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何以探索与实践教学教研教师队伍

图/在2023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交流展示会上,学生向观展者介绍自己的项目

作者

祁荣宾/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智能教育中心

王艳芳/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中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崛起,人才培养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昔日,教育的重心在于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工业时代的迫切需求。然而,随着数字时代的翩然而至,教育的焦点已悄然转变,更加聚焦于培养创新思维和数字素养等高阶能力。

当前,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正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亟待深入思考与解决。本文将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推进之策,以及如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推进之策

健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生态

国家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高度重视,但现实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人工智能已作为教学内容纳入信息课程标准,但在课程标准、课时安排、教学评价等方面缺乏统一规范。地方区域层面,经费和人力投入不足,缺乏自上而下的有效统筹;学校方面,人工智能教育尚处于摸索阶段,资源和师资匮乏,且融入日常教学体系不足;企业和高校方面,尽管拥有丰富的教育产品和深厚的成果沉淀,但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建立起一个健康、稳定、可持续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生态环境,需要政府、学校、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多方面的协同努力。

研究机构可以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为区域和学校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比如课程教材研究所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开展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研究”项目,通过顶层设计,明确任务规划,构建了教材所—实验区—实验校三方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了专家指导—区教研引领—实验校全员参与—教师校本化实践的教研机制,通过专业指导、示范引领,促进区域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全方位发展。

规范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内容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面临课程内容规范性不足的问题,课程缺乏标准指导,课程定位不准确。有的过于追求技术前沿,有的过于简单,还有的将编程、机器人、STEM等课程等同于人工智能课程。此外,课程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学生难以建构人工智能思维模式;不同地区对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需求差异大,规范建设难度高。不同地区可以结合自身发展水平和人工智能教育目标规划,组织专业的研发团队,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和资源开发,也可以结合企业或科研机构研发的课程进行优选或本土化再加工。

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内容要体现基础性、注重实践性,课程内容应符合中小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理解能力,强调以情境体验和动手实践驱动知识习得。内容选择上需要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保持同步,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课程体系设计以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为出发点,构建具有高度连贯性的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围绕人工智能核心理念,数据、算法、算力三大要素,确保课程内容合理贯穿于小、初、高全学段,各阶段课程内容能够很好地衔接,使知识累积呈现循序渐进的过程。依据《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南》[1],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一线教师研发了适合中小学阶段开课的进阶式课程和项目,表1列出了部分推荐的内容。

提升中小学人工智能师资水平

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在人工智能教育中扮演关键角色,但专业背景的局限性成为他们面临的一大挑战。许多教师缺乏人工智能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他们更侧重于编程技巧或工具使用。

优化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环境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实践学科,其实施与落实离不开完善的实践环境和配套设备。当前,中小学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时,面临硬件设施落后、必要设备缺乏的瓶颈,计算机陈旧、硬件设备不足、网络条件不佳,都严重影响学生的体验和课程普及。

学校需要着力提升人工智能教学的软硬件配置水平,包括性能良好的计算机、开源硬件、本地训练需要的算力资源等。选择功能全面,性能稳定,满足日常教学、项目实践、资源共享的一体化人工智能平台也至关重要。此外,还需优化网络环境,提升网络带宽和稳定性,确保教学平台的流畅访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在线学习环境。

重视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科普实践活动

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在于全面促进学生的培养与发展,这是一项集优质课程内容、专业教师团队、适宜实践环境及良好教育生态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科普实践活动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连接各关键要素的桥梁与纽带,可有效推动各要素间的深度融合与提升。通过科普实践活动不仅能促进人工智能的教与学,还可助力构建创新人才评价体系,使优秀成果得以反哺课程内容,形成正向循环。同时,实践活动应注重内容的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通过广泛辐射效应推动各地区人工智能教育协同发展。

理论与实践全方位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如何从一个对人工智能知之甚少的“小白”,成长为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优秀教师呢?可以从认知转变、学习提升、教学实践、团队协作入手,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拥抱,从基础入门到深入钻研,从教学研究到课程落地,从单兵作战到合作共赢,实现教师的自我成长。

