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案例
兴义市第九中学冯汝贵
摘要:“网络平台助我专业成长”应用案例,以自身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为基础,围绕从针对性学习到系统学习、尝试利用“精品课”开展常态化教学、通过工作室探讨和形成教学成果、平台应用成效、平台应用亮点、反思与不足等方面总结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经验,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智慧教育云平台精品课常态化应用
背景: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前身,是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那时候,“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是其汇聚的主要资源,我经常会在平台上观看同行的课,受益颇多,也十分荣幸地贡献了2节“省优”课和1节“部优”课。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网课”成为新常态,优质“网课”资源成为亟需。为了提供更为系统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供全国的老师和学生学习,教育部依托北京的名校和名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系统发布了覆盖基础教育全学科的优质“网课”资源——“精品课”。从此以后,在平台上看课,成了我的新常态。之后,平台的栏目逐渐完善,增加和完善了“教师研修”“家庭教育”“课后服务”等栏目,并将平台正式更名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正文:
2014年,我初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看到了黔西南州唯一的“部级”优课——兴义八中司马飞老师的课以来,不断在平台上学习,在专业上得到了不断的成长。可以这么说:是网络平台助力我专业成长。下面,我就个人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经历与思考报告如下:
一、平台应用情况
1.从针对性学习走向系统学习
2015年6月至2022年3月区间,我在兴义市教育局跟岗学习,专职从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是市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的兼职教研员。出于专业拓展的考虑,针对参与教研的学科,我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后来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听了一些课,使得我在长期从事的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以外,有了更为宽广的认识,对在此期间的教研工作帮助特别大。
2.尝试利用“精品课”开展常态化教学
当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的时候,高三年级的物理老师莫老师“黄码”了,不能到校,学校安排我来带课。这给从来没有上过高中物理,刚刚才过了教材,没有一点高三教学经验的初中物理老师不小的挑战。为了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学到一点东西,我把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复习课放给学生看了两节课。通过学习效果抽样调查,学生在承认与北京存在差距的同时,也学到了一些方法。这样的结果,也算差强人意了。
后来,在我正式进行高一年级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若遇外出学习,我会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尝试要求学生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自我学习。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只让学生自习,效果不好,很多同学反映听不懂。基于这样的实践经验,我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老师当“主讲”,我自己作为“协作教学”的教师,开展过几次“双师课堂”教学模式,收效就好了许多。
3.通过工作室探讨和形成教学成果
为了在更大范围内研讨“精品课”的常态化应用,作为黔西南州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应用普及和应用研究上做了一些事情,取得了一些成果。特别是通过“金州教育云平台”的工作室空间,2021年以来,突破时空开展了13次网络教研活动,通过平台进行12次网上评课,将10余个优秀名师课堂培训视频文件放在平台上,形成了一些案例供同行学习和参考。
二、平台应用成效
通过对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堂实录的学习,丰富了教学经验,为国家平台贡献了2节省级“优课”和1节部级“优课”。
在尝试利用“精品课”开展常态化教学方面,带领学生通过“精品课”开展复习课教学3节,尝试以布置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学“精品课”3节,以“协作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尝试3节,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三、平台应用的亮点
在平台应用上,我对平台的背景了解较为清楚,在专职从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七年里,从全力推进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到持续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云平台,我一直全力以赴,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帮助盘江路小学、阳光书院成功完成了“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教育部基地校申报并协助其成功举办全国培训,还与市教育局王明魁副主任和田丰老师一起圆满完成了兴义市教育局的“优秀区域”申报。
为了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云平台应用,通过名师工作室,并通过“金州教育云平台”督促学习、汇聚资源、扩大影响,也可以借鉴。
四、反思与不足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优质的资源吸引广大教师,在“精品课”的基础上,逐步覆盖“教师研修”“家庭教育”“课后服务”等板块,真正满足了一线教师的需求,是国家在落实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
在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云平台应用的过程中,我过于强调了个人的努力与坚持,无意中回避了老师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的现状,导致老师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高,其效果也差强人意。
在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云平台“精品课”教学方面,尝试的案例明显不够多,特别是“协作教学”的案例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用实践来证明。
当然,从我个人应用的角度来说,目前只是应用到其中的一些部分,特别是在“家庭教育”“课后服务”等方面还没有实际应用起来。下一步,我会进一步落实“应用为王”的理念,逐步拓展应用范围,努力实践教育数字化转型。
结束语:在实际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过程,由于有国家层面积累的大量“精品课”作为参考,使得我的教学行为规范了许多。下一步,我会在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基础上,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力求为国家平台贡献自己的优质资源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