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何以探索与实践教学教研教师队伍

图/在2023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交流展示会上,学生向观展者介绍自己的项目

作者

祁荣宾/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智能教育中心

王艳芳/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中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崛起,人才培养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昔日,教育的重心在于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工业时代的迫切需求。然而,随着数字时代的翩然而至,教育的焦点已悄然转变,更加聚焦于培养创新思维和数字素养等高阶能力。

当前,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正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亟待深入思考与解决。本文将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推进之策,以及如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推进之策

健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生态

国家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高度重视,但现实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人工智能已作为教学内容纳入信息课程标准,但在课程标准、课时安排、教学评价等方面缺乏统一规范。地方区域层面,经费和人力投入不足,缺乏自上而下的有效统筹;学校方面,人工智能教育尚处于摸索阶段,资源和师资匮乏,且融入日常教学体系不足;企业和高校方面,尽管拥有丰富的教育产品和深厚的成果沉淀,但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建立起一个健康、稳定、可持续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生态环境,需要政府、学校、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多方面的协同努力。

研究机构可以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为区域和学校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比如课程教材研究所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开展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研究”项目,通过顶层设计,明确任务规划,构建了教材所—实验区—实验校三方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了专家指导—区教研引领—实验校全员参与—教师校本化实践的教研机制,通过专业指导、示范引领,促进区域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全方位发展。

规范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内容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面临课程内容规范性不足的问题,课程缺乏标准指导,课程定位不准确。有的过于追求技术前沿,有的过于简单,还有的将编程、机器人、STEM等课程等同于人工智能课程。此外,课程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学生难以建构人工智能思维模式;不同地区对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需求差异大,规范建设难度高。不同地区可以结合自身发展水平和人工智能教育目标规划,组织专业的研发团队,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和资源开发,也可以结合企业或科研机构研发的课程进行优选或本土化再加工。

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内容要体现基础性、注重实践性,课程内容应符合中小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理解能力,强调以情境体验和动手实践驱动知识习得。内容选择上需要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保持同步,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课程体系设计以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为出发点,构建具有高度连贯性的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围绕人工智能核心理念,数据、算法、算力三大要素,确保课程内容合理贯穿于小、初、高全学段,各阶段课程内容能够很好地衔接,使知识累积呈现循序渐进的过程。依据《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南》[1],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一线教师研发了适合中小学阶段开课的进阶式课程和项目,表1列出了部分推荐的内容。

提升中小学人工智能师资水平

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在人工智能教育中扮演关键角色,但专业背景的局限性成为他们面临的一大挑战。许多教师缺乏人工智能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他们更侧重于编程技巧或工具使用。

优化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环境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实践学科,其实施与落实离不开完善的实践环境和配套设备。当前,中小学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时,面临硬件设施落后、必要设备缺乏的瓶颈,计算机陈旧、硬件设备不足、网络条件不佳,都严重影响学生的体验和课程普及。

学校需要着力提升人工智能教学的软硬件配置水平,包括性能良好的计算机、开源硬件、本地训练需要的算力资源等。选择功能全面,性能稳定,满足日常教学、项目实践、资源共享的一体化人工智能平台也至关重要。此外,还需优化网络环境,提升网络带宽和稳定性,确保教学平台的流畅访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在线学习环境。

重视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科普实践活动

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在于全面促进学生的培养与发展,这是一项集优质课程内容、专业教师团队、适宜实践环境及良好教育生态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科普实践活动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连接各关键要素的桥梁与纽带,可有效推动各要素间的深度融合与提升。通过科普实践活动不仅能促进人工智能的教与学,还可助力构建创新人才评价体系,使优秀成果得以反哺课程内容,形成正向循环。同时,实践活动应注重内容的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通过广泛辐射效应推动各地区人工智能教育协同发展。

理论与实践全方位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如何从一个对人工智能知之甚少的“小白”,成长为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优秀教师呢?可以从认知转变、学习提升、教学实践、团队协作入手,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拥抱,从基础入门到深入钻研,从教学研究到课程落地,从单兵作战到合作共赢,实现教师的自我成长。

认知转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拥抱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信息科技教师正在面临一场深刻的认知转变。曾经,许多教师可能将人工智能视作一个遥不可及的高科技领域,与自己的教学工作关系不大。然而,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与广泛普及,人工智能已悄然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教育领域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深刻影响。