认知转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拥抱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信息科技教师正在面临一场深刻的认知转变。曾经,许多教师可能将人工智能视作一个遥不可及的高科技领域,与自己的教学工作关系不大。然而,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与广泛普及,人工智能已悄然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教育领域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深刻影响。

学习提升:从基础入门到深入钻研

要成为一名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教师,学习无疑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在众多学习路径中,有的以活动和项目为航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按需学习,逐步深化对人工智能的领悟;有的则从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和应用体验切入,在熟练掌握操作技巧的同时,深究其背后的原理;还有的以专业系统学习为目标,致力于掌握人工智能的核心知识与技术,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无论选择哪条学习路径,它们之间都相互交织、相互促进,通识性学习、案例实践及视野拓展都是共同的追求。

通识性学习在人工智能入门阶段尤为重要,它涵盖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任务、基本应用及研究领域等,为教师提供了全面而基础性的认知框架。案例实践始终是学习的核心,它不仅是检验学习成果的试金石,更是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不二法门。通过实践,教师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不断提升自己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素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人工智能基础》系列读本,每个单元都围绕真实问题展开,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人工智能学以致用[2]。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高度交叉与融合的学科,其深度与广度超越了单一学科的界限,它融合了计算机科学的算法逻辑、高等数学的理论基石、神经科学的生物基础,以及社会学与心理学的人文洞见。对于有志于深入探究人工智能奥妙的教师而言,夯实前置知识基础是不可或缺的,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的内在逻辑与应用价值,更能为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实践:从教学研究到课程落地

教师不仅需要持续提升自身的人工智能素养,更应通过教学研究做好课程设计,提升教学方法,改变传统育人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

在课程设计方面,教师应紧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层次清晰、实践导向的人工智能大单元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应涵盖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实施验证和迭代优化等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核心方法。同时,教师需不断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通过开展公开课、仔细打磨课程细节,并接受同行和专家的评议与指导,以完善课程设计。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注重采用多样化、创新性的教学手段,通过真实场景的构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利用创意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借助交互平台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此外,项目实践是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鼓励学生直面挑战,自主思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图1《人工智能基础》读本内容框架

团队协作:从单兵作战到合作共赢

在当下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若固守单兵作战的模式,显然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人工智能教育不仅要求教师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应积极参与合作,在合作过程中获得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与更多优秀人才和组织携手共进。同时,教师可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互通有无,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通过探索与实践,我们共同期待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能够蓬勃发展,为国家的未来注入更多智慧与创新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南课题组.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南[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03),121-134.

