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论文(精选5篇)

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教学质量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核心工作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加快课程建设的步伐。可见,课程建设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2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是:以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基准,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重点,以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和优质教学资源为手段,从全校的公共课和主干专业课入手,实现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和自主地学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3精品课程的特点

精品课程建设的特点主要通过以下课程的理念、内容、实施和教师水平的四个先进性来反映。

3.1课程理念的先进性

要明确理解高职课程的内涵与外延,清晰认识课程的服务对象、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职业指向以及课程与职业岗位和就业市场的联系等。

3.2课程内容的先进性

表现为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适应性和技术技能应用性。科学性是指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合理,前沿性是指课程内容反应了科学技术及应用的最新动态,适应性和技术技能应用性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最本质属性。

3.3课程实施的先进性

指课程实施要根据客观条件和客观需要,合理灵活地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创新教学模式,增加研究型、讨论型、自主实践型等课程,实现从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同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先进实验仪器设备将之有机整合到教育过程中,构建富有成效的师生满意的课程实施平台。

3.4课程教师水平的先进性

高职院校教师水平的先进性是指教师学术水平高、技术应用能力强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没有三位一体的高水平的教师,精品课程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

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4.1教学队伍建设

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4.2课程体系建设

在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中,课程体系建设要与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相适应,要与技术进步相适应,要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新的课程体系既要有本地区、本行业、本专业、本课程的特色又要有普遍适应性。

4.3课程内容建设

4.4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加快实验项目的改革与更新,加大实验室建设与开放的力度,积极推进多形式、多层次的实验、实习、实训体系开发与建设。大力开展仿真实验、模拟实验的研究。

4.5建立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

课程评价是办学主体依据自身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对被评课程的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教材建设、课程管理、教学效果等诸方面的价值判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课程的评价与检查,以评估促进建设。

4.6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在高职院校精品课建设过程中,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是确保出精品的有力措施。激励机制的建立要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个人成长,要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同时也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是集众智的过程,更是建设优质教材,建设先进的实验、实习、实训基地的过程,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很难获得这些物质性的优质教育资源。

5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5.1制定本课程建设目标

要按照培养岗位能力为着眼点,依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制订好课程建设目标。

5.2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的研究,包括教材建设

要根据课程的建设目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并按照层层分解的能力要素确定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中,不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内容的取舍遵循教学规律,知识结构有序可循,知识的综合具有有机性和相融性,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呼应。

5.3课程实践环节与实验、实习基地建设

精品课程配套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一部分,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精品课程实训要求,模拟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把单个实验(训)室的建设,向综合性、创新型实践基地发展。

5.4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应紧紧围绕“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展开,形成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高中级职称教师占一定比例的,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好的教学群体。

5.5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启动的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经过7年来的申报、建设与应用,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对精品课程过程建设的动态化监管不力等。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现正处在提高品质、加强应用、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认真总结精品课程建设的成绩与经验,分析动态过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创新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模式,应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和常规性的工作。

一、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的明显成绩

1理论研究成果丰富,实时指导精品课程建设实践。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启动,引发了高校教学人员和管理者对其多方位的探讨,理论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实时地指导了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一方面,对精品课程含义进行了全面解读。顾玉林认为,精品课程是高水平的、前沿的、特色化课程体系,“五个一流”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张胤等认为,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活动;赵杨群则从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内涵层面进行释义。另一方面,对精品课程建设要素着眼点进行了深入研究。黄存华认为,课程建设包含“观念、师资、内容、教法和手段、评价、制度”等课程要素,其中课程资源网上后的共享及教学应用是项目重点和落脚点;宋生瑛认为,建设精品课程重心是师资队伍,核心问题是课程内容建设,关键环节是教材建设,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是重要途径。

2网络课程百花齐放,彰显课程个性特色。网络课程建设是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实体与表征。每年度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的申报,使网络课程从形式装帧到内容润色上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如清华大学实现教务部门统一规划、多部门充分合作的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管理模式,其课程网站具有为教师提供自主管理、自主维护功能的特点

[关键词]国家精品课程高等艺术院校分类指导

[作者简介]郑艺,任慧丹,吉林艺术学院教务处(吉林长春130021)

