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本P12的探究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课本P14的探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本P14图11—4的演示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
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BV*>V。声音在15七空气中的传播速
度是340m/s,合1224km/h.
4、1可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忖1来而形成的。(补充: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
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
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坡终回声和原
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
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o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
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
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
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矶I。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课本P19的演示实验说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
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普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
单位次/秒又记作Hz。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至2X10'Hz。
超声波:音调高于2X1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次声波:音调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有些次声波对人体有害。
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听不到。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课本P21的探究说明: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物体在振
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跟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一一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一一指响度;高音歌唱家
——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
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O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
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噪声的控制: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五)、声的利用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如;远处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可能到来,利用声纳测海深,医生用听诊
器给病人检查病情,利用超声波对孕妇作常规检查等。
声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医生利用超声波洁牙,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超声
波消洗精密机械等。
启迪课科学之旅
本课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课,也是关系到学生一生能否对本学科立志学
教材
好的关键。教材从自然和科学家发现自然的角度来启迪、激发学生的对神
分析
密大自然的探究思想和献身精神。
教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物理学、怎样学好这门学科
重点激发学习兴趣、知道学好物理的基础工业本方法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1.什么是物理学?
2.有趣的物理:(现象奇妙)有用的物理:(生产、生活、国防、科技)
板书设计3.怎样学习物理?
(勤于观察,勤于动手;勤于思考,重在理解;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观察现象一一》产生疑问一一》提出猜想一一》设计证实一一》总结交流
作业:
1、什么是物理学?
2、谈谈物理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应用
3、怎样才能学好物理?
课题名称§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
内容分析本节主要从日常的声现象引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它是怎样传播
的,声速的大小,并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声现象非常熟悉,但极少的同学知道它的产生与传播及声速的大小。
教知识与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的条件与传播条件,
学技能初步知道声音在各介质的传播速度。
目过程与经过观察物体的发声现象,能简单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
标方法通过观察能对声现象提出一些问题。
情价观在探究声的传播中培养起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决心,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的条件与传播条件
经过观察物体的发声现象,能简单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
策略方法通过学生实脸亲身体脸上述重点,并用探究式教学。
教学程序
板书声音的产生:声音靠振动产生的
设计声音的传播:声音靠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播。注: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15℃的空气中声速为340米/秒一般传声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课题名称§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型习题课课时安排1课时
1、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则
人离两壁的距离是(设声速v=340米/秒).()
A.1025米,175米B.600米,600米C.1000米,200米D.850
米,350米
2、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A.一声B.最多声C.3声D.4声
碍物的距离应()A.大于17mB.大于34nlC.小于
17mD.小于34m
4、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A.电磁波B.真空C.空气D.耳朵的鼓膜
5、声音是由发声体的而产生的.()
A.运动B.振动C.温度升高D.体积膨胀
6、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
A.快B.慢C.一样快D.无法比较
7、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A.1秒B.0.1秒C.0.01秒D.0.001秒
8、(10绵阳)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
两个敲打的声音。这个事实说明()
A.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B.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
C.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
不同
9、(10南允)声音从水中传入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的大小将)
A.不变B.变大C.变小D.如何变化不能确定
10、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发生
11、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声源的条件是二者相差____秒以上.
12、一架在3015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35米/秒.则飞机发出
13、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
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
14、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炊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
产生的,再通过向四周传播开来.
15、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
zv亩=340]、
____m.(Rm/s)
正7勺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17、声音是靠物体的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物质中传播,但
不能在_______中传播.
(1、A2,C3、A.4、C5、B6、A7,B8、D9、CIO、空气,振动.11、0.1.12、9.13、
s=—vZ=—x340m/sxl.2s=204m
快.14、填“振动”,“空气”.15、22
16、液体(水)也能传声.17、振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
课题名称§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
内容分析本节是在上节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基础上学习,主要介绍人耳的构造,,声音可以通过耳
朵骨骼等传递。
学情分析学生对声音通过耳朵听到是已经熟悉的如何传递在自然课也已经学过,但对骨骼传声
却不熟
教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声音可以通过耳朵和骨骼传播。
学方法与过程经过观察物体的发声及听到声音的过程,能简单描述声音的传播途径,有初步
目的分析概括能力。
标情感态度与价通过贝多芬的事迹,建立起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
值观精神,敢于放弃和修整自己的错误观点。
重点难点经过观察物体的发声及听到声音的过程,能简单描述声音的传播途径,有初步的分析
概括能力。
初步认识声音可以通过耳朵和骨骼传播。
策略方法通过学生实验亲身体验上述重点,并用探究式教学。
板书人耳的构造:
振动耳朵--一鼓膜振动一--听小骨等组织——听神经―一一大脑
设计
骨传导:立体声:双耳效应:
课题名称§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课型习题课课时安排1课时
1.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振动,这种振动经
过及其他组织传给,把信号传给,这样人就
听到了声音.
