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智慧教育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实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为指导各地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特制定《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一、建设目标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到2020年,全省60%的中小学建成智慧校园。

二、建设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为导向,要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服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创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育人质量。

坚持应用驱动。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以应用带动环境营造、支撑核心业务,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

坚持融合创新。智慧校园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要强化教育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坚持示范引领。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分步实施。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智慧教育环境提升、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融合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示范性应用案例,建设具有本地特点江苏特色的智慧校园。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全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建设内容

智慧校园建设主要从智慧环境、数字资源、应用能力、融合创新、支撑保障、特色发展六个方面着手。

(一)智慧环境

⒉信息终端。拥有支撑教学、学习和交互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满足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科研和学习活动需求。建有智能一卡通系统,提供校内消费、图书借阅、门禁管理、考勤管理、宿舍管理、访客管理等应用服务。学校主要公共服务区域(图书馆、活动室、行政楼、食堂、宿舍等)配置公用信息终端,为师生提供各类信息化服务。

3.智慧教室。教室配置多媒体交互设备,建设支持网络教学研究的录播教室、支持教学行为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智慧教室和学习体验中心。能够实现教室、电子设备的集中智能化管控。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以及在线学习社区等,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

4.信息安全。学校要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制度,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网络安全设备,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有害信息过滤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系统。配备统一上网管理系统,定期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等保测评工作,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

5.智能安防。智能安防系统覆盖学校主要场所,与区域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互联互通。能够实现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电子巡更、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消防报警、紧急广播与疏散等智能化安防管理。

(二)数字资源

1.资源建设。通过自建、引进、共享等多种方式配备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资源和数字校本特色资源。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视频和音频等数字资源能够满足教学、科研和教师进修、学生成长的需要。

2.资源应用。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教师能够有效运用优质资源开展课堂教学,能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学习指导。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学习活动。

3.资源共享。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校内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并通过教育资源平台实现网络课程或特色资源区域共享,鼓励师生在教育资源平台展示共享优秀数字资源。

(三)应用能力

2.教师发展。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

3.信息化领导力。校长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根据区域信息化发展目标,明确建设思路,具有组织、管理和评价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校各项管理,有效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和绩效评价。

(四)融合创新

1.智慧教学。教师利用信息化备课支撑平台和数字资源进行电子备课或网络协同备课。综合运用学科教学工具、网络空间等开展智慧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能够采集、汇聚、整理、分析教与学过程的大数据,实现师生教与学双向适时反馈。

2.智慧管理。依托省、市、县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校园智慧管理建设,并与省、市、县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及数据共享,实现办公、教务、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等智能化管理。各网络空间有效应用,各类应用系统无缝集成,

3.智慧服务。提供基于PC和移动端的家校互动平台服务,帮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进行有效的家校互动交流。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家庭、社区和其他学校提供教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等社会化公益服务。

(五)支撑保障

1.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并按计划推进实施。

2.机构人员。学校单独设置中层管理部门或机构,专门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信息化教研员,负责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应用。

3.经费保障。财政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学校安排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的5%,用于信息化资源更新和日常运维。开展校企等合作,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

4.制度建设。学校建立教育信息化运营、管理和激励制度。

(六)特色发展(加分项目)

智慧校园建设重在深化应用、融合创新,鼓励各校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在智慧校园前沿探索、特色应用、突出成果、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打造亮点,促进智慧校园建设特色发展。

四、组织实施

(一)智慧校园建设是项系统工程,需省、市、县、校四级联动,教育、经信、财政部门协同推进建设。各地要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智慧教育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作,纳入本级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大力推进。

(二)省教育厅、省经信委、省财政厅负责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顶层制度设计。制定下发全省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召开建设推进会,组织开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评选省级智慧校园建设示范校。设立智慧校园建设奖补经费,用于扶持经济薄弱的市、县和学校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奖励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省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智慧校园建设的日常具体工作。

(五)学校是智慧校园建设主体,要将智慧校园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重点工作和重要抓手,要制订智慧校园建设方案,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创新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

(六)智慧校园评估认定工作由教育、经信、财政部门联合开展,按照学校申报、县(市、区)审核,市评估,省抽查的程序进行。省教育厅、省经信委、省财政厅每年下半年抽查验收,评选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并给予奖励。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标

分值分配表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分值(分)

一、智慧环境(25分)

校园网络

7

信息终端

6

智慧教室

信息安全

3

智能安防

二、数字资源(20分)

