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说课稿流程说课稿六个环节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

我要说的课题是《找质数》,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展开叙述。

第一:说教材。

“质数和合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内容,在教材第10~11页;是学生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的重要知识,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判断能力;

3、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二:说教法。

(一)、第一课时: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数学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本课我主要采用“探究性学习指导法”,把“有意义的思考方法和习惯思维”放在教学首位,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应当建立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已有数学知识经验之上。本着此理念,本节课我主要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1、谈话引探,导入新课。

如:

(1)、用哥德巴赫猜想引出课题。

2、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利用课件很快找出1~20各数的因数,铺垫探底。然后讨论怎样给这些数进行分类,怎样分比较合理?(把学生的思维导向于有意义的思考。)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有按偶数、奇数分的,有按2、3、5的倍数分的、也有按10以内、10以外的数分的等等,对于学生的分法,教师给于了鼓励,引导学生看书上怎么分的,观察因数的个数,以“因数个数”的多少来分,学生很快以“只有一个约数的、只有两个约数的、有两个以上因数”分为三类。教师及时出示课件,然后让学生列举出相应的数。这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像2、3、5、7、11这样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就叫质数。让学生通过观察每个质数的因数特点概括出质数的意义,并且要求学生按照质数的意义自己找出一些质数,找准确了说说找质数的方法(突出教学的重点)。同样道理,合数的意义就迎刃而解了。紧接着让学生看一个因数的数是谁?书上是怎么给它下定义的?然后出示一些数,让学生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判断正确了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判断方法,为什么又对又快?(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第二课时)应用知识、巩固知识。

1、让学生根据学习资料,把1~20这20个数按照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进行分类,分类完成之后互相交流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2既是质数又是偶数;9、15既是奇数又是合数。(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加强了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2、出示闯关题,有填空、选择、判断、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闯关成功给予奖励。(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小组合作学习制作100以内质数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独立思考制作方法

(2)、小组交流方法

(3)、动手制作

(4)、汇报展示。)

4、课件出示100以内质数表,学生熟记。(便于今后的应用。)

5、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师生共同回忆这节课所学知识之后听一则数学信息。歌德巴赫猜想之一: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奇数(或素数)之和。并让学生了解到这个猜想目前证明得最好的是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可惜离成功只差一步便离开了人世。听完后谈感想。(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第三:说学法。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整理的方法。

第四:说计划。

针对上述情况,准备再加一节练习课,帮助学生对奇数、偶数与质数、合数加以区分,对分解质因数加以补充教学。

1、《推荐一本好书》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口语交际训练。这篇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是希望同学们在阅读过的书中,把训练学生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及课外阅读的习惯。

2、训练要求:

①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②从最近读过的书里,挑选

③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不同看法可以提出来。

④评一评,看谁说得好。

3、训练重点:

训练学生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训练特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法”和“自我表演法”来教这口语训练,为什么要采用这两种方法呢?因为本交际课主要是训练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思维应变能力,孩子们根据自己读过的书用思维记忆整理后通过口头复述的形式介绍给同学。因此,我创设一定的学习氛围并配以相应的名人名言及插图,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互相交流以及感悟书中人物高尚的品格和优美的语言及内容,将这种情感融入于口头表达及语言交流中,真正体现了有效学习的特点。

围绕本课的训练目标与重难点,我设计的教学思路如下: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开始上课时,我设计了孩子们爱看的画片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谁能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读书,把你最近读过的一本好书介绍给同学们,好吗?从学生的爱好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明确训练要求。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的形式,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了展示和表现的机会。

3、重点指导介绍书本时讲清楚是内容好、还是语言优美或是两者都好,也可谈谈你对这本书的看法。

4、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新课标提出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知、感受、感悟交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的表演才干。为学生创设了情景,通过讲、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以学定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课堂中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方位的课堂结构。

5、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件的使用上,配以相应的名人名言及插图,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读好书能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及语言积累得以发展。使学生切实明白到读一切好书等于与许多高尚的人交朋友的道理。

1、沿坡讨源,见字见马。

2、悠悠岁月,浓浓马情。

3、走进诗的海洋,找寻马的足迹。

4、唇枪舌战。

5、自由畅想。

6、与马共舞。

1、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认识马与人类的亲密关系,激发和培养关爱动物和崇尚真知的情感。

2、探寻“马的世界”,了解马的有关知识,开阔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3、培养多角度研究问题的意识,学习一般问题的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4、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开阔学生的视野。

