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标体系解读

1.宽带网络校校通,千兆进校、百兆进班。

2

创建途径:学校宽带入口达到千兆,并进行学校内部网络改造,满足百兆进班需求。

佐证材料:1、千兆接入协议或电信及江苏有线光纤使用费发票。2、学校网络拓扑图。3、学校网络设备详细清单。

2.无线校园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办公、活动场所。

1

创建途径:整体考虑学校主要教学、办公、活动场所区域划分和带宽需求,合理规划建设校园无线网。

3.校园网络接入江苏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创建途径:学校网络接入昆山教育城域网。

佐证材料:昆山教育云平台截图等。

4.建有基于校园网络的数字广播、电视、会议等应用系统。

创建途径:学校建设基于校园网络的数字广播、电视、会议等应用系统。

佐证材料:1、应用系统的购买安装凭据。2、设备设施图片。

佐证材料:1、物联网购买凭据及使用照片。2、应用场景展示图片。

6.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校园文化环境。

创建途径:学校教学办公活动场所有多处硬件支撑的应用场景,供师生使用。(至少3处,如:电子班牌、电子屏、二维码应用、触摸终端、信息技术作品展,创客空间等)

佐证材料:1、购买应用场景设备的票据。2、使用场景展示图片。

(二)

信息终端(6分)

1.教师配有办公用计算机,师机比不低于1:1。

创建途径:增加投入,在保证计算机数量的基础上按计划、分批次更新换代设备。

佐证材料:1、固定资产登记清单。2、使用场景展示图片。

2.学生配有学习用计算机,生机比不低于8:1,高中不低于6:1.。

3.移动终端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佐证材料:1、添置移动终端的台账资料清单。2、学生在校内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的台账资料。3、使用场景展示图片。

4.公共服务区域(图书馆、活动室、行政楼等)配备为师生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公用终端。

创建途径:建设3处以上基于信息化服务的公用终端(如科普阅览屏,图书查询终端等),供师生随时使用,终端类型不限。

佐证材料:1、公用终端的购买票据。2、使用场景展示图片。

5.校园建有智能卡等系统。

创建途径:全部学生能够有规模地使用智能卡等系统。

佐证材料:1、提供固定资产材料或购买清单及使用记录。2、使用场景展示图片。

(三)

智慧教室(6分)

1.每个教室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高中教学班配备电子班牌、选课系统。

1.5

创建途径:小学、初中、高中均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高中教学班配备电子班牌、选课系统。

佐证材料:1、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清单。2、使用场景展示图片。

2.建有自动录播室,能够支持教学和科研。

创建途径:学校建设自动录播室。

佐证材料:1、自动录播室设备清单。2、使用场景展示图片。

3.建有智慧教室,能全过程采集教学与学习行为数据,促进个性化学习,支持混合学习。

创建途径:学校建设智慧教室,配备全过程采集教学与学习行为的设备系统。

佐证材料:1、智慧教室设备清单。2、云平台中的使用数据截图。3、使用场景展示图片。

4.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等,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

创建途径:区、县教育部门与学校共建共享。

佐证材料:1、云平台中教学资源(www.ksedu.cn)及视频综合平台(v.ksedu.cn)截图。

(四)

信息安全(3分)

1.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制度。

0.5

创建途径:学校制定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制度。

佐证材料:1、学校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制度。

2.配置网络与信息安全设备、系统,对互联网的使用可控制、可管理、可追溯,日志保留6个月。

佐证材料:1、学校防火墙或安全网关设备图片;2、上网行为设备图片;3、上网行为设备部分日志记录。

3.定期开展信息安全等保测评工作。

创建途径:自主定级。

佐证材料:1、等保一级自主定级报告。

4.无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创建途径: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制度,配置网络安全设备,保留日志。

佐证材料:无

(五)

智能安防(3分)

