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偏小、自制力和专注力偏弱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这不免引人思考,到底应该给小学生提供怎样的课程,如何做才能够让孩子们既乐于学,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与创新性,真正学有所得?一起来看这所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奖学校是怎么做的。
当前,网课学习不断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譬如:
对此,我们以为,需要从实际出发,辩证地看,科学地做。不能是一个简单粗暴的“不上网课”,也不应该是一个全员网课、层层网课。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似乎可以探究一下:小学生在家学习,有没有更适合的好办法?
通过实践,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运用“跨界整合”的理念,全校师生、家长通力合作,努力用“课程”重构打开了儿童“居家学习”之门。
01
疫期居家学习的限度与机遇
重构前,我们首先对疫期给居家学习带来的限度和可能做了一个冷静的研判。
(一)网课学习的限度
1.稳定的限度
起初,突发的疫情给人们带来的恐慌是空前的,面对生命易碎、天使逆行、众志成城,居家物资不齐、生活被迫拘束,工作受到影响等等,种种状况带来情绪波动。这对于静心的“教”或者“学”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视力的限度
3.陪伴的限度
4.技术的限度
5.效能的限度
纵观目前的网课,更多的是一种通过视频告知,本质还是一种机械的灌输。虽也有视频对话,但面对屏幕,对话中的思维呈现更多以看见与听懂为主体目标。因为缺乏等待互动,即兴生成难以呈现,学习效能大打折扣。甚至有《网上教学:再不纠偏,孩子要疯,家长要疯,教师也要疯》的呼喊声此起彼伏。我们需要尊重儿童学习的本质规律。
基于以上分析和认知,我们以为目前常规的小学生网课学习并非最佳选择。
(二)困境激发的可能
我们认为,疫期困境中也藏有可能性的机遇:
机遇之一:把难得的宅家演绎成宝贵的亲子时光
有的家长这才发现,原来孩子的功课自己也可以如此深度地参与,原来自己作为家长缺席了孩子多少的成长时空,进而抓紧弥补,调整亲子关系。可以预见,多年以后珍惜这段亲子时光的家庭,孩子们每每想起,一定会顿感温馨。
机遇之二:把艰难的抗疫转化成宝贵的生命大课
几乎所有人都已明白,目前的战役生活就是一门需要认真学习的功课,而且丝毫马虎不得。生命很重,社会很大,细菌却很小,然而弄不好“小”却可以致“大”;医者很平凡,社工很普通,然而他们的柔韧却用“舍我”筑就了“钢铁长城”、扛起了“爱的大厦”……大家都已明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有人都概莫能外。所有正在发生的这一切都足以成为一部突发生命之课的大全。
机遇之三:把单调的居家调试成宝贵的多维拔节
从一开始的“无聊至极”到我们必须学点什么,必须成长起来,再到全家总动员,生活技能、体育锻炼、疫情分析、功课重构,人们终于发现这样的宅家也可以让家更紧密,让学习更多维,只是需要我们换一种科学思维、换一种课程形态、换一种学习方式。
02
疫期下的课程重构与效能
(一)让认知迭代化:走向“完整育人”
1.当前,我们需要怎样的疫期功课
大疫当前,眼下小学生最重要的功课是什么?是教材吗?肯定不是。一定有比学习教材更重要的功课需要做。因为,这场刻骨铭心、大片一般的情景正在每天发生着,我们作为教育人岂能硬生生地让孩子无视真实的生活,而一心只读所谓的“圣贤书”。
崔允漷教授最近从“教了至少15年的洗手,还是没学会”这一现象入手,提出要设计成有进阶目标体系的《学会健康生活》课程。高德胜先生甚至提出要将“如何面对痛苦”作为教育课题,沈晓敏教授则给大家带来《以口罩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这些安排是什么?是回归,也是迈步。回到哪里?回到我们自己。迈向哪里,迈向完整育人。
而这也正是我们团队一直以来的追求——朝向“成己成人”,努力为孩子播下具有“系统性思维、结构性知能、完整性人格”的种子。因此,我校推出“每日五新”组合式功课单,设计了接近20个门类的课程。
2.当前,我们需要怎样的课程设计认知
有时候,退,是为了更好的进。慢,是为了更好的长。如果教学节奏慢了,学习内容却更丰富更优质了;实施节奏慢了,能力却更强了方法更多了;评价的节奏慢了,效果却更深化了、更广远了……这样的节奏调整,脚步放慢,正应是当前疫情之下我们所需要的课程重构的取向。一切以科学适宜、事半功倍的助推儿童完整生长为最佳标准。
(二)让资源统整化:实施“跨界整合”
那么,如何突破困境,重构优质相宜的课程呢?我们选择的路径依然是“跨界整合”。
1.整合素养:方向性功课与指向性功课相结合
比如抗疫系列的主题功课有很多,全校性的、各年级的、各班级的,但很显然,这样的功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课程设计都运用了跨界整合理念。它们纵横交错,构成了当前孩子们的生命大课。
2.整合时空:周功课与日功课相结合
3.整合家校:学校导向与家庭实际相结合
对于学校“每日五新”的总体要求,各年级、各班级会形成符合个体实际的功课安排表,但更主要的是要保障各位学生居家学习的可操作性,因而往往都具有着开放性。