在各种教学资源中,课程是最基本的教学元素,是学生接触最直接、受益最全面的教学单元。课程建设在教学基本建设中处于核心位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就是有效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创设教学和学习的网络平台,实现高品质课程共享的重要举措。本文在考察分析艺术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高等艺术院校申报艺术类国家精品课程,对国家和地区教育行政机构进行指导与评选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艺术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

(一)课程建设年度分布情况

(二)学科专业分布情况

教育部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版)将艺术学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自2003年度开始,但艺术类国家精品课程是2004年度才批准建设第一批,各年度艺术类旧家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是:2004年入选5门,2005年入选,1门,2006年人选5门,2007年人选9门,2008年入选1()门,2009年人选14门,2010年人选17门,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这说明教育部和各高校正逐年加大对艺术类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与建设力度。然而,至2010年底,全国范围内已入选的本科层次国家精品课程为2542门,作为美术类上级学科的文学人选236门,其中艺术类入选6.1门,仅占到总数的3%,可见其建设还是十分薄弱的。

这个一级学科分为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等8个二级学科(专业)。将64门艺术类国家精品课程按照上述8个二级学科来归类,音乐学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设计艺术学和美术学,这3个二级学科占到总数的81%,而其他5个二级学科仅占19%,其中最能代表艺术研究领域理论性和(三)学校分布情况

这64门艺术类国家精品课程来自全国31所高校,其

若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计入非艺术类院校的话,我国独立建制的各类高等艺术院校共有31所,但拥有艺术类国家精品课程的高等艺术院校只有上述15所,其中中央音乐学院以入选10门国家精品课程遥遥领先,还有半数以上的高等艺术院校尚无艺术类国家精品课程,说明校际间发展很不平衡。将64门艺术类国家精品课程按行政区域来统计,则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人选比例很大,而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尚无艺术类国家精品课程,说明艺术类国家精品课程的地域分布不均衡。艺术类国家精品课程集中于部分高校、地区,既反映了某些高校、地区对精品课程的重视

(四)吉林省精品课程分布情况

由于国家精品课程要经由“校级一省市级一国家级”的逐级建设过程,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对于省级精品课程参评国家级精品课程非常重要。然而,为保障申报的成功率,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荐课程时首先考虑的是“211”大学或部属院校,而较少统筹考虑各具体学科课程体系的分布。而教育部每年度的推荐数量对某一个省来学术性的艺术学在国家精品课程中仍是空白,说明艺术类国家精品课程各学科发展极不平衡。

中高等艺术院校人选37门课程,非艺术类院校入选27门。程度及其建设成效,也反映出精品课程有限的辐射范围与带动力。

作为专业性的高等艺术院校,理应在艺术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事实上,就目前的建设情况看,16所非艺术类高校以其教学水平和整体实力建设了总计27门艺术类国家精品课程,占总数的42%。这给各艺术类高校带来了很大压力,当然也为艺术类高校建设精品课程起到了推动和借鉴作用。因此,如何争取更多的课程人选艺术类国家精品课程,是各高等艺术院校特别是尚无国家精品课程的艺术院校迫在眉睫的任务。说,也是有一定的规定额度,这样就难免有失偏颇,不能宏观统筹,容易造成学科门类建设的不平衡。

以吉林省为例,8年来共评选出67门本科国家精品课程,其中工学18门,理学17门,医学9门,三大门类占了评选结果的65%;文学只有4门,其中外国语言文学类占了2门,中国文学类占了2门,新闻传播学类和艺术类仍是空白,学科(专业)建设的不均衡已经十分明显。林省的两所“211”大学,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共有47门,占到了总数的70%,说明校际间发展极不平衡。

二、进一步推进高等艺术院校申报与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的对策

精品课作为“质量工程”的建设项目,其评审等都是针对全国所有高校的,其中评审原则未作分类,用整齐划一的尺度来评审艺术与非艺术类院校,以至艺术类高校在具体申报和评审时会经常遇到诸多问题,艺术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常常被置于不顾,艺术学科相对其他学科与生俱来的不足却被放大。

笔者认为,艺术教育在本科阶段主要是立足实践的技能教育,课堂教学主要依托的是实验或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境。艺术教育的实践性特质决定其成果的呈现形式和课堂的组织形式都有其独特性。

