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科学项目的开发》
开题报告
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张璐丹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双减政策的提出给学校带来挑战
目前各地课后服务工作刚刚起步,学校对于双减后课后服务的开展方式以及资源准备不够充足,课后服务的模式和质量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二)双减政策的提出给教师带来挑战
学校教师尚未能形成有效的研究团队,课后服务的项目内容较为单一,学生兴趣不够高。在开展课后服务活动时,缺少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活动资源包,单个教师精力不足以独立开发一套新的课程模型和资源包。
(三)传统课堂限制小学科学内容拓展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
1.有益于打破课堂教学局限,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2.助力“双减”实施,丰富课后服务课程体系
课后服务科学项目的开发,弥补了此研究领域的空白,通过对科学项目的研究,能够丰富课后服务课程体系。
开发适合学生的课后服务科学项目,并对此做出实践研究,能给周边具有相同资质的小学起到示范和借鉴的作用,促进课后服务的良性发展。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1..科学项目的开发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五、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1.学科发展目标:选择科学课本中可以进行拓展的知识点,将之转化为探究活动,探索小学科学拓展实践活动的新样式,
3.课程建设目标:完善课后服务项目内容,对学校课后服务体系有益补充。
(二)研究内容:
2.调查研究:
我们将通过访谈、听课、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区域科学教师为落实“双减”政策而进行的课后服务科学实践活动进行观察调查,对我区小学课后服务科学实践活动实际进行现状分析。
3.策略研究:
从“目标确立、内容选择、资源建设、实施策略、评价模式”五个维度展开策略研究,尝试探索开发出一套符合校情的课后服务科学项目。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评价对象,主要采用观察记录、调查问卷等方法,跟踪个案的发展变化过程,对学生开展成长个案研究。
六、研究思路
七、研究方法与途径
2.案例研究法:通过对教学事件的描述,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
3.行动研究法: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和策略,在日常教学中运用,观测效果,并根据课堂教学的效果,反思、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
4.观察法:运用课堂习作评价量表观察、分析课堂评价中教与学的行为。
八、课题组织机构、分工和进度
(二)课题组成员分工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
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张璐丹
中小学一级
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
行动研究
主持人,课题论证、方案设计,布置阶段工作计划、阶段总结检查,中期评估和结题
陈文佳
文献研究、案例分析
郑砚琴
陆丽
顾艳
夏芳
中小学二级
常州市北郊小学
文献研究、实践研究、案例分析
殷玉艳
常州市雕庄小学
(三)课题研究进度
2.课题研究资源的全面分析。
1.制订工作计划,购置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书籍与其它资料。
2.课题组分工,确定子课题负责人和子课题成员。
3.根据课题研究计划进行研究,分专题实践研究,即时改进反思。
九、预期成果
(一)阶段性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22年1月至2022年5月
课题论证、方案设计
研究报告
2
2022年5月至2023年7月
“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科学项目实践现状研究”
张璐丹、陈文佳
3
“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科学项目的内容初探”
课例、论文
张璐丹、郑砚琴
4
“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科学项目的路径研究”
课例、研究报告
张璐丹、夏芳
5
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
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科学项目评价方法
案例集
张璐丹、殷玉艳
6
2023年7月至2024年1月
阶段总结、资料汇编
阶段报告
中期评估报告
结题报告
课例
张璐丹、顾艳
陆丽、殷玉艳
(二)最终研究成果
最终成果名称
2022.12
论文
2023.12
《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科学项目研究报告》
报告
《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科学项目分类资源包》
资料库
十、支持保障
1.本课题成员基本上都是学校优秀中青年教师,有几位老师有主持或参与省课题的经历,在之前的课题研究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2.在之前的课后服务中,我们已经试着将书本内容延伸至课后服务,对本课题的研究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3.课后服务科学项目的开发符合本校“五育并举”的理念,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