[2]汤晓鸥,潘云鹤,姚期智.人工智能基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THE END
1.教育部: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人民政协网12月2日,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通知,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通知明确了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总体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满足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人工智能引领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生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https://www.rmzxb.com.cn/c/2024-12-13/3647529.shtml
2.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教育部明确!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设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栏目,广泛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分批设立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展厅等场馆向中小学校开放,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中小学人工智能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NzI3NzkwMQ==&mid=2247577649&idx=3&sn=f64192290476cf8b47593634040aa81f&chksm=e889cf806df424c922c952b64bbcdefa7d124fae69df7da93a61dc10d8b9b8cc0be1d079f73a&scene=27
3.教育部新举措!人工智能教育踏上“智慧”新征程对于学生而言,人工智能不仅是前沿科技的代表,更是未来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在中小学阶段接受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将有助于学生提前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魅力,激发创新思维,提升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为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千锋教育,作为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951281984204055&wfr=spider&for=pc
4.中小学如何做好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当前,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课程价值取向不明确、课程内容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理念脱节、课程内容组织缺乏逻辑连贯性、课程实践脱离生活实际、课程评价尚未形成体系等问题。 面对以上问题,学校首先需明确课程目标,这是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2021年,中央电教馆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技术与工程https://www.yuexiu.gov.cn/gzjg/qzf/qjyj/jyzl/xw/jyxw/content/post_9656325.html
5.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docx本实施方案旨在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供指导,以期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二、教育目标1.科技素养提升:通过人工智能教育,学生能够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应用和发展趋势,提升对科技的兴趣和认识。2.创新思维培养:鼓励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创新思考和创造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https://m.renrendoc.com/paper/325017753.html
6.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pptx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概述01 人工智能特点人工智能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语言识别与理解能力,能够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自主学习和决策制定,并能够与人类进行自然语言交互。人工智能定义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新技术科学,它是计算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429/5223224131011201.shtm
7.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人工智能实验室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装备广州飞瑞敖15年口碑,全国1000多所高校实验室建设案例,专注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核心技术研发、销售及服务,打造“六位一体”人工智能课程服务体系,为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高校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及师资培训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教育城市合伙人、培训机构转型课https://www.frotech.com/
8.青少年人工智能实验基地解决方案1.2人工智能创新教育解决方案需求 课程建设:需要构建符合中小学学生认知特点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进阶课程和拓展课程,涵盖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等内容。 师资培训:中小学缺乏具备人工智能专业背景的师资力量,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学https://zhuanlan.zhihu.com/p/679965952
9.2024年人工智能+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界面新闻·JMedia本报告将主要聚焦AI技术对教育教学的赋能作用——这一主题,重点关注AI技术在“教学、学习、测评、管理”等各教育环节中的应用。因此,本报告中 “人工智能+教育”(后文简称:AI+教育)指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其中,人工智能技术包含但不限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大模型、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1549229.html
10.优必哑技AI教育的“攻城略地”“目前,优必选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教育解决方案正陆续落地40多个海内外国家的中小学”,钟永告诉PingWest品玩。 驱动行业打造AI教育完整生态 PingWest品玩了解到,成立于2012年的优必选一直致力于AI落地场景的探索,并衍生出以教育和安防为主的多个场景应用。在AI教育领域,优必选是为数不多的一直坚持以人形机器人为核心实现商https://www.pingwest.com/a/193303
11.智慧学习研究院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 摘要:讲座介绍了在线学习的7个基本事实、合作学习的5个关键要素,以及在线小组学习的6种方法。 下载 中小学大规模开展在线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主讲人:陈丽教授 主讲人简介:本期https://sli.bnu.edu.cn/a/zhuantifenxiang/xiliekecheng/
12.基础教育解决方案智能教育信息化建设依托腾讯云计算、大数据、AI 等技术积淀,基于微信及企业微信生态,以教育号为平台基础,助力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等各类教育应用场景。https://cloud.tencent.com/solution/k12-education
13.西安决策参考《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安全和社会问题研究,重点围绕自动驾驶、服务机器人等应用基础较好的细分领域,加快推动制定相关安全管理法规。加强对人工智能潜在危害与收益的评估,构建人工智能复杂场景下突发事件的解决方案。积极参与与机器人异化和安全监管等人工智能重大共性问题研究,注重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技http://www.xalib.org.cn/info/72438.jspx
14.蘑菇云蘑菇云致力于为K12全龄段提供AI人工智能、创客教育、STEAM教育、劳动教育为主的科技创新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包含实验室搭建,教师培训,赛事支持等;目前已服务并获得国内8000多所学校认可。https://mgy.dfrobot.cn/
15.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解决方案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解决方案 前言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因此,在中小学、职业学校、大学等中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https://blog.csdn.net/lin_yu_cheng/article/details/142215062
16.2019风向趋势分析报告——覆盖5G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领域什么样的人工智能教育才是真正符合国家倡导和需要的? 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几种体系中,分别应用到了哪些AI技术? 人工智能教育产业的相关师资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如何解决?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中是怎么为学校、学生、老师和家长带来便利的? 热点企业: 乂学松鼠AI:辅助工具型代表企业,机器人教学+线下老师辅导相结合的双https://www.ucloud.cn/yun/19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