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
响,知道基本的(),认识(),树立(),崇尚(),
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2.以()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得出结论,公
开研究结果,接受(),不断更新和深入,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
3.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并为他们继续学习、
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
问题属于()学段的科学探究目标。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
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属于()学
段的科学探究目标.
5.作出假设的目标与要求上,1-2年级的目标与要求是在教师指导
下,能依据已有的()对问题作出().5-6年级是提出有()
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
6.物质科学领域内容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
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④.
⑤.
⑥.
7.生命科学领域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
兴趣,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相统一的观点,
8.科学教师应将的培养作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最高准则.在
各方面目标的与平衡。
9.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只有通过连贯、的科学学习
与才能达成.
10.自评或互评的结果最好不要简单地用表达,而是采
取的方法.
11.终结性评价的方法是多样的,包括纸笔考试、的考试、学
习总结汇报*等.
12、终结性评价的重点是课程目标的,或者说是学生所达到
的—.
13.()和()是推动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其终身发
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4.小学科学课程的组织与教学要兼顾知识、()、()三
者的需求,将科学本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学习内容镶
嵌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科学主题中,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累生
活经验,增强课程的()和().
15.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态度”
“()”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
16.小学科学从()、()、()、()4个领域描述
科学知识的学段目标.
17.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属于
()学段的目标。知道人工世界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属于()学段
答案
1科学方法,科学本质,科学思想,科学精神.
2.证据,逻辑推理
3.科学素养.
4.1-2年级。5-6年级.
5.经验,简单猜想。针对性,依据。
6.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水是一种常见而重
要的单一物质。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
置、快懵和方向来描述。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曷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7.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
8.科字素养,整合.
9.进险,躬行实践。
12.等级感分数,质性描述.
15.“科学探究”“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6.小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
课程标准试题(二)
1.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为
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的课程。
3.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性注重()与()的结合、()
与()的结合、()与()的结合、()与()的
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的能力.
4.小学科学应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
()的意识和().
5.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四个
领域.从这四个领域中选择适合小学生学习的18个().
6.物质科学领域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增强学生探究物质世界奥秘的
好奇心,形成“”的观点,使学生感受到物质科学对促进社
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初步养成乐于观察、注
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7科学教师应知道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与、的关系,
正确定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8.教材包括一、_、和,它们是科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9.科学教师要—地使用教材。这是科学教师的体现,也是科
学教师发挥的机会。
10.是教材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探究活动
的及学生探究活动的,它是将探究式学习方式落实于课堂的
11.学具包括观察和实验材料、制作材料及相应的。学具的设
计,应为学生提供手脑并用、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的材料,为学
生提供探究的载体.
12.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要注意资源的、、_和。
13.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设计(),通过收集
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
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
14.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
类比等,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
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15.小学科学强调()和(),通过合作与探究,逐步培养
学生()的能力、()的能力、()的能力、()的能
力,以及()的能力等,发展学生的()、()和();
重视科学与()的结合、求善求美教育与求真教育的结合,培养学
生基本的()和热爱科学的品质。
16、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为宗旨,涵盖()、
()、()、()四个方面的目标,每个方面分为总目标和
().
17.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以学生能够感知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
球与宇宙科学、()中一些比较直观、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的重要
内容为载体,重在培养学生对、正确的()和().
18.在科学态度方面,应培养学生具有基于()和发表自己见解的
意识;乐于倾听不
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不迷信权威;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
L立德树人,科学素养。
2.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
3.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动手与动脑、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
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
4.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5.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6.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主要概念。
7.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8、学段且标、课程且标
9.学生活动手册.县体指导,真实记录.
10、工具。有结构。
12.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和经济性.
13.问题,研究方案,证据,推理。
14.概括、推理.
15.做中学和学中思,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等,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人文,科学伦理精神。
16、科学素养,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
会与环境,学段目标.
17.技术与工程,科学的兴趣、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18.证据和推理。
19.质疑,创新。
理。
课程标准试题(三)
1.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和()
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
2.小学科学课程都要为全体学生提供()、()的学习和
发展机会。
3.()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4.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
5.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
着()的增加,会不断完善和深入,甚至会发展变化.
6.科学探究包括()、()、()、()、()、()、
()、()等8个要素。
7.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主要策略是开展()与().
8、在实事求是方面,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分别是1一一2年级、()、
3-----4年级()、5-----6年级()。
9.生命科学领域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
念: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运用科学、技术和,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
下主要概念:
①..
②.
③。
11.教科书是的载体,它系统地呈现了的内容。教科
书的编写应以为指向,从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到呈现方式上,要力求
体现以—为本,而不是单纯呈现课程内容.
12.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体
现、和.
13.根据教师指导程度的不同,探究活动可分
为、和.
14.小学科学倡导学习方式.
15.STEM是科学、、与的简称,是一种
以、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
16.小学科学教学中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及技术时,教师应注意
①.
1.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适合的、公平的。
3.科学探究。
4.探究活动.
5.质疑与反思.
6.1-2年级: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
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3-4年级: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
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5-6年级: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当多人观察、实
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
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
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
的养分来维持生存。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立们得以世代相传。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
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8.工程,人工世界。
9.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
的人工世界。,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工程技
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
产品的活动.
10.新证据。
课程标准试题(四)
1.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
和().
2、科学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互动和(),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
和方法进行总结与(),使学生逐步学会调节自身的学习,能够独
立和合作学习,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成为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
学习者。
3.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周期比较长,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
4.科学态度的学段目标分为()、()、()、()4
个维度。
5,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段目标可分为()、()、
()等3个方面。
6.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
()(),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
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7.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
主动探究。
8.制订计划方面,要求5-6年级小学生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
()
的意识,并能设计()的实验方案.
9.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可以使学生________,体验科学技术
对和的影响。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体会
到,并养成通过解决问题的习惯.
下学生要通过来学习科学。动手不应是纯粹的操作性活动,还应
与相结合。
11、探究式学习类似于的方式.这种符合儿童天性的学习方
式可以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利于科学概念的理解,也是培养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