2.人失去听觉是,或发生了障碍.
3.声音通过、_______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
叫骨传导.
4.人如果将双眼蒙上,靠听觉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是因为
5.从生物课上我们知道,耳聋分为一耳聋和—耳聋两种;前者一治愈,后者
—治愈.
6.实验表明骨—(填“能”或“不能”)传导声音.
二、选择题
7.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
C.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8.人们凭听觉可判断声源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靠骨传导判断的B.靠声源的音调判断的
C.靠双耳效应判断的D.靠声源的响度判断的
(1.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大脑
2.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3.头骨,颌骨4.人的双耳效应5.神经性、非神经性;不
可以、可以6.能7.D8.C)
I活动与探究I
1、观察与思考
仔细观察别人的耳廓或对着自己的耳廓,从其形状和朝向上来分析这对人听声音的好处?
提示:人的耳廓与面部朝向一致,都是向前方,其形状像半个漏斗。这样的形状和生长方向一方
面可以使来自前方的声音集中进入耳道,听起声音来更清楚,另一方面还有利于辨别声音的方向。
2、动手做一做
实验一:拿一本书(或练习本)卷成漏斗状放在耳边听教室里下课(或上课)期间的声音,再把书拿
开听,比较声音的效果。
实验二:用手指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再请同学用手指堵住自
己的耳朵,把振动的音叉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感受音叉的声音。
3、动脑想一想
a.实验一的卷成漏斗状的书可以使声音加强,由此你想到人和动物的耳廓有什么作用?
b.通过实验二的对比实验,你认为人耳听声的途径有几个?由此你能设计一种帮助耳
聋的N灰复听力的助听器吗谈谈你的设想。
I实验题
把铅笔放在嘴里(不要碰到牙齿),轻轻的敲击一下,听一下声音,然后再用牙咬住铅笔,用手
指轻轻的敲击一下,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的大小,并说明为什么?
这个实脸说明骨骼、肌肉的传声性能比空气的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13声音的特征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
内容分析本节主要讲授声音的3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并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和响度,通
过示波器演示各乐器的音色的区别。
学情分析学生对这一部分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特别容易将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混淆。
教知识与;支能初步认识声音的三个特征,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出影响这三个
学因素的条件
目过程与方法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的过程时,注意观察,具有
标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尝试概括,具有初步的规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初步领略声音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的情感。对声音的探究
值观过程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其中的奥妙。
重点难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三个特征,会使用简单的实脸仪器探究出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
策略方法通过学生实验得出问题的结论,并用探究式教学。
板书音调:与震动的频率有关。频率:物体1秒内震动的次数。超声波
设计次声波
响度:与震动的幅度有关。与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与结构,材料有关。
课题名称§L3声音的特征课型习题课课时安排1课时
1.“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A响度大小C.音色好坏D.以上说法都不对
2.盲人仅凭听觉就能分辨出交响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的
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演奏方式不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膜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也越大
B.棒击鼓面越重,鼓膜振幅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也越大
C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D.声源离我们越远,振动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小
1.声源发声时,声音的响度跟声源振动的有关.当声源的越
小时,声音的响度会越.
2.“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
很高;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不同.
3.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
的“高”“低”指的是: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
“低”指的是.
4.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有关.
5.音调是由发声体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发声体的
有关系,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有关.
6.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产生的现象是,
这是由于.
7.张平同学学了“声学”知识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小实验.A是一根一固定桌
面上的橡皮筋,另一端用细绳绕一个定滑轮连着一个小盘B,在小盘中逐渐地增加小石
子或硬币,就能利用竹片在橡皮筋上弹出不同的声音.解释:(1)这些声音主要区别
是不同;(2)声音有这些区别的原因是.
A
8.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和音色.
9.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离声源的距离越近,
响度越.
10.男生说话粗犷,而女生讲话较尖细,这是因为他们说话的不同,其原因是
男女同学的不同.