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由学生组织进行,主要是利用汇报、游戏、评述、演唱等各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其次,是由学生自行收集与马有关的诗词,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开阔视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是让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筛选,确定最佳材料作为展示成果进行交流,并针对话题中的两个议题进行探讨,形成自己的见解,培养思辨问题,崇尚真知的能力。

然后是艺术作品展示,让学生用其自己的方式再现他们心中的“马”,由前面的侧重于对“马”的理性的探讨转为侧重于情感体验与审美观照。展示学生的爱好与特长,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首先向老师们介绍一下我对教材的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因此,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制定了这样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对重点词语能够理解体会意义。

2.过程与方法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在教学中,我把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定为教学重点。再依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将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作为本文教学的难点。由于事情发生在90多年前,学生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甚少,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学好课文,在课前我做了这样的准备:

教师准备:周恩来同志的图片,及有关周恩来生平和当时社会状况的资料。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

2.收集有关周恩来同志平及当时社会状况的资料。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板书“中华崛起”这两个词让学生连起来读并理解词意,从而导入新课。并补充板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词语,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中我先由“这位立志的少年是谁呢?”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要求初读课文,接着课件出示本课的词语,并多种形式的读,对于难读或易错的词,及时指导、正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夯实学生的字词,字词是进入课文的门户,不可马虎,只有读好字词,才能更好的读好课文。)

这一环节中,我准备做这样的过渡:通过读课文,是谁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你对周恩来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后,我接着问: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才促使他立下这样的远大志向呢?相信大家再认真的读过课文后一定会有所收获!(学生读后交流,当学生提到“中国妇女受洋人欺凌”这件事时,相机引导学生借助课前资料理解“租借地”,并引出描写这件事的自然段——7、8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体会中华不振:

2.(读后交流)在场的都有哪些人?(学生交流,我相机依次板书:中国妇女洋人中国巡警旁观的中国人)

3.交流这些人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当学生提到“中国妇女”时,便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可怜,并出示描写“中国妇女”的语句,抓住“衣衫褴褛”、“哭诉”等重点词,想象情景指导朗读,体会妇女的悲伤和无助。(板书:哭诉)

(2)当学生提到“洋人”时,抓住“得意扬扬”一词体会“洋人”的可恨。(相机板书:得意扬扬可恨)

(3)当学生提到“中国巡警”时,先让学生找到描写“中国巡警”的语句进行朗读,再让学生转换角色:如果你是那位中国巡警,你会怎样做?从而体会中国巡警的可恶(相机板书:可恶)抓住“耀武扬威”(板书:耀武扬威)体会他们的可恶行为。

(4)当学生提到“旁观的中国人”时,抓住“紧握拳头”一词创设情景:同学们,现在也让我们握紧拳头,紧紧地握,使劲地握,咬紧牙齿地握,此时此刻,假如当时我们就在现场,我们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作为我们——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气的中国人,你觉得你应怎样做?通过交流进而体会中国人的可悲。(板书:可悲)

(5)小结:(学生交流完后,我指着板书进行小结)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一位“可怜”的中国妇女、一个“可恨”的洋人、一些“可恶”的中国巡警再加上一群“可悲”的中国人,共同导演了这样一出令人气愤、令人恼怒的一幕,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有了前面铺垫,学生会很快说出——中华不振。并板书:中华不振。并适时补充当时的背景资料。)再引导学生找到文中对“租借地”描写的语句,并出示句子齐读。

(6)然后再适时补充当时“租借地”公园规定:“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资料,加深学生对“中华不振”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想像,将自己置身于那时那景中,能使其深切体会到周恩来目睹“中华不振”的事实时的悲愤心情,从而对他立下的志向产生共鸣。学生课前搜集了有关中华民族当时情况的资料,在课上充分汇报,以充分理解“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

(五)、感情朗读,感受周恩来的伟大志向:

在之一环节中,我想做这样的过渡:周恩来目睹了这一切之后,他始终忘不了在我们中国自己的土地上,却给不了中国妇女一个起码的公道;忘不了洋人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闯了祸还得意扬扬;忘不了中国巡警不但不替自己人申冤,反而依仗着洋人的势力耀武扬威;他更忘不了一群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同胞受欺辱,却什么也做不了!所以从那以后,他经常一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什么呢?自由读9——16自然段。(在这里我准备安排角色朗读,并重点指导朗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回顾前文,分析周恩来志向萌生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周恩来志向的确立是有一个过程的,因而成熟且坚定,正是这志向将他引导上了领袖之路。)

