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9月份一开学,从北京家长圈的信息来看“北京中考取消小四门,道法开卷考”的传闻就八九不离十。
但直到前天“北京中考新方案”发布,才真是板上钉钉:北京中考,彻底取消小四门了。
首先,“全国教育看北京”,北京一直是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和风向标,北京先行各地区跟进,也是惯例。
其次,北京中考改革背后是国家落地“双减政策”的决心。结合前不久发布的“教培行政处罚条例”来看,中考改革推行到其他地区的速度可能要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很多。
这份“北京新中考”方案中,变化最大的是下面五点:
1.考试科目变成了4+2
中考考试科目从9门变成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4门,外加道法和体育。
各科的分值比重如下:
图片来自:首都教育
物理是化学和生物的基础,大大提高物理的地位,也能看出国家对“科技强国”,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视。
2.小四门和“小中考”没有了
小四门,也就是历史、地理、化学和生物不计入中考成绩,只作为考查科目,按照等级划分,仅用于毕业。
但文件里也写了“在升学中有参考作用”,如果新四门分数卷到一个程度,大家的分都差不多,小四门也许就是进入心仪学校的关键因素。
小四门取消了,也意味着“小中考”没有了,理论上孩子们不需要在初二就进入中考状态。
3.物理要考实验操作
从前面可以看到,中考物理分值为80分,其中笔试分值70分、实验操作分值10分。
至于实验具体怎么评分,文件里并没有详细说明。
但可以肯定的是,教育目标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这种能力可不是刷题能刷出来的。
4.道法开卷考
道法总分80分,其中笔试分值70分,综合素质评价分值10分。
笔试部分开卷考,不能再死记硬背,考的是思考能力,观点论证能力,这和闭卷相比,难度反而增加了。
5.科技信息,作为“升学参考”
信息科技、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用于毕业,在升学中参考使用。
和小四门一样的“升学参考使用”,指向的是多样化的人才筛选机制。比如,强基计划、科技特长生路线。
可以看到新中考方案“有减也有增”,减少了需要更多记忆的考试科目,增加了更多需要动手,考验思维和素质能力的内容。
北京中考新方案从2025年开始实行,我们的孩子是妥妥赶上了。
但是我想提醒大家,对于小四门,可千万别一听改革就愉快地全扔光,还得考虑以下两个因素,做好准备。
高中学习选科的准备。
虽然这会儿还早,但是选科是高一下就开始的,如果孩子确定不选的,可以策略性放弃,应付一下初中和高中学考即可;但是不确定选不选或者确定要选的,初中扔光了,高中就费劲了。
初升高的多元评价招生录取。
现在上大学都有多元升学途径,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和强基都要参考学考成绩,比如浙江的“三位一体”就要求有几个A才能入围浙大面试资格。
初升高也是在朝多元评价招生录取方向改革的,比如名额分配制度。那么到时想上个好高中,是不是也会参考小四门的等级?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是这个可能性还是挺大的。
(截图来自“首都教育”)
最后讲讲道法和物理的变化。
道法(道德与法治,也就是政治)改成开卷考。一些不擅长道法的孩子听到开卷就乐开了花:这不是送分吗?
其实正好和他们预判相反,开卷考大概率会让道法考试变得更难,或更准确地说是变得更灵活——给你书和资料你也找不到答案……
按照我的经验,以前参加的诸多开卷考,如果你真认为是“送分项”就傻了,拿到卷子却会发现都是“送命题”。
物理80分里有10分原先是实践,比较笼统,主要考察综合素质,一般来说都能得满分。现在改成了实验操作,要求就很具体了,所以大家也需要重视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特别是动手实验和创新意识。
北京是全国教育的风向标,相信中考减负和招生机制优化也会推广到全国。请大家留言说说:
在中考总分中取消小四门,你或者孩子是什么感觉?是觉得轻松了,还是觉得更难了?你们接下来会调整原先的学习计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