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简称NOC大赛(Novelty,Originality,Creativity),于2002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启动。自2019年起,NOC大赛连续5年入选教育部竞赛“白名单”,成为教育部批准的可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之一。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专为大赛批准设立“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1.参赛组别:小学低年级组、小学高年级组、初中组。
2.参赛人数:1人。
3.指导教师:1人(可空缺)。
4.每人限参加1个赛项。
组别确定: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委、教育厅、教育局)认定的选手所属学段为准。
Scratch小学低年级组、Scratch小学高年级组
Python小学高年级组、Python初中组
C++初中组
(在竞赛规则中找到“编程赛道”中的“加码未来编程”)
2.网络环境:在能满足竞赛需求的联网环境下进行。
3.浏览器:仅限使用谷歌Chrome浏览器(PC版v55及以上、苹果版v79及以上)。
4.编程设备:参赛选手自备竞赛用笔记本电脑,并保证比赛时笔记本电脑电量充足(可自备移动充电设备),Windows10及以上64位操作系统或苹果系统10.9及以上版本,有内置或外接摄像头、音频输入及输出等设备。
-时长、分值:90分钟,满分100分
-晋级:根据成绩排名产生入围复赛的选手,若成绩相同,用时少者排名靠前
小学低年级组、小学高年级组(图形化)各40道题(其中单选题30道,判断题10道)
小学高年级组和初中组(Python)各45道题(其中单选题25道,多选题5道,填空题5道,判断题10道)
初中组(C++)36道题(其中单选题24道,填空题2道,判断题10道)
初赛:所有正常报名并参加比赛的选手,且比赛成绩不为0,将获得”完赛证明“
复赛:所有初赛晋级且在复赛中有有效比赛成绩的选手,会评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决赛:所有获得复赛一等奖且在决赛中有有效比赛成绩的选手,会评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学生的最高奖项:“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讲师奖项:优秀指导教师
组织:优秀组织先进单位、优秀组织工作先进个人奖
1.取消比赛资格:参赛选手重复或虚假报名,找他人替赛或替他人比赛,迟到15分钟以上,未到场比赛。
2.参赛选手比赛成绩为零分。
3.参赛选手被投诉且成立。
4.参赛选手不听从裁判(评委)依据竞赛规则所作出的正确指示。
5.参赛选手比赛过程中与其他人员沟通须本人独立完成的比赛内容。
6.在线比赛过程中选手端摄像头画面出现除参赛选手外的其他人员。
1.参赛作品须为原创,作品内容健康向上,不触犯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剽窃、抄袭、顶替他人作品,如因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其法律责任由参赛选手本人承担,并取消选手的参赛资格和获奖资格。所有作品一经参赛,即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拥有对其作品的使用权,同意组委会以任何形式对参赛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
2.每位通过认证的指导教师同赛项限指导不超过9支队伍。
3.本规则是实施裁判工作的依据,在竞赛过程中裁判(评委)有最终裁定权。凡是规则中没有说明的事项由裁判组决定。
4.本赛项全国决赛各组别一等奖前两名获得者具有“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评奖资格,评奖通知详见“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