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是精品课评审的初衷,旨在搭建网上授课平台,创新教师的教学模式,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基于此,艺术类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需要探讨的问题是实现网上视频课堂与学习者需求的对接,优化网上课堂的有效性。精品课指标体系中要求的课堂实录仅仅是上课过程的展示,然而,对于很大程度依赖“一对一”教学模式,鲜明体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学特征的艺术教学,课堂实录的通识性和普适性受到很大限制。

2012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明确将艺术学提升为第13个学科门类,下设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戏剧与影视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五个一级学科。日前,教育部办公厅义印发了关于征求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二稿)》修改意见的通知(教高厅函[2011]28号),对艺术类专业进行重新梳理和调整。这既是国家根据时代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学科专业进行的一次重大战略性调整,更是我国艺术学科地位一次空前的大提升。相信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和各高等艺术院校正在积极思考艺术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笔者抛砖引玉,希望教育部重新考量精品课评审体系,充分考虑艺术院校课程建设的定位和特点,针对艺术学科和艺术类课程的特点调整指标内容和权重,对艺术类高校进行分类指导,形成评价课程教学质量新的“话语体系”,使艺术类高校在申报时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展示出艺术水准和特色。

关键词:水产食品学;精品课程;体会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和目标。精品课程建设是新时期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解决新时期教育规模持续增长与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先进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完美结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和精神内核的健康形成,而教育本身则是以课程为核心的。[1]因此,课程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成败,而课程建设的质量又以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2]为导向。正是这种导向使浙江海洋学院《水产食品学》于2007年申报省级精品课程获得成功,2年后又被省教育厅推荐参与国家精品课程申报。

一、把握特色、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

首先,深刻理解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内涵,全面分析《水产食品学》课程的历史、现状,提炼出课程特色。综观我校《水产食品学》课程的建设历史,大致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即课程雏形期(1958-1966)、初期发展期(1978-1992)、课程形成期(1993-2003)和课程成熟期(2003-)。[3]根据课程教材建设、课程内容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情况,应凝练出贯穿于课程建设始终的三大特色,即基于《水产食品加工学》校级重点教材以及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而设置的全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基于难点贯穿于实践教学环节以及“非定期工厂专门训练”的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师科研成果贯穿于理论教学、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验教学与毕业论文的科研引领的特色教学。

其次,要全面分析课程队伍、教学理念、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研究与改革以及教学成果等,对课程进行准确的评价和定位。确定课程建设目标,即将本课程建成校级、省级还是国家级精品。经过分析,我们认为:《水产食品学》是海洋类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特色的具体体现,也是其他农业及轻工院校食品专业的重要修读课程,而我校《水产食品学》课程经历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凝聚了几代人艰苦努力,形成了符合我国海洋水产加工产业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其教材在我国主要海洋类高校中得到推广应用,同时,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处于先进水平。因此,本课程定位于建设成国家精品级课程。

第三,依据课程建设目标,制定出科学而可行的课程建设规划。要根据精品课程的指标和内涵,结合课程自我分析与总结,制定课程建设方案。方案应详尽具体,既要符合实际,又要抓住重点,力求建出有自己特色的精品课程。

二、合理构建课程教学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

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教学能力强、学术造诣高的课程教学团队是建设精品课程的根本保证,教学团队应由掌握最新教学理念,把握学科前沿,有丰富教育思想和高超教学艺术的教师组成,课程负责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专家或教育大师和专业学科的领军人物,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誉。[4]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都应是合理的梯队。所以,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一方面要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创造机会有目的、有计划地派骨干教师去国内外先进院校学习,并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以期建立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如本课程就实施了青年教师的“骨干教师培训制”、“新教师带教制”、“青年教师导师制”、“专业教学团队制”和“教学业绩考核制”等措施,使得课程中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取得明显效果、学术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团队整体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