(1.振幅,振幅,越小2.响度,音调,音色3.音调,响度4.高,振动频率5.振
动频率,频率;振幅,振幅,远近.6.解:“听到的声音不同”,“振动快慢不同,
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7.解:(1)“音调”,(2)橡皮筋被拉得越长即越紧,振
动越快.8.答案:响度.9.答案:高,大.10.答案:音调,声带.)
一、填空题
1.声音的音调是由_______决定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
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2.声音的响度是由决定的.发声体的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的、决定,不同发声体的、
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4.我们能够区分二胡和月琴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不同.
5.超声波是指频率的声音;次声波是指频率的声音;大象是靠
进行交流的.
6.乐音是指的声音,所有的乐器发声的物理原理都是通过
_________发出声音.
7.吉他上有六根粗细不同但长度相等的琴弦,分别拨动细琴弦和粗琴弦,它们发出
声音的不同.
8.晚上,你家门外有人叫门,虽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你仍能判断出他是
否是熟人,这是因为A.每个人声音的音调不同B.每个人声音的音色不同C.每个人声
音的大小不同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9.声音的音调决定于A.发声物体振动的振幅大小不同B.发声物体不同C.发
声物体振动的快慢不同D.发声物体的结构不同
10.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致为
A.20Hz20000HzB.60Hz-65000HzC.15Hz50000HzD.10Hz~
150000Hz
11.欲改变弦乐器的音调,以下采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改变弦的粗细B.改变弦的长短C.改变弦的松紧D.改变弦的振动
幅度
12.声音从声源发出,在空气里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的音调保持不变B.声音的音色保持不变
C.声音的传播速度保持不变D.在不同地方声音的大小相同
三、计算题
13.蝙蝠飞行时,不断从喉部发出一种高频率的声波,当声波遇到前方的昆虫或障碍
物时,则产生不同的回声反射回来,它的双耳听到回声,再经大脑的分析,就能辨别出
前方的目标是食物还是障碍物,从而采取行动,或捕食或躲避,反应灵敏而准确.人们为
数在4()0000次~56()00()次之间,请你计算出蝙蝠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这样频率范围
的声波人们能听到吗?
14.根据对蝙蝠的研究,人们仿制了盲人用的超声眼镜,在眼镜上装有一个超声波发
射器,被障碍物反射回来的信号,经接收并转化成人耳可辨的声音信号,通过耳机传至
两耳,从而可判断出障碍物的方位及具体情况.若发出的超声波频率为11000Hz,那么该
超声波发射器的发声体每分钟振动多少次?
1.发声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音调越高;音调
越低.
3.响度跟发声体的有关系,,响度越大;,响度
越小.响度还跟有关系.
4.开大收音机的音量旋钮是为了
A.增大声音的响度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善声音的音色D.减小噪音
5.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的叫声音调高,的叫声响度大.
6.人的听觉范围是.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Hz的声音;次声波是
指频率低于Hz的声音.
7.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A.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不同
C.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不同
D.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不同
9.人们在挑选瓷器时,总是要轻轻地敲敲听听,以此来判断瓷器的好坏.这是利用声
音的哪个特性来分辨的?
10.如何进行下列探究活动?
你观察过演奏家们调弦的过程吗?比如说小提琴、大提琴或吉他、二胡等.调节琴上
部的旋钮时,弦的调子就会变化.最终,弦上的张力恰好使琴弦发出音调正确的声音.可
见,弦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跟弦张紧的程度有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弦音音调的高
低与弦的张力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定性关系).
要求:写出所用器材,简述实验方法.
(1.频率2.频率频率越高频率越低3.振幅振幅越大振幅越小
声源到听者的距离等
4.A5.蚊子6.20Hz-20000Hz2000020
7.D8.D9.利用了音色这一特性.如果黄器破了,它的音色就会改变.
10.提示:到乐器商店买一根弦(或用钓鱼线、风筝线等),按图1所示的方法装
配起来,当你往吊桶中加沙子时,吊桶的重增加了,使弦上的张力增加,此时弹拨弦,
听它发出的声音,多做几次,比较张力增加时,弦发声音调的变化情况.