资源建设

资源应用

10

资源共享

4

三、应用能力(15分)

学生发展

5

教师发展

信息化领导力

四、融合创新(25分)

智慧教学

12

智慧管理

智慧服务

五、支撑保障(15分)

组织领导

机构人员

经费保障

制度建设

2

六、特色发展(10分)

前沿探索

突出成果

机制创新

1

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分值

智慧环境

(25分)

(一)

校园网络(7分)

1.宽带网络校校通,千兆进校、百兆进班。

2.无线校园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办公、活动场所。

3.校园网络接入江苏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4.建有基于校园网络的数字广播、电视、会议等应用系统。

6.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

信息终端(6分)

1.教师配有办公用计算机,师机比不低于1比1。

2.学生配有学习用计算机,生机比不低于8比1。

3.移动学习终端能支持学生移动学习需求。

4.配备数字化智能输入输出设备。

5.公共服务区域(图书馆、活动室、行政楼等)配备为师生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公用终端。

6.校园建有智能一卡通等系统。

(三)

智慧教室(6分)

1.每个教室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

2.具有智能型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

3.建有自动录播室,能够支持教学和科研。

4.建有智慧教室,能全过程采集教学与学习行为数据,促进个性化学习,支持混合学习。

5.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等,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

(四)

信息安全(3分)

1.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制度,根据实际需要配置网络与信息安全设备、系统。

2.定期开展信息安全等保测评工作。

3.配备统一上网管理系统,对互联网的使用可控制、可管理、可追溯。

(五)

智能安防(3分)

1.建有智能校园安防系统,覆盖校园主要场所,能根据规定与教育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

2.部署消防报警系统、紧急广播与疏散、食品安全和其他特殊类型智能安防子系统。

数字资源

(20分)

资源建设(6分)

1.配备能够满足各学科教学需要的数字化资源并及时更新。

2.建有数字图书馆或与区域数字图书馆互联互通。

3.建有云阅读中心、电子阅览室,支持移动阅读。

4.建有数字化校本特色资源并及时更新。

资源应用(10分)

1.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能利用省级及其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优质资源开展教学。

2.90%以上教师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能有效利用资源开展教学。

3.70%以上的学生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能有效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4.学校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资源推送。

资源共享(4分)

1.学校内部实现学科教师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

2.每年有网络课程或特色资源通过县级以上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共享。

3.每年有10%以上的教师上传教学资源至县级以上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并共享。

4.每年有学生作品在县级以上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展示并共享。

应用能力

(15分)

学生发展(5分)

1.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获取、筛选、加工信息,能利用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创造。

2.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资源管理,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能遵守网络文明礼仪,自觉尊重知识产权,不使用盗版软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教师发展(5分)

1.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全员通过国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2.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教研、评价和管理。

信息化

领导力

(5分)

1.校长及管理团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有清晰的信息化发展目标和思路。近两年参加省级以上信息化领导力培训,达到国家《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要求。

2.校长及管理团队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校各类管理,有效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和绩效评价。

3.校长及管理团队能带头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融合创新

智慧教学(12分)

1.利用信息化备课支撑平台和资源平台等进行备课,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90%以上。

2.开展智慧课堂研究,综合运用信息化教学工具、资源平台、网络空间、智慧教室等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智慧课堂学科覆盖率达100%。

3.利用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情境式、体验式教学。

4.注重教与学过程大数据的采集、汇聚、整理、分析,实现教师教情、学生学情的及时反馈,推进精准化的教与学。

智慧管理(10分)

1.建有安全的校园门户网站,能及时对校内外公开信息,并为智慧校园应用提供统一入口,门户信息及时更新。

3.部署教学、行政、学生、后勤等管理信息系统并有效应用,实现与省市县平台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4.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积极推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育教学管理和评价。

5.积极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评价。

智慧服务(3分)

1.提供基于PC端和移动端的免费的家校互动平台服务,进行有效的家校互通。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其他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教师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的公益服务。

支撑保障

组织领导(3分)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专题研究信息化工作。

2.设有校级首席信息官。

3.制定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并按计划推进实施。

机构人员(4分)

1.单独设置中层管理部门或机构,专门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

3.每门学科需安排1名信息化教研员,负责推进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

经费保障(6分)

1.财政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

2.学校安排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的5%,用于信息化资源更新和日常运维。

3.开展校企等合作,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

制度建设(2分)

1.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运营和管理制度。

2.建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融合创新的激励制度。

特色发展

(10分)

