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啥时候买机票最便宜并无规律)
实验
网传说法大多并不正确
调查发现,凌晨买机票便宜、早上买机票便宜、机票越早买越便宜、越搜价格越贵等说法都不完全正确。
凌晨买机票
有时反而贵
在北青报记者实验的两天五个平台中,美团网10日24点从北京到成都的机票为全天最低价650元,上下午价格为678元,美团网利马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凌晨机票价格也为全天最低,直飞航班价格为5170元,上下午直飞航班为5234元,同航线在凌晨时还出现了1774元的低价机票,不过该价格为转机两次的航班,上下午转机一次航班的最低价格为3446元和3434元。
马蜂窝10日查询北京到成都的价格,凌晨比上下午便宜了2元,从692元降为690元,北京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价格,凌晨的航班最便宜,有4493元的,上下午最低价格机票分别为4605元和4502元。
“越搜索越贵”的说法并不成立
机票价格上涨的情况确有发生,主要发生在国际航线中,如北京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航线,没有直飞航班,旅客只能选择转机一次或两次前往,而转机地也不同,转机一次可从达拉斯、纽约、多哈等地转机,转机两次的可选方案就更多了,航班价格与每趟航班的价格波动都有关系,因此变动比较大。
如飞猪12日中午搜索该航线转机两次的最低价格为4411元,到了晚上就涨成4606元,不过只转机一次的机票价格却稳定在4695元不变,而到了凌晨又降为4411元;携程网12日中午查询该航线转机两次的价格为4817元,晚上涨为4944元,凌晨转机两次的价格又涨了些,高于转机一次的4976元。
与之相对比,携程12日早上该航线的最低价格为4880元(转机两次)和4975元(转机一次),中午再次搜索时这一价格降到了4817元(转机两次)和4909元(转机一次)。
机票并不是越早买越便宜
国内机票价格各平台几乎相同
在实验中北青报记者发现,国内航班的价格,各平台的票价都几乎相同,如北京到上海的航班,一直维持在540元,各平台的价格较为一致,马蜂窝有时会送“券”,优惠10元以内的价格,不过基础票价都是统一的。北京到成都的价格在12日查询时也比较一致,稳定在590元。
在国际短途航线中,一些平台提供转机方案,会有更加优惠的价格,不过耗时也会增加不少,直飞航线各家最低价格有所差别,但幅度也多在几十元左右。如北京至首尔,目标日的直飞价格在1106元到1156元不等。
本版图片制作/王慧
解密
机票价格变化为啥这么大?
实际上,早在2016年2月,民航局就曾下发通知,要求“销售代理企业不得向旅客额外加收客票价格以外的任何服务费”,也“不得通过恶意篡改航空运输企业按规定公布的客票价格及适用条件、捆绑销售等违规手段,侵害消费者和航空运输企业权益”。也就是说,这些OTA网站、互联网订票平台等,都不能加价销售机票,只能以航空公司的机票定价为准。
那么,这些网站如何赚钱呢?一位业内人士坦言,OTA网站或者旅行平台的机票业务“几乎不赚钱”,主要是“赚流量”,这些机票为其带来了目标用户,再向其推销其他佣金较高的业务,由此获得盈利。不过,代理机票也并非完全“免费”,航司还是要向这些网站支付手续费,根据民航局规定,手续费是“按每张客票定额支付”。也就是说,每售出一张机票,网站赚取的钱是固定的,不会因“大数据杀熟”或其他原因带来的机票上涨而增加。
那么,为什么大家感觉机票价格变化这么大呢?这就需要了解大家在网站看到的机票是如何定价的。
那么我们从OTA(在线旅行)网站买票时看到的价格是否就是航空公司的实时定价?答案也是否定的。据介绍,航空公司放出的机票会统一进入GDS(全球分销系统)中,目前中国只有一个GDS“中航信”,全球范围内还有多家GDS,他们的资源可以互通。而这些OTA网站的价格都是从GDS上“扒”的。在消费者搜索机票时,网站会上GDS获取一份机票价格,最为关键的是,当消费者确定购买机票下单时,OTA网站会再次与GDS确认最新票价,并将该价格返回给消费者,作为实际支付的价格。
在王小山抱怨同航班自己买的价格比较高之后,飞猪也曾给出解释:航班变价往往容易被大众误解为大数据杀熟,实际上航班价格变动通常由两种原因造成:一是航司变价导致的,所谓变价是航司的座位库存和运价变化导致的价格波动,不论在航司官网、平台或代理机构搜索购票均存在这种情况,价格可能变高,也可能变低。尤其对于国际航班,由于全球旅客均在搜索预订,舱位和价格变化更为频繁,故更易发生变价;二是由于搜索缓存造成的,用户刷新搜索通常便可消除这一情况。
观点
机票“大数据杀熟”说法早被辟谣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思敏博士表示,关于机票大数据杀熟的说法,之前民航部门已经辟谣,自己也曾做过验证,发现与事实并不相符。当时民航报的报道显示,全球各家GDS吐数的准确度在80%到95%之间,存在10%左右的变价概率(包括价格、税费和舱位的变化),这主要由数据传送的缓存问题引起。一个例子是,2017年在去哪儿平台上发现多个报价的代理商在获取泰国狮航的某一航线报价时,用户购买成功率很低。在最严重时,这一航线在去哪儿平台报价的用户购买成功率一度低于20%,“我们当时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代理商偏好使用的GDS,发现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该GDS获取数据传输的问题。”
“为什么消费者还是愿意相信这种说法呢?可能现在一些网上的商家缺乏诚信,影响了消费者对整个消费环境的认知,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来面对这些谣言。随着整个社会环境越来越诚信,相信这些谣言的人也会越来越少。”刘思敏表示,OTA网站展示的价格一般都是查询价格,与分销GDS的实时价格不一定一致,缓存等原因也会导致消费者看到的价格有所不同,这些都是技术问题所致,并非OTA网站的“大数据杀熟”。
“这些GDS的信息都是面向全世界的,低价票的数量是有限的,也不是长期的,存在一种可能就是在你下单的时候别人已经下单了,抢先被锁定了,那么你看到的价格就上涨了;但别人可能没支付成功,过了一会儿这张票又回来了,那可能你买完高价票后又发现了低价票,这些都是可能的。”他还表示,“机票代理费、佣金等都是航司掌握的,并不是你把一张票卖很贵,就可以赚到这个差价。”
财经观察
为什么大家会信OTA网站“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的说法今年年初进入大众视野,指的是互联网行业的一种区别定价模式。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用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用户要贵出许多,互联网公司利用“大数据”宰了熟客。许多网友听闻此词,似乎找到了一些价格问题的答案,纷纷列举情况证明自己曾被大数据杀过熟。
二是因互联网公司的各种“前科”,许多网友对互联网公司诚信抱持怀疑态度,不愿信这些网站。不论是OTA网站的票价问题,还是其搭售“套路”,或者是电商网站的假货问题,搞活动时的“先涨价后降价”等问题,都降低了互联网公司在消费者心中的信用分。简单来说,消费者被搞怕了,觉得互联网公司有太多猫儿腻可以搞。
三是互联网公司滥用大数据的问题普遍存在。在OTA领域不存在大数据杀熟的现象,不代表在其他领域就不存在类似问题。此前有大数据专家曾介绍,利用大数据区别定价等现象是真实存在的,例如一些电商网站会向新用户派发大额优惠券,而老用户则看不到这些优惠,一些运营商也会推出针对新用户的套餐,老用户无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