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五项管理”有哪些要求?解答来了
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等五项管理都有哪些规定和要求?省教育厅就广大师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给予了回答。
答: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学生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
答:学校要建立手机申请进校园制度,学生手机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学校要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
答: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行为。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
5.问: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做好手机管理工作?
二、睡眠管理方面
10.问:如何提高学生的睡眠质量?
三、读物管理方面
11.问:读物管理的基本考虑是什么?
答:既要治理以往课外读物进校园过程中产生的乱象,又要鼓励优质读物进校园,营造学校良好的阅读氛围,充分发挥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塑造良好品质和健康人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达到良法善治的目标。
12.问:课外读物进校园的审核、推荐程序是什么?
答: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13.问:进校园课外读物要符合哪些基本标准?
答: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的推荐原则,严格把握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和启智培慧的基本标准,推荐优秀课外读物进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
14.问:其他渠道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有哪些?
15.问: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答:学校要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可设立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倡导亲子阅读,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四、作业管理方面
16.问:书面作业总量有什么规定?
17.问:作业布置方面有什么要求?
18.问:作业减量,如何达到作业育人的效果?
19.问:学生作业完成有困难怎么办?
20.问:教师批改反馈作业有什么要求?
答:教师要严格遵守“有布置必批改”的原则,对布置的书面作业要及时进行批改、反馈。学校和教师不得要求家长代为批改作业,不将家长的签字作为评判学生完成作业的依据,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教师要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归因分析并反馈给学生,调整教学设计。
五、体质管理方面
21.问: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有什么要求?
答: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23.问: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4.问:如何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
答:各中小学校每学年开展覆盖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查复核制度,及时分析测试结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动态趋势,加强反馈应用,实施精准干预,建立完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建立市、县(市、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示制度,中小学校每年以班级为单位公示学生体质健康总体状况。
25.问:如何防控学生近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中共湖口县委湖口县人民政府承办:湖口县数字与科创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