课题名称§1、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
内容分析本节主要从日常的声现象,包括:优美的音乐,杂乱的声音引入,依次介绍噪声的
制。
学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目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标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策略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身体脸,并用探究式教学。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单位:分贝
控制噪音:貌岸然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他的传播,防止它进入耳朵。
课题名称|§1、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碟型习题课课时安排1课时
1、晚上在家学习时,邻居放音乐的声音很大,干扰了你的学习.为保障你的学习,请利用所学的物理
知识,至少写出两种不同途径下减小干扰的方法.
2、假如你是一位城市建设的规划者,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减弱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举出两例)。
3、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为
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4、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
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的安静小区,
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例
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
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
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
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1)从环保角度,噪声是指.
(2)文中在声源处利用消声的方法减弱噪声的措施有。
(3)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采取隔声吸声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
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
是O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1衣服1锡箔纸1泡沫11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
[较长短响度
距离1长11~1较响较响弱
6、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7、用洗衣机洗衣服时,如果衣服没有摆好,如一边多、一边少,就会引起洗衣机发出噪声,这时应该
采取的办法是()A.从声源处想办法,在洗衣机中将衣物摆放尽量均衡,不让洗衣机做无规
则的振动
B.关上房门,让噪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戴上耳罩,让噪声在人耳处减弱D.以上三种方法均不
是好办法
8、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噪声的接收环节
控制噪声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
9、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
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
10、下列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是()
A.小明的邻居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B.某清洁工人为了减少垃圾的运送量,
将垃圾就地焚烧C.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地按喇叭D.在高考、中考复习和考试期
间,居民区附近的建筑工地晚间停止施工
11、在环境监测中,监测人员使用专业的仪器对声音进行波形测定.上右面两图是某次监测的结果,
则波形是乐音波形。
/)\,这主要是因为玻璃()
B.不能传
播声音
C.能很好地反射声音D.以上说
法都不对
13、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A.市区内禁止机动
车鸣笛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
多植树。哥皿一g
14、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是由发声体的产生的,有
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条100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dB,从减弱噪声
的途径看,这是在___________中降低噪声的。.d
15、噪声是发声体做___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6、下图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
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的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采
用了上述三种方法
17、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8、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
动物的听觉反应。由下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
A.蝙蝠B.海豚C.猫D.大象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
19、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蝙蝠1000Hz-120000Hz
A.在噪声大的机器上加一个真空罩
海豚150Hz150000Hz
.B.在城市的立交桥两旁建一些隔声板
C-纺织工人工作时戴一个防噪声耳罩猫60Hz65000Hz
1).在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大象1Hz20000Hz
20、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图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该地有乐队,可以出租B.道路弯曲,注意行车安全
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21、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写
号)
a.城市里汽车发动机的运转声b.唱歌时器乐的伴奏声
c.自习课上的喧华声d.晨读时的朗读声
e.汽车高音刺叭的尖叫声f.夜深人静时的引吭高歌
g.装修房间时的电钻声h.清晨公园树林中小鸟的欢叫
22、城市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65,这个数字的意义是
若此时有一辆汽车路过此地,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将__(填“增
大”或“减小”).
23、控制噪声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
24、人们以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dB。
25、(2010肇庆).减少噪声主要在消声、吸声和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生活中常见:①在录音室
的墙面上贴泡沫材料;②给汽车的排气管加装消音管;③在道路两旁加装玻璃墙.上述例子对应减少
噪声的措施分别是:①—;②—;③—.
26、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中国最年轻的兵种一特种兵最拿手的是穿消
音靴上天、入地、下海,这是为了在处减弱噪
声,防止暴露目标。
(1、将窗户关紧;戴耳塞;让邻居将音量调小
2、①植树、种草;②设置隔音板;③工厂、车间、娱乐场所等远离居
民区;④机动车在市区禁止鸣笛。(每写出一个方法给2分)
3、因为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是300-4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
而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仅5-6Hz,低于人的听觉所能觉察的最小频率.所以,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
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4、(1)使人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2)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迂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
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的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
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3)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5、机械闹
钟B泡沫衣服锡箔纸6、B7、A8、C9、C10、D11、A12、C13、B14、振动传播过程15、
无规则16、B17、D18、D19、B20、C21、acegd22、声音的响度是65dB增大23、防止噪声产
生阻断声音的传播防止进入耳朵24、分贝25、吸声;消声:隔声26、声源)
练习题
1.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正确的是A.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械发出的声音
B.乐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情舒畅,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人体健康
C.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叫噪声
D.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2.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为了保证学习和工作,
应控制噪声不超过一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
3.假如你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影响你休息和学习,你能想出办法来减弱这种噪声的干扰吗?