(六)、深化感悟,明确读书志向:

正是周恩来少年立志,才受益终生。那么作为生长在新社会和平年代的我们,读书又应

(设计意图: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五、说板书设计

六、说设计理念

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可怜中国妇女哭诉

可恨洋人得意扬扬中华不振

可恶中国巡警耀武扬威(红色)

可悲围观的中国人紧握拳头

《等差数列》是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的第一章数列的第2节的课时,本教材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改革创新,对于促进高中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等差数列这一节在数列这一章中起着奠基作用,是高中生学好数列这一部分内容所必不可少的重点所在。

根据本节课的机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现今高中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中:

认知目标:通过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使学生能够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并确定等差数列的公差。

能力目标:1.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使学生能够应用其公式解决等差数列的问题;

2.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应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等差数列问题;

3.掌握等差中项的定义和等差数列项的性质,使学生能够应用等差中项的定义和等差数列项的性质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一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主要内容及其重点、难点

1.教学主要内容: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的函数性质;

2.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

3.教学难点: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主要内容及其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知识教授为主,多媒体教授为辅,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教学难点问题,主要采取讨论式教学方法,首先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为了讲清楚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一)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考虑到高中生的现状,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教学活动,同时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通过师生互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也同时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思维以及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思考评价法

2.分析归纳法

3.自主探究法

4.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既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

2.讲授新课: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适时选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以及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3.课堂小结,强化知识:简明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等差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5.布置作业。

《生理与适应》是河北省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奇妙的人体》单元中的一课。

本单元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思路编排各课,“人体的组成”是本单元的起始课,起着统领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作用。本课将引领学生从整体上学习人体的构成,此后3课则分别侧重人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从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卫生与保健等方面引导学生加以学习;“健康成长”作为本单元的结束课,与“人体的组成”一课相呼应,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是在各个系统共同作用、相互协调下,达到一个相应平衡、稳定的状态,促使孩子健康成长,进入人生中最关键、最宝贵、最美好的青春期。

在学生学习了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功能基础上,本课将在引导学生学习感觉、思维、情绪等功能的过程中,渗透神经系统在维持人体正常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活动感悟人的心理感觉、思维等功能。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一些科学概念和规律,在教学中重在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体验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我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法、归纳法、比较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法的选择固然重要,但是学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和交流中产生个性化的经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提倡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结合学情,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科学证实------解释现象(应用)的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以观察、提问、记录、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协作能力。

1、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产生“反应时”现象的原因。

能举例说明什么是错觉。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对游戏中出现的反应现象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

能辨别出每一个刺激——反应中的刺激、接受刺激的感官、反应行为和参与反应的结构。

能用比较法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适应现象”。

3、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能举出3个以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适应现象的实例。

能设法找出自己身边利用错觉现象的实例。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围绕着教学目标,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整个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2、小棒

3、p38游戏记录表

4、实物500克铁和500克棉花

(二)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我将本课分为体验刺激与反应;认识适应现象;体验错觉;教师小结四个板块。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1、体验刺激与反应

①激趣导入

这一课的教学,如何导入才能够激发起学生勇于探究的欲望呢?最终我选择了这样的导入方式:“上课!”“起立!”“请坐!同学们,在刚才的这一幕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家同时听到老师的指令,但起立的动作却有快有慢,这是为什么呢?想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去寻找答案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大家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生活现象中却蕴含着深奥的科学知识,因而激发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做游戏体验刺激与反应

③大胆猜想

学生通过观察游戏中的现象展开研究,交流游戏中的发现:有的同学抓住小棒了,有的没有抓住小棒,掉到地上了;有的同学抓住了小棒的上部,有的同学抓住了小棒的下部,有的同学抓住了小棒的中间部分;有的同学快,有的同学慢。“三位同学都抓住小棒了,如何区分谁快谁慢呢?”我适时发问,启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有的同学说:“可以从抓棒的位置来判断速度的快慢。”有的同学说:“小棒抓得越靠上,速度越慢,抓得越靠下,速度越快。”“同是一根小棒,在它下落的过程中,为什么大家抓住的位置会不同呢?你能试着说说其中原因呢?”我再次发问,同学们有的在回忆游戏过程,寻找答案;有的则几个同学凑在一起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最后汇报猜想结果:有的说动作越快抓小棒就越快,位置就越靠上;动作慢抓棒就慢,位置就靠下;有的说反应快抓棒就快,反应慢抓棒就慢。