前沿探索(3分)

1.主持或参与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研究机构的前沿教育信息化实验研究项目,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得到认可和推广。

2.积极探索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并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3.建有创新实验室、智慧学习体验中心,开展探究实验、智能机器人、3D打印、创客教育、VR/AR、STEAM等学习活动。

突出成果(6分)

1.积极开展智慧课堂建设,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形成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推广价值的智慧课堂教学范式。

2.在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应用、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有效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3.学校师生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学校创新应用的特色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或宣传推广。

机制创新(1分)

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机制,有效地促进智慧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评价指标共21大类75小项,评价总分值100+10分,达标分值80分。

江苏省普通高中智慧校园建设指标体系

1.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千兆进校、百兆进班。

⒍建有能效监控系统,对设备进行能效监控和管理。

7.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校园文化环境。

2.学生配有学习用计算机,生机比不低于6比1。

0.5

3.所有教学班配备电子班牌,能实现学生考勤管理、选课走班管理、电子课表、信息发布等功能。

4.建有自动录播室,能够支持教学和科研。

5.建有创新实验室,开展探究实验、智能机器人、3D打印、创客教育、VR/AR、STEAM等学习活动。

⒍建有智慧教室,能全过程采集教学与学习行为数据,促进个性化学习,支持混合学习。

⒎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等,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

2.定期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等保测评工作。

1.建有智能校园安防系统,覆盖校园主要场所,能根据规定与区域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

2.部署消防报警、紧急广播与疏散、食品安全和其他特殊类型智能安防子系统。

1.配备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学科数字化教学资源和虚拟实验资源并及时更新。

2.90%以上教师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能有效利用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70%以上学生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能有效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4.学校能够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资源推送。

2.每年有网络课程或特色资源通过省市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共享。

3.每年有10%以上的教师上传教学资源至省市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并共享。

4.每年有学生作品在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展示并共享。

1.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获取、筛选、加工信息,能利用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创造。能解决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常见软、硬件问题。

2.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教研、评价和管理。

2.校长及管理团队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校管理,有效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和评价。

2.开展智慧课堂研究,综合运用信息化教学工具、资源平台、网络空间、智慧教室等开展课堂教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智慧课堂学科覆盖率达100%。

3.利用信息技术改革实验手段,开展真实与虚拟环境互补的实验教学。

4.注重教与学过程大数据的采集、汇聚、整理、分析,实现教情、学情的及时反馈,推进精准化的教与学。

4.设置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积极推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育教学管理和评价。

5.运用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1.提供基于PC端和移动端的家校互动平台服务,进行有效的家校互动。

2.为学生科技实践、社区活动等提供信息化支持。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其他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教师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的公益服务。

3.制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并按计划推进实施。

1.主持或参与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研究机构的前沿教育信息化实验项目,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得到认可和推广。

4.创新应用的特色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或宣传推广。

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机制,有效促进智慧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评价指标共21大类78小项,评价总分值100+10分,达标分值80分。

