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啊,这几天疫情形势严峻,各地时不时都出现居家办公、上学的通知,着实让人忐忑不安啊。
我们也在社群里互相打气,要做好准备,抗疫必胜。
这个平台我们之前推荐过,当时的名字叫“云平台”,今年3月份开发布会,正式改名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先收藏一下智慧平台的下载方式:
电脑端网址:
进去后,你看到的还是旧页面,点击一下切换就可以了。▼
新版本的页面更清爽些,重点栏目也更突出,方便查找资源。▼
国家重锤要打造这个平台,给的资源肯定是最优的,3月份开始正式试运行,已经覆盖了统编版、人教版、北京版、苏教版、人音版、人美版、地图社等教材版本的资源,作为课内课外的资源补充,一定是足够的。▼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一、校内教学资源
智慧平台的特色之一,当然是它国内最优的师资团队。
·王晓梅:北京市海淀区语文学科带头人,海淀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海淀区优秀“四有教师”标兵。
·左莉莉: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语文教师,北京市海淀区语文学科骨干教师,海淀区优秀“四有教师”标兵。
·张颖: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语文教师,北京市海淀区“科研种子教师”研修班成员。
·翟淑君: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语文教师,北京市海淀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课程衔接和配合度很高,基本上你可以做到“每课都跟”:▼
学习内容也很完善,课程教学视频、课后复习、作业清单,都在里面。▼
课程页面还是比较简约干净的,可读性不错,力求还原真实教学场景。
以微课视频为主要形式,知识点拆解得非常细致,讲解的过程中层层递进,不愧是一线的顶级老师。▼
为了还原课堂教学的现场感,课程还配了多媒体的大屏演示,可以支持多种不同的演示形式,更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点。▼
还有广播体操和护眼活动,需要可自取。▼
在智慧平台里,这块的教学资源是全学科的、覆盖各地版本、并且从小学到高中都有。一些版本仍然在陆续更新,比如语文资源就只有统编版,但数学资源就覆盖了人教版、北京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这四个版本。▼
你可以用手点点,就可以自由选择查看了。▼
记得别忘了去看复习和拓展的内容,如复习活动课、口语交际、拓展活动、语文园地等,都同步做成了微课。▼
另外,有一个小功能可能大家不太注意,但我觉得很好用,就是每个课程后面都附有完成状态。▼
这个小小的功能,可以帮助提醒孩子查缺补漏,更好掌控自己的学习进度。
能说的还有很多,就不展开了,好好带孩子做一下,课后孩子在家里,有这个资源作为课内补充,对知识点的掌握肯定也是有帮助的。
二、校外专题教育
除了和校内衔接之外,校外资源也很丰富,这里主要是跟中国的教育大方向紧密结合,国学、党史、法治、品德,心理健康和劳动教育等等,分门别类、内容充实,全都是孩子全人教育中非常刚需的内容。▼
图为专题教育中的9个专题
例如生命安全教育,教孩子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如何逃生,在公共卫生面前如何呵护他人守护自己,在面对社会突发事件的时候如何应对。▼
课程里主要两个特色:动画科普和真人演示。▼
以上为地震自救专题的课程片段
再比如社会安全板块,会直接把事件的诱因和结果演绎出来,让孩子深刻感知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有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还有经典阅读、研学教育、影视教育、政党等等,对需要完成一些主题活动,都可以作为补充资源。▼
不知道每个城市如何,我学校的党史和中国传统文化活动还挺多的,需要的时候孩子们就可以过来看看。比如这个月是爱雷锋日,我们要研究雷锋的一些史料等等,寒假也刚做完党史学习,孩子们还录了一个红领巾故事的视频,拿了奖状,反正公立学校孩子,应该都用得上的,可以收藏起来。
目前的书目还不够多,希望以后可以多一点啊,然后阅读体验更好一些,目前就真的是纸质书·扫描版。如果能够改善这个体验,相信会有更多人非常愿意去高频使用这个电子书功能。
三、一线老师的培训
现在教育资源不平等,所以一线老师的培训和进修更为重要。
在智慧平台里,有一大部分,是关于老师的培训,提高老师的一线实战和教研教案能力。▼
这个板块可以从中一窥老师的教学标准,也方便老师自我沉淀学习。
板块里包含了国家的大方向指导和政策解读,14个必考和选修科目的教学方案、教学目标指导。▼
子栏目覆盖了从特殊教育、幼教到中小学教育的方方面面:
写在最后:
现在平台还在更新,应该接下来陆陆续续都会完善,收藏起来,相当有帮助:▼
现在教育资源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肯定是有参差的,但最起码在这个平台上,选拔出来的老师,匹配校内资源做的拓展练习,都是非常优质的教学资源。
无偿给到大家,直接受益的,还是全国各个地区的孩子、家长和老师。
国家如此重视这个平台的搭建,其实是在疫情的大环境下,必须给中国的学生们一个无差别的优质资源共享的桥梁。
必须让孩子们即使在家里,也能享受国家安排的豪华教师阵容的顶级课堂,它因疫情而起,但绝不止步于疫情。
我们能在这个平台中,看到未来教育资源共享的雏形。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教育长跑路漫漫,这个过程难免会有波折和动荡,如果我们不能阻挡历史,就勇敢地迎接变化。我相信通过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很快我们就是迎来期许中的那种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