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视频课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最简单的操作方法:将视频文件导入到Flash影片中
1.首先新建一个Flash影片,选择“文件导入”命令,在“文件类型”选项中选择“所有视频格式”或“所有格式”,选择一个视频文件导入影片中。FlashMX会弹出“导入视频设置”对话框。
2.FlashCS4在导入视频时可以选择的选项很多,每一个选项都足以影响到最终的视频质量和文件大小。以一段352×288大小、3.5MB、20s、带音频的标准MPEG1视频为例,选择不同的品质,最终输出的SWF文件大小差距很大。
3.品质。此选项的数字越大,视频效果也就越好。默认值50产生的品质是可以接受的。建议不要使用超过60的品质,那样会使最终生成的文件增大许多。
4.关键帧间隔。此选项控制视频剪辑中关键帧(具有完整数据的帧)的频率。例如,关键帧间隔为12,意味着剪辑中每12帧存储一个完整的帧,在间隔之间的帧只存储与前一个帧之间发生变化的数据。间隔越小,所存储的完整帧就越多。这样就能够在视频中进行更快的搜索,但是产生的文件也会越大。根据测试,此选项对最终影片的影响不大。建议将关键帧间隔设为Flash帧频的整数倍。
5.缩放。此选项不仅可以有效减小文件大小,而且可以提高课件运行性能。
设置好导入参数后,FlashCS4将要导入的文件利用SorensonSpark编码器重新编码,并嵌入到fla文件中,在最终导出文件时也将视频文件嵌入到SWF文件中。FlashCS4对视频的重新编码是在导入视频时完成的,而不是在导出影片时,如果中途想改变导入视频的品质、大小、关键帧间隔等,就必须重新导入视频。
二、高级用法:使用编程方法调用外部视频
首先要制作单独的“Flash视频”文件。还是以上面这段MPEG1视频为例。
1.新建一个Flash影片,将其大小设置为要导入的视频大小(352×288),然后根据上文所述设置合适的选项,导入视频。
2.将视频与舞台对齐,使用“文件导出影片”命令,将视频导出为单独的SWF文件,命名为“movie.swf”。
接下来就可以使用Flash动作脚本中的loadMovie函数调用“movie.swf”文件了,方法如下:
1.新建一个Flash影片,并在该影片中新建一个空的影片剪辑元件,将其拖动到舞台的左上角,并将实例名称设置为“movie_mc”。
2.新建一个按钮元件,将其拖动到舞台上,在该按钮上添加如下动作脚本:
三、偷懒却好用的方法:使用插件调用外部视频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MediaComponents插件的使用方法,还是以上面这段MPEG1视频为例,制作单独的“Flash视频”文件,命名为“movie.swf”。
首先安装好MediaComponents插件,它是免费的,安装程序可从网上下载,其实从FlashMX2004版本开始已经直接包含了这个视频插件。
1.新建一个Flash影片,单击“窗口组件”打开组件面板,选择“MediaComponents”组件。
2.将MediaComponents插件中的FMediaSimpleSWFSteamer组件(用于调用视频文件)拖动到舞台中。将组件的实例名称设置为“Movie_mc”。在组件的参数选项中,将“mediaURL”选项设为“movie.swf”,“mediaFPS”选项保持默认值12不变。
上述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第一种方法对于小段视频很方便,将视频直接嵌入课件中,时无需带上视频文件,但不适用于大段视频;第二种方法比较适合大段视频,视频大小不会影响课件的运行速度,但这两种方法若要对视频进行播放控制都必须自己编程。
2.属性设置
进行录制前,应先对一些属性进行一定的设置,以达到最佳的播放效果。具体设置如下:
(2)录制生成方式设置:在启动界面上选择直接录制生成方式,此方式占用硬盘空间比较小。视频输出格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WMV格式文件比较小。
(3)其他设置:录制过程中其他属性可采用默认设置。
3.录制视频
启动屏幕录像专家软件,单击界面上(“开始录制”)按钮,即进入屏幕录制过程,此时便可放映PPT课件,录制整个演示过程。演示结束后点击(“停止录制”)按钮即结束录制。
录制视频过程,语音讲解最好为同期录音,这样可以把握播放节奏,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讲解。当然也可以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后期配音(如图2),但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须配备语音输入设备。
4.视频
1.1视频课件中的教学内容具有连续性特征
相比其他专业学科来说,计算机软件专业中涉及的教材内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特征。与之相对应的,计算机软件教学视频呈现的课件内容也应该具备一定的连续性。尤其是关系到计算机软件课程综合性较强的设计项目教育环节,具备连续性的视频教学软件更加能够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实现对计算机软件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同时,学生在面对实训操作类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时,也需要将所学知识有机地连接在一起,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完成计算机软件类工程项目的学习。
1.2具有学习平台计算机软件化的特征
1.3计算机软件教学视频课件具有操作性较强的特征
在计算机软件教学课程中,教育工作者提前设计好的视频教学课件,需要配合某一特定的软件操作为例,通过课件中理论知识内容与软件实践操作相结合,开展本堂课程的内容讲解。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相比于高等院校其他专业的教育教学内容来说,具有逻辑性较强、实践操作性较强等学科特征,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计算机软件课程的实践操作价值。以高等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教材中《计算机网页设计》HTML标签设计的讲解为例,如果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本堂课程的教学讲解是单纯地采用课件对本堂课程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进行罗列,是远远无法达到本堂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同时也无法展现出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实践操作性特征。而高等院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初次接触计算机软件专业知识,由于缺乏基础知识的铺垫,关于网页设计这样的抽象教学内容,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考虑将计算机软件教学课件与软件实践操作示范教学相结合,通过文字性的叙述以及实践动手操作示范,突出计算机软件课程实践应用性的特征[1]。
2高等院校计算机软件教学专业中视频课件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课件的编排组织缺乏规范性
2.2课件呈现和展示方式不够灵活
3高品质计算机软件教学视频课件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3.1注重视频课件内容的连续性以及实用性价值
计算机软件视频课件的实用性价值主要是教育工作者在课前准备课件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在视频中反映出计算机软件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步骤,这样方便学生能够在课上或课后学习中,通过对视频的观看结合书本理论、文字语言更加清晰地掌握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流程以及操作技巧。而计算机软件视频课程的连续性则是指教育工作者在制备课件时,应该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以及教育内容之间的连续性。尤其是高等院校的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中,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专业知识,虽然前期的基础性内容学习起来较为简单,但是基础性知识的教学内容往往较为零散。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制作课件时,应该注重将基础性教学内容之间的连续性展现出来,通过深度挖掘基础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较为完整的体系化知识框架[4]。
3.2对课件中的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编排和组织
3.3重视对软件操作步骤的重现
