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打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2.0全力支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情况
近年来,国家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积极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着力提高高等教育实验教学质量和实践育人水平,并在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工作中发挥出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是建设一流本科课程。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以下简称“双万计划”),认定万门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是双万计划中五类一流课程之一,在高校培育建设基础上,从2019年到2021年将认定1500门左右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实施意见》要求一流本科课程要“突出创新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加强研究型、项目式学习,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
二是支撑疫情期间教学。疫情期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的提前部署、精心建设、推广应用,在危机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有力地支撑了在线实践教学稳定、有序、高质量开展。疫情发生后,教育部将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实验空间)全天候开放,免费提供包括401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在内的课程资源,并提供在线实验教学支撑和教学考核管理。整个春季学期,仅实验空间共开设各级各类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079个,覆盖255个专业的1561门课程,总计开展实验400余万次,总访问量达到2300万次。
二、关于组建国家级专家团队
教育部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现代大学生成长的新特点、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的新规律,组建专门专家组织围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开展研究,不断加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力度,支撑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三、关于搭建产教研融合平台
一是制定扶持措施。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七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的意见》,构建“互联网+教育”公共大平台,鼓励依托各类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试验平台和培训基地,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训。2019年9月,经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以生产性实训为关键环节,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深度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改革,推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在技术类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重点推动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提高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覆盖水平和质量,推动技术技能人才企业实训制度化;推动“双一流”建设等高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面向高质量发展的若干重点领域,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科专业建设。
四、关于强化政策引导
一是开展宣传工作。教育部大力开展宣传和引导,提高各高校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认识,推动实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2017年,教育部在《关于2017-2020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教高厅〔2017〕4号)中,明确“各高校应将建设和使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作为推进完善现有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201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出版《高等学校实验教学典型案例汇编》(以下简称《汇编》)。其中,“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融合”单独成篇,包括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虚实结合的教学方式方法、“互联网+”实验教学等方面的134个案例。同时,教育部指导联盟编制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也已完成编撰工作,包含了8个学科领域60个专业大类的10000多个拟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要求开展创新性的探究设计,预计10月出版。《汇编》和《指南》为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更新实验内容、重塑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实验教学管理等提供科学、可选择的参考解决方案,发挥我国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成果的示范辐射作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非常感谢您对高等教育实验教学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打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2.0版,发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功能,引导智能技术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等建议十分必要,具有重要价值。收到建议后,我们及时组织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进行研究,围绕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出了具体工作举措。
下一步教育部将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的政策协调,持续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完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
一是继续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形成专业布局合理、教学效果优良、开放共享有效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探索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建设的平衡关系,即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单项原理与综合设计创新、个体为主操作与群体合作协调、科学原理与工程技术综合应用、循序渐进习得与研究探索创新的平衡关系,每对平衡关系的前者以传统的实验室实体实验教学资源为主要载体,每对平衡关系的后者,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为主要载体。组织专家研究实验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重构与创新发展的建议模式,引导高校不断梳理传统的实体实验教学内容,剔除陈旧或落后的实体实验教学内容,引入由科研前沿成果和重大工程实践转化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通过实验内容的取舍与引进,实现实验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的重构与创新。
二是完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吸收采纳代表建议,加快调整规划,鼓励开展创新性的探究设计,打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2.0。研究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课程、线上实验课程建设方案,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课程的基本实验教学单元由实体实验内容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组成,线上实验课程的基本实验教学单元全部由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组成,通过呈现包含复杂问题和学术前沿问题的仿真问题情境,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去发现与分析问题,倡导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推进个性化、智能化实验教学新模式。研究融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学生专业实验能力培养标准引导建设方案,推进实验内容完整支撑专业创新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要求,夯实实验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适时将学生专业实验能力培养标准的建设纳入一流专业建设、专业认证、人才项目评价等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