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刘婧汐广州报道
近日,中国国际货运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货航)披露IPO招股书,拟于近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新股并上市,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据招股书,公司拟首次公开发行13.21亿股(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为11%。发行后拟投入募集资金35亿元,用于飞机引进及备用发动机购置、综合物流能力提升建设、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等方面。
公开资料显示,国货航成立于2003年,由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信泰富有限公司、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其前身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货运分公司。公司独家经营中国国航全部客机腹舱,旗下主要航空货站位于北京、成都等地。
目前,在国货航的股东结构中,中国航空资本(中国航空集团全资持股)持股45%,为国货航第一大股东;菜鸟供应链、国泰货运、朗星公司分别持股15%、12.24%、11.75%。
而随着国货航IPO进程的加快,中国航空物流行业的三大物流央企——东航物流、南航物流以及国货航有望齐聚A股市场。
业绩迎来转折点
考虑到多种外部因素的限制,从前两年的业绩来看,国货航的表现并不算亮眼。
招股书显示,2021至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43.05亿元、230.76亿元、149.19亿元,归母净利润43.42亿元、31.08亿元、11.53亿元,均呈下滑趋势。
公司业绩转折向好发生在2024年上半年。2024年1-6月,国货航营业收入同比增加48.1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40.80%。
招股书中说明,业绩转折“主要系随着航空货运行业逐步恢复常态化运行以及全球供应链体系的逐步稳定,叠加跨境电商对航空货运的旺盛需求,航空货运运价及货邮周转量亦开始从2023年年初的行业低点逐步回升,使得2024年1-6月业绩同比提升较大。”
基于2024年上半年的亮眼表现,国货航对于未来航空货运市场的发展和公司业绩的上升均持乐观态度。其在招股书指出,“2024年度预计营业收入为202亿元,同比增加35.40%;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7.9亿元,同比增加55.70%”。
另外,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发布的八月数据显示,全球航空货运市场在八月连续第九个月实现了同比双位数增长。其中,亚太航空公司在八月的航空货运需求同比增长了14.6%,在所有地区中增长最快,表现尤为强劲。
随着需求增加,运力不足成为难题,飞机引进是快速提升公司运力水平,实现航空货运自主可控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国货航正在持续扩大全货机机队规模。截至2024年6月30日,国货航拥有全货机20架,其中正在执飞的全货机13架,新增3架全货机于2024年7月起陆续执飞。
据国货航招股书,本次上市预计募集资金使用额总计35亿元,大部分将用于飞机引进及备用发动机购置,剩余用于综合物流能力提升建设、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等方面。
行业回升,竞争加剧
“中国内地是亚洲地区最大的航空货运市场,而且这一市场份额还在不断扩大,从2007年的27%增长到2022年的35%。”波音民机集团货运市场分析区域总监托马斯·洪近期此前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的15年间,中国内地的航空货运市场年增速为3.5%,是同期亚洲航空货运市场整体增速的两倍,亚洲的整体增速是1.6%。”
市场的壮大推动行业主要参与者的发展。
国内航空货运市场竞争正变得愈发激烈起来,三者在市场份额占比上非常接近。以2022年的货邮运输量为例,国货航占比16.31%,南航物流占比18.89%,东航物流占比18.81%。
东航物流主要航空货站位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系中国最大的航空货运机场,货邮吞吐量排名常年位于国内第一,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而国货航两个主基地则分别位于北京和成都。
“我国制造业出口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和珠三角,而国货航的主基地在北京和成都,相对而言制造业出口需求不如前者旺盛。近两年来,国货航在积极提高从上海出发的运力比例,不可避免地与东航存在竞争关系”,李瀚明认为。
或许正是这一局面,推动了国货航选择通过IPO来增强资金实力,进一步扩大机队规模提升运力,在蓬勃发展的航空货运市场中抢占先机。
李瀚明说:“从规模化的角度来看,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一方面充分体现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发扬国资、港资、民资各种资本和人才所长,取长补短、互相补充、集思广益;从国际化的角度来看,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国际贸易和供应链模式和组织架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在国际化的挑战当中,确保以物流为代表的供应链自主、可控、稳定、安全,是护航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可停留240小时!中国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优化,一图速览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7张海报速览11月中国经济数据
17城新房房价环比上涨!最新70城房价排行榜出炉→
南财智库简介
营商环境周报(第143期)|九部门加力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浙江成立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
营商环境周报(第142期)|湖南明确涉企执法检查必须扫码登记,江西发文规范招商引资不当行为
营商环境周报(第141期)|首批“5G+工业互联网”城市启动试点,重庆加大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力度
营商环境周报(第140期)|运用专项债券资金收购存量闲置土地,提高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