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什么怎么教

一是人工智能课程定位模糊。人工智能课程当前多作为选修或校本课程,属于“个性化课程”。相当一部分中小学与课外培训机构缺乏对其清晰的认识,将传统的创客教育、STEM教育或编程教育中的教学内容,经过简单改造后直接搬到人工智能课堂中。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人工智能学科本身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相去甚远。

二是课堂教学内容分化。有些教学内容没有考虑学生的基本认知能力和数理基础,倾向于讲授人工智能特定子领域的复杂模型和理论,以抽象性知识为线索组织教学。例如,在中小学课堂上直接讲授机器学习领域的“对抗网络”等复杂模型,学生很难对其有深入完整的认识和理解。有些教学内容则只强调体验式学习,侧重于简单的动手实践活动,学生通常难以学习到人工智能领域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相应地,教学资源建设水平也参差不齐。迄今为止,全国范围内已出版超过30种人工智能教材及配套资源,相当一部分是以购买实践环节所需的软硬件平台为导向,受商业利益驱动明显。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什么

总体而言,人工智能学科的目标是研究和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以构建不同形态的智能机器。智能机器既可以是硬件形态,如服务类智能机器人,也可以是软件形态,如围棋博弈程序。在中小学阶段,人工智能教育需要让学生了解智能机器的基本能力,理解人工智能处理问题与人类的异同,并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核心内容:

一是智能机器的感知能力。该项能力可以概括为“采集信息、了解世界”。各类传感器对外部世界的信息进行采集并提取有意义的知识,使智能机器了解世界,具备和人一样的“看”和“听”等能力。同时,智能机器还可以感知很多人类所不能或难以精确感知到的信息,例如地理位置信息(GPS)等。

二是智能机器的推理能力。该项能力可以概括为“逻辑思维、求解问题”。智能机器可以模拟人类逻辑思维过程,得到新的知识。例如可以像人类一样,进行归纳或演绎推理。虽然智能机器已经可以进行非常复杂的逻辑推理和问题求解,但是它们目前仍然不能像人类一样进行创造性思考。

三是智能机器的学习能力。该项能力可以概括为“观察世界、寻找规律”。智能机器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从中寻找到规律或模式,从而提高自身的性能。观察的结果通常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和使用,智能机器用特定的模型找到适用于新情况的规律或模式,也就是机器学习的过程。模拟人类大脑结构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机器学习模型,在围棋博弈、图片分类等特定任务上已经超过了人类的能力。

四是智能机器的交互能力。该项能力可以概括为“理解人类、沟通交流”。智能机器需要用自然合理的方式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包括理解人类复杂的语言与情绪等。当前的各种智能音箱和智能手机助理,都是这方面能力的体现。智能机器的交互能力目前仍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仅仅相当于人类儿童的水平。

五是智能机器的道德能力。该项能力可以概括为“信息安全、摒弃偏见”。各类智能机器一方面正在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方便和高效,但另一方面也可能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和危害。例如,智能机器可能会侵犯个人隐私或制造“信息茧房”,也可能会从人类社会产生的数据中学习到带有“偏见”的知识。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深入认识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发生的可能,具备自我防护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

这些核心内容都易于被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和掌握,且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深度,便于教师设计具体课程内容和构建教学资源。

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如何设计

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可以基于上述核心内容组织和规范教学内容,同时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基本设计原则。

其次,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不同学段之间要有明显区别。例如在小学阶段可以主要以体验性活动与课堂讨论为主;在初中阶段更多侧重于对基本原理的了解和简单实践;在高中阶段可以适当深化对重要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并组织综合性实践。针对同一核心内容,不同学段的课程设置需要由浅入深,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对于较为复杂的概念与方法的讲解,应尽量采用横向类比的方法,向学生直观呈现。

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需要遵从人工智能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和思想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人工智能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在学习中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方法,在实践中思考人工智能会带来什么新的问题和影响。同时,要鼓励领域专家、行业协会、人工智能企业等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设计方案、工具和案例,协同解决优质教师队伍匮乏等瓶颈性问题,为人工智能课程在中小学大规模、高质量落地提供保障。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

