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源只提供5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8金币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新课标版】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留意事项】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答题时使用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2、请依据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4、神话“是人类心理在最基层水平上的象征和形象的表现”,西方神话学理论认为,神话中最早毁灭的是创世神话,这是神话进展的第一个阶段。
5、这个时期人尚未完全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自我意识刚刚萌芽,与客观世界混沌为一的动物意识还占着上风,主宰着人类。
6、英雄神话的产生是神话进展的其次个阶段,“在英雄神话中,世界作为宇宙的中心,而人则处于世界的中心”。
7、可以看出,有些西方神话学理论对于神话的分类,主要不是依据神话的内容,而是依据神话所体现的人类意识和精神的成长历程,也就是依据神话所蕴含的哲学观念。
8、这种植根于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西方神话和历史文化土壤中的西方神话理论,未必适用于中国神话。
产生于自然崇拜观念基础上的希腊神话,其新神、旧神之间不但界限清楚,而且由于自然崇拜观念的统一性,具有一个内在统一的普遍的神系以及处于神系统治地位的主神。
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系统性的神话便于容纳和呈现系统的东西,所以,人类意识和精神的进展能够在其中比较清楚地反映出来。
正由于如此,希腊神话在被哲学家、思想家批判、扬弃之后,才能被希腊哲学吸取,成为希腊精神的原型。
中华民族形成和进展的历史道路与古希腊根本不同。
夏、商、周三个王朝的前身分别是以原始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夏部族、商部族和周部族。
他们各自生息、进展于一隅,后来才先后入主中原,成为天下的共主。
地位虽然变了,但是,在统治阶级内部照旧保持着原先的那种血缘亲族关系。
不同血缘、不同祖先的夏、商、周三朝不但在政治上相互排斥,而且在文化上也难于相容。
一旦推翻旧王朝,前朝一切统统废弃,一切重新开头。
各部族内部都盛行祖先崇拜,但只崇拜和神化自己部族的祖先,而排斥和贬抑其他部族的祖先。
夏、商、周各有自己祖先的神话,但彼此却不能继承和进展,前一个朝代的神话在后一个朝代得不到重视和连续加工的机会。
这样一来以前的神话不但得不到提高和进展,而且格外简洁散佚。
祖先崇拜和部族利益在文化上的排他性严峻地抑制了我国神话进展和提高,使之得不到像希腊神话那样反复加工的经受;同时,由于每个部族各搞自己一套神话,并按自己祖先神话的世系编排诸神的世系和辈份,因而最终未能形成各部族统一的神话和相应的神系,以及贯穿全部神话并统率众神的主神。
后来,这些神话未及进一步被加工和系统化,神话历史化的风暴便向它们袭来,使那些具有超自然奇怪力气的神祗,渐渐演化成体现历史因果关系的先王和圣哲。
诸神既然已经被从天上请到地上,定格于人间,那么,渊源于原始时代的神话的进展也只能就此停止。
(节选自文艺争辩)1下列关于希腊神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希腊神话是人类心理的一种表现,其进展有阶段性特点。
最早毁灭的是创世神话,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进展,又毁灭了英雄神话。
B希腊神话是西方神话的代表,西方神话争辩理论根植于西方神话和西方历史文化土壤中,未必适用于中国神话的争辩。
C希腊神话产生的基础是人类的自然崇拜观念,这种自然崇拜观念的统一性使得希腊神话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系统性。
D希腊神话能够比较清楚地反映出人类意识和精神的进展,所以在它的基础之上产生了希腊哲学,希腊神话也最终成为希腊精神的原型。
2关于中国神话,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神话产生的基础是祖先崇拜观念,新神、旧神之间的界限不清楚,这点与希腊神话很不相同。
B中国神话由于古代不同的部族崇拜的祖先不同,所以始终没有形成神系以及主神的结构。
C中国神话中一些神明从属关系不明,可能由于他们原本就分属于不同的部族。
D中国上古神话难以进行系统地整合,缺少后世反复加工的经受,而且还受到历史化的改造。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希腊神话是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成长而不断进展的,其中蕴含了古希腊人的部分哲学观念。
B由于希腊神话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系统性,便于容纳和呈现系统的东西,所以最终能够被后人反复加工。
C夏、商、周三朝都有国家政权与家族统治相叠合的特征,他们的王朝在政治、文化上相互对立排斥。
D中国神话内在统一的神系及核心主神的不确定性,使得中华民族的意识和精神也难以得到清楚地反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
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士。
母丧里居,遵义杨隆喜反,斥家财募壮士八百捍乡里。
服阕,会苗、教蜂起,巡抚蒋霨远奏留军,特旨授编修,增募至四千人,复平越、独山诸城。
十年,除知岳州府,始罢遣所募兵。
亏饷巨万,乃陈五百金案上,语众曰:“与诸君共事久,今库馈诎,徒手归,奈何?”众泣曰:“公毁家纾难,我等敢他求乎?”遂去。
同治二年,擢山东按察使。
会僧格林沁治兵鲁、豫间,令击河北宋景诗。
旋劾其擅议招抚,部议降三级。
又明年,迁布政使。
僧格林沁战殁曹州,坐法再干议,皆得恩旨留任,于是言者复摭他款弹之,事下曾国藩,国藩白其无罪。
巡抚阎敬铭夙高其能,至是乞休,举以自代,遂拜巡抚之命。
时捻趋海澨,李鸿章建议筑墙胶莱河,宝桢会军蹙之。
六年,东捻走濰河,东军王心安筑垒方成,而堤墙未竣,捻长驱渡河,宝桢以闻。
上怒,鸿章交部议,宝桢亦褫职留任。
先是东军守濰河,本皖将潘鼎新汛地。
皖军甫南移,而北路遽失。
诏斩心安,宝桢抗辩,乃宥心安而责鸿章;宝桢复屡疏相诋,于是上益责鸿章忌刻纵寇矣。
明年,西捻趋定州,近畿震惊。
宝桢闻警,即驰至东昌,率骑旅千、精卒三千,赍五日粮,倍道北援,捻遂南溃。
是役也,朝廷遣宿卫之旅出国门备寇,统兵诸将帅皆获谴让,而上独以宝桢一军猝出寇前,转战雄、任、深、祁、高、肃间,复饶阳,功最盛,数降敕褒嘉,加太子少保。
而其诛安得海事尤著人口。
安得海者,以奄人侍慈禧太后,颇用事。
八年秋,乘楼船缘水道南下,旗缯殊异,称有密遣。
所过招纳权贿,无敢发者。
至泰安,宝桢先已入告,使骑捕而守之。
安得海犹大言,谓:“汝辈自速辜耳!”传送济南,宝桢曰:“宦竖私出,非制。
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
”奏上,遂正法。
光绪二年,代吴棠署四川总督。
成都将军恒训覈覆堤工,亦摭及盐运病商民、流弊大,宝桢抗辩。
上虑宝桢惑浮言,敕勿易初念。
寻予实授。
宝桢弥自警勖,益兴积谷,严督捕。
治蜀凡十年,初莅事时,郭内月有盗劫,至是诛匪几尽,声为道不拾遗。
十一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文诚,予山东、四川、贵州建祠。
宝桢严刚有威。
其初至山。
【知海网原创】新课标Ⅱ第一辑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