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地采用了“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这一特殊的教育形式,是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和优越性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为所有有志学习的人们开辟了一条学校教育之外的成才之路。陕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于1983年首次开考,鼎盛期的报考人数达90.6万人次,后期受普通高校连年扩招、普通高校社会助学停办、现代远程教育规模扩大等因素影响,报名人数逐年下降。笔者分析了其他省份的调研情况,再结合陕西省实际,认为推进自学考试网络助学综合评价工作对促进自学考试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助学综合评价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最能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型社会特点的开放式高等教育制度,它以国家考试为主导,以个人自主学习为基础,有广泛的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助学活动,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没有围墙的大学”,是自学成才的摇篮。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新发展理念更好地服务陕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事业发展,陕西省必须抢抓新时代高等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平台搭建、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多元评价构建、标准化机考考点建设,打造在全国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独具陕西特色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字化转型范式,以数字赋能真正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陕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陕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及现状
陕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于1983年首次开考,考生规模鼎盛时期为2002年,当年内组织了四次考试,分别是1月、4月、7月和10月,全年考生人数达90.6万余人次。后期受普通高校连年扩招、普通高校社会助学停办、现代远程教育规模扩大等因素影响,报名人数逐年下降。2016年后,考生人数趋于平稳,每年报名人数近6万人次,16万科次。现有在籍考生107万人左右,活跃考生10.5万人左右,主考学校15个,开考专业53个(专科21个、专升本32个),其中停考过渡专业8个。
其他省份助学开展情况及主要做法
1.四川省
目前开考专业101个(专科27个,专升本74个),每年两次报考人数达60万人次,130万科次,年新注册考籍人数18万,年毕业人数34万,年毕业率达到了50%以上,1+X证书试点项目毕业率达到了80%以上。全省共计56所自学考试应用型专业主考学校开展助学活动,登记备案的合作校外教学点(助学机构)826个。
2.江苏省
目前开考专业127个(本科专业90个,专科专业37个),全年共安排四次考试。2022年,全年四次报考规模103.99万人次,226.27万科次。
3.湖南省
目前开考专业93个,2021年全年报考人数约40万人次,报考约121万科次,全年毕业人数约5.3万人。2022年,全年报考人数约32万人次,报考科目约89万科次,全年毕业人数约5.9万人。截止到2022年12月,有助学机构153个,其中普通本、专科高校共65个,中职中专学校、培训机构共88个。
陕西省网络助学综合评价实现路径探索
通过与兄弟省份和省内高校的交流沟通,结合陕西省实际,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步骤逐步推进陕西省网络助学综合评价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动试点
按照陕西省教育厅和省教育考试院的工作部署,由自学考试处牵头,根据全国考办《关于印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中心试行办法〉的通知》(考委办函〔2011〕71号)和《关于印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助学综合评价标准体系〉的通知》(考委办〔2013〕9号)等文件精神,认真吸纳兄弟省份的成功经验,结合近几年陕西省自学考试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推进自学考试网络助学综合评价试点工作,首先在个别主考学校开展试点,建设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主考学校及学习服务中心的办学主体责任和数字化转型的引领作用。
2.服务考生,积极建设助学平台
网络助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举措,其核心就是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供高质量的网络助学服务和过程性评价,即网络助学综合评价,通过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自学考试改革。
3.加快数字化资源建设,突出特色
试点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履行办学主体责任,加快建设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特别是陕西省“双一流”建设高校,需要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打破常规,以特色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研究制订学科专业改革实施方案,通过融媒体和信息技术,紧紧围绕教与学的范式变革,探索知识点森林图谱聚合技术的创新应用,开发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把学会认知、掌握能力列为优先次序,满足学习者个人发展历程的要用、有学、能会、可用,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标准和开发应用模式的引领,建设一批优秀的网络学习资源。
主考学校建设的课程资源必须符合自学考试考试大纲要求,经省考试院审定后上传省级助学平台,在做好相应配套题库和作业资源建设的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助学平台各类资源的维护更新和日常管理工作,并保证平台安全。
4.建设标准化考点,保证评价公平
网络助学综合评价的意义在于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切实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过程性评价必须在学习者学习周期内开展全流程的评价重构,以评促学、以评促考,这就需要依托主考学校建设标准化的机考考点,实现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线下考试预约、人脸验证、机位指定、随到随考等考试功能,以丰富评价考核形式和手段,增加评价机会,把学习过程的诊断、引导与学习结果的测试、考核相结合,让自学者真正知所学、知所考、知所用,实现评价手段及方式的智能化、评价维度及要素的多样化、评价功能及目标的精细化、评价数据及过程的安全化,同时对学习者加强思想品行、实践技能等方面的测评,提升评价服务质量,杜绝人为因素干扰,降低评价的运行和管理成本。
陕西省教育考试院指导主考学校建设标准化的机考考点,推进基于专网的计算机化考试实施系统及综合评价实施系统建设,并基于数字化重构自学考试课程学习考评机制和支撑体系;探索国家统一考试的计算机化考试,为实现陕西省各类教育考试从纸笔考试到计算机考试的转型提前做好部署;建立起全新的常态化、日常化、连续化考试新业态,把一次性大规模考试灵活分解为多批次、小规模的无纸化考试,缩短试卷印制和传输环节,降低试题泄露和考试作弊等风险,提高考务管理的安全性和精确性。
5.高质量发展,有序扩大试点范围
经过40余年发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形成了严谨规范的国家教育考试组织体系,充分发挥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制度功能。进入新时代,陕西省自学考试要以网络助学综合评价为突破口,将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人才成长“立交桥”作为根本目标,抓住智慧化教育带来的机遇,搭建院校间“互联网+”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不断优化自考学习的场域环境,形成完整通畅的终身学习链条,为社会成员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终身学习机会。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A/OL].(2020-12-25)[2021-
[2]姜钢.新时代下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转型发展[J].中国
考试,2018(10):1-3.
[3]杨松.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创立4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考试,2022(增刊):1-5.
(周梅青、郝高峰:陕西省教育考试院;李勇、王立军:西安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陕西教育APP
百家号
抖音
公众号
微博
新华网
主管: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陕西教育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