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实验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中的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授课课时为2课时(不包括课下活动)。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学生能够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理解科学探究需要利用数据、文字、图片等多种方式来表述结果,并在实验过程中体会与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教材对本实验的安排是,要求学生参照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设计并实施检测不同环境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体会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本章第24节内容细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2、二、实验器材牛肉汁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培养皿、无菌棉棒、涂布器、镊子、剪刀、移液管(或移液枪)、抑菌片(含有84消毒液或土霉素药液)、小试管、游标卡尺。三、实验的改进和创新点增设培养基类型。配置了以马铃薯为原料的培养基,替代牛肉汁培养基,有利于真菌的生长。改进接种的方法。用取样稀释及涂布接种的方法,可以避免菌落相互堆叠的问题,使学生能清晰地观察菌落并做定量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求证思维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拓展抑菌实验。结合日常生活中使用“84消毒液”能否灭菌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使学生认同消毒液的灭菌作用及正确使用消毒液的方法。训练学生多角度、多因素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展细菌抗
4、菌数量的定量分析,体验实验探究的严谨性与科学性。认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必要性。(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通过细菌抑菌实验和耐药性实验,举例说出生活中正确使用消毒液的方法和合理用药的重要性。(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六、实验教学内容依据日常使用的手机上分布的细菌及常用的灭菌方法,发散学生思维,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探究的问题,设计和完善实验方案,初步训练学生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和原则,正确选择实验用具和材料。通过实验操作,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认同科学实验不仅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通过各小组的展示、交流、分析实验结果,使学生能够说出细菌和真菌生存
5、需要的条件及其分布特点,认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科学使用消毒液(或抗生素)的重要性,初步形成生物的进化观。七、实验教学过程由于本实验需要培养细菌,实践性与开放性强、耗时比较长。本实验课采用“课上(2课时)与课下活动相结合、兴趣小组引领与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动”的教学思路,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课前1.培养基的选择。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选择了几种易得、低价的原料配制培养基,发现用豆浆、牛奶配制的培养基颜色呈白色,干扰观察。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上,易于培养真菌,在牛肉汁培养基上细菌生长状态最好,但是牛肉汁油脂多,影响观察。去除牛肉汁中的脂肪方法是,称取200g牛肉,加入1000ml水,煮沸30分
7、少手部细菌;2)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分布情况;3)不同温度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的状态和数目;4)84消毒液或抗生素是否具有灭菌作用。(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探究的问题,汇报实验设计方案。教师针对学生在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资料支持1)马铃薯培养基适于真菌生长,牛肉汁培养基适于细菌生长,实验中最适于使用高温高压灭菌法等,如图1。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培养基图1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由左向右培养基依次为豆浆、牛奶、马铃薯、牛肉汁)2)针对培养的菌落相互堆叠的问题,提示同学要对所取样品进行稀释接种,即采样后将样品放入装有5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充分摇匀制成细菌悬浮液,然后用移液枪吸取lO
8、Oul菌液,进行涂布、培养。取WOulfi液涂布通过计算,得到取样地点細菌救目图2稀释涂布和菌落分布状况3)对抗性实验中抑菌片的使用方式进行了说明,即将直径为6mm的圆形滤纸片浸泡在不同浓度的84消毒液中,制备成抑菌片,然后将抑菌片放置在已接种的培养基上,如图3。土霉景片或84消毒液配成不同浓度船抑菌液挑取单牛菌落制成细菌恳浮癒E-u,.严昭1图3菌液和抑菌液的配置方法(3)各小组同学根据师生的共同提出的修改意见,完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如图4。图4学生完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由于微生物培养耗时较长,第一节课后,学生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适宜条件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
10、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以桃和垃圾桶表面为取样对象,经培养观察菌落情况,得到细菌和真菌广泛分布在物体表面的结论(如图6)。同学们感受到了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环境卫生。图6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分布情况3)探究问题:不同温度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的状态和数目学生将接种的培养基分别放置在35C和27C下培养。结果在27C条件下,桃表面取样的培养基中长出了霉菌(见图7)。通过对真菌培养条件的探究,学生体验了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也受环境的影响。图7不同温度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的状态4)探究问题:不同浓度的84消毒液的抑菌效果选择稀释倍数分别为25、50、100、200倍的84消毒液为探究对象,根据测量得到的
11、抑菌圈大小,得到稀释25倍的84消毒液抑菌效果最好的结论,如图8。10.40mmR=8.60拄:園中鼠12.25寻表示酋4消瘴2-R表示抑菌圈直径单位:京米(mm)rR8.40rri8.60mm图8不同浓度的84消毒液的抑菌效果5)探究问题:不同浓度抗生素(土霉素)抑菌效果分别设置土霉素浓度为1.25mg/ml、0.625mg/ml、0.3125mg/ml、Omg/ml的抑菌片进行实验,得出抗生素有很好的抑菌效果,且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强的结论,如图9。图9不同浓度抗生素(土霉素)抑菌效果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能否仅凭实验结果,得出增加抗生素或消毒液浓度提高抑菌效果的问题。通过资料使学生认识
12、到需从抑菌效果、减少对环境污染和人体伤害等方面多角度考虑用药安全问题。兴趣小组同学展示课前做的84消毒液和土霉素15代抗性变化的实验,通过分析抑菌圈直径变小的实验结果(见图10),学生得出随代数增加,抑菌效果下降,不能过于频繁的使用抑菌剂的结论。拓展1:细菌对84消毒液的抗性第一代17-72rnmR=12.4rn第四代10,6mmR=9.76mmCa图10细菌对84消毒液和土霉素的抗性实验(2)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概括出细菌和真菌在我们的生活中分布广泛,但通过恰当的方法,可以使细菌对人类的危害可防、可控。通过播放对李兰娟院士的采访,说明人类的正常生活也离不开细菌,我们应当辩证的看待细菌和真菌。八、实验效果评价通过线上讨论与课堂实验相结合的模式,使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学生针对问题改进和拓展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