主办: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承办:广州市越秀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THE END
1.AI进课堂:六年内基本普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此外,《通知》鼓励各地各校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课后服务项目和研学实践,推动产学研用结合,联合人工智能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研发一批人工智能教育学习类课程和教学案例,为教学提供支持。据悉,今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名单上的学校在人工智能整体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当下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725596408494106&wfr=spider&for=pc
2.AI×教育一键带你读懂什么是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发展至今67年,是一门研究如何让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的学科。它涉及到构建可以感知、推理、学习和决策的智能系统,以解决复杂问题和实现人类类似的任务。 具体的技术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专家系统等。目前,AI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医疗、金融、交通、娱乐、教育等,使得https://zhuanlan.zhihu.com/p/670805546
3.小议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什么怎么教?其中,人工智能模型的多模态交互则与过程控制的联系非常密切。考虑到小学已经有了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无论是数据编码、程序设计还是开源硬件和物联网,都属于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那么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学习内容就可以聚焦在创意设想、编程整理、模型搭建、训练部署四个维度上。https://basic.nmg.smartedu.cn/studio/index.php?r=studiowechat/album/view&id=17173&sid=1005
4.人工智能心得体会(精选13篇)人工智能心得体会 篇3 一、在中小学开展的机器人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教育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机器人教育中,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指导者提供学习材料和建议,学生必须自己去学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培养了动手能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https://www.oh100.com/a/202212/5696010.html
5.新学期!大变化!2024年北京中小学迎来这些变化!学生及家长一定要看今年年初,北京宏志中学、北京市第八中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等6所中小学校成为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41所中小学校成为市级智慧校园示范校。 应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挑战,新的学年将会有更多的学校借助新的技术,提升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让科技https://www.ysxiao.cn/zhongdianxiaoxue/207693.html
6.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经济网面对记者“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是否给教育带来冲击和改变”的提问,北京市八一学校常务副校长王华蓓斩钉截铁地回答了两个字:巨大。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掀起阵阵巨浪。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场,投身到这一场历史洪流之中,人类似乎已经正式开启人工智能时代。 https://www.ceweekly.cn/cewsel/2023/1017/426964.html
7.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心得范文(精选9篇)对于学习评价,我们要设计持续性学习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并开展反思性教学改进。最后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专家龚超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人工智能课程进行了介绍,并指出目前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此次培训,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也将会以此次解读活动为契机,立足新课标,结合教学实际https://www.ruiwen.com/xindetihui/7278129.html
8.加快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标准和评估体系不完善。由于缺乏统一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标准,各地学校开展的人工智能教育在教学内容、课程要求、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教学质量不均衡和教学效果不理想。缺乏专门针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评估体系,很难科学、客观地评估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不利于为学生提供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3110765649066910912&item_id=13110765649066910912
9.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后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教基厅函〔2024〕32号)。 通知强调了人工智能教育的总体要求,包括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激发兴趣和鼓励探索以及统筹谋划和稳步推进等方面。同时,提出了六https://www.zhinengxiehui.com/ai/39289.html
10.中国人工智能教育网4月2日,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例展示和实验校申报动员会在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新雅小学举行。本次动员会由北京爱宾果科技有限公司发起,是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建设项目在广州市的**次落地。该项目组将与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紧密合作,遴选区内超过30所学校成为首批花都区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共同为广州花都青少https://www.caai-edu.cn/
11.华师喜增53门省级一流课程!广东本科课程教育厅课程介绍:《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是一门教师教育类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各专业师范生、中小学教师及教育信息化从业者理解和善用新技术手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发展教师的智能技术教育教学素养,适应“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职业挑战。课程内容涵盖“人工智能与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环境、人工智能学习应用、人工智能教学应用、人工https://news.sina.com.cn/c/2021-01-08/doc-iiznezxt1336597.shtml
12.提升中小学教师智能教学应用能力,海淀这样做——海教动态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海淀区对中小学教师在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能力方面开展的各项培训。 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落实海淀区“抢抓人工智能赛道,实现人工智能占先发展”的战略部署,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全方位深度融合,形成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的生动实践和领先范式,今年4月以来,海淀区聚焦中小学教师人工https://www.bjhdedu.cn/xw/jwdt/202409/t20240914_73581.html
13.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不足与展望成果的系统性本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基本要求之一。但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在系统构建方面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足,包括:理不顺认识成果,如理念、观念,也理不顺操作成果,如策略、方式、方法。一方面,成果的内在逻辑性不足。部分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缺少对成果的顶层设计,使得成果之间缺少必需的逻辑性,“只见http://www.njxlxx.com/id61859.html
14.民生实事百姓有数⑨人工智能已走进各区中小学课堂为此,广州搭建并持续迭代优化“广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该平台提供配套教材课程、教师培训课程、优秀课例等线上教学资源以及3D虚拟仿真实验室等虚拟实验中心,支持师生开展人工智能虚拟应用场景体验和课程实验,发挥互联网课程资源的辐射作用,支撑广州市中心城区以外区域开展教学,助力花都、从化、增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https://news.dayoo.com/guangzhou/202401/12/139995_546210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