高等院校的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中,有许多软件操作技术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如果在讲解的过程中单纯地为学生讲解操作步骤,那么整堂课程将会显得过于抽象。因此,教育工作者针对这类型课程,可以将软件操作的全过程体现在视频课件中,使视频操作与书本文字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反复观看更加了解软件操作的技巧[7]。例如,在学习代码控制软件操作这节课程时,教育工作者可以将代码操作的全过程以视频展现的方式呈现在视频课件中,在进行演示时,只需要通过粘贴代码就能够完成具有一定目标性的代码操作过程。而在课后环节,学生可以将课件内容拷贝下来,参考视频中代码操作的步骤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制作专业课程视频课件时,应该注重对于部分操作技术的可重现性,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操作环节,应该将操作步骤完整地展现在课件中。但是,这种可重现性的操作设计并不是必要的,而更加适用于一些相对较为复杂的操作流程[8]。
3.4使视频课件媒体的呈现方式更加多元化
高等院校的计算机软件课程书本知识本身较为枯燥,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制作视频课件时,应该将动画视频、文字语言、声音图像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更加生动立体的方式展示本堂课程的教学内容。尤其是针对计算机软件课程来说,对于一些大篇幅的文字描述,可以配合树形结构图或图像说明的方式,对软件的应用流程进行立体化的展示。尤其是在制作视频课件时,教育工作者应该选择一些以操作应用结果为主的图像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通过一系列操作步骤能够得到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实践操作的学习信心。而针对教材中一些相对抽象的软件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视频加文字的方式进行再现,这样的视频课件展示效果是传统的口述知识传递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配合一些趣味性的视频片段或声音,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课件展示、演示操作、课件展示”这样的重复性步骤,使学生通过反复地观看实现对于知识的巩固和深度理解,有效地提升计算机软件课程的教学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软件视频教学课件不只是对于书本教材内容的平面呈现,更应该注重课件内容的层次性和连续性,通过加入更加丰富的课件元素,才能够使视频课件的教学价值更好地凸显出来,有效地提升计算机软件教学课程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顾敏.视频教育资源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6,26(34):313,322.
[2]乔帆,余咏潮,赵志青,等.基于智能语音控制技术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动物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3):7-8.
[3]卢珊.开发计算机软件教学视频课件研究与实践[J].时代农机,2017,44(6):201-202.
[4]车元媛.微课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24):146-147,158.
[5]方悦昕.用录屏软件制作流媒体网络课件的简便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8):1756-1758.
[6]吴林.视频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20):176,178.
【关键词】课件点播远程教学流媒体视频点播
1.1ASP(ActiveServerPages)技术
ASP技术概述
ASP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种用于取代CGI(CommonGatewayInterface,公共网管接口),运行于服务器端的Web应用程序开发技术。它的主要特点:(1)面向对象,并可扩展ActiveXServer组件;(2)可使用任何语言编写自己的ActiveXServer组件;(3)程序代码隐藏,在客户端仅可看到由ASP输出的静态HTML文件;(4)存取数据库轻松容易(使用ADO组件);(5)无须手动编译程序。
1.2流媒体技术
1.2.1流媒体技术介绍
流媒体(StreamingMedia)是一种新兴的网络传输技术,是在互联网上实时顺序地传输和播放视/音频等多媒体内容的连续数据流,流媒体技术包括流媒体数据采集,视/音频编码及解码、存储、传输、播放等。流媒体数据流具有三个特点:连续性、实时性、时序性,即其数据流具有严格的前后时序关系。目前,采用流媒体技术的音视频文件主要有三种:(1)微软的ASF(AdvancedStreamFormat);(2)RealNetworks公司的RealMedia;(3)苹果公司的QuickTime。
1.2.2流媒体传输流程
(1)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使用HTTP交换控制信息,以便把需要传输的实时数据从原始信息中检索出来;
(4)A/V播放器与A/V服务器之间交换A/V传输所需要的实时控制协议;
(5)一旦A/V数据抵达客户端,A/V播放器就可以播放了。
2课件点播系统的设计
2.1课件点播系统的框架
本文介绍的课件点播系统主要由Web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视频播放服务几个部分组成。系统的维护工作主要集中在Web服务器上,客户端不需要维护。数据库服务器包含了课件的信息及存放的地址。
当用户需要点播课件时,通过Web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提交查询请求,Web服务器根据用户的请求从数据库服务器中提取相应的资料并返回给浏览器显示。服务器上的操作对用户是透明的。
2.2系统的运行环境
(1)服务器端:WindowsXP+IIS服务器+MicrosoftAccess2003数据库。
(2)客户端:IE浏览器+RealPlayer播放器。
客户端选择RealPlayer作为视频播放工具,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RealPlayer支持目前绝大多数的流媒体格式;RealPlayer默认支持的.rm格式在保证播放质量的同时,具有很高的压缩比,适于网络传输;RealPlayer在Internet上拥有广泛的用户群和服务商支持,并且与Web服务器和Windows平台的兼容性较好。
3课件点播系统的实现
3.1数据库设计
课件数据库的设计对课件点播系统非常重要。由于课件所包含的文件类型众多,大小差异很大,所以,课件数据库中只包含课件文件的属性和课件文件的地址。并且从安全方面考虑,系统中应该包含身份认证,只有合法的注册用户才能访问指定的课件资源。
课件数据库由以下表组成:课程表(class)、子课程表(Nclass)、用户表(user)、管理员表(admin)、视频信息表(download)、公告表(news)。
3.2课件点播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3.2.1视频和课件的同步播放
根据视频学习的需要,在课件点播系统的客户端界面中,需要播放教师声音的同时,同步显示教师的课件以及教师授课时的录像,即要考虑在学生端界面中视音频和图片(课件主要是由图片组成)的同步播放。因此,根据视频教学的要求,需要将整个播放窗口划分为3个显示区域。
3.2.2视频点播服务的实现
视频点播服务是课件点播系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较难实现的一部分。课件点播服务根据用户的请求,提供相应的课件内容。并且课件在播放过程中允许用户对其进行相应的控制,如停止、暂停、静音等。当用户请求某个课件资源时,首先由Web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出请求,Web服务器获得请求后,调用ASP程序访问数据库中相应的表,如果该用户是合法的注册用户则将课件的地址返回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传送一个包含了通信地址的头文件到用户端,RealPlayer播放器根据头文件中的地址找到流媒体文件,接着RealPlayer播放器开始接收来自服务器的流式视频文件并进行播放。
3.3后台管理的实现
后台管理的主要作用是添加、修改、删除课件信息,方便课件的管理。它保证了数据库中数据的正常输入和输出。课件的添加、修改涉及到课件信息输入的合法性、必须对输入数据进
FLVVideoFormatBasedonthePPTCourseware
ZHONGChang-zhen
(ChangdeNormalSchoolatHunan,Changde415000,China)
Abstract:FLVformatvideo,asaresultofgoodqualityandthecharacteristicsofsmallfilesintheapplicationofmultimediacoursewareproductionmoreandmorewidely,thearticlefromthePPTapplicationsoftwareforvideo,FLVvideofeatures,FLVvideoandhowtoobtaintheintroductionofPPTcoursewaretoexploreseveralaspects.