(1.BCD2.9070503.(1)提醒邻居小声歌唱.(2)建议邻居把门窗关上,同时关上自己家的门窗.(3)
自己塞上耳塞或棉花团).
1.噪声是发声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和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
音产生___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人们生活、学习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中其声音的强弱为dB~dB.
4.长期生活在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
高血压等疾病.
A.街道上的汽车声B.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轻声耳语
C.建筑工地的机器声D.半夜里邻居家的电视声
6.经过实验,影响人们工作效率的声音强度为
A.40dB以下B.40dB~70dBC.70dB以上D.90dB
7.良好的休息和睡眠环境,要求声音的强度不能超过
A.70dBB.50dBC.90dBD.30dB
8.为了保护听力,声音强度不能超过
A.90dBB.70dBC.llOdBD.30dB
9.(多选)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A.防止噪声进入耳朵B.阻断噪声的传播C.减小噪声的振动频率D.防止噪声的产生
10.(多选)要控制和减弱噪声的危害,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A.在公路边种植花草树木B.
在耳朵里塞棉花团C.把机器固定在大底座上D.给发动机安装消音器
1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
凡是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凡是敲鼓的声音一定是噪声D.声源振动
越强烈,它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12.当夜深人静你正欲入睡时,从邻居家传来了悠扬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你认为它是乐声
吗?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13.如果你家居住的地方附近正在施工建筑楼房,每天晚上都有吵闹嘈杂的噪声,你将如何防止这
些噪声对你的危害,说出你采取的措施和物理依据.
(1.无规则2.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干扰3.30,404.905.B6.C7.B8,A
9.ABD10.ABCD11.B
12.不是,是噪声.从噪声的环保定义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夜
13.三个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课题名称§1.5声的利用|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
内容分析本节是对前几节的总结,学习了声音关键做到学以致用。本节课介绍声与信息,
声音与能量。
学情分析学生对声音熟悉,但对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虽然就在眼前但从未认真考虑过。对于声音
也可以传递能量也较为陌生。
教知识与‘支能1、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学方法与过程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目情感态度与价通过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使命感与责任感:有
标值观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放弃和修整自己的错误观点。
重点又住点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策略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并用探究式教学。
板书1、声与信息:回声定位:
设计超声波的利用:
2、声与能量:超声波的能量利用:
,课题名称|§1.5声的利用|课型|习题课|课时安排门课时
I.声既能传递,也能传递.
2.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的性质.
3.蝙蝠的视力很差,它们又只在夜间活动和觅食,它们是用的方法绕开障碍物并确定目标位置和
距离的.
4.解释下列现象
根据下图1—12、图1-13、图1-14三幅图,说明超声波在工业、生活和医疗等领域各有什么应用.
5.你会做下面的实验吗?
取两只完全相同的音叉,按图1-15所示的方式放置,注意要让两音箱的开口端相对.用细线悬挂
一泡沫塑料球(或乒乓球)与左边的音叉轻轻接触.用锤敲击右边的音叉使其振动发声.观察左边的音叉
及泡沫塑料球的反应,你会发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时用手握住右边音叉的叉股,使其停止振动.我们
会听到左边音叉发出的声音.实际做一做,通过该实验能得出哪些结论?
(1.信息能量2.传递能量传递信息3.回声定位4.图1-12:工业上用来探测零件内部是
否有损伤图1-13:生活上用来清洗厨房用具图174:医疗上用来检查身体,治疗疾病5.①
空气能传声②声波传递能量.)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某同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
声音时,就知道上课了。这些说明了0
2、实验表明:只有回声比原声晚0.1s到达人耳,人才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这时人
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要mo(声速取340m/s)
3、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
焰会。这说明了。
4、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
工作状况
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D.利用声呐测海深
5、蝙蝠夜间出来活动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蝙蝠的眼睛有夜视功能B.夜晚有月光
C.蝙蝠的嗅觉很好,可以嗅出前面是否有物体
D.蝙蝠发出超声波可以在物体上返回,根据回声就可以判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6、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
破裂出血
7、人民大会堂四周墙壁都做成有许多针孔状(像蜂窝似的小孔),这主要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B.增加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D.装饰礼堂、美观好看
1、声音能传递信息2、173、摇摆声波能传递能量
4、C5、D6、A7、A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A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13X3分)
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
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
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
的地面产生振动
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