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20日电(李晓萱黄昂瑾)在飞机上拍拍照,顺手再发个朋友圈也许真的能实现了。
9月18日下午,中国民用航空局飞标司副司长朱涛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允许由航空公司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
也就是说,今后乘坐国内的航班,坐飞机玩手机,有望变成现实。据业内人士乐观估计,明年上半年旅客有望在飞机上使用手机。
空中上网迎来政策松绑
今年以来,关于民航局将放宽机上电子设备使用限制的传言不断,而对于航空公司来说,此次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另外,业内普遍认为,空中使用手机将是大势所趋,但如何使用可能面临部分限制。参照目前各国外公司的做法,有的公司规定飞机在起降过程中要关闭手机。巡航过程中,有的公司还规定必须切换成飞行模式使用。中国各航企的规定比较一致,否则,各家公司规定不同容易引起旅客误解和执行的难度。
使用手机是否影响飞行安全
那么,日前民航局放权给航空公司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放开飞行中禁止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规定,是不是就不存在电子设备辐射干扰飞机信号了?
机长表示,影响具体多大,没有固定值,“飞机和机场的导航和通讯设备有很多频率,当便携式电子设备发射的电磁波恰巧和正在使用的导航设备重合或者相互干扰,就会产生影响。”
“很难有人给出一个绝对不会受影响的结论”,据上述国内飞机制造商工作人员推测,今后国内航空公司可能会制定一些标准,来约束乘客在某一些情况下可以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功率需要在某个标准内等。
李晖也认为,“不能说绝对没有风险。但乘客在飞机上使用电子设备的需求挺强烈,至于航空公司是否将放开飞行期间禁用电子设备规定,可能还将取决于其对风险和受益的评估。”
机载WiFi是机遇也是挑战
3月8日,在厦门飞往昆明的厦航MF8405航班上,“十里桃林”客舱让旅客宛如走入梦幻世界。当天航班全部安排“暖男”空乘执飞,他们身着汉服扮演四大才子,为全舱旅客特别是女性乘客送去心仪的小礼物,整个航班营造出浪漫温馨、春暖花开的美好氛围。图为全舱乘客高举小礼品大喊“三八节”快乐。王东明摄
这次民航局对便携式电子设备开放,于乘客而言是方便生活,于机载WiFi产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目前,东航、国航、南航、海航和春秋航空等航空公司已经试水机载WiFi。据新华网,国外的航空乘客,在选择航班时,超过60%会首选有无线网络服务的飞机,50%的乘客愿意为享受空中WiFi而放弃旅途中的其他便利。
随着乘客对空中WiFi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各航空公司布局此项业务的步伐也在加快。
4月12日,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的成功发射,为航空公司的空中Wi-Fi布局加速提供了良好助力作用。联通公司也加入到空中Wi-Fi建设布局的版图中来,4月下旬,联通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联通宽带在线与航美在线、海特凯融联合宣布组建“联通航美”公司,主要任务是为中国联通提供航空Wi-Fi集成服务、产品开发、客户服务等。
空中WiFi在我国起步虽晚,发展却非常快。2013年,国航在国内首次实现全球卫星通讯互联网航班飞行,在万米高空为旅客提供定制互联网服务。2014年4月16日,国航在北京飞往成都的CA4116航班上实现了ATG(地面基站)模式下的空地宽带无线通信上网。
继国航布局WiFi航班后,2015年,我国多家航空公司在飞机上加装WiFi设备。但是,安装WiFi的飞机大多是宽体客机,飞国际航线,数量也极其有限。
据了解,截至2016年,美国有78%的航班提供空中Wi-Fi服务。如果除去老旧飞机以及小机型,相当于美国航班已基本可实现上网。但我国航空公司安装WiFi的飞机大多是宽体客机,飞国际航线,数量也极其有限。据了解,中国互联网市场发达程度已丝毫不逊色于美国,甚至在移动支付、文化娱乐、电子商务等领域已超越美国市场,但现在我国的航空公司仍无规模化的商用空中Wi-Fi服务,还处于免费体验阶段。
据科技日报,国家空管新航行系统技术实验室谢晋东表示,“本次开放对航空公司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方面,放开便携式电子设备使用可以吸引客源,增加经济效益。”挑战是航空公司自己组织评估,需要很大成本,承担较大风险,比如对飞机进行改装停飞会产生巨大经济损失。“个人感觉,可能会在一些典型航线上推出试点。”
无论如何,将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许可交由航空公司评估,将大大促进机上WiFi设备的发展,空地将进一步互联互通;同时更进一步地促使航空公司在空中商城等的试点与应用,开发更多地类似机票+产品等。或许,航空公司的机上互联网在未来可能将成为新的流量入口。(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