THE END
1.通知公告【专题教研 初中体育】《九年级 AI技术辅助下的快速跑教学》《八年级 足球课堂教学中的运动负荷监测》《七年级 翻转课堂的运用:跨越式跳高》12月29日上午9:00-11:00(延期)2022-12-07 【专题教研 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二《会变形的椅子》《耐久跑:图形的魅力》水平三《投掷:飞翔的纸》11月29日下午2:00-4:https://jsxxty-jys.jsies.cn/text/WcJBxC5A6hNBW6myk2QH7QMbCMmz5X2s/
2.昆山市实验小学3.沭阳湖东小学来校交流准备。 4.新教育走深走实现场活动前期准备。 5.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引智培训项目第三批计划集中培训。 6.完成教辅用书和课后服务收费。 7.进行期末工作部署,落实低年级游园活动。 8.参加苏州市初教课改展示活动学习。 9.落实相关语文老师参加苏州市语文基本功比赛观摩学习并反馈。 https://sx.ksedu.cn/mob/page/489097.htm
3.江苏省南通中学附属实验学校内涵建设刊物出版项目中标(成交)结果四、主要标的信息(详见询价采购文件) 五、评委名单:孙宇虹、周鑫、陈亚琪 六、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个工作日。 七、其他补充事宜(无) 八、凡对本次公告内容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采购人信息 名称:江苏省南通中学附属实验学校 联系方式:周老师0513-69969330http://jyj.nantong.gov.cn/ntsjyj/zbcg/content/56d36e39-3c40-4f51-bc40-414cf4c216c0.html
4.江苏省镇江中学附属初中关于“江苏省中小学(幼)教师开学第一课在线学习”通知 挂牌督导 市教育督评中心督导我校“双减”工作 立足常规,促进发展——记我校常规督导工作检查 责任督学督查安全工作 责任督学督导开学工作 市属学校第五轮三年发展规划2019-2020学年度发展性指标督导评估实施方案 https://zzfscz.zje.net.cn/
5.2020年教育信息化发展分析这一系列的政策谋划,不仅引导全国中小学线上教育走入正轨,也打消了社会公众对于在线教育的担忧。教育部与工信部还建立了部际协调机制,协调网络运维企业,有力保障网络云平台的顺畅运行。 2.启用平台,丰富资源 搭建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为保障“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顺利开展,中国教育电视台利用传统电视节目https://www.ceeia.cn/news/detail_3517.htm
6.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江苏省试点工作经验分享江苏省今日教育近期本版将陆续分享省内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优秀应用案例,以期推广成功经验,不断创新实践举措,切实提升试点工作的成效。 盐城市敬贤路实验小学 智慧应用场景赋能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盐城市敬贤路实验小学创建于2013年9月,是江苏省盐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打造的窗口示范学校,同时也是全国首批STEM教育&创客教育实验http://www.todayedu.cn/jyzk/paperdetails.php?CurrPeid=279&CurrSid=5868&newsid=16287
7.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居家期间学生线上学习和降生活指导方案三(3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 居家期间学生线上学习和健康生活指导方案三 (3月28日-4月2日) 亲爱的家长们、同学们: 为落实“双减”、“五项管理”,在线下复课之前,学校仍利用线上平台,提供每日教学资源,并将增加线上答疑和直播课堂频次,加大师生互动性。教学内容包括学科教学、体艺教育、劳动教育及德育课程、防疫知识、心http://www.sycz.czedu.cn/html/article5335150.html
8.学科网学科网是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致力于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为教师提供优质的试题、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内容涵盖K12领域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全部学科学段,服务教师教学教研,服务家校协同育人。https://www.zxxk.com/
9.要闻聚焦无锡市教育信息化和装备管理服务中心负责无锡教师发展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曾经主持和参与全市中小学“智慧校园”、无锡智慧学习平台、无锡市中小学校长教师远程培训平台、“锡慧在线”、无锡市学校食堂“阳光运行”智慧监管平台等市级信息化项目建设。 教育理念:技术驱动时代,教育改变未来。 15、宜兴湖滨实验学校 刘小军https://www.wxeic.cn/contents/501/1184.html
10.教育装备网金三惠智慧音乐素养教室走进——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梁丰高级中学 奥威亚AI循证教学再添应用案例,这次是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 项目案例|昭觉民族中学地理实验室 110所学校!itc保伦股份助力海南省三亚市中小学同步课堂高质量建设! 东莞市黄江中学 智启太白湖,慧育新未来 ——希沃魔方助力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湖新区教育治理革http://www.ceiea.com/
11.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南京一中入选!江苏省物理创新实验研发中心; 2022-2024年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 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 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 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基地示范学校 近年来, 南京一中在科学类校本课程建设、 科学与技术教育的项目平台搭建、 聚焦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和 科技创新https://www.yangtse.com/zncontent/3588385.html
12.停课不停学!江苏中小学丰富“空中课堂“上线根据江苏省政府决定,全省中小学开学时间由原定的2月10日延至2月17日,在延迟开学期间,各地各校要充分发挥在线教育平台和各类网络媒体的作用,为学生提供辅导、答疑等教育教学服务。记者今天在采访中发现,绘本动画微课、快乐读书吧、网络直播授课……一大批学校的丰富空中课程全面上线! https://news.xhby.net/js/jy/202001/t20200129_6486664.shtml
13.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2022年全市中小学和中职校职称评审工作意见今年中小学和中职校正高级职称继续进行网上填报,经江苏省人才服务云平台(网址:https://www.jssrcfwypt.org.cn/rcfwypt/)“人才服务-个人业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服务(职称)-在线办理”申报相关信息,通过系统下载打印《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 (二)学校(单位)推荐。按照公开述职、成果展示、民主测评、组织推荐等程序http://qtzx.haianedu.net/zjqz/qzgg/xwgk/content_9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