1.建有智能校园安防系统,覆盖校园主要场所,与教育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

创建途径:学校与上级行政部门共建共享。

佐证材料:1、学校的智能校园安防系统设备清单。2、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的依据(图片等)。

2.部署消防报警系统、紧急广播与疏散、食品安全和其他特殊类型智能安防子系统。

数字资源

(20分)

资源建设(6分)

1.配备能够满足各学科教学需要的数字化资源并及时更新。

创建途径:1、购买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源。2、开发适合学校使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3、能够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使用免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3、云平台的各类资源

佐证材料:1、学校购买的资源图片。2、学校自己开发的资源图片。3、云平台的资源图片等。

2.建有数字图书馆或与区域数字图书馆互联互通,支持移动阅读。

创建途径:云平台数字图书馆使用。

佐证材料:1、云平台的数字图书馆截图(apabi.ksedu.cn)等。

3.建有数字化校本特色资源并及时更新。

创建途径: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制定数字化校本资源建设方案,按步骤建设数字化校本资源,并根据使用情况对原有数字化校本资源进行完善及更新。(可采用FTP、云盘、资源管理平台等形式)

佐证材料:1、学校购买的资源图片。2、学校自己开发的资源图片。3、学校资源库的图片。

资源应用(10分)

1.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能利用省级及其他资源平台开展教学。

创建途径:建设方便适用的班班通资源平台。

佐证材料:1、学校自有资源平台截图。2、云平台各类资源截图。

2.90%以上教师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

3

创建途径:1、组织90%以上教师实名开通并使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2、积极组织网络学习空间使用培训。

佐证材料:1、云平台教师账号列表。2、教师空间里各类教学功能的图片(如:智慧课堂、出卷等功能)。

3.70%以上的学生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自主学习。

创建途径:组织引导70%以上的学生实名开通并使用网络空间学习交流。

佐证材料:1、云平台学生账号列表。2、学生空间里各类学习功能的图片(如:语音学习平台、学情采集分析系统等)。

4.学校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资源推送。

创建途径:1、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2、通过数据分析能为师生推送适合本校师生的个性化、精准化的资源。

佐证材料:1、智慧课堂互动教学情境图片;2、学情采集分析系统应用实例等

资源共享(4分)

1.学校内部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创建途径:为学校内部共享提供方便实用的方式方法。(如FTP、云盘、资源管理平台等)

佐证材料:1、共享服务器截图、资源列表展示截图等。

2.每年有网络课程或特色资源通过县级以上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共享。

创建途径:制作满足本校学生使用需求的特色资源或网络课程,通过使用不断完善,每年将使用成效显著的课程或资源上传至县级以上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佐证材料:1、云平台上传的课程(微课)或资源的截图。2、一师一优课获奖录用的截图等。

3.每年有10%以上的教师上传教学资源至县级以上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并共享。

创建途径:对教师开展资源制作能力培训,引导教师制作并上传自己使用效果较好的教育资源至县级以上平台共享,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佐证材料:1、云平台上传的教案或课件的截图。2、一师一优课获奖录用的截图等。

4.每年有学生作品在县级以上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展示并共享。

创建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等比赛,并上传至县级以上平台共享。

佐证材料:1、云平台上传的学生作品截图(如班级空间里展示)。

信息素养

(15分)

学生发展(5分)

1.能获取、存储、加工、发布信息,能利用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创造。

创建途径: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通过开展活动(如网络考试、网络祭扫、一起作业网、学习平台、英语听力测试)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佐证材料:1、信息技术备课、课表、机房使用记录。2、方案、图片、视频等活动资料。

2.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资源管理,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创建途径:建设具有甄选、收藏等功能的个人空间,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佐证材料:云平台学生空间展示截图等。

4.能遵守网络文明礼仪,自觉尊重知识产权,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教师发展(5分)

1.全员通过国家、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创建途径: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佐证材料:培训证书、参培人员信息统计表。