Keywords:FLVvideo;PPTCourseware
1PPT课件中视频应用的问题
PPT是利用Microsoft公司的PowerPoint(俗称PPT)软件作为集成工具制作而成的多媒体课件。PPT软件是Microsoft公司Office系列办公组件中的幻灯片制作软件,由于它具有学习容易、使用方便、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等特点,能够很方便、高效、快捷的把文字、动画、声音、图片、视频等素材有机的组成一个多媒体课件,因而深得需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的教师的喜爱,使得PPT在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中应用非常广泛。
视频具有声色并茂的特点,能够多方位、多层次的刺激学生的感受器官,能有效的促进和强化学生学习知识,是多媒体课件中用来传递知识的一种重要素材和手段。因而,在多媒体课件中恰当的利用视频能大大提高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率。然而,常见的AVI、MPEG、RM、RMVB等格式视频,在视频文件容量方面都比较大,当这些视频在PPT课件中应用时,特别是应用数量增多时,会严重影响课件的运行效率,进而降低课件效益的发挥,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2FLV格式的视频基础知识
FLV格式的视频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所谓FLV是FLASHVIDEO的简称,是随着FlashMX的推出发展而来的一种流媒体视频格式。采用sorenson公司压缩算法为基础研制出来的算法,使得其在保持较高视频质量的同时,视频文件依然具有体积小,加载快的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FLV格式视频在PPT中应用
与传统常见的视频格式比较而言,在PPT中应用FLV格式的视频,无论是通过获取或制作手段生成FLV格式视频,还是在PPT课件文档中集成FLV格式视频,都有很大的区别。下面根据在PPT中应用FLV的基本流程介绍。
3.1FLV格式视频的生成
1)下载:由于FLV格式视频的广泛应用,如在各种网站上面的视频几乎都在采用FLV格式,下载已有的共享FLV视频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其基本实现途径有以下几种:
①利用缓存技术
②利用地址破译技术
一般FLV包在SWFPLAYER的壳里,并且FLV可以很好的保护原始地址,不容易被下载到。因此,一般在网上看到的所谓视频地址,并不是该视频对应FLV文件的真实地址,要想通过FLV文件地址进行下载,就必须将真实地址解析出来。在IE的地址栏中输入这个网址,单击回车键进入。该网站支持网络中众多的FLV网站,将你看到的加密地址复制到文本框中,单击“获取地址”按钮,网站会将实际地址解析出来,然后将该地址复制到类似迅雷的一些下载工具中进行下载。
③利用专门下载工具
2)创作:利用flash提供的制作工具。从flashMX版本开始,就提供了FLV的制作工具,以flash8为例来看其制作过程:
①打开FlashProfessional8VideoEncoder;
②单击“添加”;选中要进行格式转化的文件,使其添入到对话框中;
④设置完成就可以点击“开始队列”。FlashProfessional8VideoEncoder就对数字视频进行编码;输出FLV视频文件。
3.2PPT课件中引入FLV视频的方法
当需要的FLV视频生成好以后,就可以将其集成到PPT文档中了,由于PPT不能直接支持FLV格式文件,需要借助其他手段将对应的视频集成到PPT中。
3.2.1转换引入法
当然这种方法有悖于利用FLV视频格式的初衷。但在特殊的条件下仍不失一种解决方法。
3.2.2直接引入法
这种方法利用flash自带的FLV播放组件。实现过程如下(以flash8为例):
1)首先建立一个flash文件,将其以playflv为名字保存下来;
2)将准备好的FLV格式视频文件和playflv保存在同一目录下面;
3)在playflv文件中依次单击“文件―导入―导入到库”菜单,此时弹出“导入到库”对话框,选择对话框中要导入的FLV文件后单击打开按钮,如图2所示。
4)在弹开的导入视频对话框中设置导入视频的路径,由于要导入的视频文件和playflv文件在同一目录下面,所以文件路径里面的内容可以只需要写入视频文件的名字,如图3所示。
5)单击“下一步”,选择导入视频时的部署方式,如:以数据流的方式从flash视频数据流服务。如图4所示。
6)单击“下一步”,选择导入视频时的播放器外观。可以选择内置的外观,也可以使用自定义的外观,如图5所示。
7)单击“下一步”,在出现的对话框中点击“完成”按钮,此时在库里和舞台同时出现播放器的元件及元件实例。按Contrl+Enter进行测试。
8)测试达到要求后既可以将文件成为SWF格式的文件,将其复制到要引入该文件的PPT文档所在文件夹内。
9)启动PPT文档,打开控件工具箱,点击其他控件,选择ShockwaveFlashObject控件,在幻灯片上拉出一个矩形形状控件。
10)右击幻灯片上控件,打开控件属性,在属性对话框中,在“base”和“movie”参数栏中输入SWF文件名及路径即可。
11)F5测试观察效果,然后调整直至效果满意为止。
3.2.3中间件引入的方法
利用中间件的方法其实是第二种方法的扩展,在第二种方法中,实际上是将FLV播放器与要播放的FLV文件绑定在一起后形成SWF格式文件。而利用中间件的原理也是先建立一个FLV播放器,将播放器保存为SWF格式的文件,但是不与要播放的FLV文件绑定。其基本过程如下:
1)利用flash自制一个带“打开”功能的FLV视频播放器,将其保存为SWF格式的文件。并且该播放器并不与要播放的FLV视频绑定在一起,仅仅作为一个单独的纯播放器存在。
2)将做好的播放器文件与PPT文件放在同一个文件夹,然后利用ShockwaveFlashObject控件将播放器引入到PPT文档中。
3)将要播放的FLV视频放在PPT文件所在文件夹中(方便对FLV视频的管理),测试演示文稿,在播放的幻灯片中,点击播放器中的打开文件按钮,选择FLV视频打开,即可利用播放器的播放功能进行播放。
参考文献:
1野外实践课件制作的重要性
此外,野外实践结束后,通过视频课件的制作,既方便野外实践教学总结,又可汇集实践资料,展示野外实践成果。
所以,实践课件制作是组织与实施野外实践中环节的一个必要手段,对保障野外实践的组织与实施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2野外实践课件制作中的问题