④应用科学解释现象

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我给予大家充分的鼓励:“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大家刚才亲身体验了一下科学家探索奥秘的过程,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猜想,再加上科学的理论依据,那我们离真正的科学家就越来越近了。打开课本38页,认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阅读之后,鼓励学生再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课前的现象以及游戏中的现象。教师适时小结并示范填表。

⑤合作探究

初次体验之后,学生自选喜欢的刺激——反应游戏:正说反做游戏、指认五官游戏、逃避打手游戏、快速抓棒游戏等等,再次体验刺激与反应,游戏之后小组讨论整理填表,并展示学生作业。

在科学探究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不是不要老师的指导。探究前的活动主要是围绕着要探究的问题而设计的。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考虑问题缺乏周密性和严谨性,这时就需要老师的指导。为此,我在游戏中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各种现象,在游戏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最后示范填表。这一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刺激与反应的过程,大胆猜想之后的科学知识学习,让学生对“反应时”这一概念有了深刻记忆,再用科学知识去解释刚才的现象,学生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此环节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探究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2、认识各种适应现象

“在生活中,我们的人体对某些刺激反应很敏捷,但对于某些刺激却不那么敏捷,甚至感觉不到。我发现咱们班好多同学都戴着手表,谁想说说你第一次戴手表和现在戴手表的感觉?”科学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首先我以“第一次戴手表的感受”为话题,引导学生进入第二板块,进行科学探究。学生交流第一次戴手表和现在戴手表的感受,教师适时小结。

接着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认识各种感觉上的适应现象,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适应现象的实例,并试着分析每一适应现象的刺激物、所作用的感觉器官是什么。这些图片唤醒了学生的生活记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的同学说爸爸爱打呼噜,一开始和父母在一起睡时怎么也睡不着,后来就慢慢适应了;有的同学说老是吃糖就感觉不出甜来了;有的同学说刚一上课时觉得老师的声音很小,可是上到现在已经感觉不出声音小了。我笑着说:“那是因为大家已经适应我了!”

最后我指导学生用左手写自己名字,体验另一类适应现象。五个表格,在第5格用右手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换左手写。一开始写时,左手很别扭,后边几个越写越顺手,逐渐适应了写字这个动作。比较5个名字,左手写出的第一个名字越看越难看,而后面的几个名字越来越顺眼,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像右手写出来的。活动之后展示学生作品,交流写字时的感受。

此环节又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再次亲历科学。

3、体验错觉

第三板块“体验错觉”是本课的拓展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人体对刺激的感觉。科学课不但要动脑、动手,还有手脑并用。下面来考考你的眼力和手的感觉。

①考考你

看看老师准备的这俩样东西棉花和铁,给你的第一感觉哪个重?学生抢答,“谁想来用手掂一掂,分辨一下轻重?”学生踊跃来体验,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学说铁重,有的同学说好像棉花重,还有的同学说好像一样重。听到这里,我笑着说:“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这块铁和棉花都是500克,所以它们应该是——一样重!你眼睛看到的,身体感觉到的和真实情况并不相同,这就是错觉。”接着出示几幅错觉现象的图片,先让学生判断。

②眼睛也骗人

学生交流自己的判断之后,再让他们实际量一量,才发现自己的的判断与实际并不相符,这是我及时解释“这就是错觉”,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的理解也就更加形象深刻了。

③巧用错觉

4、教师小结

这节课的最后我是这样小结的:“今天我们大家一起研究了神经系统刺激与反应这一复杂的心理过程,还认识了生活中的错觉和适应现象。原来科学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探索,就会有更多的发现与收获。”

