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双11”大战打得正酣,各路“玩家”是否做足准备“战斗”?步入第十一个年头的双11,电商们依旧绞尽脑汁探索新玩法,堪比全民优惠促销道路上的“绊脚石”,稍有不慎,要么绊住了平台好感度,要么真把消费者给绊了一脚。你以为的“双11”就是买买买,结果摇身一变“双11全民奥数暨阅读理解脑力大赛”,以为当了一回“羊毛党”然而却被当成“韭菜”被割了...
“电商平台们通过“游戏+社交+电商”方式把购物、娱乐、生活场景全面打通,提高月活用户,各种互动玩法能够提高全场景的体验,增加用户粘性。在用户下单后对GMV的转化启动一定促进作用。对于老客户来说能够提高留存及激活消费,并且持续提高拉新能力。”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就各大电商为何纷纷摩拳擦掌使出浑身解数说道。
“一入盖楼深似海”耗时耗力还砸钱?
就拿“盖楼”游戏举例,用户为了“喵铺”升级可以选择组队或个人“盖楼”,每天进行楼层数PK赢的队伍才能拿走这场奖金,最后一天领取。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用户就得不断地组队,为此不少用户反映自己就加入了多个双11合作互助群,群里大家很可能都是互不相识;甚至还要一天浏览20多个店铺、观看直播等,而且必须强制观看5秒才可以领到喵币,同时,部分用户为了盖更多了楼还开启了花钱“买楼”模式。这简直就是出人出力还得出钱,关键的是你还不能停,否则累积的红包会逐渐减少,前功尽弃。
与次同时,淘宝支付宝等多个阿里旗下App也在互相导流,比如用户想要获得喵币就得去支付宝使用金融业务以及提升花呗额度等,其目的就是为了给支付宝的部分“不活跃”的业务导流。“但也因此给部分消费者开拓了资金渠道导致花费而不自知节制”蒙慧欣说道。
大促期间为刺激消费,电商纷纷推出类似于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苏宁任性付、分期乐、惠分期之类的“赊账服务”,而不少平台为鼓励消费者使用消费金融付款给出了更多的优惠。蒙慧欣提醒,消费者需明白任何的“赊账服务”都需还款,并且不同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分期手续费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平台甚至没有明确标示具体还款金额,待还款时高额手续费让消费者诧然。目前,多数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对于手续费部分并不提供发票服务,对于一些公司采购行为需要发票的用户需谨慎使用。此外,开通并使用多个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容易造成忘记还款,影响个人信用的情况。
优惠券、红包“满天飞”优惠“组合装”难倒众人
“双11期间,价格优惠是刺激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家电商也因此打出促销牌,秒杀、打折、红包、优惠券、预付定金直减等不停歇,卯足了劲刺激消费者下单。”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蒙慧欣表示到,然而,部分商品已经偷偷换了“身价”,商家依旧玩起“先涨后降”的套路。部分商家借促销表面让利实则清库存,甚至出售质量较差的商品。
与此同时,蒙慧欣认为,越是优惠花样越容易出现“欲盖弥彰”的促销假象,真正的让利消费者就要做到简单明了。一般而言,商家促销逻辑就是“以量换价”,做大销量才能有足量的利润空间,对于利润空间较大的商品,商家愿意做到较大幅度的优惠,相反对于薄利的商品,事实上优惠力度不会很大。那么,消费者就要做好平时的功课,进行平时与双11期间的比价。
那么对于此次双11期间,各大平台的百亿补贴,确实可以做到给予消费者真正的优惠,也是平台对消费者的一种“回馈”方式,但同时,也要求各大电商平台做到真百亿、真补贴,不可夸大补贴力度,更不应存在“小心思”,让其成为平台竞争的噱头。
订金预付“一时爽”尾款结算“泪两行”要是退款“两手空”
今年双11的预售玩法依旧逃不过满满的套路,不少消费者发现进入预售付款页面后点击付款,却被“拦下”,下拉滑动屏幕才发现“罪魁祸首”是规则同意提示,只有确认勾选才能购买,同时也因其每购买一件预售商品就提示一次,导致不少消费者错失商家活动。
“不难看出,此次预售订金不可退规则同意选项,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平台或商家责任免责,在起到提示用户的同时也避免了购买之后退款所引发的消费纠纷,但也让消费者觉得这是平台或商家‘推卸责任’的一种表现。”蒙慧欣表示。
此外,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京师(泉州)律师事务所丁秋萍律师表示,根据《担保法》第89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因此,如果商家和消费者约定的是定金,那么消费者后期取消订单时,商家对于消费者预付定金是可以不退款的,从法律上是站的住脚。但实际生活中很多消费者对于定金规则并不知悉也不会打开协议进行阅读,且平台和商家往往处于强势地位的一方,因此为了避免在促销活动中存在以引诱消费者提前下单的情况,建议商家在涉及定金不退的条款后面补充,如果商家违约,需承担双倍返还定金。
丁秋萍进一步表示,需要提醒商家注意的是,工商行政部门曾在《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规定“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不得采用格式条款设置订金不退”。而针对商家玩弄“订金不退”和“定金不退”的文字游戏,国家工商总局网监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订金改为定金、提出此定金非彼订金不予退还的条款,属于商家打擦边球,“定金不退”仍属霸王条款,将依照《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进行查处。因此,在实践中,若商家如果规定“定金不退”的条款,将可能遭受行政处罚。
最后,蒙慧欣提醒,在网上选购预售商品时,最好点开细则仔细阅读,或提前咨询店家是否能退换商品。如果店家严格按照“预售规定”中的条款来执行,慎重考虑可能面临的后果,然后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千万别只图一时便宜,上了商家的“套”。
七大消费提醒助力“双11”消费
面对“眼花缭乱”的“双11”购物活动,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以下七条消费提醒:
二、熟悉规则,适度采买生活用品
鲜活易腐商品不在7日无理由退货范围,在购买冷鲜食品时,要仔细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避免冲动购买大量暂不需要的商品。
三、判断真假,选择正规电商平台
四、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谨防不良贷款
为促进消费,各大网商(如分期购物平台、P2P贷款平台、淘宝、京东等传统平台)纷纷推出了先买后还的借贷手段,甚至针对没有固定收入或收入微薄的学生团体推出了更加方便的支付手段。网络借贷带来便利和实惠的同时,暗藏风险:开始借贷金额不高,翻倍速度快,让借贷人不堪重负。
五、仔细了解促销活动规则,避免消费纠纷
六、使用安全支付方式,谨防信息泄露
尽量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或者货到付款,不要轻易相信对方以任何理由要求直接转账、汇款至私人账户,以及通过发送付款链接页面或扫二维码等方式进行付款;注意不要随意填写或告知他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防止因个人信息泄露导致银行卡被盗刷。
七、留好交易凭证,及时有效维权
消费者如果遇到维权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小贴士
今年双11除了天猫、京东、拼多多、苏宁易购等“头部平台”外,还吸引了100多家各类电商平台参与,主要包括:社交电商平台云集、微店、小红书、蘑菇街、有赞,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考拉海购、洋码头、寺库,社交电商贝店、宝宝树、蜜芽,精品电商平台网易严选、小米有品,生鲜新零售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生活服务平台飞猪、美团点评、携程、饿了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