因此,如果应用“会声会影”软件,制作适用于地理野外实践的视频教学课件,则可避免上述问题。而且,应用该软件的转场、覆叠轨功能,还可以整合各类实践素材,丰富其表现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用该软件的智能包功能,可以快速修改基于“源文件”的视频课件,有利于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不断更新课件内容。
所以,教师利用“会声会影”软件,根据实践任务与重点,有机地把反应实践点特征的素材整合起来,制作为地理野外实践教学课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基于“会声会影”制作野外实践教学视频课件
3.1会声会影软件介绍
3.2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视频的编辑制作
基于“会声会影”软件,如何制作地理野外实践教学视频课件?下面就以峨眉山植被-土壤实践内容为案例,介绍利用“会声会影12”软件制作该实践点的实践教学视频课件。
3.2.1素材准备
首先新建文件夹,命名为“峨眉山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在该文件夹中新建“峨眉山图像资料”、“峨眉山视频资料”、“峨眉山音频资料”、“峨眉山文本资料”四个文件夹,把峨眉山实践区的图像资料、视频资料、声音资料、文本资料分别对应地放于以上四个文件夹中。
3.2.2制作视频课件
做好素材准备之后,就可以借助“会声会影12”软件制作实践区野外教学视频课件了。运行“会声会影12”软件,打开其影片编辑器后,开始制作视频教学课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添加视频与图像素材。
然后,按照教学需要裁剪视频,即在视频的预览窗中,拖动左边的修剪笔,到达要剪切的起始画面,如起始点15秒处“峨眉天下秀”,再拖动右边的修剪笔,到达剪裁的结束点10分5秒处的画面位置,点击“剪裁”,所剪裁的视频进入到右边的素材库;之后,在右边的素材库面板中,选中剪裁好的视频把该视频拖入到视频轨,即可完成对剪裁好的视频的编辑。
根据课件设计需要,分别选择峨眉山不同海拔处典型的植被图像,单击“打开”,把预先准备好的植被图像依次导入到视频轨进行编辑。
步骤2:添加转场效果。
为了使图片之间的切换更加自然、流畅,可以在两张图片之间添加转场效果。具体操作是:单击“效果”按钮,切换到“效果”面版,素材库中将显示大量的转场效果。
然后,通过选择“收藏夹”中的下拉菜单选择时钟、过滤、胶片等效果,将选中的效果拖动到两个素材之间,当鼠标的右下角出现一个“+”符号时释放鼠标,系统会自动将转场效果添加到两个素材之间。各转场效果可通过转场面板进行相应调整,在预览窗口选择最佳效果。如植被图像导入到视频轨编辑时,在添加转场效果后,可用不同的转场效果区别不同垂直带的植被。
步骤3:添加转场效果与覆叠效果。
会声会影提供50多种滤镜效果及6条覆叠轨,通过这些功能,可以对插入到软件中的素材做合适的效果处理,以增加视觉的冲击,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会声会影的滤镜效果,可以改变视频的外观和样式,制造出很多神奇的艺术视觉效果,如光照或气泡、云彩等。运用滤镜处理视频,可以掩盖一些拍摄造成的缺陷,如,所导入的图像如出现比较暗淡的效果时,就可使用滤镜效果,以使编辑出来的视频更具表现力。当然,添加和删除视频滤镜的方法比较简单,且如果发现添加的效果不理想,可以选择其他效果替换原有滤镜。
会声会影中可以用多文字框和单文字框来添加文字,补充说明视频与图像的内容。文字词语可放在视频帧的任何位置,并可设置文字叠放顺序。
具体操作是:单击“标题”按钮,双击在桢楠树图像的预览窗口出现的光标,写上“桢楠”;双击在香樟树图像的预览窗口出现的光标,写上“香樟”,用此方法把所有植被的树种名称全部标上。
为了区别各垂直带谱植被的类型,可以把“色彩”功能用上,即点击菜单栏的“编辑”,选中“色彩”,在色彩面板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背景色插入到视频轨植被图像处,双击“标题”,即可按垂直带谱写上相应的植被名称。如,在展示植被图像之前,加上“色彩”面板,依次输入“1500米以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桢楠、香樟、桫椤、润楠树”,“1500--1900米之间的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混交林:扁刺栲、珙桐、连香树、大钟杜鹃、水清树”,“1900—2400米针阔混交林:冷杉、铁杉、白桦、华西枫杨;2400—3099米之间的亚高山针叶林:冷杉、铁杉、金顶杜鹃”等文字内容,以此说明上述植被垂直地带性特点。
此外,可以应用“色彩”功能编制实践的教学任务“目录”及相应内容;同样,可在峨眉山视频中应用“色彩”功能编制“植被篇”以示介绍植被情况,用此方法编制“土壤篇”介绍土壤情况。
另外,在选中“标题”时,用鼠标双击图像输入好文字后可点击预览窗口右侧的编辑面板就可以对文字的大小、颜色、字体样式、对齐方式、文字背景等属性进行设置,然后,点击“动画”,勾选应用动画后,就可以选择淡化、弹出等各种文字动画效果对文字进行动态编辑,以弥补静态方式出现时会给人一种呆板、沉闷的感觉。
在编辑文字时,应注意将标题轨上的文字出现的长度通过拖动调节,与不同植被图片的长度、高度相对应,以确保图片与文字同步出现、消失。
步骤5:添加音频素材。
添加音频包括为项目添加录音和音乐。音频步骤由两个轨组成:声音轨和音乐轨,可以在素材库中选取不同垂直带处的植被特征的录音解说并将其添加到声音轨。
具体操作是:单击加载音频按钮,弹出“打开音频文件”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选择所需要导入的音频文件,单击“打开”按钮即可。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音频与图片同步开始和结束,要使声音轨上的录音的长度与视频轨上的图片的长度保持一致。
配上所找的视频资料、图像、文字及音频在视频中的辅助说明,就可以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峨眉山独特的垂直气候条件下,形成湿润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原因,并知道该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在整个带谱中所占有的显著地位,它是整个带谱的基带,而且上限高,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带相交错,分布广、幅度宽的典型特征。也可使用同样的方法讲述土壤、、地质与地貌的特点与成因。
步骤6:保存文件。
