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0.02河北
近些年来,孩子们的中考、高考,仿佛成了每一个家庭的核心奋斗目标。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也许是家长受到这句话的影响,随着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比自己的事业都用心。
北京中考改革取消小四门,就像一剂重磅炸药,把正为孩子升学操心劳肺的家长,搞得晕头转向了,这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
其实,只要搞懂了未来教育趋势和方向,对于中考取消小四门就很好理解了。
教育改革这么多年,未来教育模式的雏形已经清晰可见,那就是以下三点:
1.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在慢慢向以家庭教育和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转变;
就这一点,其实早已有了苗头,从近些年来的兴起的家校共育模式中就可以看出来。
只是有些家长没有搞明白家校共育的真正意义,所以时不时地抱怨老师退让,说什么家长越位。
未来的年轻人将面对的与现在完全不一样的科技世界,从人工智能到机器人,从无人驾驶到登陆火星,从可控核聚变到量子计算。
他们想要这样全新的时代活得如鱼得水,就需要有旺盛的好奇心,坚韧的自信心,坚定的目标感,喜欢探索的兴趣,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2.让孩子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接触前沿、高质量的知识;
由于学校教育中,中小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知识点过于单一、零散、不系统化。
而高考面临填报志愿的难题,很多考生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爱好是什么,将来能在哪个领域谋得一席立足之地。
正是传统教育存在这些弊端,所以在不断改革的教育需要避免以前的不利因素。
那么,让孩子在很小就开始接触一些复杂性科学、脑科学、人工智能、工程学、系统论、信息论、认知心理学,第一性原理等学科。
不管是对孩子填报高考志愿,还是走进社会就业,对自己都会有清楚的了解和定位。
3.以团队形式参与各行各业的项目执行。
这一个过程,就是建立在第1.2点上,孩子有了跨学科通识,参与到社会中去体验、实践,接触真实的世界,让想象与现实有效连接起来。
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就不可能整天抱着一部手机活在虚幻的世界里,想得多做得少,慢慢地纸上谈兵也懒得谈,最后就变成了行尸走肉的空心人。
而让孩子更多参与到各行各业中,还可以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学会接纳他人,实实在在地与人相处、打交道。
正是因为他们在学生阶段,就开始建立这些深刻又牢固的连接,这群人长大后就会有更强的创造力,生命力,抗挫折能力。
如果这种新教育模式真的能够落实到位,我想青少年抑郁的概率也会明显下降很多了。
更为主要的是,中考取消小四门,和整个双减、教育改革思路,都是一脉相承的,为的就是要减轻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负担。
取消小四门的原因
中考取消历史、政治、化学、生物这四门考试,只做考核科目,成绩按ABCD等级划分。
简单地讲,这四门学科需要的逻辑思维不强,很多时候只要刻苦努力读读背背,考试时就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
从本质上讲,中考这一改革,对人才选拔就进行了初次筛选。因为未来需要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从近些年的中考、高考题型看来,那些机械性的、重复性的、死记硬背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已经明显减少了很多。
倒是情景型的、应用型的、综合性的试题相应增加了不少。也就是说,在考出学生基础知识,兴趣和思维品质上是在做加法。
物理权重升级
新的中考科目,由以前的语数外三大主科,变成了语数外物四大主科,物理的权重升级,科技兴国、实干兴邦的需要。
这也就是说,想通过死记硬背小四门来拉起整体成绩,考上高中,甚至冲进市重点,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中考取消小四门,大大地削弱了史地化生的作用,但也加速了学生等级分层。
至于差等生,就是选择大于努力。应该从兴趣爱好角度出发,为以后如何生存提前做好拥有一技之长的准备。
也可以这么理解,中考取消小四门,算是更好地实现普职分流。让那些基础学科都学不好的考生,分流到中职学校去。
从个人发展和竞争的角度来说,如果初中阶段真的把小四门当成了“不考试”的学科,不去投入太多的精力学习。
到了高中选科时,就意味着“零起点”的开始,一旦把压力推向了高中,高考成绩就可想而知了。
而前面讲到以学校教育为中心,随着教育不断改革,会慢慢地向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转移。
这将对父母的教育能力,会是很大的挑战。家长不仅要培养孩子创新思维,还要塑造孩子自信、抗挫折力、毅力等优秀品质。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中考取消小四门,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可以与高考断层、脱节,而是与中高的指挥棒在做前后呼应。
因此,教育从来不只是看成绩,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才是教育的初心和责任。