大小分子的4种胶原,包含了市面上最火的I/III/XVII型大分子人源化重组胶原蛋白。产品上半部分是活性仓1-电泳系统仓,下半部分是活性仓2,安瓶可保证胶原的活性,而双仓则是保证电泳系统的活性。
可以看到,聚焦医美术后这一赛道的品牌都有自己的“独门技术”,相对来说都更注重建立自己的技术护城河。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在谈及品牌如何思考和设计“产品定位”和“用户体验”这一问题时,几位品牌创始人都纷纷表示虽然品牌定位切入的是医美术后修复这个蓝海,但品牌并非单纯聚焦医美术后护理,只是因为品牌的技术优势契合该赛道消费者的需求,修护、抗老等功效也非常适合医美场景以外的日常护肤需求。
此外,不仅仅是针对医美术后外,一些品牌开始提供整全的皮肤解决方案。
今年2月,城野医生在北京市朝阳区开设了中国首家医疗美容诊所。与之前城野医生在上海和深圳开设的“城野医生护肤体验中心”不同的是,北京城野医疗美容诊所是由城野医生联合国内医疗美容投资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丽格成立的一家轻医美机构。着重发力“功效护肤+医美诊疗”这一“整全护肤”体系,旨在将品牌的功效护肤产品线与轻医美项目相结合,以医美基因给院线同源的零售产品背书,提升城野医生的产品力和品牌力。
不仅如此,欧莱雅旗下品牌修丽可也在医美机构推出了“整全护肤”理念。
国内的企业也有向这一方向探索。今年8月,福瑞达生物股份旗下首个医学美容品牌珂谧亮相。作为在护肤功效上更具有延伸性的医疗美容品牌,福瑞达生物股份在珂谧的研发上更加聚焦功效,以进阶高端抗老为核心,以重组人源胶原蛋白为核心成分,致力于为医美术前术后需要修复维持效果人群,敏感性皮肤,抗衰人群等提供更快速、更有效、更安全的护理方案。
3、化妆品从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业
在第二个发展阶段,也就是目前所处的平台期,增长速度较为平缓,若需求端、供给端或政策端发生一些反方向的变化,企业的情况也会发生较大变化。在这个阶段,各个企业将研发提升到更高位置,资金投入、研发人员、组织架构上都给予了更多重视。
另外,在平台期,多数企业意识到单一品牌的瓶颈性与局限性后,开始探索第二成长曲线,开始拓品类、拓品牌、拓赛道,进而形成集团化、生态化。化妆品和医美开始融合也是这个阶段的重要特点。
在缦海品牌创始人Grace看来,医美和护肤会是逐渐融合的一种新护肤方式,护肤品的效果不像医美立竿见影,轻医美是能够代替掉部分高端抗衰护肤的市场份额的,这至少在新一线城市会呈现出一个趋势。
“医美和抗衰目前国内相对还是比较割裂的。而在国外,其实会更整合,比如也有内服/饮食/健身的项目,会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类似抗衰中心的概念。个人认为,‘变美’‘抗衰’其实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未来的机会可能隐藏在系统性解决方案当中。”欧佩莱创始人Ophelia说道。
磐缔创投创始合伙人屈红林曾在聚美丽大会上发言表示,据之前在海外考察的一些经验来看,美国市场上起来的新公司往往融合了多个领域,一家公司可能只是基于生命科学或医药方面的一个技术,由此涉猎了美妆、保健品等多个行业。目前看来,跨界这件事情国内外的情形并不相同,也很难找到市场的规律,但接下来研发加码和跨界的事情或许在国内会加速。
化妆品行业从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业,要达到协同增效这一目的的方法也不止一种。期待未来生机勃勃的化妆品行业生态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