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应该因课堂教学的结束而终止,课的结束应成为学生新的探索的起点。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THE END
1.体育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篮球场1块、篮球30个、录音机1台、小黑板1块。 九、预计课的效果 预计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预计平均心率为120—130次/分钟,最高心率170—180次/分钟,运动密度为40%左右。 体育说课稿 2 一、教学设计意图 人民的生活水平日趋提高,而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强,日趋严峻的生存就业问题已经摆在人们的面前。成人的就业https://mip.ruiwen.com/shuokegao/1342083.html
2.幼儿园说课的基本步骤是什么重点是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是幼儿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难点是幼儿在掌握核心知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重点针对教材而言,难点则针对幼儿而言。说课中,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须考虑教学内容的主题,考虑幼儿的认知程度。 6、说教学方法 说教法,就是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要求,说出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说教法不是单https://www.jy135.com/edu/184713.html
3.说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校园铃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里的内容,以学校铃声为背景,让学生从学校铃声中体https://m.yuwenmi.com/fanwen/shuokegao/1953417.html
4.体育说课稿(通用15篇)进入基本部分 调整学生队形,(做手势)教师站中间,学生站两边。教师说明今天要学习的动作名称:正面双手垫球。然后做完整示范,这样做的理由是根据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运动技术在学习初期,学生是通过视觉的观察与模仿来建立动作表象与动作概念的。所以,我在示范与讲解时,只注重动作的重点与关键环节(整体方向结构与https://www.qunzou.com/jiaoxue/shuokegao/193033.html
5.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诀窍大全5. 针对教学环节的基本备课要求 制定教学目标 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用好教材、丰富教材) 优化教学过程 巩固练习的设计 加强关于复习课的备课研究 6. 创新备课活动的形式 多媒体的不断普及,掀起了备课的改革浪潮,同时给教师在备课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激发学生https://www.qdnhp.gov.cn/zfbm/jyhkjj/zfxxgk/fdzdgknr/jsgl/202401/t20240108_83484688.html
6.蹲踞式跳远说课稿(精选14篇)蹲踞式跳远说课稿 3 上午好!今天我向大家说的是小学三年级的体育课:《蹲踞式跳远》。 一、说教材: 蹲踞式跳远是小学生跳跃动作教学的重点教材,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能力的重要手段。本节教学内容的蹲踞式跳远是学生在基本掌握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组成的动作要领上 ,将起跳腿积极起跳,摆动腿积极上https://www.fwsir.com/ziliao/html/ziliao_20220802084140_1918555.html
7.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说课稿(通用13篇)解决问题第三个环节:验证规律。 得出一个规律,就科学的思考过程而言,还不一定正确,必须要经过验证,这时可以出示刚才未完成的表格,让同学们先根据第四种解题方案预测一下各跑道的总长,把直径和全长两栏填完,并再次强化理解每相邻两道的直径各要加上两个道宽。然后让每组同学任选一个跑道,填一填。 https://yjbys.com/shuokegao/xiaoxue/2913247.html
8.说课的内容与基本步骤在撰写时应重点讲清楚每个环节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还要做到前后呼应,使前三个方面内容落实到实处。 教学效果分析 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深广度的估计,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状况的估计。 说课活动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不论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上述内容必须阐述清楚。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ziliao/429902.html
9.教案教学设计和说课稿的联系与区别教育资讯第二、教学设计也是教师为了课堂教学而设计的方案,基本内容与教案相同,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学设计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要有设计的理念,或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考察教师的理论素养。 第三、说课稿,是教师面对同事或领导说课的书面材料,要求相对较高,编写难点相对较大,除了具有它们二者具有的内容之外,还应有教材分析,学情分http://m.teacher-edu.cn/nd.jsp?id=1527
10.说课步骤及注意事项2、摆正说课在学科教学中的位置:说课最主要是说出教学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目的在于引导教师以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运用教育理论的自觉性,它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非全部。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说课的听众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同行。所以,说课时不宜把每个过程说得太详细,要重点说出如何引导学生https://www.oh100.com/ahsrst/a/201703/246340_3.html
11.评课六步曲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度,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操作练习等。教师在活动中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如:环节的设计、提问的设计、操作环节的设计等等。为此,我们评教学过程,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https://www.jianshu.com/p/ce63ae961445
12.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符合上海市市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情况(须提供6个月内本市三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证明或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二级医疗机构证明)或其他特殊原因需延缓入学的,家长应最迟于新学年开学后5个工作日内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由学校报送所属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后,延缓入学。 http://hhxx.mhedu.sh.cn/jyj/jzlz/227175.htm
13.新课标背景下说课到底该怎么“说”?它涵盖了教材分析的深度、目标设定的清晰度、过程设计的巧妙性、方法选择的合理性以及效果评价的客观性等多个方面。说课作为教师教学准备的关键环节,犹如导演在影片开拍前对剧本的精心打磨,旨在确保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经过深思熟虑和合理规划。 此外,说课还被视为教师运用系统论观点和方法,全面阐述教学思路和设计的https://yun.zjer.cn/space/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27824&id=39348177
14.关于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数学教案(精选9篇)通过对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的复习,让学生运用相关概念、性质进行解题,采用学生思考,教师分析,解题小结三个环节构成的练习题讲解模式,巩固求解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基本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并进一步研究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应用。第五题及第六题是运用二次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领悟数形https://www.cnfla.com/jiaoan/756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