2.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教研、评价和管理。

创建途径: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搭建教育教学、教研、评价、管理等应用平台。

佐证材料:1、云平台管理平台(学校、班级管理功能等)。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教育教学、培训、教研、管理的图片、文本、视频等资料。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生评价的办法与措施。

信息化

领导力

(5分)

1.校长及管理团队有清晰的信息化发展目标和思路。近两年参加省级以上信息化领导力培训,达到国家《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要求。

创建途径:1、学校根据自身信息化现状及发展制定本校的信息化发展三年规划方案。2、积极参加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并达到标准。

佐证材料:1、学校信息化发展三年规划。2、近两年参加省级以上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的学时证明或合格证书。

2.校长及管理团队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管理,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和绩效评价。

创建途径:学校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如云平台的“数据应用统计平台”等)管理教育教学。留存足量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检索,形成基于数据分析的教育治理和绩效管理办法、评价体系。

佐证材料:1、现场调阅统计数据。2、学校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和绩效评价办法与措施。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管理的图片、图表、视频等过程性资料。

3.校长及管理团队能带头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创建途径:校长及管理团队带头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如带头应用智慧课堂、信息化教研等)

佐证材料:1、行政人员名册。2、图片、文本及视频资料。

融合创新

智慧教学(12分)

1.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备课,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90%以上。

创建途径:学校积极使用云平台备课平台,推动教师进行网络备课,实现资源共享。

佐证材料:1、云平台教师空间备课截图,后台六认真检查使用截图。2、课时统计材料。

2.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智慧课堂学科全覆盖。

创建途径:学校使用智能学习平台,开通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

佐证材料:1、师生网络学习空间(云平台)截图。2、智慧课堂课堂实录。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情境式、体验式教学。高中能开展真实与虚拟环境互补的实验教学。

创建途径:学校有适合本校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和设备及使用云平台上的虚拟、仿真实验等。

佐证材料:1、系统、设备、购买票据(学校自购)。2、云平台虚拟、仿真实验使用图片。

4.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教情、学情分析,推进精准化的教与学。

创建途径:购买开发适合本地区的智能学习平台(学情采集分析系统),采集、分析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大数据,精准推送资源。

佐证材料:学情采集分析系统使用等。

创建途径:学校搭建无线校园网络,合理使用智能学习平台或学习APP。(如未来教室等)

佐证材料:1、无线校园网络覆盖状况。2、使用未来教室的统计、截图等。

智慧管理(10分)

1.建有校园门户网站,信息及时更新。

创建途径:学校自主设计制作校园门户网站。

佐证材料:校园门户网站地址、截图等。

创建途径:云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3.部署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并有效应用,实现与省市县平台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创建途径:使用上级统一部署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教学、行政、学生、后勤等管理信息系统并与上级主管部门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佐证材料:1、云平台首页,综合服务平台页,教师、学生空间页等截图。

4.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育教学管理和评价。

创建途径:利用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实行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育教学管理和评价。(如利用学情采集分析系统等)

佐证材料:1、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2、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育教学管理和评价的图片、文字资料。

5.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评价。

创建途径:小学、初中使用云平台学生素质报告系统,高中可以参考使用省平台。

佐证材料:1、云平台学生素质报告书截图等。

智慧服务(3分)

1.提供免费的家校互动平台服务,进行有效的家校互动,高中能为学生社会综合实践等活动提供信息化支持。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课程资源,名师资源等社会公益服务。

佐证材料:视频综合服务平台图片、视频资料。

支撑保障

组织领导(3分)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专题研究信息化工作。

创建途径:形成以智慧校园建设为统领的信息化研究例会制度。

佐证材料:1、组织成立和人事任命的通知或文件。2、会议记录、研究的过程性材料和成果。

2.设有校级首席信息官。

创建途径:通过确立校级首席信息官。

佐证材料:人事任命的通知或文件。

3.制定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并按计划推进实施。

创建途径:制定智慧校园创建方案,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按计划推进实施。

佐证材料:1、规划文件。2、记录实施进度的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

机构人员(4分)

