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航飞机从首都机场36R跑道起飞。陶冉摄
申建明(右二)执飞“奥运圣火号”航班。国航供图
2011年过年期间,申建明(左三)慰问国航浙江分公司地服人员。尉国阳摄
国航火炬接力机组完成飞行任务。王泽民摄
作为机长,他数次承担重大特殊飞行任务,以丰富的飞行经验与高超的飞行技术,保证了一次又一次的平稳安全飞行;作为航空安全管理人员,他盯准安全环节一丝不苟,保障国航系统各项工作安全运行。他就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简称国航)航空安全管理部总经理申建明。
身材高挑,眉眼硬朗,谈吐幽默风趣。一谈到“飞行”,他就像开启了话匣子,专业术语与生活案例相结合,把“开飞机”说得既专业又有趣。
没有先例就开拓先例
2008年5月4日,承担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空中运输任务的国航“奥运圣火号”飞机圆满完成境外航段飞行任务,平安降落在中国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
申建明当时是国航飞行总队A330大队大队长,被选派为“奥运圣火号”机长。12年过去,回想完成飞行任务走出驾驶舱的场景,申建明记忆犹新——客舱里火炬接力保障团队成员和机组人员欢呼雀跃,相拥而泣,如释重负,大家在感叹这一路艰辛与不易的同时,脸上洋溢着自豪与骄傲的笑容。“百感交集”,申建明如此形容当时的心情。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我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对于国航而言,圣火传递的运输工作也无先例可循。没有先例,就去开拓。为此,国航提前一年精心筹备——在技术上,抽调多位经验丰富的航空技术、飞行、安保和服务等方面的专家考察途经机场;在人员安排上,从空中到地面,各部门都挑选精英强干;在操作流程上,编写了火炬接力传递保障方案,确保万无一失。
凡事,预则立。北京奥运圣火全球传递“和谐之旅”背后有不少插曲,周密的保障方案派上了用场。
申建明回忆,他们从非洲安哥拉飞往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航段,险些“撞机”遇险。当时正值雷雨天气,多架飞机绕开雷雨区域飞行,偏离计划航线。非洲地区飞行、通信、导航保障方面相较于其他地区相对落后,遇到雷雨天气,信号干扰十分严重,导致飞机很难与地面取得联系。就在这时,他们在空中频率捕捉到荷兰一航空公司的飞机位置,就在距离自己不远处的同一高度飞行。申建明和机组成员按照飞行规则改变飞行高度,规避了风险,顺利完成此航段的飞行任务。“克服困难,护送圣火,这一路累并兴奋着,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贯穿始终。”他说。
情况不明勇敢飞向灾区
2008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申建明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
14时49分,收到成都电报,确认成都机场和成都空域由于地震关闭。
15时,启动应急程序,同时收到了成都关闭到15时50分的航行通告。
19时15分,收到成都通告,机场到次日8时不接受飞机降落,特殊飞行除外。
……
通信中断,国航北京无法与成都机场取得联络。跑道情况不明,地面保障情况不明,无法接收成都的天气信息,盲降系统是否正常运行,飞机降落的导航设备是否损坏均未知……
20时51分,经过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简称原民航总局)批准,申建明驾驶CA071救援航班,载着救援队和救灾物资赶赴成都。
“我们出发前就已经做好返航的准备,如果天气和地面情况不乐观,我们就返回北京。”万幸的是,原民航总局总调在西安管制区提供了关键信息——成都天气、机场跑道和助航灯光正常,而且有一个VOR台(全向信标台)运转正常,这意味着飞机可以安全着陆。申建明还实地试用了成都机场的盲降系统,确认之后到达的飞机在能见度低的时候也可以安全盲降。
23时3分,CA071安全着陆。
在国航率先确认成都机场安全情况后,全国大量救援航班飞向灾区。
从1983年进入航校,1987年加入国航,申建明在数次紧急救援事件中挺身而出,冲在前线。他凭借娴熟的飞行技巧、丰富的飞行经验以及高度的敬业精神,出色而圆满地完成了多次紧急救援飞行任务。
“每一次飞行任务都不可能仅凭飞行员一己之力完成,需要所有团队的支持和配合。是国航完善的机制,让我们在每一项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冷静、专业、高效地完成飞行。”申建明表示。
对蓝天事业的热情未减分毫
“安全是民航的生命线”“安全责任就是政治责任”“任何时候安全都是第一要义”“安全就是最终目标”“安全飞行就是最大贡献”……“安全”二字,在采访中,申建明反复强调多次。
近年来,国航不断推动和完善安全体系建设,风险防范能力逐步提升。疫情防控期间,国航更加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申建明说:“疫情防控期间,飞行任务的运行特点和安全管理与过去大不相同。这考验着我们专业的应急能力,也展现出民航安全不断发展的成果。”
虽然参与行政管理工作后,他的飞行任务减少了,但他并未停下学习飞行的步伐。2018年,国航引进新机型A350客机,申建明作为第一批机长前往空客总部学习驾驶新机型。不断学习,锐意进取,是成为一个优秀飞行员的基本素养。
如今看到民航系统涌现出越来越多优秀的青年飞行员,申建明十分欣慰。2012年,申建明在中央电视台记录片《中国机长》中讲道:“中国民航的机型在改变,机长队伍的数量规模也在变,但是一个机长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却一直没有改变。比如对祖国、对人民、对蓝天的挚爱,牢固的安全意识、精湛的飞行技术、顽强的作风、钢铁般的意志等等,都是一脉相承永恒不变的。”
8年后的今天,他更加认同传承民航精神的重要性:“‘三坚持四严一保证’是几代民航人总结出的成功经验,这些精神传承了下来,新一代民航人已经能够在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
□短评
对祖国对人民对蓝天的挚爱永恒不变
作为机长,申建明担负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空中运输航班“奥运圣火号”的飞行任务;“5·12”大地震,申建明驾驶全民航第一个救灾航班紧急飞赴成都;2010年海地地震,申建明不仅接回了我国在当地执行任务的救援队员,还运送约30吨救援物资驰援海地……
38年的飞行生涯中,申建明在数次重要事件中,挺身而出,冲在前线,凭借娴熟的飞行技巧、丰富的飞行经验以及高度的敬业精神,出色而圆满地完成了多次特殊飞行任务。
如今,作为国航航空安全管理部总经理,申建明盯准安全环节一丝不苟,保障国航系统各项工作安全运行。飞行干部,不离一线。虽然飞行任务减少了,但对于蓝天事业的热情未减分毫。他说:“对祖国、对人民、对蓝天的挚爱,一脉相承,永恒不变。”(刘玢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