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有很多简单又有趣的小实验,列两个我自己做过的。
(1)漂浮的鸡蛋
实验器材
鸡蛋(两个)玻璃杯(两个)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往两个杯子中加入相同量的水,水的高度应足够淹没鸡蛋。
2.将两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水杯中,和孩子一起观察鸡蛋是漂浮还是下沉。
(现象:两个鸡蛋都下沉到杯底)
3.让孩子选择其中一个杯子,父母和孩子一起往选中的杯中倒入食盐。
4.和孩子一起观察加盐后鸡蛋的变化。
(现象:加盐的水杯中的鸡蛋慢慢漂浮起来)
实验原理:
物体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是由二者的密度对比决定。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就会下沉。
鸡蛋放入清水中下沉,就是因为鸡蛋的密度比清水的密度大。
我们给杯中加入了食盐,加了盐的水的密度就会变大,到后来这个杯中水的密度密度大过了鸡蛋,所以鸡蛋自然就可以漂浮起来啦!
(2)玻璃杯凭空抓起盘子
实验材料
玻璃杯盘子蜡烛打火机湿巾水
将湿巾在水中完全浸湿。
将浸湿的湿巾拿出,平铺在盘子中。
用打火机将蜡烛点燃,将蜡烛立于盘中纸巾上。
将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见证奇迹的时刻啦~~~用手抓住玻璃杯并小心抬高,就会看到桌子上的盘子也被牢牢抓了起来,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神奇的托着它一样
当蜡烛燃烧时,会消耗杯中的氧气,使杯中的大气压强降低,在外部大气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外面的大气压力就足以将盘子托起。
为什么要用湿润的纸巾?因为正常情况下,杯子口和盘子接触的地方有空隙,导致杯内空气和外面空气连通,大气压强相同。
湿纸巾的作用是利用水的张力,将杯口与盘子间的空隙填满,将杯子内部的空气与外面的大气隔离,从而产生内外大气压强的对比。
小学生有很多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可以做,都不复杂。
下面列举几个适合小学生做的科学小实验:
一、
漂浮的针
思考:针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材料:一碗水、针、镊子、液体清洁剂
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
2、用一个镊子,小心地把一根针放到水的表面,慢慢地移出镊子,针将会浮在水面上
3、向水里滴一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
1、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
连接。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
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被称做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
2、清洁剂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浮不住了。
说明:针有危险,请家长帮助操作。
二、
有孔纸片托水
思考:有孔的纸为什么能拖住水
材料: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
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
2、用大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孔。
3、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
4、用手压著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
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
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三、
手绢的秘密
思考:在水龙头下把手帕撑开摊平,打开水龙头,水是不是透过手帕而流下去呢?
材料:玻璃杯1个、手帕1条、橡皮筋1条
流程:
1、把手帕盖住杯口,用橡皮筋绑紧。
2、让水冲在手帕上。
3、水流进杯子里约七、八分满后关闭水龙头。
4、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转过来。
说明:
1、从杯子上面冲水时,水会透过手帕流入杯内。
2、杯子倒转过来时,由于大气压力的关系,水不会流出来。
延伸:
如果盖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进出情形会怎样呢?
小学生做实验的目的意义:
帮助学生加兴理解自然科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
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思维
锻炼优良的心理品质
一、漂浮的鸡蛋
实验用品:透明杯子,盐、水、熟鸡蛋
实验步骤:
准备两杯清水将鸡蛋分别放入两个杯子里观察两个鸡蛋状态在其中一个杯子里不断加盐观察鸡蛋状态
实验结果:第一次观察两个鸡蛋的状态是,鸡蛋全部下沉;第二次观察鸡蛋状态发现,加盐的杯子里的鸡蛋,随着盐量的增加而逐渐漂浮起来。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孩子能够了解,液体密度不同,浮力就不同。
实验心得:学龄前的孩子走进科学的第一步,就是好奇心,启蒙的核心并不是让孩子去记住那些深奥有难懂的名词概念,而是让孩子对不懂的事物产生兴趣,认真思考,从而挖掘孩子的创造力,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物理学家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说,简单的物品就可以承担起具有说服力的实验。
二、复活的“火柴人”
实验用品:白板笔、自来水、白瓷盘
在白瓷盘中用白板版画出一个火柴人将自来水慢慢倒入瓷盘中观察火柴人的状态
实验结果:火柴人会漂浮起来,就像复活了一样。
实验目的:了解白板笔中其实含有剥离剂,它可以阻止笔记与书写表面紧密结合,所以白板笔写在白板上的时候就可以很轻松的被擦掉。
实验心得:探究了白板笔与其他笔的不同。可以运用这一特点作出很多更有趣的事情。比如在瓷盘内用记号笔画一个飞碟,用白板笔画一个外星人,就可以利用水的走向来演绎一场外星人降落或升天的故事啦。
三、水杯与纸片的故事
实验用品:平口杯子,A4纸,自来水
将杯子注满水,不留缝隙将A4纸平铺在杯口处将杯子迅速翻转过来观察A4纸状态
实验结果:A4纸不会从水杯上掉落下来。
实验目的:让孩子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心得:帮助孩子更加了解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寻找更多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举一反三。增强孩子创造能力和观察力。还有对未知事物的钻研精神。
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书本上的知识不是我们学习的根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能够运用书本举一反三,从而得到更多的能力。
四、会跳舞的大米
实验用品:小苏打,色素,白醋,米粒,自来水,透明杯子
将杯子里倒入自来水,半杯即可加点色素与小苏打,搅拌均匀将杯子中放入少量米粒观察大米状态加入白醋观察大米状态
实验结果:第一次观察大米状态,成沉淀状;加入白醋后,杯子里除了好多气泡,米粒也起伏不定,就想欢乐的跳舞一样。
实验目的:了解二氧化碳气泡的生成,这属于化学反应。我们喝的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也是这个原理。
实验心得:能够体会到来自身边事物的科学实验,原来我们每天喝的吃的,都这样来的,激发孩子对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增强孩子的创造能力。孩子还可以将米粒更换成其他原料,比如葡萄干这样的可以沉在水里的颗粒状物品。从而发散孩子思维。
达尔文曾说,所谓科学就是对自然无尽的探究,要有搞懂一切的精神,才能发现更多生活的意义。
五、被吸住的小纸片
实验用品:纸,塑料尺子
先将纸张撕成碎片,尽量细碎用尺子在自己的衣物或者头发上使劲儿磨搓迅速将尺子置于小纸片1厘米的地方观察纸片状态
实验结果:小纸片被吸附到尺子上。
实验目的:了解静电反应,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静电反应。如何避免静电反应。
实验心得:来自与生活的小实验,气候干燥时候脱衣服会看见小电光,开车门的时候会被电以下,两个人突然被彼此电到,这些都是由于产生了静电。让孩子从一个实验,延伸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培养孩子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