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格式是什么怎么写散文有哪些分类

散文格式大体有纪实性(直抒式)、想象式、哲理式和象征式四大类。散文的精髓是“形散神不散”。所以散文不需要特定的写作格式。

2、“神不散”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格式:

1、首段:引出下文,统摄全文。尾段:深化主题,点题,想象空间。

2、首尾照应

3、段与段关系:层进、并列、总分。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偏重于记事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

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

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例如:尼采的《我的灵魂》。

1.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

它摒弃的是浅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情感反应而居于精神的顶端。

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维: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种依赖。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

从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间去读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义。这就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

THE END
1.统一用户中心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推荐您使用新版谷歌浏览器(Chrome)、火狐浏览器(Firefox)、360浏览器(选择极速模式)、QQ浏览器等主流浏览器谷歌浏览器Google Chrome 火狐浏览器Mozilla Firefox 360安全浏览器360 Chrome QQ浏览器QQ Browser https://cet.neea.edu.cn/cet
2.中国教育考试网考试资讯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全国教育大会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 https://www.neea.cn/
3.中国教育考试网官方网站入口中国教育考试网官网登录中国教育考试网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官方网站,是国家教育考试、社会证书考试、海外教育考试官方网站。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系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主要承担教育考试专项职责任务。 中国教育考试网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官方网站,是国家教育考试、社会证书考试、海外教育考试官方网站。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系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主要承担教育https://wp.18183.com/qt/jyzs/3704924.html
4.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是隶属于教育部的以考研为主题的官方网站,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和调剂指定网站,主要提供研究生网上报名及调剂、专业目录查询、在线咨询、院校信息、报考指南和考试辅导等多方面的服务和信息指导。https://yz.chsi.com.cn/
5.m.shenchuang.com/show/1646744.shtml点击进入》》中国教育考试网官网 网址 https://www.neea.edu.cn/ 推荐阅读:2023年下半年英语四六级成绩查询时间(附查询入口+方法) 中国教育考试网可以查询以下考试成绩 最新考试成绩查询 2023年5月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考试 2023年12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 https://m.shenchuang.com/show/1646744.shtml
6.中国教育专升本考试网登录(中国教育考试院官网专升本)6、全国各地会计继续教育网入口不同,会计人员可根据自己的归属地查询对应地方的财政局官网关于继续教育的通知。 请问中国教育考试网官网报名入口? 中国教育考试网官网报名入口就在中国教育考试网官网上,登录入口是https://,考生在网站中搜索“中国教育考试网”,或者直接输入网址都可以找到该网站。 https://hnzsbw.com/xinwenzhongxin/540838.html
7.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全省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务工作培训视频会议召开2024-12-11 2025年全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议召开2024-12-08 省教育考试院举行“喜庆华诞75周年 砥砺奋进新征程”赣江健步行比赛活动2024-12-05 全省2024年下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务工作培训会议召开2024-12-05 http://www.jxeea.cn/
8.高考报名高考报名网站入口官网全国各省汇总一览(附各地报名高考报名官网入口为各省教育考试院或者是省招生考试信息网,下面汇总全国各省高考报名入口网址以及高考报名时间一览,全国31个省市、区高考报名查询官网,希望这份高考报名网址大全能够帮助到大家,一起看看。 一、国家高考报名网站官网入口 全国31省市高考报名官网登录网址参考如下: http://www.souxuexiao.com/10231295.html
9.中国教育考试网登录入口:https://www.neea.edu.cn/中国教育考试网发展历程: 1987年,国家教委考试管理中心成立。 1990年,更名为国家教委考试中心。 1998年,国家教委改称教育部,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相应改称教育部考试中心。 中国教育考试网考试项目: 国家教育考试 普通高考 成人高考 研究生考试 自学考试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社会证书考试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 全https://m.51test.net/show/10371950.html
10.内江市教育考试院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官网 · 10月17日 四川省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告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官网 · 10月8日 查看全部 工作动态 四川招生考试信息资讯有限责任公司 成功举办“规划未来 筑梦起航”公益讲座 四川招生考试信息网 · 8月27日 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来川调研座谈会在蓉召开·提供优质公http://www.njszk.net/
11.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证书查询官网入口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证书查询官网入口: https://ntce.neea.edu.cn/ 第一步:电脑登录:中国教育考试网(http://ntce.neea.edu.cn/) 温馨提示:使用IE6-IE10浏览器查询 第二步:在“考生服务”点击:成绩查询 温馨提示:由于查成绩的考生比较多,可能会导致服务器崩溃,只需耐心等待即可。 https://www.ruiwen.com/ziliao/kaoshi/8320040.html
12.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体育总局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4-12-19 安徽省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确认须知 2024-10-30 ● 成人高考温馨提示 2024-10-10 ● 安徽省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告 https://www.ahzsks.cn/
13.官方入口中国教育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网以上是2024年上半年全国中小学教资考试笔试成绩查询官方入口-中国教育的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教师资格考试网(https://ah.huatu.com/jiaoshi/zige/)、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网(https://ah.huatu.com/jiaoshi/)。 本文【2024年上半年全国中小学教资考试笔试成绩查询官方入口-中国教育】来源于中小学教师https://ah.huatu.com/2024/0412/2857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