当完成视频编辑后,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输出视频。这里特别强调,为了利于所制的视频以后修改或移动的方便,输出视频前,启用菜单栏下的“智能包”功能。具体操作为:在会声会影12界面点击“文件”菜单,点击“智能包”选项,进行相应的设置,在编辑工作完成后,点击“智能包”,它就能把在编辑时所使用的文件自动存放到在设置时指定的位置,这就免除了下次使用时再次查找文件或是所用的素材位置发生更改而导致视频链接失败的现象。
非线性的编辑技术在制作视频课件时能够有效对视频课件进行加工处理和编辑制作,多媒体的视频课件在非线性的编辑技术的处理和编辑下,能够更加清晰、生动、具体和形象[1]。多媒体的视频课件主要用于学校课堂的教育教学事业,非线性的编辑技术被利用于视频课件制作时有很大的优势,能够对视频课件中的画面内容进行编排、还能够对画面的内容进行有效组织,对视频课件的分镜头脚本的组织和编排也有积极的影响,本文主要是针对非线性的编辑技术是怎么实现对视频课件的制作和设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非线性的编辑过程首先就是要依赖于一个非线性的编辑系统进行和完成,从硬件上来看,一个非线性的编辑系统的组成有:视频卡、高速的AV硬盘、的设备、计算机、声卡以及专用的办卡。
为了实现对高档的数字录像机所拍摄的信号的直接处理,有些非线性的编辑系统还带有数字接口,数字接口是SDI的标准,这样就能够保障数字视频输出和输入的质量以及效率。非线性的编辑系统中的视频卡主要是被用作输出和采集模拟的视频,也就是D/A、A/D之间实时的转换进行承担。
从软件上来看,非线性的编辑系统的组成有:二维动画的软件、图像处理的软件、非线性的编辑软件、三维动画的软件以及音频的处理软件等等,这些软件都是软件,计算机的硬件性能不断提高,视频编辑的处理对于专用的器件依赖性也越来越小,所以非线性的编辑系统的软件作用也就更加地突出[2]。
非线性的编辑主要是针对线性编辑来讲的,也可以是相对线性的编辑来讲的,非线性的编辑指的是在对影视节目的画面或者是顺序进行组接时,可以以任意的顺序进行组接,不用再按照顺序依次进行组接,这种从上到下按照过程的前后顺序进行组接的影视节目的编辑方式已经被取缔了。非线性的编辑技术在编辑的方式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对于线性编辑来讲,非线性的编辑就更加方面和直观,对于摄影的画面的顺序可以随意的编排,或者是任意地打乱,但是当在随意地对画面进行编排时,又不会对已经编辑好的材料产生不良的影响,在一些材料的选择上也可以做到随机抽取或者保存,不用按照摄影的过程翻阅就能够找到想要找到的摄影材料的任意片段[3]。
传统的录像带在编辑节目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材料的磁带会被磨损好多次,因为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很容易就用到,机械的磨损似乎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而且没有办法避免。为了在视频课件中显示特技的效果,还必须在处理视频课件时进行翻版,每次翻版都会给视频课件的信号造成一定的困扰和损失。最后,为了非线性的编辑技术的质量和效率有效,就不能不对非线性的编辑画面进行搁置,在编辑时被迫放弃一些必要的处理方法以及艺术构思[4]。但是在非线性的编辑系统中,这种缺陷却并不存在,而且不管是编辑还是处理,信号的质量始终保持在原有的状态、所以非线性的编辑系统能够对节目带进行保障,而且是对模拟视频的第二版的质量进行保证,保证节目质量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2利用非线性的编辑技术对视频课件进行制作的优势
非线性的编辑系统为学校的教师在进行视频课件的制作时提供了便利,也提供了技术条件和环境支持。
首先是利用非线性的编辑技术对视频课件进行制作时,能够提高图像的质量,图像的精度也会变高。这主要是因为计算机可以随意地对数字进行处理和编辑,还可以随便将录像的内容进行多次重复拷贝,并且不会产生噪音污染,而且失真性也不会有所增加。
其次就是利用非线性的编辑技术对视频课件进行制作时,编辑制作的效率非常高,而且数据很容易就能够保存。因为非线性的编辑系统在计算机的平台上不断运行时,音频、视频的存储介质就会由传统磁带进行存储的方式转变成利用硬盘实现存储的方式。这就使得教师在利用非线性的设备对视频课件进行编辑时,传统录像机的挂带搜索就会变成计算机的鼠标就能够轻易拉动进行搜索,这样既避免了录像机的磁头磨损还能够使速度变快。
另外,在计算机上的声音和图像也会以不一样的文件格式在硬盘中进行存储。计算机可以对视频课件进行随意地存储和获取,如果教师想在计算机中调用哪段视频课件时直接在计算机上找到相应的文件就能够实现目的了,而且还能够大大地提高制作的效率。
然后,就是视频课件素材的兼容性比较高,视频课件的知识内容也会相应增加,比如当你在非线性的编辑系统中对TGA、WAV、BMP、JPG、FLC不同格式文件进行存储时,视频课件进行制作时就需要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对不同素材进行调用,这样就可以在非线性的系统中来实现。
再次,就是制作的功能大大地增强。现在一套非线性的编辑系统就能够对录制、特技、编辑以及字幕等等多元化的功能进行集合。但是在非线性的编辑系统没有研究出来之前,需要进行多版录制节目制作时,如果不采用翻版前提下,是不可能打乱顺序进行存储工作的,这样以来,编辑人员的想想空间和创作余地就会受到限制。
最后,非线性的编辑系统提供YUV分量、符合、数字输出和输入的接口,利用控制线就能够随意对这些录放的设备进行遥控,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各种录像机的处置,控制台的控制也可以接受,并且还能够兼容多种音频、视频设备等等。
3利用非线性的编辑技术对视频课件进行制作的策略
3.1利用非线性的编辑技术对视频课件进行制作时能够使视频的画面始终保持生动活泼
多媒体的视频课件在制作和设计中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如何来表现画面的中心。比如说教师在多媒体的课堂上或者是虚拟的教室环境中,为学生讲述某个章节的某个要点时,要给学生提示,教师的手势、表情都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会潜移默化地留下深刻印象,这样看来,就能够表明教室在讲课时,整体的环境对于教学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我们如果按照传统做法,在外景、人像以及字幕上对提示进行反复的切换时,对学生听课时的注意力一定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利用非线性的编辑系统对这组镜头进行处理时,就能够提前把要点的提示和外景都存储到计算机网络中,然后利用编辑软件就能够将画面、外景以及要点提示在电视机的屏幕当中显现,教师就能够很轻松应用到教师环境当中。教师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教室环境也还在,电视内容却随着教师要讲授的内容发生的了转移。