学习提升:从基础入门到深入钻研

要成为一名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教师,学习无疑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在众多学习路径中,有的以活动和项目为航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按需学习,逐步深化对人工智能的领悟;有的则从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和应用体验切入,在熟练掌握操作技巧的同时,深究其背后的原理;还有的以专业系统学习为目标,致力于掌握人工智能的核心知识与技术,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无论选择哪条学习路径,它们之间都相互交织、相互促进,通识性学习、案例实践及视野拓展都是共同的追求。

通识性学习在人工智能入门阶段尤为重要,它涵盖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任务、基本应用及研究领域等,为教师提供了全面而基础性的认知框架。案例实践始终是学习的核心,它不仅是检验学习成果的试金石,更是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不二法门。通过实践,教师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不断提升自己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素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人工智能基础》系列读本,每个单元都围绕真实问题展开,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人工智能学以致用[2]。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高度交叉与融合的学科,其深度与广度超越了单一学科的界限,它融合了计算机科学的算法逻辑、高等数学的理论基石、神经科学的生物基础,以及社会学与心理学的人文洞见。对于有志于深入探究人工智能奥妙的教师而言,夯实前置知识基础是不可或缺的,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的内在逻辑与应用价值,更能为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实践:从教学研究到课程落地

教师不仅需要持续提升自身的人工智能素养,更应通过教学研究做好课程设计,提升教学方法,改变传统育人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

在课程设计方面,教师应紧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层次清晰、实践导向的人工智能大单元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应涵盖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实施验证和迭代优化等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核心方法。同时,教师需不断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通过开展公开课、仔细打磨课程细节,并接受同行和专家的评议与指导,以完善课程设计。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注重采用多样化、创新性的教学手段,通过真实场景的构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利用创意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借助交互平台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此外,项目实践是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鼓励学生直面挑战,自主思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图1《人工智能基础》读本内容框架

团队协作:从单兵作战到合作共赢

在当下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若固守单兵作战的模式,显然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人工智能教育不仅要求教师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应积极参与合作,在合作过程中获得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与更多优秀人才和组织携手共进。同时,教师可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互通有无,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通过探索与实践,我们共同期待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能够蓬勃发展,为国家的未来注入更多智慧与创新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南课题组.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南[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03),121-134.