比如,我们组织的抗疫主题功课有“特殊的元宵节”“寿桃有爱献武汉”等,全校所有的孩子采用各种方式,感恩平凡而英雄的医护人员、警察社工、清洁工们,表达自己的一腔深情。
这样的功课往往孩子们会需要进行观察、了解、构思、创作,有的还需要录制,完全取决于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的实际可操作性。
(三)让学科活动化:助力“融通创生”
1.研发好整合式活动载体
学生居家的学科学习,重要的莫过于有一个助推儿童自主学习的载体了。我校采用的是“三学单”的载体设计,包含“预学——导学——检测”三部分,主要的是为了孩子们学科学习能够活动化起来,具有着引导性、自主性和探究性,当然这就少不了我们的跨界整合理念。
再如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是通过文本,感受作者的童年。老师们就设计了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整合式活动单——“走进长辈的童年”。因为宅家,孩子们有了相对安静聆听、深度走进长辈童年的时空机会,有了自已动手做美篇,用心地记录着长辈们的童年时光的可能。《走进父亲铁环滚动的童年》、《走进奶奶的“露天电影”》等等,两代人、三代人因此而对话,家庭文化因此而传承,直映孩子们的心田。当他们再打开课本中萧红《祖父的园子》自学时,已经完全能够瞬间融入,完全能够理解那个陌生作家的陌生(或者说不再陌生)童年。
2.设计好整合式活动要求
这里我们特别注意到问题设计的整合性、开放性与创生性。特别是问题设计尽量是大问题、长问题(助力结构生长而不是碎片化思维),是实问题、生问题(助力深度思维而不是虚浅表达),是巧问题、活问题(助力学生的兴趣形成和难点突破),由此更好地助力学生深度学习。
比如六年级的数学《圆柱体的认识》,老师们布置的就是一个实践活动“自制圆柱体”,为用而学——结果当学具做完了,那学科知识也就都理解了。
3.设计好整合式活动作业
我们以为,学以致用,完整育人是我们的作业设计要求。因此我们更多地采用“作业设计倒推过程的可行,保障自主学习的质量”。长、短作业都可以。一般有“问题探究式作业”、“物型整合式作业”、“项目学习式作业”,这些作业孩子们特别喜欢,一是有设计感,二是有运用感,三是有成果感。
比如五年级英语居家自学,孩子们第一周借助整合作业,相约于第一单元课本内容《Cinderella》,利用剧本改编、续写,推进课本知识的深化和延续。这样的作业既要理解教材中的原文,还要扩展新的单词学习,更要学习剧本写作的格式,还有相对应的美化。但孩子们很享受这样的作业时光。
(四)让活动自主化:力推“主体绽放”
怀特海先生在《教育的目的》中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叶圣陶先生也说:教,是为了用不着教。一切都趋向于自主,的确最理想的境界就是让孩子在“学游泳中”学会游泳,关键是我们要当好教练或者陪练。
1.学习计划学生自己定
2.学习过程学生自己学
针对网课学习的局限,以及孩子们的自主成长的需要,我们设计了疫期居家自学模式。
在这里我们特别重视两个方面的调整安排:
二是推行“翻转课堂”——“自学与研讨1+x”交流模式,设有独角秀的自探自学,小组群的同伴互助(小组提问——小组研讨——小组解决——小组总结),班级圈的教师助学,以及家长的相机辅学,四位一体、家校合育,以此夯实学生的自学功底,培养合作能力,提升交往素养。
3.学习成果学生自己创
(五)让展示多元化:建构“立体展台”
1.小组群班级圈展
2.年级美篇展
重在展示设计式成果,以此呈现跨班、跨年级互学。因为美篇具有及时撤换的功能,可以推动着孩子们的自评和提升,从而形成更多的成果感。
3.社会平台展
通过整合多种平台展示孩子们的成果,以此助推孩子们的跨界学习,实现素养再提升,成果效应再放大。就这样,形成了立体展台,促发了评价的绿色与多元。
03
疫期学习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2020年的打开方式让我们所有的人都非常震惊,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思考。
(一)切实回归“完整育人”的起点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里远先生在《钻石公主号的重大启示》中说:全人类的重大目标和顶尖人才,需要从更小的芯片、更遥远的太空中回头,对付这幽灵般的病毒。
这是否在说,我们的目光朝向远方已经太久了,是时候让我们回归了,回到人身本体,回到人命本重,回到人性本善,回到人类本是命运共同体。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自已,重新认识生活,重新认识人与人、人与生活、人与社群、人与世界的关系,重新认识平凡的伟大、专业的力量、爱与责任担当的价值,建构一个正确的大人类观。这理应是我们完整育人、课程重构的起点。
(二)重新定义“完整育人”的内涵
疫情之下的网课,千姿百态,有些地方整天忙着上新课、讲教材,其实本质上暴露了我们的得失观——放不下。放不下的其实就是教材学习。由此我们还可以深推一步:我们是否暴露了骨子里的“应试教育理念”,唯书本教材完成任务论;暴露了生搬硬套的教学路径,唯教室学习方式论;暴露了教师讲解的必须性,唯教师中心论。显然,这些离“完整育人”还有很多、很远的距离。
手机客户端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主办:中国教育电视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17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