三、教育与教学创新是精品课程实现质的飞跃的源泉

精品课程应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体。[5]先进性、科学性和教育性集中体现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中,而现代化特征又集中反应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中。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高等教育要以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己任。因此,课程建设必须以创新为主线,贯穿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既要将重点与难点融入实践教学体系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又要将教师科研成果融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大学生新苗人才计划。这样,才不仅加强科研转化教学的力度,体现出科学性和先进性,又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水产食品学》精品课程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创新。首先,相比于日本及国内同类课程,在内容体系上强化了水产食品加工新技术、质量与安全知识点,构建了原料、加工、安全与实验四大知识模块的内容体系,表现出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次,知识难点有机融入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设计性实验训练并延伸到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采取了“非定期工厂专门训练”,构建了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第三,科研成果融入理论教学(如鱼酱油组胺控制技术)、实验教学(调味酱煮海带加工)以及省新苗人才计划(如纯干刺参即食加工关键技术研究)、校创新实验(如利用海带做原料制新型凉粉)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共享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

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又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精品课程尤其是国家精品课程最主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理念,强调高校间教育资源的共用、共享和优势互补。[6]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保证。好的课件、网络课程和教材等资源为广大师生所共享,将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办学效益的增长,是一个能产生巨大社会效益的举措,应该大力支持和倡导。在精品课程建设中,需要打造出一流的课件、一流的课程网站、一流的网络教材和教学录像,并且能够以开放的形式呈现在网络上,为广大高校师生所共享。

总之,精品课程的建设重在特色、重在创新、重在改革。课程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化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对精品课程的内涵、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也会不断发展。所以,精品课程建设要与时俱进,要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相适应,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关立强,王翠,丁霞.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几点认识[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332.

[2]伊辉勇,应晓跃.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对课程建设的导向作用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88-190.

[3]邓尚贵,夏松养,陈小娥,等.浙江省精品课程《水产食

[4]秦宗会,胡武洪.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之一――师资队伍[J].中国西部科技,2008,7(20):64-65.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精品课程

[收稿日期]2014―10―1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JG2014011072);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GBB1211061)。

[作者简介]郭晗(1979―),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2003年我国开始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精品课程应该有自己学校的特色与风格,应该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应该是受学生喜爱的课程。我国的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经过10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拥有数千门各门类、各专业规模化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的开放体系,各高校对精品课程建设高度重视,增加投入和扶持力度,使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近年来,齐齐哈尔大学在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中,以体育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在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体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积极探索,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强化文化育人功能,强化区域体育科技研发,强化区域社会体育服务,强化区域体育文化引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促进了体育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1普通高校国家级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

2齐齐哈尔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分析

2.1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齐齐哈尔大学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唯一一所省属重点大学,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增强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研究“立地”项目、培养“落地”人才、开展“益地”服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教学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学生需要在学校期间能够接受高质量的体育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作为黑龙江省精品课程的大学体育课程建设总体目标的制定,要紧紧围绕齐齐哈尔大学的发展战略。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目标为: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强学生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体育人文素养和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注重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注重对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培养的示范性精品课程。把大学体育课程定位在省内一流,力争国家精品的位置,形成规范化并具有齐齐哈尔大学特色的示范性精品课程。

2.2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以提高教师的学历为突破口,减少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鼓励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现在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达到了45.83%,并且有4名教师获得了博士研究生学位,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提高教师学历水平的同时,大力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术活动、进行短期业务培训和考取高级别裁判,努力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大学体育教学团队被评为学校首批优秀教学团队。学校领导对教研、科研立项工作非常重视,拿出部分资金奖励教师完成教研、科研项目研究工作。体育学院近几年在教研、科研立项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大学体育教学团队承担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省教研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奖10余项;在体育类中文核心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教研、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2.3教学管理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

科学的教学管理是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科学管理可以有效地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部在教学管理上突出现代化,如建立选课平台,使学生可以直接在网络上进行“三自主”选课,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加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更加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精品课程的教学环节要科学规范,制定具有创新意义、学校特色的教学大纲,编写规范的授课教案,建立题型全面、使用便捷的体育理论试题库,制作丰富形象的电子课件。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确保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完善教研制度、教学检查制度、科研考核制度、课堂教学常规等等,使教学管理进一步科学规范。

2.4现代一流的体育教学环境是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保障

所谓现代一流的教学环境是指良好的物理环境因素:气候,气味,色彩,声音,光线都属于体育教学环境。现代或者是未来的体育教学环境不但要有充足的硬件设施:体育馆,田径场,游泳馆,教室等简单的场地设备;还要有优秀的人际关系和语言环境等软件资源。体育教学环境中的人际关系不但要有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和睦关系,而且还要有教师之间交流合作的融合关系,更加包括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和谐关系;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教授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审美情趣等,而且对学生有着重要的熏陶作用。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对学生产生深刻,潜移默化的作用。齐齐哈尔大学学校体育建设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体育教学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为体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体育已经成为提升学校形象和知名度的一张名片。