3.2设计分镜头的脚本时可以做到灵活
3.3教学的实例被模拟,画面有很强的真实感
学生独自理解抽象的画面是很困难的,非线性的编辑技术有特技功能,可以对画面进行有针对性地模拟,并且还可以使画面有真实感,抽象化的内容变得形象化,比如说:教师将点、线、面、体进行有效组合时,怎样使画面看上去具有层次感,非线性的编辑系统就能够实现画面立体感的效果,还能够使立体画面在学生面前展现,学生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立体,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效果也会有所提高。
非线性的编辑技术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它能够有效地帮助视频课件实现对画面和分镜头脚本的组织以及编排,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多媒体的视频课件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非线性的编辑技术是在多媒体的技术基础上实现对多媒体的视频课件的改革和创新,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加符合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要。非线性的编辑技术被利用于多媒体的视频课件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环境和条件已经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利用非线性的编辑技术就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1]高峻.谈非线性编辑的应用特点[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2]冼俊峰,赵小侠,钟玉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视频在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与其他媒体相比具有巨大优越性,能够还原展示真实世界,提升教学客观性及真实性,提高学生对知识认识及理解。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制作过程中,使用视频素材深化课件主题是其重要手段,也需要借助数字视频技术优化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1数字视频技术分析
1.1数字视频硬件技术
1.2数字视频捕获及压缩技术
制作多媒体CAI课件时,模拟视频信号常常从视频源获取,获取之后再将其转变成数字视频信号,也就是开展视频影像采集及编辑加工工作,其中涉及视频采集、压缩及编辑技术,下面我们将具体分析下。1)视频捕获采集技术。数字视频的捕获,应使用相应视频输入设备做好配合如摄像机、数码相机等等,另外也要使用视频捕获硬件采集卡、采集压缩卡及视频采集程序等等,其中可以使用采集卡相配套的视频采集程序,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厂家所提供存储容量,视频信号不经过压缩会占用较大空间,因此要压缩视频信号。3)数字视频编辑技术[2]。多媒体CAI课件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就是对视频媒体的编辑加工,编辑采集压缩后的视频媒体,可以增强体育短跑数字视频课件感染力及表现力,实现了数字视频技术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有机融合,出现了一种全新编辑技术―计算机非线性编辑技术,此类技术的软件种类也比较多,较为普遍的有Premiere系列,其对机器配置要求不苛刻,但是对内存要求较高。
2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制作-从数字视频处理技术及编辑角度分析
2.1多媒体CAI课件中的数字视频获取
2.2多媒体CAI课件中的数字视频编辑
数字视频编辑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压缩视频,视频压缩主要有两种方式,下面将具体介绍下。第一种是Motion-JPEG压缩方式,其单独地将每一帧进行压缩通过帧内编码,用户能够随机存取压缩视频中的任意帧,也能采集到全尺寸视频源通过很小的压缩比,其编辑性非常容易,而且其品质也有显著优于其他压缩方式,这种压缩方式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非线性编辑产品中。第二种是MPEG压缩方式,其专门对运动视频进行处理,其压缩过程中除了用到帧内编码的JPEG格式外,还使用了帧间编码,将各个帧间的冗余信息较好地消除掉了,三个部分MPEG视频、音频及系统压缩构成了这种压缩方式主要内容。制作多媒体CAI课件时,常常刻录文件成VCD进行保存,文件需要按照MPEG-1标准存储,这个标准的压缩算法是30帧/每秒,标准图像格式分辨率是350*240,以此对NTSC视频信号进行处理;PAL制式视频信号则采用25帧/秒及352*288分辨率的SIF处理。这种方式的压缩比能够达到200:1,然后需要去除掉剩余的99%数据[5]。使用这种压缩算法可能会使丢失图像细节出现失真现象,压缩图像质量也可能因此降低,因此要想有较高的MPEG压缩质量,就需要使用较高质量的体育短跑视频输入图像,确保视频输入源的高质量。
3体育课多媒体CAI课件对数字视频技术的应用
4结束语
参考文献:
[1]李维.浅谈CAI课件制作中的数字视频处理技术[J].成功:教育,2008(12):146.
[2]卢杰.浅谈CAI课件制作中的数字视频处理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2):78.
[3]冯志谦,杨静,林静,等.浅谈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数字视频处理[J].科技信息,2007(1):40.
