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说课活动得到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装备部门以及一线教师的广泛重视与参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32个单位组织参与了此次活动,参与教师约4万人。说课活动包括平台申报(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各省份遴选推荐、专家委员会评审、现场展示四个环节。各地共通过平台申报说课作品6692件,其中省级遴选推荐说课作品474件,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综合实践、地理等学科。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公示,共有158件优秀作品入围现场展示环节。
本届说课活动的现场展示环节为期两天,分四个会场同时进行并开通了网络直播,直播点击量达960万次,是上届的五倍之多。为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所有参与教师和随行观摩人员均提前进行了健康信息申报登记;所有会场均提供了充足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并有专人负责发放和管理;展示过程中,除正在台上进行说课的教师外,会场内所有人员均全程佩戴口罩。有序的组织管理、精辟的专家点评、周到的现场服务、专业的技术保障,为说课和观摩教师的展示和学习提供了优质的现场体验。
二、活动内涵与质量
(一)说课作品分析
1.优点及特色
(2)教与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问题导学、目标导学等方式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并付诸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在化学学科作品中,拓展性学习项目的作品数量对比往届有明显增加,项目式教学似乎已经成为化学教学的新常态。
(4)自制实验器材彰显“创客精神”。教师自主设计开发的实验器材更加丰富,更加贴合实验教学实际需要。这些自制器材中,有结构复杂的大型教具,用以直观表现学生看不到的宇宙空间星体的运行;有用简单的湿水泥制作的热传导实验装置,简单到大家看到后恍然大悟,惊叹于器材运用的巧妙。
2.问题及思考
(1)选题过于集中。与往届说课活动相似,本届活动中的说课作品也存在选题过于集中、单一的问题。例如本届活动现场展示的21节高中生物学作品中,有7节与光合作用强度有关,有6节与酵母菌有关,有4节与酶有关;23节高中物理作品中,有6节与向心力及其表达式有关。此外,小学科学中的光和影、热传递,物理学科中的透镜、压强、杠杆、光的反射、向心力表达式、平抛运动、安培力、内能,化学学科中的氧气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酸与碱的性质等选题也都是重复频率较高的内容。
此现象虽然与实验教学学科重难点的集中度等因素有关,但也与参与活动的教师对于文献及往届说课作品的研究程度不够等因素有关。因此建议参与活动的广大教师进一步加强文献研究。教师们在教学中产生的一些想法,可能有前人已经探究并实践过。经常查阅文献,既可以提升作品内容的质量,也尊重了他人的知识产权。
(3)语言文字表达尚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说课教师无论是在授课中、说课中,还是在呈现出的说课文稿中,使用的语言和文字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对于一些专有用语或专业术语一定要精准,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例如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mL”中,要注意区分字母的大小写等。另外,有的老师在说课文稿的撰写中还存在口语化严重的问题,对于科技文稿的写作熟悉度不够,规范性不足,需要多阅读科技文献,提高科技文稿的写作能力。
(二)评审专家团队建设
评审专家团队是说课活动内涵与质量提升的关键之一。本届说课活动在专家人选方面继续遵循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并进一步优化了专家的梯队结构。每个学科既有具备三年以上说课活动评审经验的资深专家,也有地方推荐的优秀青年教研骨干;既有专注基础教育实验教学研究的高校教授,也有参与课程标准和学科教材编写的专家学者。
为保证活动的公平公正,除确保整个评审过程的独立和保密外,本届活动延续了每年至少更换四分之一数量的专家这一做法,并综合考虑了地域均衡性等因素。另外,本届活动紧抓疫情防控不放松,现场展示环节侧重启用重庆所在的西南地区的优秀专家(16名现场点评专家中有7名来自西南地区),不仅显著提升了西南地区实验教学领域的积极性和对说课活动的重视度,而且有效降低了人员长途流动所带来的疫情防控风险。
(三)教学资源转化
目前,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共积累实验教学课程视频13065节,其中优质实验教学课程视频3102节,优质课程视频点击总量已达500万次。
本届说课活动结束后,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继续编辑出版《第八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优秀作品集》,除赠予入围本届现场展示环节的说课教师和各省区市教研部门外,还将继续将其纳入常规慈善捐赠项目。据统计,为助力偏远和边疆地区学校实验教学水平提高,2018年起,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已累计通过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向甘肃临夏州、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西藏山南市、新疆伊犁州等地学校捐赠作品集和光盘1.3万套。
(四)基于说课活动的分析与研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与教研专家、高校学者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对学科优秀说课作品和地方组织形式等主题的分析研究,让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惠及一线教师,从而更好地促进地方实验教学的提升和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