2.5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

精品课程就必须有精品教材的支撑,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精品教材具体表现为教材的内容编写要更为新颖、丰富、多样化,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文化引领作用,便于学生课外阅读,还应充分反映教学改革新经验新成果。齐齐哈尔大学近年下大力气加强大学体育课程的教材建设,现使用由课程组编写的《大学体育理论与健康教程》、《大学体育实践教程》,教材充分展示了近年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成果,充分体现了齐齐哈尔大学的优势资源,传承和发展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此外,为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制作了各个项目的电子教案、体育理论试题库、速度滑冰、排球、健美操、武术(初级长拳、初级棍术)等项目的CAI课件等辅助教材,建立了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学习网站,学生可在校园网上进行在线体育理论和个别项目的学习、师生互动答疑、学习效果的自我检验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形成了具有齐齐哈尔大学特色的立体化体育教材学习体系。

3结论

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要紧紧围绕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要充分发挥学校区域体育特色与优势。在大学体育改革中要以体育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全面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努力打造精品的校园体育文化,努力使高校体育能够引领区域体育文化的大发展。总之,体育精品课程建设,首先要建立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团队,要有在某一领域具有全国乃至世界领先研究成果的精英领军人物,优秀的教师团队要有一致的研究方向并具有领先的学术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在这一领域要有广泛的引领作用。学校要在资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教材建设等等方面给与大力的支持,在政策上给与大力支持,使教师们能够轻装上阵,团结协作,凝聚力量,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要充分发挥名师人才优势,大力建设一流的精品视频公开课,使学生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教育大师们的风采,接受大师们的传教、授业、解惑,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红娟.普通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4):113-115,118.

〔2〕徐南强.从科学发展观角度谈东南大学体育发展新突破的途径〔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18-120.

〔3〕姚小敏.对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7):94-96.

〔4〕翟林,侯代贵.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5):81-84.

〔5〕卢高峰.高校体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7,(12):86-87,92.