[2]汤晓鸥,潘云鹤,姚期智.人工智能基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THE END
1.人工智能教育: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同时,智能系统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对课程进行不断调整和改进,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支持。智能化资源分享平台可以汇集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课件、练习题等,为教师提供更丰富和多样化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进度选择适合的资源进行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2747428137484853&wfr=spider&for=pc
2.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与教学资源开发.pdf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 广泛。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教育资源的开发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本文将讨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和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 性。 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602/5130344020011221.shtm
3.人工智能教学:人工智能的教育资源自然交互:智能代理需要多种类型的知识来与人类自然交互。 社会影响:人工智能应用可以以积极和消极的方式影响社会。 所有这五个概念都可以在全年级以适合发展的方式传达。AI4K12 计划正在努力为美国 K-12 年级的人工智能教学制定国家指导方针,并共享资源。 https://www.intel.cn/content/www/cn/zh/education/k12/teachers/teaching-ai.html
4.K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习包括数学和统计核心课程、计算机科学核心课程、人工智能核心课程、道德、AI细分方向、人文艺术、一般科学和工程学等大类的至少30门课程,分为以下七大版块: 中学生课业紧,AI教材更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播无可厚非,但如果配套学习资源可以提供优质的大学AI本科教学资源,如清华、北大、南大的资源https://m.polyv.net/news/hy0416.html
5.人工智能教学案例(精选9篇)2、本节内容与高中“人工智能初步”选修模块是相衔接的,所以在设计上要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为了更好的创建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本课将在开放式的网络环境下授课,教学过程注重创设学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探究人工智能领域的积极性。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1z47hfa.html
6.教学资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感知与计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课程负责人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 1 图像理解与计算机视觉 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 王爽 白静 侯彪 郭雨薇 2 计算机视觉及其应用 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 韩红 3 人工智能导论 线上一流课程 刘若辰 慕彩红 陈璞花 4 模式https://sai.xidian.edu.cn/bkjx1/jxzy.htm
7.当人工智能走进课堂,教学过程将发生哪些变化?人工智能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学资源的分配以老师控制为基础。课堂教学是老师分配合适的教育资源,再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确立起来的一种沟通方式。由于个人的精力有限,老师为了方便管理,即使不是主观意义上的,也会下意识的为学生贴上相应的身份标签,课堂教学机械的完成知识灌输。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为老师分摊压https://www.php.cn/faq/510261.html
8.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教学资源建设路径研究——基于联通主义的视角联通主义视域下,现有高职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存在生产模式单一、生长性较弱、连接和组织低效以及学习环境不够开放等困境。针对困境,提出基于教育知识图谱的“三阶段双角色”教学资源建构模型,通过“线上化—图谱化—智能化”三阶段,梳理“人类”和“人工智能”双角色的技术路线,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ANG202207007.htm
9.中小学人工智能编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中小学人工智能编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为中小学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为了帮助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北京童程童美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中小学人工智能编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saas产品。这款产品的亮点在于其操作使用门槛低,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教学https://www.huaweicloud.com/zhishi/smart-18482126.html
10.人工智能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1 人工智能实验室介绍 实验室建设总目标是搭建一站式教学服务平台,一站式教学服务平台概念是在深刻理解高校学科建设及存在的若干问题上提出。围绕着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从专业开设、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教学资源、实验环境、学生实训实习及就业创业等环节,提供完整的产品体系,满足高校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不同阶段的需要。http://www.tipdm.com/bk/1872.jhtml
11.人工智能学院我校召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为扎实推进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任务,加强建设院校协作交流,2023年11月25日上午,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知善楼402会议室召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联合主持校共建推进会,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20余位共建院校领导、骨干https://ai.njcit.cn/2023/1128/c4844a145082/page.htm
12.[转]人工智能多模态教学资源的生成与评价——基于AIGC在国际中文摘要: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 Generated Content,AIGC)掀起了新一轮智能革命,也推动了教育行业的改革与发展。而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对国际中文教学资源的质量提出了高要求。对此,文章依托SOR理论,整合语音合成、文本翻译、图像生成等AIGC技术,构建了由需求分析、智能生成和质量管控三个模块组成的人工智能多https://yun.zjer.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55616&id=39479410
13.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心得范文(精选9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心得 1 https://www.ruiwen.com/xindetihui/7278129.html
14.聚焦▏人工智能教学实训平台课程资源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哈工科安人工智能教学实训平台(点击了解聚焦 ▏哈工科安人工智能教学实训平台)trong>,提供丰富的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案例课程资源,包括生活、文化、互联网、工业生产等场景的广泛应用,涵盖人工智能基础、数据分析与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课程,配套提供教学实验指导手册、在线视频、资源包、实验示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1012705?from=15431
15.行业报告AI+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化公平化个性化2) AI 人才培养:即以人工智能作为教学内容的教育培训过程,其属于 STEAM 教育的一个分支,也是未来深化人工智能理论基础、实现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关键驱动因素。 AI 人才培养可分为校内与校外两大场景,也可根据教育阶段划分为青少年 AI 教育、高校AI 教育、成人 AI 教育等。其中校内场景下的高校 AI 教育是高层次 AIhttps://www.bft-robot.com/news-1236.html
16.职业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推进研讨会成功召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由东营职业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淄博职业学院等多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百度(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卓越睿新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组成项目建设团队。全国人工智能职业教育集团、全国人工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指导单位http://www.dongying.gov.cn/art/2024/3/26/art_38797_10420887.html
17.民生实事百姓有数⑨人工智能已走进各区中小学课堂为此,广州搭建并持续迭代优化“广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该平台提供配套教材课程、教师培训课程、优秀课例等线上教学资源以及3D虚拟仿真实验室等虚拟实验中心,支持师生开展人工智能虚拟应用场景体验和课程实验,发挥互联网课程资源的辐射作用,支撑广州市中心城区以外区域开展教学,助力花都、从化、增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https://news.dayoo.com/guangzhou/202401/12/139995_54621021.htm
18.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心得(精选13篇)首先,人工智能可以为教育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教学方式。在活动中,我了解到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学内容的智能推荐和个性化定制。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计划,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https://m.jy135.com/jiaoxuexinde/913126.html
19.人工智能技术——主编郑孝宗何欢书中包含丰富实际案例,便于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获得更为实用的工程经验。 每章均设置相关思政案例进行导入学习。 本书教学资源,样书可添加小编微信13146070618索取 本书系统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并反映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的最新进展。全书共11章。第1章主要介绍人工智能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及行业准则和人工http://m.cmpedu.com/books/book/56069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