1.设置中层管理部门或机构,专门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

创建途径:行政确立信息化部门及负责人,加强教研部门与信息化部门的合作,统筹推进信息化工作。

佐证材料:1、学校成立的文件,人员组成名单。2、工作计划和实施情况的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

3.每门学科需安排1名教师,负责推进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

创建途径:安排信息化素养较高的学科教师负责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计算工作量。

佐证材料:负责融合创新教师对学科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计划和建议。

经费保障(6分)

1.财政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

创建途径:学校按季度公示信息化建设财政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

佐证材料:1、资金使用账目记录。2、固定资产清单。3、软硬件设施、设备。

2.学校从生均公用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信息化资源更新和日常运维。

佐证材料:1、资金使用账目记录。2、资源更新记录和运维记录。

3.开展校企等合作,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

创建途径:根据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互利共赢。

佐证材料:1、合同。2、企业赞助策划方案等。

制度建设(2分)

1.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运营和管理制度。

创建途径:从学校实际与办学特色出发建立制度,论证制度的科学性。

佐证材料:信息化建设、运营和管理制度文件。

2.建立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激励制度。

创建途径:明确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方向,细化奖励制度,增强可操作性。

佐证材料:1、激励制度。2、根据激励制度奖励情况记录。

特色发展

(10分)

前沿探索(3分)

1.主持或参与市级以上教育信息化研究项目,取得成果并得到认可和推广。

佐证材料:1、课题结题证书。2、成果推广应用证明材料。

2.积极探索前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并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创建途径: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培训,深入了解前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发现创新型人才,建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佐证材料:1、课堂实录、备课记录。2、获奖证书。

3.建有创新实验室、智慧学习体验中心,开展探究实验、智能机器人、3D打印、VR/AR/MR等STEAM学习活动。

创建途径:明确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方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STEAM学习活动。

佐证材料:1、现场设施、设备。2、课堂实录、备课记录。

突出成果(6分)

1.积极开展智慧课堂建设,形成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推广价值的智慧课堂教学案例

创建途径:依托智慧课堂开展教研活动,形成可以推广的案例成果。

佐证材料:1、课堂实录、备课记录。2、教学案例集。

2.在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应用、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创建途径: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平台优势,形成符合学校信息化发展需求的应用策略和模式。

佐证材料:1、平台建设及应用汇报材料。2、课堂实录、查看备课记录。

3.学校师生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有效应用方面取得突破。

创建途径:依托区域平台建设,融入学校特色办学理念,深度挖掘人人通平台的应用潜力。

佐证材料:1、云平台空间应用情况截图。2、取得突破的云平台应用案例材料。

4.学校创新应用的特色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或宣传推广。

创建途径:积极开展创新探究实验、智能机器人、3D打印、VR/AR/MR等STEAM学习活动。

佐证材料:1、获奖证书。2、推广文件或通知、新闻宣传报道。

机制创新(1分)

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机制,有效促进智慧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

创建途径:反复提炼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机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修正,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的首要条件。

