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案例围绕“发挥平台智慧,构建教育新生态”这一主题,阐述了智慧教育平台的重要性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详细探讨了如何通过智慧教育平台,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学过程的深度优化,培养创新人才,进而构建构建出一个既富有创新性又兼具开放性和可持续性的教育新业态,以全面响应并满足现代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
案例背景
在数字化时代的大潮中,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推出,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引领着教育创新与发展的方向,为构建全新的教育生态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无限的可能。
实施过程
1.宣传推广
2.学校部署
结合“双减”工作要求,我们要求学校充分发挥智慧教育平台在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教师改进教学、服务家校协同育人等方面的作用,推动智慧教育平台在智慧课堂、智慧作业、线上答疑、个性化学习、网络教研等多场景应用。一是结合推广应用国家平台,助力村级小学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二是要求学校运用平台资源开展课程教学、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校贯通等,全面提高课程教学品质,大力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三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特长,在课后服务时将平台资源有选择性的推荐给学生,打破了优质教师难以共享的教育瓶颈,实现提质增效减负。四是指导家长运用平台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教育需求,推动落实中央“双减”政策。
3.教师培训
为进一步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规模化、常态化和深度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思想和理念、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我县分两批对全县中小学校教师进行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线上培训,参训率高达95%以上。
今年3月28日,又对各乡镇中心校、局直小学语、数教研员,各初中教学副校长和电教管理员共计120余人进行现场培训,并要求各校根据培训内容,结合校情,提交本年度关于平台应用的工作计划。通过培训,广大教师对平台的使用和开发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4.教学应用
“教”的活动。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将平台资源中的“优秀教师”导入课堂,辅助重难点讲解、实验演示等活动。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或学校现实教室环境、资源缺乏等导致难以开展的教学活动,均可借助平台资源开展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平台视频资源中教师提问引导片段、学生作答片段等,启发学生进行问题思考、引导学生分析他人作答、拓展问题研讨深度等,进而提升课堂教学中学生互动积极性和学生思维水平,“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乡村学校,则可以利用平台资源直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本地教师进行课堂辅助管理、活动组织实施等。
5.多元引导
引导全县中小学校结合学校特色与学生需求,围绕经典阅读、科普教育、体育活动、艺术教育、影视教育及研学实践六大场景,创新性地开展素质拓展类课后服务,旨在全面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综合发展。
平台提供了丰富的电子书目供教师选取,根据阅读任务,教师对阅读活动进行分解、规划,适时为学生提供阅读技能指导,实现校内校外、课上课下阅读活动的衔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预期的学习效果。
科普教育。教师选择合适的资源,设计如科普宣讲员、科普手抄报等活动任务,要求学生带着任务观看资源视频,通过活动任务展示输出学习收获。教师在学生开展项目自主探究时,可适时选择视频资源,作为支持学生探究学习的知识型支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评估与反馈
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不断加强平台使用监督,完善评价机制,把平台使用情况作为学校年度工作综合考评的量化指标,学校也把教师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作为教育教学成果评定、职称评聘和评优评先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了教师运用平台的积极性。
实施效果
两年来,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规模化、常态化和深度应用,各乡镇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师生信息素养快速提升。薄弱学校通过平台获取优质资源,改进了教学,学生在学业成绩、学习能力等方面发生了可喜的进步,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我县潘新镇中心学校,作为一所乡镇薄弱学校,在践行平台应用方面扎实有效。《平台赋能,打造乡村学校校本课程新样态》作为信阳市优秀案例之一入选了国家平台。管理类案例《应用智慧教育平台助推乡村教育发展》、实践性案例双师课堂《做一个指南针》被评为市级优秀案例;《应用智慧教育平台助推乡村教育发展》被信阳教育电视公众号展播;应用视频《双师课堂教学快速定位跳转视频技巧》、双师课堂案例《zcs》被推荐到河南朱莉团队工作室空间;2023年,潘新中心校被评为市级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广应用工作示范校,熊家明老师获得市级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广应用工作特殊贡献奖。我县评为市级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广应用工作先进单位。
存在问题
1.部分教师对平台功能不熟悉,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2.网络环境不稳定,影响平台使用体验。
3.平台资源与本地教学需求的适配度有待优化。
改进措施
1.宣传层面:广泛宣传,推广运用,组织师生家长登陆平台,下载APP,熟悉平台功能,体验使用;
2.学生层面:引导学生利用平台开展预习、复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一是学科新课授课前,组织学生课余提前观看国家智慧课堂视频,进行预学,逐步养成预学的习惯;二是组织学生在暑期,每天有计划的观看新学期的课程,完成新学期课程预学。
3.教师层面:将国家智慧课堂作为教师备课的重要资源,要求教师在自我备课的基础上,再观看课程资源,完善自己的备课,呈现出最优教学设计,以便更好的组织课堂教学,努力将国家课程资源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支撑。
4.教研层面: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已将人教社教材培训资源纳入平台板块,我们各个年级的学科教材培训,也将通过平台实施,新学期组织教师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自主完成新教材培训学习,直接接受教材编委专家组的培训,由中心校教研员全力负责落实。各校教研组以平台资源为核心,组织教师学习学科研修、分学科作业设计指南等,用优质资源指导开展教研、备课、授课,赋能教学水平提升、作业设计优化,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5.双减层面: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能满足“双减”背景下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多样化需求。各校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科普教育、体育锻炼、文化艺术、经典阅读、研学实践、影视教育、党史学习、爱国主义、宪法法治、品德教育、劳动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生命与安全、心理健康和生态文明等平台资源,开好课后服务课程,拓展学生课后学习与学科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开阔学生眼界,使学生“云端学习”丰富多彩。
6.家校层面:每期举办一次“家校共育”交流研讨活动。各校要充分利用平台家庭教育板块资源,每学期至少集中开展一次家校共育交流研讨活动,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积极开展家校共育,从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指导家庭教育方法,做好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做好宣传推介工作,促进家校协同,形成“双减”工作的合力。
7.成果层面:引导和激励各校教师学好、用好平台资源,每学期至少写一篇利用平台资源进行教改实践的心得体会。内容包括:学习借鉴平台提供的优质课程案例改进教育教学,优化教学设计,布置功能性作业、丰富教学内容的心得体会;通过平台提供的教师研修、教改实践模块开展校本研修和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等,多措并举注重实效,将运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优质资源作为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落实“双减”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努力形成一定成果。
我县虽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进地区、先进学校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未来我们将积极学习先进县区、先进学校好的经验和做法,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持续扩大平台应用范围,充分发挥平台的优势,引导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把平台维护好使用好,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