PowerPoint(以下简称PPT)具有方便、快捷地制作出图文、音影并置的教学辅助课件,因而受到广大教师喜爱,也是外国文学活动中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和手段之一。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制作,用PPT多媒体课件时加入视频,可以有效增加课堂教学的可视化效果,有利于突破课程知识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制作具体PPT课件中,常常因视频格式的兼容性问题,使制作好的外国文学PPT课件视频在实际操作中无法正常使用,反而影响教学成效。因此,探讨视频的添加插入方法与途径,可以有效提高外国文学PPT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1视频格式的选择
外国文学教学课件制作中,选择便捷、实用的视频是提高PPT辅助教学效果的关键基础。相同的视频内容而应用恰当视频格式,可以保障PPT教学辅助课件顺利操作实施,实现教学演示目的。
视频的类型丰富多样,但支持PPT操作的视频格式却有限。过去在制作PPT课件时,人们选用的视频常有asf、rmvb、avi、mpeg、wmv等,这些视频在PPT中使用,各有优缺点。从视频图画质量看avi、mpeg最好,但avi容量大,且和mpeg一样受制于编码模式识别与压缩标准;从容量看flv最小,但PPT不识别;从兼容性看avi、wmv最佳,其中wmv整合度高和兼容性强而深受大家推崇,但视频资源较为匮乏;从资源获取渠道上看flv最具有优势,成为目前网络视频播放主流,具有下载获取视频资源的便捷性。
因此,熟悉并掌握各种视频格式的特性,有利于在制作外国文学教学辅助课件时,结合教学需求与运行环境,选择有效的视频插入PPT中,形成有效的课程内容可视化表达。
2添加视频的方法择取
在视频格式确定的基础上,选择具有成效性的视频添加方法与途径,是外国文学教学辅助课件制作的实施条件。
通常使用中,实现PPT中添加视频的方法与途径主要有四种:一是超级链接法;二是借助控件法;三是插入对象法;四是直接嵌入法,即通俗讲的“直接插入PPT”。这些方法在应用实践中,同样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超级链接法是在文本内部建立内容关系链接的一种方法与途径,目的在于各个内容之间能够快速跳转,有助于浏览、阅读过程中快速跳转到指定位置呈现内容,在html网页、word文档、PPT等有着广泛的使用。在PPT中,可以借界面中文字、图片或符号等,创建超级链接,其特点是制作简单,但在使用中因其另外弹出视频播放窗口,与其他演示要素不能让构成相互呼应,因而不太直观也不便操作,并且在不同电脑中要求创建路径一致,会导致操作失效。
借助控件法也叫插件法,就是在PPT中借助控件工具箱,选择系统自带的WindowsMediaPlayer控件来播放视频,其优点是播放界面提供操作按钮可自由控制播放进程,不需要另行安装播放器,同时可与PPT其他文字、图片、视频等要素平铺于同一页面,可视化效果好,但操作相对复杂,需要具有一定水平和能力。
插入对象法是将视频文件视为对象,选择插入“对象”添加到幻灯片的一种方法与途径,其优点在于可随心所欲选择需要播放的视频片段,然后再播放,但移动时需要路径一致,操作也极为复杂、繁琐,不适合初学者。
直接嵌入法就是将准备的视频文件视为电影文件,以插入方式直接嵌入到PPT中。因其简单直观特适合于初学者,但播放界面没太多操作选择,并且,电影文件存储不是绝对路径会导致播放失败。
因此,熟悉并掌握PPT制作中插入视频的方法,才能使外国文学教学辅助课件制作时添加视频成为可能,也才能保障外国文学教学辅助课件产生可视化表达效果。
3外国文学教学辅助课件添加视频的实践
在外国文学教学活动中,内容丰富的视频文件有机地整合到教学辅助课件之中,可以有效实现教学目的。但面对PPT中视频文件的添加,也是广大教师所头疼的问题,通过分析以上几种视频格式的不同属性与PPT中添加方法与途径,对解决外国文学教学辅助课件制作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外国文学教学辅助的课件制作中,首先要考虑到使用的PPT的版本。以现行使用的2010版PPT为例,探讨在PPT中添加视频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3.1几种常用视频格式的添加实践
如前所述,PPT制作中常见的视频主要有asf、avi、mpeg、wmv等,但采用的添加方法与途径不同,实际应用也有方法与途径的出入。
3.2视频文件asf、avi、mpeg、wmv等格式的添加
视频文件asf、avi、mpeg、wmv等格式在实践中已有太多成熟的添加方法,在此不再赘述。升级后的2010版PPT支持asf、avi、mpeg、wmv等格式的直接嵌入,有利于快速、便捷实现视频添加。其操作途径如下:
首先,创建新文件夹,将选好的视频文件与PPT放置同一文件夹中,解决其后视频播放路径问题,确保播放顺利。
其次,选择需要添加视频的PPT页面,从菜单栏中打开“插入”,选择“视频”,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找到文件夹中的视频文件,点击“打开”,就完成PPT中视频的添加。
最后,直接在PPT界面调整位置,点选按钮来操作视频播放(也可选自动播放)。
3.3视频文件rm、rmvb等格式的添加
微系统自带WindowsMediaPlayer控件,对实现mpg、asf、avi、wmv等视频文件的播放提供支持,极为方便。但问题是,当需要添加并播放rm、rmvb视频文件时,WindowsMediaPlayer并不支持。
我们如何实现rm、rmvb视频文件也能添加到PPT中呢?解决办法一是利用格式转换软件将rm、rmvb转换为WindowsMediaPlayer支持的视频文件格式,二是借助控件工具,实现添加rm、rmvb格式视频需求。操作方法如下:
首先,打开PPT中需要添加视频的页面,在菜单栏上选中“开发工具”,调出“控件”工具箱,单击选择“其他控件”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找到“RealPlayerG2Control”,然后,回到PPT页面,当光标出现“+”形状时,按住鼠标左键在PPT页面区内拖出播放器区域(见图1)。
其次,在拖出的区域内任意位置,单击鼠标右键后在弹出的菜单中,点选“属性”;然后,在弹出的属性对话框内,选中“Source”项后输入需要添加的rm、rmvb视频文件的详细路径,要注意其文件必须带后缀名(如:红与黑.rm),否则PPT中不能正常显示。
再次,在弹出的属性对话框内,找到“AutoStart”选项后选择“False”,表示PPT播放视频时不具有自动播放功能,属性对话框内其他选项选择默认即可。至此,完成rm、rmvb格式视频的添加。
该方法添加的rm、rmvb格式视频文件,PPT播放时显示的播放界面提供音量大小、播放功能、进程控制等操作按钮,演示较为方便。
3.4特殊视频文件的添加
视频文件资源极为多样,但直接用于PPT的却不多。随着媒体软件日益丰富,有很多不兼容PPT视频格式但具备品质好、又实用的视频,经特殊处理,也能够添加到PPT中有效地使用,其中,flv(全称FlashVideo)格式的视频就是一种很好的视频资源。
如前所述,flv视频是一种新的流媒体视频格式,具有文件容量小、加载速度快、资源丰富、便于下载等优势,目前已经成为当前网络视频文件的主流格式。过去外国文学教学辅助课件制作中,常常因为视频文件体积过大,导致PPT播放操作时的反应速度慢,影响教学演示效果,flv视频的出现,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PPT直接插入flv视频,却不能正常播放。如何有效地将flv视频添加到PPT中,其解决方法即可采用格式转换,也可采用控件法进行添加。
借助控件插入的方法与途径具体如下:
首先,检查电脑中是否装有flvplayer.swf(或pptflv.swf、vcastr2.swf等)播放软件,若没有则需要下载并安装,同时备份到PPT、flv视频所在的同一文件夹中,为其后操作与播放做好准备。
其次,打开需要添加flv视频的PPT页面,在菜单栏上选中“开发工具”,在“控件”中点选“其他控件”,在其弹出的对话框中找到“ShockwaveFlashObject”选中,当光标出现“+”形状时,回到PPT页面,按住鼠标左键在PPT页面区内拖出播放器区域;然后,在选中该区域内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选“属性”。
第三,在弹出的属性对话框内,选中“movie”,在其后空白框中输入“flvplayer.swf?file=”代码,然后,在等号后粘贴需要插入的flv视频文件,其他选项采用系统默认,关闭“属性”对话框返回PPT,完成flv视频添加。但要注意,添加的flv视频文件要带后缀,且与PPT在同一文件夹中。
虽然,这种方法与途径应用中较为复杂,但flv视频文件多具有的优势,值得我们在外国文学教学辅助课件加以实践与应用。
综上所述,在外国文学PPT教学课件制作中,掌握各种视频文件的特性并选择恰当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与实际效果,有利于利用PPT课件辅助教学的顺利开展,以顺利实现教学目的的可视化表达。
[1]李绯,倪知慧,李斌.高校多媒体课件制作实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
[2]马震安.FLV视频轻松插入PPT两法[J],电脑爱好者,2013,1:42.