佐证材料:1、应用机制。2、可复制、可推广案例集。

评价指标共21大类78小项,评价总分值100+10分,达标分值80分。

THE END
1.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免费网课app下载手机版2024最新安装标签:小学学习教育学习网络课堂 介绍 厂商联系方式:官方网站:https://www.zxx.edu.cn/download_app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免费网课app,一般又称智慧中小学。 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服务更好落实“双减”工作,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部对国家中https://m.liqucn.com/app-rn-171976-7
2.智慧中小学app下载智慧中小学教育平台智慧中小学版本合集内容和正版的课程和教学内容,还有专门的老师会定时的直播,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其中学习,拥有非常多的学习资源,全部免费向所有人开放,还有更多辅导课程视频可以观看,让家长和孩子更好的相处,智慧中小学教育平台不仅是学生可以使用,家长也可以学习教育方式,拥有海量的资源,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智慧中小学版本合集,让大家http://www.downcc.com/k/zhihuizhongxiaoxue/
3.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无障碍浏览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网站运维: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 客服电话:4001910910 (工作日 8:30-17:00) 京ICP备09059518号-20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141号 网站声明管理系统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https://www.zxx.edu.cn/download_app
4.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免费网课入口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程主要形式 资源以微课视频为主要形式,中学微课时长为20-25分钟,小学微课时长为15-20分钟,符合网上学习特点及视力保护的需求。采用“教师讲解+多媒体大屏”的形式,最大限度还原课堂教学的真实场景,复现课堂教学的现场感,契合中小学生的认知习惯和需求。http://www.e4221.com/news/8565.html
5.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入口超全版“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改版升级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已经上线试运行,3月底正式上线运行。 升级后的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原有的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资源,并新增加了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等4类资源,共有6个版块,进一步凸显了服务“双减”工作的需要。 https://www.ruiwen.com/ziliao/kepu/4890790.html
6.皖教云互联互通 INTERCONNECTION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 安徽智慧教育平台 合肥市教育云平台 宿州市智慧教育云平台 蚌埠市教育平台 淮南市智慧教育平台 滁州市教育平台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智慧教育平台 安徽招生考试网https://www.ahedu.cn/
7.江苏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app官方下载2024最新版江苏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下载安装官网分享给大家!在这里功能强大而且使用简单很多模式可以自己选择,丰富的教育故事可以自己来玩,如果你也喜欢的话记得来007本栏目下载江苏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江苏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app介绍 平台拥有知识管理,移动讲台,移动作业,多方沟通等诸多功能,可以帮助更好的江苏教育。 http://m.yx007.com/azapp/108264.html
8.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云平台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9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云平台培训心得体会1 “智慧课堂”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观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充满了机会与挑战 , 而知识则是我们面对这一切的筹码 ,学习“智慧课堂”势在必行。通过这次学习有如下收获: 一、什么是智慧课堂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https://www.yjbys.com/xindetihui/peixun/3242571.html
9.2020年教育信息化发展分析这一系列的政策谋划,不仅引导全国中小学线上教育走入正轨,也打消了社会公众对于在线教育的担忧。教育部与工信部还建立了部际协调机制,协调网络运维企业,有力保障网络云平台的顺畅运行。 2.启用平台,丰富资源 搭建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为保障“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顺利开展,中国教育电视台利用传统电视节目https://www.ceeia.cn/news/detail_3517.htm
10.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什么?有什么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入口网址是什么?对学生、职工有哪些帮助?北京幼升小网团队为您分享相关内容。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自2020年疫情爆发后推出,课后服务资源包括科普教育、体育锻炼、文化艺术、经典阅读、研学实践、影视教育等6类资源。北京幼升小网团队为您分享相关内容。https://www.ysxiao.cn/c/202203/51530.html
11.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智慧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官网多特软件园为您整理了多款适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多特您能下载多款正规的、无毒软件,在这里安卓版苹果版等应用应有尽有https://www.duote.com/zt/gjzxxzhjypt/
12.智慧中小学生网课免费平台下载安装分类:学习教育 大小:313.4M 语言:中文 版本:v6.8.9 官方版 时间:2024-08-27 15:01 星级: 官网:https://www.zxx.edu.cn/ 厂商: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 平台:Android 标签:在线教育甘肃基础教育平台智慧中小学中小学生在线学网课,学习更轻松。https://www.qqtn.com/azsoft/788481.html
13.应用研讨会活动专区教育部中央电教馆(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NCET)主办的《2016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创新(交互)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於2016年5月18-2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盛大举行,网奕资讯技术集团很荣幸能够担任活动的协办单位,在这大型的全国教育界大会中尽一份心力。 https://www.habook.com.cn/event.php?act=view&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