THE END
1.说课比赛视频,展现教学风采,助力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工具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提高视频质量,\n3. 制定严格的评选标准: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n4. 推广优秀视频资源: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推广优秀视频,扩大其影响力,\n5. 加强互动与交流:增强观众与教师的沟通,提高视频的参与度和价值,\n6. 结合实际教学应用:教师可将优秀说课视频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融入日常教学,提高教学https://m.qyedutechnology.com/post/52517.html
2.“说”出精彩,共同成长——体育降教研部说课活动各位教师紧扣新课程标准,依据学科特点,结合学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特色、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等环节精彩展示说课内容。 说课现场 说课展示结束之后,我教研部资深教师代表对说课教师进行点评,针对在说课过程中的精彩之处给予肯定,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http://ggjxbnew.ywicc.edu.cn/info/1025/4563.htm
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微课课件比赛,效战深释析究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微课课件比赛,深入解析微课教学策略与效果,旨在提升信息技术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次比赛聚焦微课设计与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http://hbpdxcl.com/post/67937.html
4.《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三上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展示课视频如果您觉得该视频很不错请别忘了将该视频进行转发,让更多的人一起分享!请记住我们的网站【教视网 https://www.sp910.com/】,大量收录国家级优质课和各省市优质课、展示课、公开课等名师课堂实录以及从互联网搜集精选的经典教学视频,为广大教师朋友提供一个优质而便捷的教学视频观看平台。https://www.sp910.com/shipin/shuxue/3nj/171038.html
5.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超清想要免费高清观看体育赛事直播吗?篮球NBA高清录像回放,足球免费直播观看,本站提供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无插件、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视频免费在线观看、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回放、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视频以及足球直播,NBA直播等,我们努力做最好的体育直播网。https://www.sevenstar-manor.com/topic/5126611/
6.涨停回放入口!2024年开学第一课回放来了!社会新闻奶娃喂奶H_社会频道_大众网,捡到触手怪后娇太子怀崽了,TOM狂拽酷炫提醒,30秒中转进站口热情如火 - 明赞网|T,翁公干熄妇,男男强行扒开小受双腿进入最新章节免费阅读,男男强行扒,《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完整版正片免费在线观,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20年【六】_全集免费在线阅读收听下载,正义联盟3达克赛德在线观看http://m.ouzhehua.com/v/video/20241216/223453035.shtml
7.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广东站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和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支持的《关于举办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的通知》已于2023年5月15日发布https://guangdong.syzx-edu.com/
8.关于举办2024年全市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的通知(二)说课资料要求 1.教师实验教学说课视频:录制环境安静无噪音,光照充足均匀,教师语言规范,视频图像、声音清晰,不抖动;时长15分钟以内,大小不超过500M;MP4格式;视频编码:AVC(H264);分辨率1920*1080P;比特率(Kb/秒):1600;视频片头使用“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syzx.ceeia.cn)提供的片头模版制作;说课视频建议采https://www.ordos.gov.cn/ordosml/szbm/sjytyj/202407/t20240701_3630718.html
9.中小学实验在线全国说课活动,主要是评选全国优秀说课获得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优秀作品,分为高中、初中、小学等,您可以积极进行参与!——[查看详情] 热门排行 最新上传 1关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究及其拓展 2泡沫灭火器原理的改进实验 3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http://shiyan360.cn/
10.[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www.syzxedu.com在线学习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简述 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内容涵盖了全国小初高各科实验说课展示,还有部分省份的实验说课比赛,是全国重要的实验说课展示平台。 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标签 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全国中小学中小学实验在线实验在线平台www.syzx-edu.com https://g.tryoe.com/siteinfo/34542.html
11.关于公布2024年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评选活动结果的通知二、请参加省说课活动教师登录“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说课活动”,熟悉《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作品评价指标》、了解《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视频制作要求》、《说课活动文稿要求》、《作品查重报告提交说明》、《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PPT模板、视频片头模板》,在市级评选的基础上进https://yun.xgjy.cn/index.php?r=portal/content/view&sid=420900&id=139779
12.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500M 以内; MP4 格式;视频编码:AVC(H264);屏幕分辨率:1920×1080; 比特率(kb/秒):1600,且要求使用"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 杭台州市"教(育局网址:https://www.syzx-ed杭u州.c市o教m育局以下简称"平台")提 杭州市教育局 供的片头模版制作.视频呈现形式,录制要求及说课教师出镜 要求等可参见"平台"有关http://www.hzjys.net/filedownload/article.htm?id=id406731384259284408979
13.第十届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3.视频片头:使用“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提供的片头模版制作(即PPT封面停留5秒钟)。三、说课内容呈现形式1.说课视频建议采用全景方式拍摄,除展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近景、特写镜头和展示学生实验活动场景的镜头外,原则上说课教师应全程出镜。2.说课视频内容应着重于对已经完成的教学活动的展示和描述,应在教师说课http://ashow.i.yce21.cn/cams/home/resource?id=466788&type=3
14.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www.syzxedu.com学习乐园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内容涵盖了全国小初高各科实验说课展示,还有部分省份的实验说课比赛,是全国重要的实验说课展示平台。网站标签: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 全国中小学 中小学 实验在线 实验在线平台 www.syzx-edu.com 收录声明: 1.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于2022-09-28被新站到网收录,版权归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https://www.xinzhandao.com/siteinfo/112181.html
15.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最佳资源新媒派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是一个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的平台,旨在提升中小学实验教学水平。它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你可以在平台上找到各种实验教学案例、实验资源、直播课程、实验指导等,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平台还举办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鼓励教师分享和创新https://pidoutv.com/sites/23311.html
16.开展2019年度全省中小学实验教学优质课实验教学说课案例评选活动3.上报方式:《推荐说课教师汇总表》纸质及电子版由各地、各单位统一上报至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教师教授实验课程视频、说课PPT及说课文稿由经各地遴选推荐参加省级评选的教师本人通过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接入网址:www.ceeia.cn)按网站提示进行注册、上报。各地、各单位要指导好推荐教师上报工作。 https://news.haedu.cn/shengnazixun/2019/0417/1062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