1制作设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DIS实验系统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中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有效工具。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DIS实验系统的成本较高,许多学校无法大批量的购买,大多数学校只是购买一两套,给教师讲公开课或者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时使用,这样大大制约了数据采集器的应用,无法满足对广大学生教学的需要。
2实现方法
2.1利用Datastudio实现实验视频与实验数据(图象)采集同步
利用软件实现DIS实验系统的视频与数据(图象)采集同步的技术最早出现在美国PASCO公司生产的DIS实验系统的配套软件Datastudio1.90之中,它可以将DIS实验系统的实验视频与数据采集器采集下来的数据(图象)完美地结合起来,进行同步播放。实现方法为:
在实验的过程中,利用摄像机或者带有录像功能的数码相机将实验的过程拍摄下来,请注意,拍摄的视频必须为.mov或者.avi的格式。将视频导入计算机,并与保存的数据文件放在同一目录下。打开Datastudio软件中的活页簿(workbook),通过和按钮分别将视频和数据文件导入,并点击右键设置同步,最后可得到这样的效果:将导入的实验视频启动,即可发现实验视频和实验数据(图象)同步运动,并一一对应;将视频暂停在某一时刻,相应的数据(图象)也将在此时停止。如图2,截取了弹性球的运动视频运行过程中的两幅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验视频和图象的对应关系。
用Datastudio实现的实验视频与数据(图象)同步,其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其播放无法脱离该软件,该软件的价位较高,购买此软件的学校很少。倘若能脱离此平台,插入课件或网页中,应用就更方便,也容易得到推广。基于这种想法,我们提出了利用Flash实现实验视频和数据(图象)采集同步的方法。
2.2利用Flash实现实验视频和数据(图象)采集同步
这种方法是先利用屏幕动态捕捉软件CamtasiaStudio获取真实数据视频,利用flash软件强大的脚本功能将获取的数据视频与摄像机拍摄的实验过程视频制作成实验视频和数据采集同步的课件。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这种技术的实现方法。
所需硬件:电脑,数据采集器,传感器,实验器材,摄像机(配支架)
所需软件:数据采集器配套软件,CamtasiaStudio屏幕录像软件,Macromediaflash课件制作软件。
其基本步骤如下:
(1)设计和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操作与采集的信号的对应情况;
(2)准备好摄像机,对准实验场景,调节,让拍摄达到最佳效果;
(3)打开屏幕录像软件CamtasiaStudio,新建录制向导,选择录像区域,选定的录像区域为绿色边框;
该课件包括以下功能:
(1)同步播放、暂停,同步快进、快退,跳到开头,跳到结尾。分别采用了Flash里的函数是:play,stop,prevFrame,nextFrame,gotoAndStop(开头祯),gotoAndStop(结束祯)来实现。
(2)实物录像场景的窗口的大小可以控制,用Flash里的_xscale,_yscale函数,并且可以随意的拖动,或隐藏,这些功能的设置大大的方便了老师的教学。
3预期目标
相比之下,采用Flash制作的实验视频和数据(图象)采集同步教学课件具有推广价值。现在我们正利用此技术制作一套与粤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相配套的,与教师教学紧密结合的关于DIS实验技术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的课件光盘素材。光盘中,课件以积件库的形式存在,即各个实验独立分开,一个实验,一个小课件,方便老师调用。
4教学价值挖掘
将以上视频同步课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具有以下的教学价值:
①集合了视频教学和DIS实验教学的优点,将真实的物理情景和物理数据(图象)结合、对应起来,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更能反映物理现象的本质,深化了对于学生物理规律的理解。视频揭示了实验的现象,数据(图象)直观地反映了实验现象所对应的物理规律,两者同步起来,相得益彰,突破教学难点。采用此教学课件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捕捉信
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能更有效地启发学生思维,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②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实验视频和数据(图象)采集视频可以同步播放和同步暂停。有的物理实验现象转瞬即逝,学生可能都没观察清楚就已经过去了,利用这个课件可以给学生反复的观察,倘若变化太快,还以将课件停在某一处仔细观察,“暂停”这样一个小小的功能会给物理实验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和直观,如在进行“简谐振动”(如图3)的教学时,可将实验视频和图象同时停止在某一特殊位置,如平衡位置,位移最大,位移最小处等,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此时的位置、速度、受力、加速度等特点。在讲授“自感”时,可以利用暂停将实验的过程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通电时,电流稳定时,断电时分别观察。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大有裨益。
5应用途径
无论是否具备数据采集器系统的学校,都可以利用该课件让教师和学生对数据采集器,传感器有所了解;观察数据采集器进行实验的过程;将课件与实际课堂教学相结合,利用提供的图象和数据,提高学生对图象的认知能力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也可以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利用该课件进行深化教学。
对于数据采集器充足的学校,课件中提供的案例实际上是对教师一种培训资源。教学时,可以同实物演示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物演示后能够观察到实验的细节。还可以利用该课件进行实验的预习和复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